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甘肅秦安方言小稱研究

      2022-12-08 08:00:40羅娟娟張世方
      現(xiàn)代語文 2022年11期
      關(guān)鍵詞:秦安兒化方言

      羅娟娟,張世方

      (北京語言大學(xué) 語言科學(xué)院,北京 100083)

      漢語方言的小稱形式豐富,功能多樣。曹志耘認(rèn)為:“‘小稱’的基本功能或初始功能是‘指小’,在‘指小’的過程中,自然衍生出表示喜愛、親昵、戲謔等功能,有時‘指小’功能甚至已經(jīng)不太明顯了。”[1](P33)沈明指出:“通常認(rèn)為小稱主要指名詞表小指愛,也有人認(rèn)為某些形容詞表喜愛義,某些動詞表示動作短暫,某些量詞表示量少,所以小稱應(yīng)該包括這四類詞。”[2](P335)石毓智認(rèn)為,小稱標(biāo)記的基本功能是把三維物體的尺寸往小處說,也就是一種小量[3](P35)。汪國勝、劉大偉則認(rèn)為:“小稱是用一定的語法形式表示‘小量’的語義語法范疇,有的附加一定的情感意義?!盵4](P106)可見,漢語方言的小稱大多是在表主觀小量的同時附有喜愛的感情色彩,也會因主觀小量而產(chǎn)生輕蔑、輕視的意味。漢語方言表達小稱的語法手段主要有附加式、重疊式、變音式。綜合相關(guān)研究[2]、[5],西北方言小稱的主要形式有:重疊式、附加式、混合式和變音式,其中,附加式又包括“圪”頭、“子”尾、“兒”綴。西北方言的大部分小稱形式在甘肅秦安方言中均有分布。

      秦安縣隸屬于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東毗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清水縣,南鄰天水市麥積區(qū),西接甘谷縣和定西市通渭縣,北靠平?jīng)鍪徐o寧縣、莊浪縣。秦安方言屬于中原官話隴中片渭河小片[6](P63)。秦安方言內(nèi)部又分為五個小片:中片(興國、西川、劉坪、葉堡、安伏五鎮(zhèn)的全部,蓮花、中山、興豐、王尹、千戶、王窯、郭嘉七鎮(zhèn)的部分),東片(五營、隴城兩鎮(zhèn)的全部,蓮花鎮(zhèn)的部分),南片(云山鎮(zhèn)的全部,興豐、王尹、中山三鎮(zhèn)的部分),西片(王窯、千戶兩鎮(zhèn)的部分),北片(王鋪、魏店兩鎮(zhèn)的全部,郭嘉鎮(zhèn)的部分)[7](P2)。根據(jù)我們的調(diào)查,各片都是平聲不分陰陽,入聲字今全派入平聲。其中,東片、中片、西片、南片方言的單字調(diào)均為平聲[13]、上聲[53]、去聲[44],北片的單字調(diào)則為平聲[231]、上聲[53]、去聲[44]。五個方言片在小稱使用上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圪”綴和“娃”綴的有無、“兒”綴是兒尾還是兒化、重疊式能否單獨出現(xiàn)。本文在對五個方言小片代表點實地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系統(tǒng)描寫秦安方言的小稱形式,對比分析各小稱的語義范圍和地理分布,觀察秦安方言小稱的使用狀況,希望能為甘肅方言小稱的研究提供材料和參考。

      秦安方言各小片代表點發(fā)音人信息如下:

      中片:安建軍,1967年9月生于興國鎮(zhèn)依仁村,高中文化,退休教師;

      東片:李鎖成,1958年1月生于隴城鎮(zhèn)張溝村,小學(xué)文化,農(nóng)民;

      南片:尹保生,1940年1月生于王尹鎮(zhèn)尹川村,高中文化,農(nóng)民;

      西片:王進平,1967年3月生于王窯鎮(zhèn)小灣河村,初中文化,農(nóng)民;

      北片:羅元兒,1954年6月生于王鋪鎮(zhèn)羅門村,高中文化,退休教師。

      一、秦安方言小稱的形式類型

      就構(gòu)形而言,秦安方言的小稱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重疊式、附加式、變音式和組合式。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秦安方言小稱構(gòu)形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兒”綴上,東片為兒化,其余小片為兒尾。下文中有關(guān)兒化小稱的舉例以東片方言為主,其他小稱形式的舉例則主要以北片方言為主。

      (一)重疊式

      秦安方言的重疊式小稱主要為AA 式,在AA 式的基礎(chǔ)上又有兩種拓展式,分別是“N+AA”式和“AA+N”式,這里的“N”均指名詞。

      1.AA 式

      AA 式主要為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重疊,其中,名詞重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重疊后基本義不變,只增加了小稱義;另一種是重疊后基本義發(fā)生變化,并帶上了小稱義。例如①本文中的例詞、例句皆來自筆者實地調(diào)查秦安方言小稱所得語料。:

