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平
(江蘇省徐州醫(yī)藥高等職業(yè)學校,江蘇 徐州 221116)
自省,即自我反思、自我反省。它是個體在自我意識下,以個人所持的價值觀作為評判標準,主動對自身過往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剖析,通過自我再認、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控,實現自我教育的理性思維活動。自省與個人的成長和素質提高密切相關,培養(yǎng)高職生自省能力對促進其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2016 年9 月13 日,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成果發(fā)布,“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細化為18 個基本要點,勤于反思是其中之一。要想培養(yǎng)高職生核心素養(yǎng),就要重視自省能力。
德育居于立德樹人教育目標首位,而良好的道德素質需要養(yǎng)成。無論是蘇格拉底所說“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還是曾子奉行的“吾日三省吾身”,都說明自省自古以來是道德養(yǎng)成的重要方法。通過自省培養(yǎng)高職生道德素質,幫助高職生由他律變?yōu)樽月?,使他們的德行不再是對他人偶然的恩賜,而是成為長期的自覺,從而實現道德素質的提升。
自我意識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我調節(jié)系統,對良好人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我意識表現為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3 種形式。其中,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是自我調控最主要的方面,自我教育則是自我調控的最高級形式,因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內省是個體成長過程中進行的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教育,要想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進而成為自我實現的人,就需要有較強的自省意識,隨時對自我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加以反省,進而自知、自律、自強,使“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內容趨于統一。因此,自省有利于高職生自我意識的構建,進而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
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被世界廣泛接受。該理論內涵和我國目前倡導的素質教育目標契合,是對素質教育的最好詮釋。在多元智能理論中,自省是人的8 個智能之一。培養(yǎng)高職生自省能力,對發(fā)展高職生綜合智能,踐行素質教育具有現實意義。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它由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識別他人的情緒、處理人際關系5 種特征組成。了解自我是情商的核心,因為只有認識自我,才能成為自己的主宰,而了解自我離不開個體的自覺自省。增強高職生自省能力,有利于情商的提高,并促進其成功。
筆者面向我校500 名學生,以問卷形式開展自省現狀調查,調查對象均為“00 后”高職生,涉及2016—2020 級共5 個年級,回收有效問卷489 份。調查結果如下:(1)對自我認識的評價。對于問題“你是否覺得自己初中時的表現不如那些上重點高中的學生”,11.1%的學生持肯定態(tài)度,88.9%的學生持否定態(tài)度。這說明絕大多數高職生自我意識中充滿自信。但這些自信的回答與他們現實中在學習、紀律、習慣等各方面的表現卻是矛盾的,說明絕大多數高職生過于自信,對自我認識不足。(2)對自省價值的認識。對于問題“自省對一個人重要嗎”,84.4%的高職生認為很重要和重要,15.6%的高職生認為無所謂。這說明高職生對自省的作用普遍認可,甚至有約80%的高職生知道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3)自省頻率。調查顯示,經常自省的高職生占8.9%,較多自省的高職生占10.3%,偶爾自省的高職生占59.6%,從不自省的高職生占21.2%??梢姡^大多數高職生缺乏自省習慣。把高職生對自省價值的認識和自省頻率的調查結果結合起來可以看出,他們雖然知道自省重要,但自省實踐卻很少。(4)自省內容。45.3%的高職生自省的是自己學習時做錯題,而關于上進心、自控力、人際關系、遵紀守法等方面的自省相對較少??梢?,高職生的自省思維局限,自省范圍狹窄,極大地影響了素質的提高。(5)自省方式。對于問題“你一般采取什么方式自省”,3.5%的高職生選擇寫日記深刻反思,61.3%的高職生選擇思考一會兒,34.0%的高職生選擇向朋友訴說,1.2%的高職生選擇其他。這說明多數高職生的自省缺少深刻的自我剖析,自省效果不理想。
總之,目前多數高職生存在過于自信而缺少自省、自省范圍狹窄、自省不深刻等問題,這對他們普遍存在的學習上因自我感覺良好而不求上進、紀律上因缺少自知而自控力差等有著密切關系,高職生自省能力急需提高。
2.2.1 獨生子女因素和家教因素的消極影響 獨生子女與日益優(yōu)渥的生活條件疊加,形成“00 后”高職生生活無憂、無苦可吃的舒適生活狀態(tài)。他們本來就缺少挫折磨煉,再加上家長的溺愛,從而形成了安于享受并過于自信的性格。不求上進且自負,對自我認識不足導致的自我感覺良好,使他們中的多數人無法做到具有思維高度自覺性和內隱性的自省。
2.2.2 缺少全面、系統的自省教育 自省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思能力,但當前教師多數只是在學生違紀的情況下,讓學生對所犯錯誤進行反思,自省目的和自省的主客體狹隘。學生接受的自省教育往往是零散的,這也必然影響高職生自省能力培養(yǎng)。
