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許秀華 ● 插畫/玖月
2022 年的夏天“熱情似火”,從南到北,我國很多地方都經(jīng)歷了異常的酷熱。有些人的大腦就插上了一對想象的翅膀,幻想著如何化作一只大鳥飛到海拔高處,乘涼避暑。
中國古人也有過同樣的想象,只不過更多的是駕鶴而行,而不是化身為鳥。想象的次數(shù)多了,人們就開始相信真的有人騎著大鳥飛上過天空。甚至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的地界上,古人還特意修了一座黃鶴樓,紀(jì)念一位疑似在此處駕鶴起飛、修身成仙的前輩。在黃鶴樓建成若干年后,唐朝詩人崔顥慕名前來游覽,揮毫作詩《黃鶴樓》。
我們常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蹦敲矗B兒究竟能飛多高呢?
有據(jù)可查的飛得最高的鳥兒是黑白兀鷲。1973 年, 一架飛機飛行在11 000 米的高度上,其發(fā)動機不小心吸入一只黑白兀鷲。這場事故刷新了黑白兀鷲的最高飛行高度,甚至將它送上了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的寶座。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并不是均質(zhì)的,按大氣溫度隨高度分布的特征,從低到高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電離層和散逸層。平流層的位置在距離地表10~50 千米。
平流層也叫同溫層。靠近地表的對流層下部熱、上部冷,而平流層正好相反,上部熱、下部冷。這是因為平流層上部將來自太陽的絕大多數(shù)紫外線吸收掉了,這也是對地球上生命的一種保護。目前,大型民航客機多在平流層底部飛行,主要是因為平流層上、下對流少,大氣以水平方向流動為主,氣流穩(wěn)定,能見度好,空氣潔凈,并且對地面造成的噪聲小。
絕大多數(shù)飛鳥都飛不到平流層,飛鳥被卷進飛機的發(fā)動機導(dǎo)致飛行事故的概率很小。黑白兀鷲被卷進萬米高空的飛機發(fā)動機,很可能是一次偶然事件。大多數(shù)時候,黑白兀鷲只在6 000 米的高度飛行。然而,6 000 米仍然是一個不可小覷的高度。
鳥類中這樣的“登山冠軍”可不少。斑頭雁飛行高度為8 800 米,在遷徙期間會飛越珠穆朗瑪峰;生活在歐洲南部山區(qū)的髯鷲可以在7 300 米的高度飛行;綠頭鴨能飛到6 400 米的高度……
雖然在幾千米的高空能夠看到很多鳥兒在飛翔,但是它們也不是一下子就飛到這么高的。很多高空飛翔的鳥兒,它們起飛的地點海拔高度就很高。這頗有點像登山隊員在海拔5 000 多米的珠穆朗瑪峰大本營集結(jié),然后才開始攀登珠穆朗瑪峰。畢竟一下子扶搖直上幾千米,對鳥類的體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比如,黑白兀鷲原本就生活在山區(qū),常棲息于懸崖峭壁之上。正因為有著海拔較高的起飛平臺,它們飛行的海拔高度比一般鳥兒的高也就不足為奇。
而在平原地區(qū),大多數(shù)鳥兒的體力僅可以支撐扶搖直上幾百米,所以很多鳥兒在幾百米的高空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