      (1)袋袋 樁樁 花花 芽芽 皮皮 窩窩 格格小格子麗麗人名中的一個字重疊

      (2)口口道路的小口齒齒齒狀部分眼眼小洞牛牛小蟲子頭頭事物的頭部狗狗對小孩的愛稱

      (3)滾滾輪子撓撓撓癢癢的工具系系系物體的繩子轉(zhuǎn)轉(zhuǎn) 罩罩

      (4)彎彎 精精 皺皺 丑丑對調(diào)皮小孩的愛稱

      (5)片片 把把 本本 點點 坨坨 塊塊 條條 顆顆小顆?;蚱つw上長的痘痘

      例(1)、例(2)組是名詞或名詞性語素的重疊。其中,例(1)組重疊前后,詞的基本義不變;在感情色彩上,重疊后增加了小稱義。例(2)組重疊前后詞義發(fā)生了變化,產(chǎn)生的新義帶有小稱意味。例(3)至例(5)組分別是動詞或動詞性語素、形容詞或形容詞性語素、量詞的重疊形式,重疊后變?yōu)楹行》Q色彩的名詞,詞性和詞義都發(fā)生了變化。

      可以看出,AA 式的小稱義比較鮮明,如果不用重疊式,即使可以單用,小稱義也不存在了,如“袋、樁、花”等只是一種泛指,“彎、精、皺”等的詞性與它們的重疊式也不相同。

      2.AA 式的拓展

      拓展式之一是“N+AA”式。例如:

      (6)門關(guān)關(guān) 鍋蓋蓋 汗褂褂 菜心心 樹枝枝 面片片 路畔畔路邊雨點點 鬼猴猴狡猾的人燈罩罩 粉面面土豆淀粉帽辮辮馬尾辮麗娃娃人名小稱兔兒兒兔崽

      (7)黑板擦擦 花生皮皮 板凳腿腿 老樹冠冠 洋芋鈴鈴?fù)炼固偕系男⊥炼寡笥笱垦?外甥娃娃 辣椒娃娃 瓠子籽籽 塑料碗碗 記賬本本

      例(6)中的詞語通常指客觀較小或主觀表小的事物。其中,N 是單音節(jié)名詞,而AA 的構(gòu)詞能力較強,如:“點點”可以說“雨點點、油點點、水點點”,“褂褂”可以說“汗褂褂外套、毛褂褂毛制外套”,“娃娃”可以說“雞娃娃、狗娃娃”,“兒兒”可以說“兔兒兒、狗兒兒”。例(7)中的N 是多音節(jié)名詞,N 前有時還可以加入其他修飾成分,如:塑料碗碗→塑料洋碗碗/碎小塑料碗碗,學(xué)生娃娃→男學(xué)生娃娃/女學(xué)生娃娃。這些“N+AA”都可以變成“N+A”,“N+A”與“N+AA”的基本意義相同。不過,在語用上,“N+AA”小稱色彩明顯,并且有些會衍生出蔑稱義,像“兒兒”在表示某人的兒子時,就帶有蔑視或不喜歡的色彩,如“王大柱兒兒真?zhèn)€調(diào)皮,討厭得很”。

      拓展式之二是“AA+N”式。例如:

      (8)顆顆藥 面面藥 塊塊錢 毛毛錢 毛毛雨

      例(8)的結(jié)構(gòu)為“修飾語AA+中心語素N”,即在一個單音節(jié)名詞性語素前,加上重疊式作為修飾成分。其中,N 表示種類,AA 表示N 的某一特點,如“顆顆藥”中的“顆顆”表示藥的顆粒狀,“面面藥”中的“面面”表示藥的粉末狀。從語義色彩來看,“AA+N”式都有表小指愛的色彩,如“顆子藥”也表示藥的顆粒狀,但與“顆顆藥”相比,則缺乏小稱的意味。

      需要指出的是,秦安方言動物和部分植物的小稱一般不采用重疊式,而是使用“娃”綴或“重疊+兒綴”來表示。如“雞、羊、馬、狗、樹、白菜”等的小稱,不能是“雞雞、羊羊、馬馬、狗狗、樹樹、白菜菜”等,而只能是“雞娃兒、羊娃兒、馬娃兒、狗娃兒、樹樹兒、白菜娃兒”。關(guān)于這一點,后文將具體闡述。

      (二)附加式

      秦安方言的附加式小稱主要有“兒”綴、“娃”綴、“圪”綴等。

      1.“兒”綴

      在秦安方言中,“兒”綴小稱表現(xiàn)為部分多音節(jié)名詞、量詞、形容詞后附“兒”綴時,會產(chǎn)生小巧可愛義。“兒”綴主要有兒化和兒尾兩種語音形式。所謂“兒化”,是指“兒”和前一語素合成一個音節(jié);所謂“兒尾”,是指“兒”在語音形式上仍保持獨立。需要指出的是,秦安方言中,兒化小稱和兒尾小稱的差異只體現(xiàn)在語音形式、地理分布上,而在小稱的具體使用上基本沒有差異,所以下文的討論不作區(qū)分。

