•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務數據共享的問題分析及破解之道

      2022-12-06 13:15:46盧榮婕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政務政府

      盧榮婕

      (東南大學法學院,江蘇南京 211189)

      一、問題的提出

      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國發(fā)〔2015〕50號)根據數據生命周期展開對政務數據的全過程監(jiān)管,確保安全有效地進行政務數據的開放與共享。《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對于數據要素市場的建立以及數據資源清單管理制度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指出要發(fā)揮好數據的要素價值,更好地推動數字政府建設?!丁笆奈濉眹倚畔⒒?guī)劃》中又一次重申政務數據共享流通的重要性,與提供公共服務密切相關的數據、應用頻率較高的數據,應全面實現政務數據共享:構建政務數據上下流通的循環(huán)體系,充分實現政務數據的開放共享,確保通過政務數據的流動以減少基層政務部門工作,實現政務數據的一次采集,多方政務部門進行共享利用,發(fā)揮政務數據共享的最大化功能,保障政務數據紅利的最大化釋放?!吨腥A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提出要推進政務數據的有序共享,實現透明型政府的建設。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其價值在流通中不斷地被釋放與增加,通過數據共享可以實現數據價值的指數型增長。目前政務數據共享面臨著“不愿”“不敢”與“不能”的現實困境,“不愿”共享一般有兩種情形:一是不太了解政府數據共享的價值,主觀心理上并不認同數據共享;二是過于看重數據本身的價值,甚至產生“數據部門私有化”的心理?!安桓摇惫蚕硎怯捎谡諗祿臋鄬俨磺?,政府部門對于數據共享中的權責不是十分清晰,因而政府數據共享工作的開展形成了一種能不共享就不共享的現象?!安荒堋惫蚕硎怯捎诳陀^因素所致。無論是前兩種主觀不能還是后一種客觀不能,究其本質是由于政務數據共享責任劃分不清。要想充分發(fā)揮數據的市場要素功能,需解決一個前提性問題,即破解政務數據共享難困境。實現政務數據安全有效地共享,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前提與基礎,其對于保障數據的公共安全、數據中所涉及的人格權與財產保障,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政務數據共享的現狀檢視

      破解政務數據共享難困境是政府數據治理的基礎性問題,也是政務數據得以更好地開發(fā)、利用的前提。數字政府能否健康可持續(xù)地發(fā)展,關鍵需對政務數據共享中的數據權利歸屬予以明確,打破上下級政府以及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政府間的數據互聯(lián)互通。[1]215目前政務數據共享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政務數據權利體系的構成要素復雜,政務數據權利屬性多元化,是屬于財產權、人格權、知識產權,亦或是一種新型權利,目前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二是政務數據權利的范圍是一種類似于物權的靜態(tài)性權利,還是屬于一種動態(tài)性權利束,因其自身會隨著數字經濟與數字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而進行相應地擴充,導致其范圍亦未能明確;三是政務數據權利的權利人是誰,是國家還是數據收集主體或其他主體,也存在較大的爭議。政府數據共享需要對以上問題做出回應,方可實現政務數據的有序共享。

      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成為數字經濟發(fā)展的新型“資本”要素,可以將數據看作是陸權、海權和空權之外的第四種國家戰(zhàn)略資源[2]2,其不僅僅是一種資產,更是一種新型的戰(zhàn)略資源。數據之于數字經濟時代正如石油之于工業(yè)時代[3]247,在數字時代基于數據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屬性,價值甚至超越了石油。石油具有稀缺性與不可再生性,數據則具有可復制性與無限增值性,數據使用次數越多,被分享的次數越多,其價值會越大。根據數據的來源,可以將數據分為個人數據、企業(yè)數據與政務數據;根據數據是否經過加工,可以將數據分為原始數據與衍生數據;根據信息的參與主體,可以將數據分為單方數據與交互性數據。[4]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2條①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2條: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行政管理職能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第20條分別以定義和列舉的方式,界定了政府信息的概念內涵與應當主動公開的類型?!墩招畔①Y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了政務信息的來源,主要包括政務部門以及第三方通過授權獲得的信息資源,在尚難以完全實現信息形式無紙化的條件下,政務信息也可以紙質版記錄。②參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試行)》(發(fā)改高技〔2017〕1272號)?!吨貞c市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暫行辦法》第3條第1款規(guī)定“政務數據資源是指政務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各類數據資源”?!顿F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第2條第2款規(guī)定“政府數據,是指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和派出機構、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行政機關)在依法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各類數據資源?!薄顿F陽市政府數據資源管理辦法》第2條第2款規(guī)定“政府數據,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文件、資料、圖表等各類數據資源,包括行政機關直接或者通過第三方依法采集、依法授權管理和因履行職責需要依托政務信息系統(tǒng)形成的數據資源等?!笨梢?,政務信息資源的內涵、外延與形式較為廣泛,主要包括政府信息以及其他各類政府掌握的信息和資源[5],政務數據與政府數據在一定前提下是可以同等替換的,其基本含義相同。

