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末元初湖州鄉(xiāng)村的建置、人口與生計
      ——基于《元代湖州路戶籍文書》的考察

      2022-12-09 11:41:26耿元驪
      關鍵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民

      耿元驪

      古代中國是農業(yè)之國,更是農民之國。鄉(xiāng)民作為歷史主體,為國家存續(xù)、文化綿延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礎性支持。不過在時人及后人看來,作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鄉(xiāng)民們大多數面目模糊,個人事功既無超越之處,日?;顒佑譄o動人之情。更兼有能力記述執(zhí)筆者,大多對他們的存在不屑一顧,認為不值一提。這也導致傳世文獻中關于個體鄉(xiāng)民的記載極其缺乏,鄉(xiāng)民多以整體編戶身份存在于史籍中一兩行“某州,某縣,戶若干,口若干”集合體當中。這對于我們理解鄉(xiāng)民生活,分析鄉(xiāng)村社會運轉模式,討論國家制度在鄉(xiāng)村實際運行情況,造成了很多研究缺環(huán)。導致學者對中國古代鄉(xiāng)民百姓生活的研究,特別是明清之前鄉(xiāng)民世界,多數時候只能通過傳世文獻中只言片語去推論與分析。不過近百年來,隨著考古挖掘和新資料不斷涌現,特別是敦煌文書出土以來,以出土簡牘、出土文書、明清公私文書為代表的新史料,進一步呈現了國家基本制度下鄉(xiāng)民日常生活諸多細節(jié)。才讓今日之研究者,可以深入體會觀察、分析古代鄉(xiāng)民生計生活,探究其喜怒哀樂,家長里短。與漢唐、明清時段相比,宋代傳世文獻雖保存比前代相對較多,但反而較少有大宗出土文獻或者民間文書遺存。特別是關于普通百姓生活實際狀況,所見多為官府文書的綜合概括,或者是第三者偶然觀察記載與感慨喟嘆,而難以看到初始形成狀態(tài)的公文、記錄等資料。最普通的“無名之輩”而能以其名及少許事跡存于天壤之間者,非常少見??捎脕碛^察具體鄉(xiāng)民日常生活的第一手原始記錄資料,除《名公書判清明集》等少量文獻之外,極為難得。

      不過,近年來有學者關注到一種新史料,即宋元公文紙所印書籍紙背文書。在孫繼民引領下,發(fā)表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①較早關注到紙背文獻的是日本學者杉村勇造,孫繼民估算了公文紙印本的存世總量情況。相關學術史的基本情況,參見趙彥昌、蘇亞云:《紙背文書研究述評》,《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孫繼民等:《新發(fā)現古籍紙背明代黃冊文獻復原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1章。與此同時,王曉欣及其團隊于2012—2013年在上海圖書館發(fā)現元代公文紙印本《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紙背亦有公文資料,并嘗試進行了初步考察研究。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與上海圖書館的支持下,將該書線裝拆開,進行了全書掃描。經整理研究,于2015年公布了第一冊全部錄文并陸續(xù)發(fā)表了多篇重要論文。②王曉欣、鄭旭東:《元湖州路戶籍冊初探——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第一冊紙背公文紙資料整理與研究》,《文史》2015年第1期。王曉欣、魏亦樂:《元公文紙印本史料初窺——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紙背所存部分元代資料淺析》,姚大力等主編:《清華元史》第3輯,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77頁。鄭旭東:《元代戶籍文書系統(tǒng)再檢討——以新發(fā)現元湖州路戶籍文書為中心》,《中國史研究》2018年第3期。王曉欣:《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紙背戶籍文書全書整理小結及所見宋元鄉(xiāng)村基層組織和江南戶類戶計問題探析》,李治安主編:《慶祝蔡美彪教授九十華誕元史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687頁。魏亦樂:《宋元時期數目字人名新說——以新發(fā)現元代湖州路戶籍文書及宋元碑刻文獻為線索》,《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九十一本第一分,2020年3月。至2021年初,作為最終成果,出版了《元代湖州路戶籍文書》(以下簡稱《文書》)全4冊,③王曉欣等編著:《元代湖州路戶籍文書:元公文紙印本〈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紙背公文資料》,中華書局2021年版。前2冊為圖版,后2冊為錄文,成果斐然,功莫大焉。王曉欣及其團隊所撰寫的相關論著,對辨識文本、理解文書內容也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段臅匪d公文資料,是目前非常少見且記錄有宋元兩個朝代基層戶籍內容的文書,是初次形成并以原初狀態(tài)呈現的官府公文,有著完整的人丁事產記錄。與宋代官方公文檔案等基本不錄女性的做法不同,元代官府詳細記錄了鄉(xiāng)間婦女的姓名及年齡,更有重要學術價值。戶籍中大部分人都由宋入元,既是大宋百姓,也是大元子民,橫跨了兩個時代。據王曉欣團隊考察,文書中每條人戶信息都有其戶“歸附”時間,基本是在至元十二年(1275)十一月到十三年(1276)三月,即元軍占領湖州之時。文書中另有多個年份記載,最晚大概在至元二十六年(1289),也正是元朝廷初次“籍江南戶口”的時間。如此看來,這批文書系在1289年統(tǒng)計形成,后續(xù)可能作為草稿被廢棄?!段臅分?4歲以上者,均由宋入元(1700人左右,占總數59%);29歲以上者,則在入元之際已經達到成丁年齡(1300人左右,占總數46%)。幾乎所有《文書》中的戶,家庭主業(yè)均在宋時即已定型,反映了其家戶在宋末的生產生活情況。這批戶籍公文,因其原始性和真實性,對于理解宋末元初江南地區(qū)鄉(xiāng)村建置、鄉(xiāng)民生活與生計具有極大學術價值,值得繼續(xù)加以探討。