      兒化主要分布在秦安東片方言,該方言片代表點張溝村共有31 個韻母,形成了7 個兒化韻,兒化韻和本韻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下所示(其中,“<”前為兒化韻,“<”后為兒化韻對應(yīng)的本韻):

      ??r <?;i?r <ia;u?r <u?。

      去聲字在發(fā)生兒化時,其調(diào)值會由[44]變?yōu)閇53],讀同上聲。如:褲兒p?u?r44-53│畫兒xu?r44-53│刀背兒t?21p?r44-53。有些兒化的變調(diào)則與輕聲有關(guān),如:砂鍋兒sa13ku?r13-21│樹葉兒??44i?r13-21。

      在中片、西片、南片、北片方言中,“兒”綴主要表現(xiàn)為兒尾的形式。其中,在中片、西片和部分南片(王尹鎮(zhèn))方言中,“兒”文讀為[?r13],白讀為[??13];在部分南片(云山鎮(zhèn)、興豐鎮(zhèn)、中山鎮(zhèn))方言中,文讀為[?r13],白讀為[ar13]或[?13];在北片方言中,文讀為[Ar231],白讀為[z?231]?!皟骸币詢何残问匠霈F(xiàn)時調(diào)值一律變?yōu)閇21]。

      秦安方言的“兒”綴形式可如下所示:

      (9)茶缸兒 錘頭兒小孩兒的拳頭爐齒兒爐箅子帽辮兒馬尾辮六指兒一手長六根指頭的人麻眼兒眼睛不好的人半瞇兒頭腦不清楚的人重翹兒雙眼皮水泡兒(眼) 羊羔兒(瘋) 竹篾兒(板)

      (10)老四兒排行老四老碎兒排行老小三有兒人名侄娃兒侄子

      (11)一陣兒 兩副兒 四棒兒 兩碗兒

      (13)搭幫兒互相幫忙 趕黑兒 趁早兒 摸底兒

      在例(9)中,“兒”綴詞都有對應(yīng)的“子”綴詞。與“子”綴相比,“兒”綴詞具有明顯的小稱義。如“茶缸子”是對“喝茶的缸子”客觀的慣用叫法,如果表示小巧、令人喜愛的感情色彩,就要用“兒”綴,“錘頭子、爐齒子、帽辮子”也是如此?!傲竷骸薄奥檠蹆骸薄鞍氩[兒”,均是對生理有缺陷的人的稱謂;與各自所對應(yīng)的“六指子”“麻眼子”“半瞇子”相比,“兒”綴則淡化了貶損的語義?!八輧海ㄑ郏薄把蚋醿海ǒ偅薄爸耋鷥海ò澹倍急磉_被修飾成分的性狀,比相應(yīng)的“子”綴形式增加了表小或淡化負(fù)面意義的意味。例(10)是排行、人名和親屬稱謂詞加“兒”綴,比無“兒”綴的形式多了親昵、親近的感情。例(11)是量詞加“兒”綴,表客觀小量或主觀小量,如“下雨前刮了一陣兒風(fēng)”是客觀小量,“結(jié)婚的時候,娘家給送了兩副兒首飾么哈”是主觀小量,意在強調(diào)陪送的首飾少。例(12)是形容詞加“兒”綴構(gòu)成的名詞,“兒”綴除了具有構(gòu)詞功能外,還表達小稱義。這類詞所對應(yīng)的形容詞本身均具有貶義色彩,加上“兒”綴后,貶義色彩減弱,增加了親切可愛的意味。在例(13)中,原來的動賓結(jié)構(gòu)在使用中往往顯得比較生硬,加上“兒”綴后,則多了親近、和善的意味。如“搭幫兒”體現(xiàn)出人們在相互幫忙時的親近關(guān)系,即說話人主觀上很樂意幫忙。

      2.“娃”綴

      “娃”綴小稱主要用于長輩對晚輩的愛稱或人們對動植物中相對較小部分的愛稱。與其他各片不同,東片方言中的“娃”綴必須伴有兒化才能使用,如“麗娃兒、狗娃兒、外甥娃兒、兔娃兒、瓠娃兒”等。秦安方言中的“娃”在有些場合還具有實際意義,不屬于嚴(yán)格意義上的詞綴,這里為稱說方便,統(tǒng)一以詞綴稱之。例如:

      (14)麗娃 強娃 艷娃

      (15)狗娃 蛋娃 心疼娃好看的小孩學(xué)生娃

      (16)外甥娃 女婿娃 外孫娃 親親娃親戚家的小孩

      (17)兔娃 羊羔娃 狗娃 貓娃 豬娃 雞娃

      (18)瓠娃 辣椒娃 茄子娃 蘋果娃 白菜娃

      例(14)~例(16)分別是人名、大人對兒童的稱呼、親屬稱謂詞加“娃”綴的形式,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長輩對晚輩、成人對兒童的疼愛之情。例(17)、例(18)分別是動物名稱、植物名稱加“娃”綴的形式,表示外形、生長時間等客觀量比較小,或者是說話人主觀上認(rèn)為小或可愛的生物。

      3.“圪”綴

      秦安方言“圪”綴小稱主要有三種形式:“圪A”“圪AA”和“圪A 圪A”。

      第一,“圪A”式。其中,“A”為名詞、量詞或體詞性語素。例如:

      (19)圪堆小凸堆圪夾狹窄的夾道圪棒小柴棒圪蔥小蔥圪渣量少的渣狀物圪蛋小的蛋狀物

      (20)圪把一小把圪截一小截圪撮一小撮

      例(19)是“圪”加名詞或名詞語素構(gòu)成的名詞,這類名詞所描述的事物具有無生命、零碎、外觀小、用途小等特點。例(20)是”圪”加量詞構(gòu)成的表示量少的量詞,如“一圪把面、一圪截麥稈、一圪撮調(diào)料”。

      第二,“圪AA”式。其中,“AA”為名詞、量詞或體詞性語素的重疊式。例如:

      (21)圪堆堆 圪夾夾 圪棒棒 圪渣渣 圪把把 圪截截

      (22)圪□[?ie53]□[?ie53-23]說話發(fā)嗲的樣子圪□[z?53]□[z?53-23]走路扭來扭去的樣子圪擠擠做事效率低下圪□[m??53]□[m??53-23]撒嬌哭鬧的樣子

      與“圪A”式相比,例(21)中的“圪堆堆”等指稱的事物外觀更小或更加零碎,“不好看”的意味稍有減輕,但在有些語境中,它們會帶有一些貶義色彩,強調(diào)某些事物太小、太多或用處太小。例(22)中,“圪AA”式形容詞是對動作行為等幅度小、程度低的描摹,如果對象是成人,則含有做作、不大方、令人厭煩的意味。

      第三,“圪A 圪A”式。其中,“A”主要是動詞或動詞性語素。例如:

      (23)圪擠圪擠 圪□[z?53]圪□[z?53] 圪□[?ie53]圪□[?ie53] 圪□[m??53]圪□[m??53]

      與對應(yīng)的例(22)中的例子相比,例(23)中的“圪A 圪A”式所描摹的動作行為幅度更小、程度更低;在有些語境中,“圪A 圪A”式同樣具有“圪AA”式所包含的那種負(fù)面評價。

      (三)變音式

      在秦安方言中,變音式小稱主要出現(xiàn)在表示事物性狀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中,如“長、短、壯粗、細、大、碎小、高、低、快、慢、牢牢固”等。如果主觀上對這種性狀特別滿意,會將這些形容詞重疊,同時伴隨重疊式后字發(fā)音拉長,發(fā)音越長,小稱的色彩也越強。例如:

      (24)脆脆[??u?44??u??44]的 碎碎[su?44su??44]的薄薄[p??ɑ231-21p??ɑ?231-23]的 短短[tu53tu?53-23]的圓圓[y231-23y?231-23]的 長長[t??231-21t???231-23]的 亮亮[li44li?44]的

      相對的非小稱形式一般為“形容詞+□[na231-21]□[na231-23]”(用“啦”代替“□[na231]”),如“長啦啦的、碎啦啦的、短啦啦的、亮啦啦的”。例如:

      乙:哼,我看著這長啦啦的,有啥好的呢。

      乙:本來走上慢啦啦的,等都等不住,你還□讓[t?231-21]走慢著做啥?

      在例(25)、例(26)中,面對同樣的對象,說話人甲采用重疊加變音的形式,表達正面的、稱許的含義;說話人乙則采用“長啦啦”“慢啦啦”形式,表達負(fù)面的、嫌棄的評價。

      在少數(shù)語境中,變音式會因為主觀表小而產(chǎn)生戲謔、諷刺、蔑稱的色彩,但這種情況只用在表示“小、短、窄、細”等性狀的形容詞中。例如:

      (27)今年種得洋芋咋碎碎[su?44su??44]的,跟指頭肚子一樣大么,咋吃呢?

      (28)我說□讓[t?231-21]她給我分些布兒,□人家[?i?231-23]給我鉸剪了窄窄[??231-21???23]的一縷兒,你說小氣不?

