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喜歡以自己鐘愛的事物自喻,或陶冶情操,或激勵自己奮發(fā)進取。
曹操自喻“老馬”
漢魏之際的曹操,一生縱橫天下,胸懷大志。他卻以伏櫪茅棚的老馬自比,表達自己晚年的雄心壯志。他在《龜雖壽》中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p>
駱賓王自喻“秋蟬”
初唐著名詩人駱賓王任侍御史時,因上疏議事觸怒武后,受誣入獄。于囹圄之中,忽聞“秋蟬疏引,發(fā)聲幽息”,“感而綴詩”,寫下一首《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抒發(fā)了自己如同秋蟬一樣“清白高潔”的情感。
陸游自喻“梅花”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以凌雪怒放、傲骨錚錚的“梅花”自喻,表明自己不畏苦寒的品質(zhì)?!恫匪阕印ぴ伱贰分袑懙溃骸绑A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李綱自喻“病?!?/p>
南宋抗金名將李綱,在被罷去宰相后寫了一首《病?!吩姡骸案缜М€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fù)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崩罹V以病牛自比,表示自己雖然已經(jīng)筋疲力盡,但仍要為眾人謀取溫飽而不計較個人得失。
文天祥自喻“磁針石”
南宋文天祥在“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兩句詩中曾以“磁針石”自喻,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南宋、抗擊元朝的決心。
于謙自喻“石灰”
明代于謙把自己比作石灰,他寫下了千古傳唱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立志報效祖國、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鄭板橋自喻“走狗”
清朝書畫家鄭板橋,詩書畫三絕。他對徐渭很崇拜,曾自刻一印表明心跡,上刻“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
魯迅自喻“孺子?!?/p>
魯迅先生性格剛直,嫉惡如仇。其雜文被比作“槍”和“匕首”。他很欣賞牛的精神,曾說:“我好比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痹凇蹲猿啊吩娭袑懙溃骸斑\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牛那種不求索取畢生奉獻的品質(zhì),正是魯迅先生一生勤勉的生動寫照。
郭沫若自喻“牛尾”
郭沫若對魯迅先生的“孺子?!本袷志磁?,他曾感嘆說:“魯迅先生愿意做一頭牛,我愿意做這頭牛的牛尾巴?!?/p>
茅盾自喻“牛尾毛”
茅盾聽說郭沫若謙虛地自比為牛尾,就說:“那我就做牛尾上的毛吧?!?/p>
華羅庚自喻“梯子”
著名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說:“我甘愿當(dāng)作‘人梯’,讓年輕一代蹬著我的肩膀,攀登科學(xué)技術(shù)的高峰?!?/p>
居里夫人自喻“蠶”
居里夫人是榮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xué)家,她對蠶的精神很贊賞:“那些蠶細心地工作著,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動,我看著它們是異物同類?!?/p>
泰戈爾自喻“綠葉”
印度著名作家泰戈爾說:“果實的事業(yè)是尊貴的,花的事業(yè)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yè)吧,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