      《深圳經濟特區(qū)數據條例》作為國內首個關于數據的綜合性立法,將個人數據與公共數據以單章形式予以規(guī)定,提出了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充分發(fā)揮數據的基礎性作用。可見,隨著數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于數據價值的認識不斷深入,對于數據治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數據價值的發(fā)展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資源化、資產化與資本化。數據資源化階段,該階段的數據是原始數據,數據本身所具有的屬性,使得數據與其他四個生產要素具有很大區(qū)別,如數據所具有的可復制性與無限性,相比較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數據的價值會隨著分享與流通而得以增加,相反的是,其他生產要素的價值會隨著使用次數增加而不斷地減少。該階段屬于數據價值的初始階段,并沒有充分發(fā)揮數據價值的功能。數據資產化階段,該階段的數據是經過加工的數據,其不僅是一種資源,還具有資產屬性,是個人或者企業(yè)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基礎。數據資本化階段,該階段是數據價值最大化的體現,是實現數據要素社會化的階段。[6]17

      政務數據共享責任劃分,不僅關系到數據交易,還影響到數據要素市場的建立,其具有以下重要價值。一是數字政府的快速發(fā)展需要共享責任的明確劃分。二是個人數據與企業(yè)數據保護的需要。政務數據具有多重屬性,尤其是涉及個人數據,個人數據往往與人格尊嚴相關,需要平衡好個人數據、企業(yè)數據以及政務數據之間的權益沖突。三是實現數字正義的需要。明晰政務數據共享的責任問題,保障數據主體對于數據的所有權,實現數據資源的合理分配,促進政務數據的開放共享,最終釋放數據的最大紅利。

      三、政務數據共享的困境分析

      政務數據共享的前提之一是打破上下級政府、政府間以及政府與相對人間的數據壁壘,防范政務數據共享風險,轉變行政機關的共享理念,真正實現由“不愿”“不想”“不能”共享,轉變?yōu)橐怨蚕頌樵瓌t、不共享為例外。此外,政務數據共享責任的確立,有助于政務數據資源紅利的最大化釋放。政務數據對于數字政府建設具有基礎性與關鍵性的作用,政務數據的開放與共享不僅僅關系到政務數據的流通,更有助于實現數據資源的再分配。清晰明確的政務數據共享責任,使得行政機關更有動力去推行數字政府建設,但囿于政務數據所具有的多重屬性,政務數據共享的理念仍是一種權力本位思想,部門利益化嚴重,政務數據共享責任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因而,政務數據共享工作開展面臨種種困境。

      (一)數據保護模式分歧

      數據具有價值不確定性、非排他性與增值性,是政務數據共享所必須解決的困境之一。要想釋放數據的要素功能,需要解決數據共享中的責任劃分問題。具體而言,數據只是一串數字或者符號,本身并沒有什么價值。數據作為第五大生產要素,其價值性異于其他生產要素。其他生產要素的價值具有直接性與顯現性,而數據的價值性是在交易與流通中不斷被累積與釋放的。傳統(tǒng)的生產要素具有排他性,借助財產權即可實現對生產要素的保護,但是數據并不具有排他性,尤其是借助新型技術,用戶可以實現零成本的獲取數據,很容易產生“公地悲劇”與“搭便車”的行為。[7]145同時,傳統(tǒng)生產要素的價值會隨著使用而不斷地減損,但數據則是呈現相反的趨勢,數據流轉的次數越多,數據庫搜集的數據越多,所做出的決策也就越精準,數據的價值也就越大?;跀祿纳鲜鎏匦?,當下主要存在三種數據保護模式,且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均尚未就應采取何種保護模式達成共識。