      (四)組合式

      1.重疊+兒綴

      重疊式與“兒”綴的組合非常廣泛,這一組合進一步加深了表小指愛的程度。東片方言中沒有單純的重疊式小稱,重疊式小稱都帶有兒化,如“袋袋兒、瓶瓶兒、桌桌兒、刷刷兒、菜心心兒、花生皮皮兒、毛毛兒雨、塊塊兒錢”。需要指出的是,秦安方言中,“跛子、瞎子、結(jié)子結(jié)巴的人”等是生理有缺陷的人的通稱或貶稱,如果要表達對他們的喜愛、親近,則要采用“跛跛兒、瞎瞎兒、結(jié)結(jié)兒”等“重疊+兒綴”的組合形式。

      2.重疊+娃綴

      這類組合式小稱是將人名中的某一個字或單音節(jié)動植物名稱重疊后加上“娃”綴,增強了愛稱義,如“麗麗娃、猴猴娃、瓠瓠娃”等。

      3.重疊+娃綴+兒綴

      在“重疊+娃綴”的基礎(chǔ)上,再加上“兒”綴,能夠增強小稱色彩。與“麗麗娃、猴猴娃、瓠瓠娃”相比,“麗麗娃兒、猴猴娃兒、瓠瓠娃兒”更顯小巧,也更加親切。

      4.娃綴+兒綴

      “兒”綴附加在“娃”綴后,進一步增強了愛稱義,如“麗娃兒、外甥娃兒、兔娃兒、瓠娃兒、茄娃兒”。

      5.圪綴+兒綴

      謂詞性的“圪”綴詞后不能加“兒”綴,如例(22)中的“圪擠擠”等都不可以再加兒綴?!皟骸本Y只能附加在詞根為名詞、量詞或體詞性語素的“圪”頭詞之后,如例(19)~例(21),它可以進一步增強小稱色彩,如“圪堆兒、圪夾兒、圪棒兒、圪把兒、圪截兒、圪堆堆兒、圪夾夾兒、圪棒棒兒”。

      6.變音+兒綴

      二、秦安方言小稱適用的語義范疇

      這里所說的“語義范疇”,主要是指諸如“有生—無生”“動物—非動物”等語義上的類別區(qū)分??傮w來看,秦安方言各類小稱形式所適用的語義范疇有同有異。其中,重疊式、“兒”綴、“娃”綴的使用頻率較高,適用的語義范疇相對較廣,并且互有交叉;“圪”綴和變音式的使用頻率較低,適用的語義范疇相對較為封閉,并且一般不與其他小稱形式適用的語義范疇相交叉。下面,主要比較重疊式、“兒”綴和“娃”綴的使用情況。

      (一)“兒”綴小稱和重疊式小稱

      在秦安方言中,“兒”的實詞含義為“兒子”或“動物的幼崽”,經(jīng)常以“兒子”或“兒兒”的形式出現(xiàn),如“我嫂子養(yǎng)娃了,是個兒子”“老貓娃兒下了貓兒子”“這一窩狗兒兒兒看著難看得很”。在“狗兒兒兒”中,前兩個“兒兒”為實詞“兒”的重疊式,意為“幼崽”,最后的“兒”為詞綴?!皟簝骸钡闹丿B式在用于指人時,則含有諷刺、貶損的意味,如“王大柱兒兒兒真?zhèn)€調(diào)皮,討厭得很”。

      秦安方言中,“刀、車、馬、羊、蛋”等成詞的單音節(jié)語素后面,不能出現(xiàn)“兒”綴,它們的小稱形式一般是“刀刀兒、車車兒、馬娃兒、羊羔兒”。“兒”綴用在不成詞的語素后只有類稱功能,如“兔兒、褲兒、桃兒、歌兒、鏡兒”等。有些具有類稱功能的詞只能以加“兒”綴的形式使用,否則在秦安方言中就不能成立,如“鏡框兒、三輪兒、雪花兒、抽屜兒、手絹兒”等。這些“兒”綴類稱所對應(yīng)的小稱形式,按照本身的語義范疇,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動物類,大多在其后加“娃兒”,如“兔娃兒、鹿娃兒”;二是植物類和其他事物類,大多是先重疊,再加“兒”尾,如“桃桃兒、花花兒、鏡鏡兒、鏡框框兒”等。

      秦安方言的“兒”綴只有在少數(shù)可以單說的多音節(jié)成分后具有小稱功能,這些成分可以是名詞、量詞、形容詞、動賓短語等。重疊式小稱則見于名詞、動詞、量詞、形容詞,上述兩種“兒”綴類稱中的“非動物類”①本文中所說的語義范疇區(qū)分“人”和“動物”,“動物”類指的是除“人”以外的其他動物。小稱也都采用重疊式表示。這說明重疊式小稱適用的語義范疇要大于“兒”綴小稱。

      值得注意的是,重疊式小稱和“兒”綴小稱適用的語義范疇互有重合。如“一陣子、茶缸子、爐齒子、帽辮子”的小稱形式,既可以是重疊式的“一陣陣、茶缸缸、爐齒齒、帽辮辮”,也可以是加“兒”綴的“一陣兒、茶缸兒、爐齒兒、帽辮兒”,還可以使用“重疊+兒綴”組合式來增強小稱色彩,如“一陣陣兒、茶缸缸兒、爐齒齒兒、帽辮辮兒”。這幾種小稱形式在具體語義上亦有細微區(qū)別,以“帽辮子”為例:

      (29)麗娃扎個這么長的帽辮子,梳著麻煩不?