      王曉欣團隊關于這批紙背文書的整理工作,系按原始格式照錄,同時以家庭“戶”為單位,為每戶編號,且每戶僅分配一個號碼,全書最后一個編號為第“901”號。但是內文中編號并無第“372”號,所以已整理出的《文書》中實有900戶。另外,《文書》第250號,因有大段空白,整理者懷疑內容有殘缺或者是二戶,出于謹慎起見,仍歸于一戶。根據整理者意見,考察其上下文,對照圖版,筆者也認為將其視為一戶是較為合理的做法,則全書共有900戶,約2920人(有記錄或可推算)的數據。在《文書》所做錄文基礎上,本文擬對這900戶數據做進一步綜合探討,以統(tǒng)計歸納方式(逐項登記在Excel表格中),展開微觀層面的計量與核算,對安吉州(湖州路)鄉(xiāng)村建置,以及人口、性別、年齡結構等進行探討,并以《文書》為主,討論鄉(xiāng)民居住之所與謀生之業(yè),為深入研究宋末元初江南農村社會提供相對精確的推算數據,①由于文書遺存的偶然性,其殘缺則為必然。下文統(tǒng)計數據,亦不可作為完全的精準數字。但是仍然可以有指向和方向性判斷意義,如可以確證A比B多或少,但是很難確認A和B的準確數字。有的殘缺文書,其中數字是通過上下文補足或者猜測,容有錯舛。再有因統(tǒng)計口徑不同,也可能造成略有誤差。但是從《文書》全局上看,數字相對還是可信的,少許誤差,基本不會影響總體判斷。再如個別戶總人口數、成丁數、未成丁數、婦女數均有各種缺失,甚至年齡僅遺存部分數字,有的事產僅有部分數據,所以本文數據無法做到處處吻合。例如,男+女數,未必等于總人口數。其他類此。并以之作為了解江南鄉(xiāng)村生產生計情況的窗口。

      一、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建置

      本文標題“湖州”即主要指今之浙江省湖州市,其管轄范圍核心區(qū)域基本與宋代湖州(安吉州)、元代湖州路一致。最早由秦所置烏程縣演變而來,隋改置湖州,唐天寶時改吳興郡,乾元時復改湖州。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歸地,湖州入宋;紹興十二年(1142),湖州隸兩浙西路,有六縣。②相關行政區(qū)劃變動過程,可參考施和金著,周振鶴主編:《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隋代卷(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434頁;郭聲波著,周振鶴主編:《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486頁;李昌憲著,周振鶴主編:《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宋西夏卷(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32、244頁;李治安、薛磊著,周振鶴主編:《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元代卷(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216頁。寶慶二年(1226)十月,改湖州為安吉州,③《宋史》卷41《理宗紀一》,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788頁。另外一處記為寶慶元年改置,見《宋史》卷88《地理志四》,第2175頁。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湖州路。④《元史》卷62《地理志五》,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1492頁。大體宋咸平以后,湖州即有六縣:烏程、歸安、長興、武康、德清、安吉,元代沿用。與宋安吉州(湖州)相比,元代湖州路級別提高,長興升州,⑤關于元代路、州、縣的關系,可參閱朱江琳:《元代“領縣屬州”初探》,《史學集刊》2018年第1期。但實際轄地情況幾乎沒有變化,且縣鄉(xiāng)架構基本一致?!段臅分猩婕岸h,即安吉縣和德清縣。傳統(tǒng)志書中,德清縣多在安吉縣之前,《文書》順序是以《增修互注禮部韻略》頁序為準,大概是在印書時偶然形成。本文以“湖州”“德清縣”“安吉縣”統(tǒng)一表述,一般不再區(qū)分具體時段所使用州名。