      一是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知識產權保護的嚴格性與有限性,使得數據保護的范圍減少。能夠獲得知識產權保護的前提是具備實用性、新穎性與原創(chuàng)性,這大大縮小了數據保護的范圍。著作權只保護思想表達而不保護思想本身,專利的保護是以登記和公開為前提,商標的保護只針對商業(yè)化的使用行為[7]151-152,而且都是具有一定的保護期限,并非永久性進行保護。

      二是政務數據國家主權保護模式。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日益更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國家領域不再僅僅局限于物理空間,已將網絡空間看作是物理空間的延伸。數據安全已經不再僅僅是個人隱私、商業(yè)秘密等私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還涉及到國家經濟、社會穩(wěn)定。網絡主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家對于互聯(lián)網領導與管理體制具有獨立自主性,屬于一國事務,其他國家禁止不正當的干涉;另一方面是防范針對本國互聯(lián)網領導與管理體制的不正當攻擊,保護國家網絡安全與網絡主權。[1]22

      三是政務數據新型數據權利保護模式。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數據權利不僅僅局限于所有權與使用權,而是屬于一種不斷發(fā)展的新型權利。政務數據權利類型的界定,有助于界定數據權利的屬性,明確政務數據的權利類型,厘清各政務部門之間的數據權利義務范圍,對政務數據進行分類、分級保護,實現政務數據的最大化共享,最終實現數字政府的建設?!段靼彩姓諗祿Y源共享管理辦法》第6條對政務數據資源權利類型予以明確列舉,包括所有權、管理權以及使用與收益的權利,并對權利主體予以明確界定,由大數據產業(yè)發(fā)展管理機構行使數據資源統(tǒng)籌管理權,對于數據進行統(tǒng)籌管理,監(jiān)督指導等工作。

      (二)政務數據共享的權力中心模式

      政務數據“不愿”“不能”“不敢”共享困境的破解,有助于提高政務數據共享質量,助力打造服務型、透明型以及整體型政府。政務數據本身所具有的可復制性、脆弱性以及非排他性,都是政務數據關系需要考慮的問題。政務數據主要有三種共享模式:政府內部的數據共享;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共享;政府與第三人間的數據共享。前兩類共享模式應采取最大化共享理念,使共享需求最大化地得到滿足,釋放政府數據的最大紅利,避免政務數據閑而不用。

      理念層面上,政務數據共享的權力中心體現在政務部門的管理型思維理念和政府部門利益固化理念。一些政府部門對政府數據共享的價值并未進行全面了解,或者是由于政務數據的權屬不清,從而產生了不愿共享的工作態(tài)度,對本部門掌握的各種政務數據不愿與其他部門共享或者對相對人開放。[3]253將政府數據共享當做是一種任務,不愿真正做到服務型政府。也有政府部門將高質量的政務數據看作是部門的私有財產、私有利益,希望通過對數據的占有而獨自受益。加之現有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對政務數據的權利歸屬做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導致缺乏明確的監(jiān)管機制??梢?,政府數據共享工作的開展,并未真正實現“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仍然固守管理型、權力為本位的理念,更多的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共享。

      實踐層面上,政府數據共享工作的開展已經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仍面臨著“不愿”“不敢”“不能”的三不困境,究其原因是政務數據共享權責劃分不清,換言之,政務數據權屬于什么性質,由誰享有,權利的邊界又如何,這三個基礎問題沒有解決,因而阻礙了政府數據共享工作的開展,導致政務數據的價值并未得到有效釋放。政府部門對政務數據權利歸屬不明,使得政府部門“不敢”共享,不知道數據共享的范圍與邊界;政府部門將政務數據部門化,將政務數據所有權歸屬于本部門,對于政務數據予以壟斷,促使其“不愿”共享,也因此導致了層出不窮的數據壁壘與各自為政現象。[8]