      (30)麗娃扎下個帽辮兒,看著心疼漂亮很。

      (31)麗娃扎下些帽辮辮,看著心疼很。

      (32)麗娃扎下些帽辮辮兒,看著心疼很。

      在例(29)中,使用非小稱形式“帽辮子”,體現(xiàn)出說話人認(rèn)為扎長馬尾辮是一件麻煩事。在例(30)中,馬尾辮可能長度正好,也比較好看,所以使用了“帽辮兒”;與“帽辮子”相比,它增加了喜愛的小稱色彩。在例(31)中,則使用了量詞“些”,表明馬尾辮不止一個;與例(30)相比,每個辮子相對更小,因此,采用重疊式“帽辮辮”來表示。在例(32)中,使用“重疊+兒綴”的“帽辮辮兒”,在重疊式“帽辮辮”的基礎(chǔ)上,喜愛、贊許的色彩進一步增強。

      與重疊式小稱相比,“重疊+兒綴”小稱有時會因過度表小而衍生出蔑稱意味。如“你一個大娃了,扎一頭帽辮辮兒著做啥”,責(zé)備的口吻雖然是由整個句子共同表達的,但如果把其中的“帽辮辮兒”換成“帽辮辮”,則會與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義相悖??梢?,在這一表達中,“帽辮辮兒”本身是帶有一定的負(fù)面評價色彩的。綜上可知,在重疊式小稱和“兒”綴小稱相互重合的適用語義范疇中,組合式“重疊+兒綴”的小稱色彩最強。

      邢向東指出,當(dāng)一個方言中有獨立的兒尾,并且語音形式多樣時,表明詞綴與詞根的結(jié)合還比較松散,說明它進入該方言的年代相對并不久遠;他還指出,西部官話小稱中普遍存在AA 式和AA 兒式,從蘊含關(guān)系看,絕大多數(shù)有AA 兒式的方言都有AA 式,即AA兒式蘊含AA 式。這一點提示它們的產(chǎn)生順序是:先有AA 式,后加兒綴[5](P6-7)。秦安方言亦不例外。秦安方言既有重疊式小稱,又有“重疊+兒綴”小稱?!皟骸本Y在東片方言表現(xiàn)為兒化,在其他小片表現(xiàn)為兒尾,同時,在這些小片中,“兒”尾的語音形式具有多樣性。此外,實詞“兒”可以重疊為“兒兒”表示更小。據(jù)此可以推斷,在秦安方言中,重疊式是出現(xiàn)較早的小稱形式,“兒”綴則是后起的小稱形式。

      (二)“娃”綴小稱和重疊式小稱

      在秦安方言中,“娃”的實義為“剛出生的小孩”,并引申出“植物中未成熟的部分”。鄭張尚芳指出,“娃”的本字當(dāng)是表示“小孩啼哭聲”的“哇”,再用孩聲轉(zhuǎn)稱小孩兒,因為“哇哇”不像稱人的名詞,所以才寫成“娃娃”[8](P32)。也有人認(rèn)為,“娃”最初形容女子貌美,進而指代貌美的女子;從秦漢到唐宋再到元明清,“娃”的指稱對象經(jīng)歷了“美麗成熟的女性”到“小姑娘、小男孩”再到“嬰兒”的變化;之后,又引申出“幼小的動物”義[9](P22-23)。秦安方言中的“娃”綴小稱的來源,與以上論述中的演變脈絡(luò)大體相同。

      “娃”綴小稱主要用于長輩對晚輩表示疼愛、人們對外觀相對較小的動植物等的愛稱,它的詞根都具有[+生命][+幼小]的語義特征,如“外甥娃、兔娃、蘋果娃、白菜娃”。這里的“蘋果娃、白菜娃”既可以是對未長成的蘋果、白菜的稱說,此時并不屬于小稱;也可以是對外觀較小的成熟蘋果、白菜的的稱說,此時則屬于小稱??梢?,植物名詞后的“娃”綴是否表示小稱,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在表示“人、動物和部分植物”的范疇中,“娃”綴小稱與重疊式小稱互有交叉。如人名“王麗”、動物名“兔兒”、植物名“瓠子”的小稱形式,既可以是“麗麗、兔兔、瓠瓠”,也可以是“麗娃、兔娃、瓠娃”,還可以是二者疊加的組合式“麗麗娃、兔兔娃、瓠瓠娃”。從秦安方言小稱的使用習(xí)慣來看,在二者交叉的語義范疇內(nèi),重疊式小稱更多用于大人對小孩的談話場合,小稱色彩稍弱?!巴蕖本Y可以用于長輩對晚輩或者是人們對動植物的主客觀小稱,使用場合比重疊式廣,小稱色彩也更強。“重疊+娃綴”的組合,小稱功能相對最強,使用場合也相對最廣。