      德清縣,在宋嘉泰元年(1201)十二月修志之時有六鄉(xiāng):永和鄉(xiāng)(管里20)、千秋鄉(xiāng)(管里5)、蔭宗鄉(xiāng)(管里10)、金鵝鄉(xiāng)(管里20)、遵教鄉(xiāng)(管里15)、永寧鄉(xiāng)(管里5)。⑥談鑰撰:嘉泰《吳興志》卷3《鄉(xiāng)里》,宋元方志叢刊,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4693頁。嘉泰《吳興志》有兩種點校本,惜均采用簡體字排印,王瘦梅點校本,收入浙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6冊,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0頁;梅錦連等點校本,湖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整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32頁。明修《吳興續(xù)志》記載:“今鄉(xiāng)名如舊,但蔭宗改為松山。元改里為十八都,繼因括勘田土,又分十三都、十四都為上、下管,十五都、十六都、十八都為東、西管,共為二十四管二界云?;食蛑!雹唏R蓉等點校:《永樂大典方志輯佚》,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732頁。拆分5都后,與其他13都累計只有23個“管”,不過后文千秋鄉(xiāng)有一非數字名稱之“茅山都”,故合計為24個“管”,永和鄉(xiāng)另設有“界”名目,共2個,即南界、北界。元代德清之“都”“管”“界”為鄉(xiāng)內部所設下級層次,三者層級相同,“都”和“管”也可以共稱為“管”。所謂上下(東西)管,是并列關系而非下屬關系。即某都上下(東西)管,是兩個并列之“都”,而非上下(東西)管共同隸屬于某都,例如十三都上下管系各自獨立,名稱叫“十三都上管”“十三都下管”,地位則都相當于“都”。從《文書》中觀察,第281戶住所為十四都下管北塔村,第283戶同為北塔村,但未標明“下管”。第282戶住所為十四都周莊村,但同為十四都周莊村的第284、285戶,又標注了“下管”。這一方面可能是書手工作不細致,另一方面可能是當地人共有的“在地知識”,無需標明。

      元代沿用六鄉(xiāng)名目,但將宋代75個下級區(qū)域(里)改為26個(24管2界)?!段臅分杏浻斜苯缗_鼎坊、桂枝坊之名,猜測“界”大概是鄉(xiāng)村中住居類似城居之處。《文書》中有明確記錄或可推斷者有金鵝鄉(xiāng)(232戶,約數下同)、永和鄉(xiāng)(5戶)、北界(61戶)、千秋鄉(xiāng)(168戶)、遵教鄉(xiāng)(31戶),無蔭宗(松山)鄉(xiāng)、永寧鄉(xiāng)、南界住坐“戶”之數據?!岸肌敝聦蛹壝Q更為隨意,有“保”“村”“鎮(zhèn)”“鋪”“塢”等。金鵝鄉(xiāng)大多某都某村某保格式,但也有少量某都某保某村格式。千秋鄉(xiāng)大多是某都某保,少量某都某村某保。遵教鄉(xiāng)基本是“拾壹都新市鎮(zhèn)”數據,“北界”多寫作“德清縣北界”,基本不提其隸屬于永和鄉(xiāng)。

      宋嘉泰時,安吉縣有16鄉(xiāng),管80個里,每鄉(xiāng)下轄5個里。①談鑰撰:嘉泰《吳興志》卷3《鄉(xiāng)里》,第4693頁;王瘦梅點校本,第2510頁;梅錦連等點校本,第33頁?!秴桥d續(xù)志》表明,到明代仍有16鄉(xiāng),且“自元至今,鄉(xiāng)名如故,定為三十七扇,一百八管”。②馬蓉等點校:《永樂大典方志輯佚》,第733頁。《文書》中有數據者六鄉(xiāng),即魚池鄉(xiāng)(1戶)、銅山鄉(xiāng)(4戶)、鳳亭鄉(xiāng)(71戶)、梅溪鄉(xiāng)(6戶)、移風鄉(xiāng)(70戶)、浮玉鄉(xiāng)(61戶)。魚池、銅山鄉(xiāng)各有三扇九管,鳳亭鄉(xiāng)一扇六管,梅溪鄉(xiāng)一扇五管,移風鄉(xiāng)二扇五管,浮玉鄉(xiāng)二扇六管。③馬蓉等點校:《永樂大典方志輯佚》,第734-735頁?!段臅匪姲布h在鄉(xiāng)以下大多寫作某管某村格式,或者是某管某保格式,完全沒有提及其所隸屬于某“扇”。一方面可能是“扇”尚未成立,另一方面則大概是“扇”屬于功能區(qū)域,不作為行政隸屬之區(qū)域名稱。通覽《文書》,兩縣在數字形式的鄉(xiāng)以下區(qū)域名稱之外,有大約90個村名,多不見于傳世史籍,但也有少量村名至今仍在沿用。