      (三)政務數據共享的標準不統(tǒng)一

      根據數據來源主體可以將數據分為個人數據、企業(yè)數據與政務數據。個人數據采取的是以識別為標準,包括單獨或者與其他數據相結合能夠識別的各種信息。企業(yè)數據是指企業(yè)生產經營中所產生或獲取的各種數據,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企業(yè)數據是指一切與企業(yè)生產經營相關的各種數據;狹義的企業(yè)數據一般是指已經公開的數據,如公司的經營范圍、企業(yè)規(guī)模等。[1]218政務數據是指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管理或者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數據。根據數據的產生是否經過二次加工處理,可以將數據分為原始數據與衍生數據。原始數據是指一手數據,直接來源于數據主體,并未進行任何加工處理的數據,如申請人在進行行政許可時所產生的數據。原始數據既可以是個人數據、企業(yè)數據,亦或是政務數據。衍生數據是指對于原始數據進行一定處理而產生的各種數據。根據數據實施主體不同,可以將數據分為私有數據與公共數據。[6]107公共數據主體是國家,對數據進行監(jiān)管與制約,主要包括對數據進行監(jiān)管,對數據的真實性與完整性進行核查,對政務數據進行公開與共享?!墩招畔①Y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第10條將政務信息資源分為基礎信息資源與主題信息資源。前者主要包括人口信息、物理空間信息等,后者主要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各種數據信息,如食藥安全、社會保障以及城鄉(xiāng)建設等數據信息。

      四、政務數據共享的路徑選擇

      政務數據進行實質意義上的共享,則需要破除政府間的“數據壁壘”,政府與公民間的“信息孤島”[9],進而實現政務數據最大程度上的開放共享。政務數據共享目前存在著以下障礙:政府數據權利類型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政務數據共享工作的開展仍為權力本位思想,政務數據分類標準不統(tǒng)一。因而,為了消除“數據孤島”,可以通過優(yōu)化政務數據的分類,樹立政務數據的協(xié)同治理理念,由權力本位轉為協(xié)同治理理念,構建政務數據的清單管理制度,以待實現政務數據共享類型與范圍的明晰。

      (一)優(yōu)化政務數據的分級分類

      政府作為最大的數據收集者、處理者與擁有者,無論是數據的數量亦或是質量都是具有領先性,其數據掌握能力遠超過企業(yè)與個人。政府數據共享不單單只是數據在上下級政府、政府部門間以及政府與相對人間的流通,更為重要的是對政務數據資源進行分配的問題[10],如何實現政務數據保護與流通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根據數據的來源進行分類認定,對政務數據進行類型化界定。實踐中政務數據的價值并未得到很好地釋放,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停留在形式上的共享,只是滿足日常管理需要,還有很多潛在的價值,沒有得到深度挖掘,使得高質量、高數量與高種類的政務數據存在浪費之嫌。[3]248《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fā)〔2018〕27號)提出,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工作原則,對于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上網的全部化,除非是法定不予以公開的內容,否則政務服務應當全部予以上網;加快實現政務服務的協(xié)同共享能力,對于跨地區(qū)、跨部門、跨層級的業(yè)務實現協(xié)同辦理,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的公開化,政府數據共享的實質化,實現“網絡通”“數據通”“業(yè)務通”。換言之,基于政務數據所具有的公共屬性,其蘊含著巨大的公共利益,應當實現數據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將政務數據最大程度上進行開放共享。

      原始數據價值來源于數據主體或者數據本身所呈現的價值,并未進行任何技術處理,產權也最容易確定,直接歸屬于數據生產者。個人數據的主體是個人,企業(yè)數據屬于企業(yè),政務數據則是屬于國家。原始數據承擔著保護數據主體的數據財產權、隱私權與人格尊嚴等權利的義務。原始數據的價值來源于數據本身,并非是政府創(chuàng)造的產物,因而,政府對于原始數據并不享有任何數據權利。