      (三)“兒”綴小稱和“娃”綴小稱

      秦安方言的“兒”和“娃”作為實詞時,都可以表示“小孩”“動物幼崽”義。其中,在指稱“小孩”時,“娃”泛指客觀較小或主觀認(rèn)為較小的所有小孩兒,“兒”則只能指稱男孩,剛出生的小孩也一般用“娃”不用“兒”。如“那家媳婦養(yǎng)了個兒”的說法很不禮貌,通常會說“那家媳婦養(yǎng)娃了,是個兒子/男娃”。在指稱動物幼崽時,“兒”一般是指剛生下來的幼崽,如“貓娃兒下了一窩貓兒子”“姑姑給我一個狗兒子,我要好好養(yǎng)活呢”。“娃”一般是指相對長輩而言的后輩,比如,家里有兩條狗,其中一條是狗媽媽,另外一條是它的孩子,那么這個“孩子”無論年齡、體型多大,都可以稱作“狗娃”。

      作為詞綴時,“兒”綴所適用的語義范疇比“娃”綴要大?!皟骸笨捎糜诓糠侄嘁艄?jié)名詞、量詞、形容詞和動賓短語之后表達小稱,這些詞語的語義范疇既可以是“有生”的,也可以是“無生”的;“娃”綴則只用于有生的人和動物及部分植物。從它們與重疊式的組合情況來看,“兒”綴的組合能力更強,它可以附加在所有的重疊式小稱后加強小稱色彩;“娃”綴則只能附加在表示“人名”或部分單音節(jié)動植物名稱的重疊式后增強小稱色彩。這說明“兒”綴的虛化程度要高于“娃”綴。

      “兒”綴的小稱義由“兒”的本義“小兒”虛化而來,經(jīng)歷了“人名+兒”的萌芽期、由“動物名+兒”到“非生物名詞+兒”的成型期[10](P56)。不過,在秦安方言中,實詞“兒”只指“兒子”或“動物剛生的幼崽”,詞綴“兒”更多用于事物的類稱或動植物之外事物的小稱。對人名或動物幼崽的小稱,則傾向于使用重疊式或“娃”綴,如人名“張強”的小稱是“強強”“強娃”或“強強娃”,也可以說“強強兒”,但不能說“強兒”;對兔崽的小稱是“兔兔”“兔娃”或“兔娃兒”,也可以說“兔兔兒”,但“兔兒”就變成了類稱而非小稱。我們由此推斷,“兒”綴可能并不是秦安方言表示人或動物幼崽小稱的最初形式,而是一種后起的小稱形式。

      綜合以上比較分析,秦安方言小稱所適用的語義范疇,由多到少的排列順序是:重疊式>“兒”綴>“娃”綴>變音式和“圪”綴。其中,重疊式是秦安方言中較早的或固有的小稱形式,“兒”綴則是后起的小稱形式。在所有的小稱形式中,組合式“重疊+兒綴”的小稱功能最強,也是秦安方言當(dāng)前使用最多的小稱形式。“圪”綴小稱的語義范疇僅限于[-生命][+零碎][+用處小][+幅度小],有時會因為過度表小而衍生蔑稱義;變音式小稱則主要用于主觀表小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這兩種小稱適用的語義范疇都比較少,小稱功能最弱,在秦安方言中的使用頻率也最低。

      三、秦安方言小稱的地理分布

      我們對秦安方言中的各種小稱形式在各小片中的分布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秦安方言小稱的地理分布

      需要說明的是,表1中的“▲”表示“經(jīng)常說”,“○”表示“能說,但不常用”,“-”表示“不這樣說”。在秦安方言中,“兒”綴可以加在重疊式、“娃”綴、“圪”綴、變音式的后面構(gòu)成組合式,進一步增加它們的小稱色彩,但“兒”綴后面不能附加其他小稱形式,因此,表1中沒有以“兒”綴為基礎(chǔ)的組合式。

      從表1可以看出,中片和北片的小稱分布完全一致,存在上述所有小稱形式,使用情況也沒有差別。南片和西片也完全一致,除了“圪”綴之外,其他小稱形式都有使用。東片則自成一家,使用的小稱形式都與“兒”綴(東片為兒化)相關(guān),包括“兒化”“重疊+娃綴+兒化”“重疊+兒化”“娃綴+兒化”四種形式,但沒有與“兒”綴組合的“圪綴+兒綴”“變音+兒綴”;此外,東片也沒有其他各片都存在的重疊式及其組合形式“重疊+娃綴”、變音式,以及中片和北片存在的“圪”綴。