2.2.3 社會意識的時代性影響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也是構成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改革開放40 多年以來,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科技進步、制度創(chuàng)新、信息爆炸和便捷而碎片化的傳播等讓人目不暇接。各方面的迅猛發(fā)展,使人們的思想處于多種沖擊之下,卻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沉淀,獲得的多是“娛樂至死”的膚淺和盲從;物質財富的空前富足,并沒有讓人們的精神得到滿足,形成的反而是無名的不安和躁動;快節(jié)奏的生活也讓人們充滿壓力,身心疲憊。這一切必然讓許多人無暇自省。在這種不利的社會意識下,高職生的自省意識也自然受到不良影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幫助學生清醒而客觀地認識自我,是促進高職生自省的內在動力和前提,否則,“小人無過,君子常錯”的現象就會經常在他們身上顯現,自省自然也就成為空談。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可以由心理指導教師把高職生入學之初的心理測試客觀評價與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見習實習單位評價等主觀評價結合起來,最終對學生的自我認識進行客觀總結,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清醒、客觀地認識自我,不再盲目自信、自以為是,學會審慎地自我反思,進而實現正確自我認知、客觀自我評價、積極自我提升的漸進式良性發(fā)展。
(1)通過思政課或班會,對高職生開展系統的自省教育,使高職生將對自省的零散的認知,轉變?yōu)槿?、系統的掌握,進而促進高職生自省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提升,直至行動的落實。
(2)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上進心。價值觀是人們內心判斷是非的標準,消極、錯誤的價值觀必然導致不正確的自省。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專題討論、“道德兩難”辯論、列舉價值觀清單等各種方式,開展價值觀澄清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這種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他們的內心尺度,支配他們的態(tài)度、信念和行為,引領他們以進取的心態(tài),積極地自我了解、自我定向和自我設計,進而形成自省自覺,并保證自省的方向、內容和目標不偏失。
(3)利用同齡人開展同齡互助,實現同齡共進。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引領和促進高職生自?。徊捎眯〗M合作方式,進行組員互幫互助式自省,防止個人不能正確認識自我,或自省意志力差等不利因素造成自省效果不理想;開展以自省為主題的演講、讀書會等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有效促進高職生自省。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第150 節(jié)中指出,“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倫理的事,還不能就說他是有德的。只有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時,他才可以說是有德的”。自省屬于道德范疇,讓自省由他律變成道德自覺,形成自省的自動自發(fā)就需要自省習慣的養(yǎng)成,使自省成為高職生性格中穩(wěn)定的組成部分,自省才能定心定力,持之以恒。
因此,教師要從高職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入手,抓好常規(guī)管理,身體力行,通過行為上對自省的持續(xù)正向強化,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養(yǎng)成自覺自省的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讓高職生寫自省日記、定期開自省交流會、對學生自省表現獎懲等方式,實現自省制度化、常態(tài)化、生活化。
對高職生自省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是學校孤軍奮戰(zhàn),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筆者通過多年的教育經歷切實感受到,失敗的學生背后往往有家庭教育失敗的家長。高職生自省能力培養(yǎng),離不開家庭的熏陶。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制度,形成扎實且常態(tài)化的交流模式,切忌流于形式。通過家校合作,學校和教師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幫助子女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督促子女形成自省行為和習慣,鞏固學校自省教育成果,這些對培養(yǎng)高職生自省能力十分必要。
自省,應是積極的、建設性的自我認識、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如果自省方式方法錯誤,就不能帶來更好的自我認知,反而會降低幸福感,走入自省誤區(qū)。例如,經常過度自省會加重抑郁情緒,增加焦慮感,甚至讓人逃避社交。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一篇關于反芻思維與心理健康的綜述指出,無論被測試者是兒童還是成人,是正常群體還是異常群體,都驗證了過度自省是抑郁情緒的認知易感因子的假設。也就是說,過度自省行為越多,抑郁情緒就越嚴重,持續(xù)時間也就越長。
高職生年齡小、知識有限、閱歷不足、心智不成熟,不能忽視對他們自省方式方法的指導,以免其進入自省誤區(qū)。
(1)讓高職生學會正確歸因,全面、客觀看待自省。人無完人,自省時只盯著自身的不足,或是放大自身的不足,難免會出現過分追求完美、過度自責,甚至抑郁等心理問題。所以,自省不僅僅是自我批判,還包括自我肯定。承認和接受自己非理想主義的一面,學會正確歸因是良性自省的前提。歸因是個體對自己或他人行為原因的分析,歸因方式影響行為方式和動機。教會學生建立正確而穩(wěn)定的歸因模式,從內因、外因兩方面客觀看問題,不片面也不走極端,有助于高職生自省時,避免誤入反復有害的自我攻擊式自省。
(2)幫助高職生采取正確的自省思維方式。高職生在面對問題自省時,如果將自省的焦點過多聚集在自己“為什么”出錯上,則容易陷入一個習慣性的自我否定模式,必然帶來負性情緒,影響心理健康。教師應告訴他們,不要將自省的注意力過度集中在“為什么”上,而要聚焦于“做什么”和“怎么做”,使學生面對問題時有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讓自省不僅成為高職生自我意識能動性的表現,而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使他們走向幸福的能力和方法。
(3)班主任與學校心理咨詢教師合作,共同開展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預防和解決因自省教育導致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