      衍生數據的價值高于原始數據:一方面是由于數據經過篩選處理,過濾掉不重要或者關聯(lián)性不大的數據;另一方面通過數據挖掘、數據聚合,可以碰撞出更多新的數據,該類數據更具適用性,可以直接作為政府進行行政管理或者行政決策的依據。對于衍生數據的權利歸屬需要分階段予以認定,而非一攬子進行界定。根據洛克的勞動賦權理論可知,要想獲得權利歸屬,尤其是所有權,究其本質是需要對客體付出一定的勞動,因為勞動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11]根據數據處理者對原始數據所付出的勞動,可以依此進行賦權。政府對衍生數據享有權利的前提是對原始數據付出了勞動,此時,政府才具備成為衍生數據權利主體的可能性。

      (二)樹立政務數據的協(xié)同治理理念

      政務數據共享的困境之一在于政府部門利益化,將政務數據視為自己部門的財產,過于看重政務數據本身的價值,不愿與其他政府部門或者相對人進行數據共享,忽略政府數據共享對于服務型政府、數字政府建設的意義。政府數據遇到諸如數據壁壘或者信息孤島問題的原因,是由于政府利益的部門化。整體而言,我國行政管理仍為條塊分割,受“官僚制”與“科層制”的影響,使得政府部門會產生在自己轄區(qū)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風險。因而,為了破解政府數據共享的難題,需要通過轉變政務數據共享的理念,以推動政府數據共享工作的開展,促進政府信息在不同省、市與縣政府部門間進行數據的合法與合規(guī)流通,破除條塊分割式行政管理機制的困境,實現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協(xié)同治理理念主要指的是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治理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化以及不同機構之間進行協(xié)作治理[12],各個主體平等地參與到社會治理之中,最大化維護公共利益。換言之,政務協(xié)同治理理念是為了破解條塊分割困境而提出來的,有助于構建整體性政府建設。消除政府數據共享中的部門利益化,不再是以政府部門為中心,而是政府與社會公眾的相互協(xié)同,共同打造協(xié)同治理型網絡環(huán)境。整體性政府建設是協(xié)同治理理念在數字政府中的體現,政務協(xié)同不僅僅只是形式上的整合,還需要根據技術協(xié)同、制度協(xié)同等制度進行融合,目的是為了實現政務數據的跨部門、跨領域間的實質性共享。權力本位式政務數據共享表現為政務數據的部門化,認為政務數據的所有權屬于政府搜集者,其所產生的數據利益屬于政府部門財產。相反的是,協(xié)作治理理論強調數據主體的多方參與,每個數據主體都能平等地參與數據治理,營造正確的數據治理環(huán)境,進而實現政務數據的協(xié)同治理。

      數字政府的成功建設需要首先運用互聯(lián)網思維,改變傳統(tǒng)共享理念即權力本位理念,從權力本位轉變?yōu)橐杂脩魹橹行?,打破政府間的數據壁壘,從單向共享轉變?yōu)榻换バ怨蚕?,以互?lián)網的思維開展政府數據共享工作。通過對社會公眾需求的深入了解與吸收,實現公眾借助政務系統(tǒng)的提交一次信息公開申請,就可以獲得與之相關的全部政務共享數據,從而將政府權力運行置于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之下,使得行政決策更加透明化,提高行政政策的可接受性。換言之,政府在開展數據共享工作時,不再是單方面的提供服務、被動地基于各自職能和業(yè)務進行共享,而貫徹協(xié)同治理共享理念,由被動式的供給轉變?yōu)橹鲃犹峁┓眨Y合公眾所關注的問題,針對不同社會主體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菜單式政府數據共享服務,避免由于信息差而產生的數據鴻溝,實現政務數據在政府之間、企業(yè)、公民個人之間實質性的數據共享。