      就所有小稱形式在秦安的整體分布來看,組合式小稱的地理分布范圍要大于非組合式,“重疊+兒綴”“娃綴+兒綴”“重疊+娃綴+兒綴”遍布秦安方言各小片,它們都是經(jīng)常使用的小稱形式?!爸丿B+娃綴”“變音+兒綴”在東片以外的方言片使用頻率也很高?!佰倬Y+兒綴”只見于中片、北片方言。

      在非組合式小稱中,“兒”綴的分布最廣,五個小片都“經(jīng)常說”;“娃”綴在東片以外的小片“經(jīng)常說”。重疊式和變音式在除東片以外的其他四個小片“能說,但不常用”?!佰佟本Y的分布范圍最小,主要分布在北片,中片區(qū)域僅調(diào)查到“圪渣、圪棒、圪擠擠、圪擠圪擠”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同時,在北片、中片區(qū)域,“圪”綴小稱的使用頻率也不高。北片的“圪”綴小稱,其他小片一般采用“重疊+兒綴”來表示,方言使用者也覺得“圪”綴詞比較老土,是老一輩人才會使用的方言詞。西片處于中原官話隴中片和秦隴片的交界地帶,具有一些過渡性特征,與西片毗鄰的甘谷縣部分村鎮(zhèn)也沒有“圪”綴詞。

      “兒”綴的語音形式是兒化還是兒尾,是秦安方言小稱的一個顯著差異。東片沒有兒尾,只有兒化,這說明在“兒”綴的使用上,東片的發(fā)展速度更快。與其他各片相比,東片的小稱形式類型最少,其他小片中的一些非組合式小稱,在東片只能以兒化組合的形式來表示。如重疊式、“娃”綴、“重疊+娃綴”,在東片分別是“重疊+兒化”“娃綴+兒化”“重疊+娃綴+兒化”。其他小片的“圪”綴小稱,在東片也都表現(xiàn)為“重疊+兒化”。

      與秦安縣毗鄰的縣市中,天水市麥積區(qū)、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都有兒化現(xiàn)象,它們的兒化韻與秦安東片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與張家川相接的東片有兒化現(xiàn)象,而與麥積區(qū)相接的南片則沒有兒化現(xiàn)象。我們認(rèn)為,這與兩片跟秦安縣城(興國鎮(zhèn))方言的關(guān)系有關(guān):縣城方言在秦安屬于強勢方言,南片距離秦安縣城較近,受縣城方言影響大于天水市麥積區(qū),因此,其“兒”綴與縣城保持一致,是兒尾形式;東片距離縣城較遠,受縣城方言的約束較小,它與相鄰的張家川共同發(fā)展,“兒”綴以兒化韻形式存在,并且與張家川方言的兒化韻歸并情況基本一致[11](P64)。張安生認(rèn)為:“同處一地的回民、漢民方言,往往是回民話有兒綴,漢民話沒有,如寧夏同心北片話,回民話有‘兒’綴和兒化韻,漢民話沒有。”[12](P5)基于此,我們認(rèn)為,秦安東片的兒化現(xiàn)象很可能是張家川回民話影響的結(jié)果。

      綜上所述,秦安方言小稱形式豐富,功能多樣。從構(gòu)形來看,主要有重疊式、附加式、變音式以及由這些形式疊加而成的組合式。從使用情況來看,重疊式小稱最為常用,尤其是“重疊+兒綴”的組合形式,在秦安方言中使用最為頻繁,適用的語義范疇也最廣;其次是“兒”綴、“娃”綴小稱,“圪”綴和變音式小稱使用較少。從地理分布來看,組合式小稱分布范圍最廣,其次是重疊式小稱等,變音式和“圪”綴小稱分布范圍有限。從出現(xiàn)先后來看,重疊式是秦安方言出現(xiàn)較早的小稱形式,“兒”綴是最為晚起的小稱形式。

      猜你喜歡
      秦安兒化方言
      方嚴(yán)的方言
      東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方言
      有趣的“兒化”
      南方人,求求你們說話不要加兒化音
      意林(2020年9期)2020-06-01 07:26:22
      留住方言
      說說方言
      答案在風(fēng)中飄蕩(一)
      On Ben’s lost in self—identification
      各自遠去,各自長大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女性| 鄂伦春自治旗| 邹城市| 抚松县| 深州市| 揭阳市| 德清县| 康乐县| 孝义市| 津市市| 安阳县| 且末县| 海门市| 巫山县| 江阴市| 惠州市| 沙田区| 长沙市| 封丘县| 蒲江县| 赤城县| 胶南市| 交口县| 海南省| 深水埗区| 衡东县| 镇平县| 苍南县| 华容县| 会昌县| 桂林市| 桓台县| 九龙城区| 德保县| 阿尔山市| 涟源市| 容城县| 宿松县| 万盛区| 忻州市|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