      (三)構建政務數據的清單管理制度

      不同類型的政務數據,需要采取相適應的共享模式。[13]針對主動公開類的政府信息,由于該類政務數據處于公開的狀態(tài),因而政務數據在進行共享時,應該予以全過程、全流程式的共享。《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 29條所列舉的信息,如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辦事信息等,與社會公眾的生活密切相關,應當全部予以共享,以實現政務數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針對非開放類的數據,需要進一步類型化。首先,絕對不能公開的政務信息,如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以及個人隱私類數據,不僅關系到數據主體的財產權,更關系到人格權、經濟秩序以及國家安全等。該類數據由國家予以保管,在進行政務數據處理時,除非有法定共享理由,原則上不予以數據共享。其次,對于非法定不公開的政務數據,如涉及可以區(qū)分處理的個人隱私與商業(yè)秘密,可以通過簽訂協(xié)議的方式予以共享與開放。針對無條件公開的數據,如已經公開的政務數據,任何自然人、法人以及非法人組織均可以全部予以查詢,該類政務數據屬于無條件共享類型。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2021年4月發(fā)布的《“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guī)劃》提出,要建立政務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減少相對人重復提交證明,形成一次采集、多方共享的數據治理局面。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在政務數據共享中,其價值不斷地得到提升,經過多次數據的流通與共享,政務數據被不斷地優(yōu)化,進而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政務數據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政府數據共享工作的開展,如政務數據是一種低質量數據集合,將會使得政務數據在進行處理時消耗大量的成本。在進行數據資產清洗、挖掘與分析利用階段,相應的工作量則會加大,政務數據的可利用率也會相應的降低。因而,為了破解低質量政務數據的集合,可以采用政務數據的清單管理制度,對于不同類型的政務數據賦予不同的處理要求。政務數據的價值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遠超過企業(yè)與個人所搜集的數據,即使是電商行業(yè)平臺,其所獲取的數據也是有限且相對單一的。政務數據則包括醫(yī)療數據、教育數據、農業(yè)數據、天氣數據等,其涉及范圍極廣。[2]9要想釋放政務數據的數據紅利,發(fā)揮政務數據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優(yōu)化數字政府建設,需要根據政務數據的不同類型予以清單式明確列舉,消除政府部門“不敢”共享的疑慮。

      五、結 語

      數字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以及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都不斷地被數字化,數據的流動與數據保護之間的矛盾不斷地被激化;政務數據共享一方面有助于緩解數據流動與保護之間的沖突,另一方面也對個人信息權益的保護以及公共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即使經過匿名化或者脫敏化處理的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數據撞庫等技術手段仍可以實現數據的再識別,這給公民、企業(yè),甚至國家安全帶來潛在的風險。此外,數據共享問題的破解不僅關系到數字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也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前提性問題。在數字社會中,誰掌握了數據,誰掌握數據的程度越深,誰就掌握了競爭力。因此,為了實現數據保護與流通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將數據共享帶來的風險影響降到最小,需要對于政務數據共享責任予以界定,以此來保障數據主體的數據權利,從而保持我國數字經濟、數字政府的競爭力。

      猜你喜歡
      政務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支部建設(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政務云上看政情
      清末督辦政務處與各方關系述論
      近代史學刊(2017年1期)2017-08-16 06:05:50
      政務
      廣東飼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19
      政務
      廣東飼料(2016年3期)2016-12-01 03:43:09
      政務
      廣東飼料(2016年2期)2016-12-01 03:43:04
      政務
      廣東飼料(2016年1期)2016-12-01 03:42:58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學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蛟河市| 洪湖市| 镇康县| 茶陵县| 图们市| 临江市| 金寨县| 新平| 贵定县| 福泉市| 锦屏县| 乃东县| 泰来县| 广河县| 邢台市| 响水县| 贵港市| 庆城县| 安丘市| 广宁县| 松原市| 永兴县| 延吉市| 常山县| 都江堰市| 临猗县| 丰顺县| 扬州市| 云和县| 石泉县| 芦山县| 砚山县| 灯塔市| 隆昌县| 西平县| 江阴市| 孟村| 靖远县| 江津市| 慈溪市|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