      從兩縣人口數據看,安吉縣在宋大中祥符(1008—1016)年間,“主客戶二萬二千一百八十五,口七萬一千六十二(案:凡言口者,皆男婦并計)”。到淳熙(1174—1189)年間,“戶二萬五千二百九十八,口六萬五千八百十六”。而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戶二萬五千二百九十八,內南人戶二萬五千二百四十六,北人戶五十二,口未詳”。④乾隆《安吉州志》卷5《戶口》,第1b頁,國家圖書館藏?!秴桥d續(xù)志》所記數字與此相同。而嘉靖《安吉州志》戶同,未言南人北人。只有大中祥符數,沒有淳熙數。⑤嘉靖《安吉州志》卷5《版籍·戶口》,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年版,第28冊,第793頁。德清縣,宋大中祥符間,“戶一萬四百三十四”,紹興(1131—1162)間“戶三萬三千七百四十九”,嘉熙(1237—1240)間“戶三萬六千八百三十一”。⑥康熙《德清縣志》卷4《食貨考》,第1b頁,國家圖書館藏。元至元二十七年,“抄籍得戶三萬一千四百六十五,南人戶三萬一千三百八十九,北人戶七十六”。⑦馬蓉等點校:《永樂大典方志輯佚》,第747頁。兩相比較,由宋入元,德清、安吉百姓數字并未出現重大變化。在土地數量方面,“元田土之數,載籍累經兵火不存,無從可考”。德清現存有明代洪武十年(1377)數據,與《文書》類似,有田、地、山、蕩四類,“成熟官民田土計五千五百九十六頃七十三畝六分七厘九毫”。⑧馬蓉等點校:《永樂大典方志輯佚》,第778頁。同書有湖州府整體數據,元至正六年(1346)實征“田土六萬三千八百八十四頃五十五畝六分五厘五絲”,明洪武十年成熟田土實計“四萬九千四百九十二頃六十七畝三分五厘六毫三絲七忽”。⑨馬蓉等點校:《永樂大典方志輯佚》,第749頁。湖州整體計,大概明為元之77%。同書烏程縣有元代、明洪武十年兩個數據,明為元的86%,歸安縣則明為元的102%。如此總體估算,則明德清土地數字可能是元80%左右,以明5596頃為基礎,則元德清縣約有7000頃成熟田土。安吉縣,洪武十年有成熟官民田土一萬九百八十四頃六十五畝三分三厘三毫,[10]馬蓉等點校:《永樂大典方志輯佚》,第783頁。亦以80%計,則元代安吉縣約可估算有13700頃成熟田土。

      而《文書》中所遺存之900戶,占兩縣總戶數(25298+31465)的1.59%,算是一個抽樣且完全隨機的代表性數據。在全部900戶中,有土地數據者約586戶,總計9173.574畝,約占元德清、安吉縣土地(約2萬頃)的0.46%左右,再考慮無數據戶情況,900戶所有土地,無論如何也不會超過兩縣土地總數的1%。

      二、家庭人口、性別與年齡結構

      “人”是討論經濟、社會生活的首要前提條件,鄉(xiāng)村家庭人口、性別與年齡結構狀況是分析鄉(xiāng)村經濟生活的基礎。長期以來,關于宋代人口的討論,爭論很多,特別是戶均人口規(guī)模,學者之間判斷差別較大。①吳松弟著,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第3卷《遼宋金元時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章?!吨袊丝谑贰纷罱K把宋代平均家庭規(guī)模,保守估計為5.4。②吳松弟著,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第3卷《遼宋金元時期》,第162頁。但是因其書性質,更主要是因為宋代文獻遺存情況,其數據來源,很難落實到最基礎的第一次登記數據。而《文書》則為我們討論宋末元初人口各種情況提供了一個最鮮活、最原始的斷面數據。從這些數據,可以驗證或者反證一些基本結論,其學術意義不言而喻。

      現有存世史料中,《文書》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如此細致具體到每家每戶每人的數據。《文書》共有900戶數據,有人口數據者約780戶,另120戶僅有事產數據。這780戶,有據可查人數約2920人(因數據只有缺失而無虛增,780戶實際人數應超過此數)。以此視為抽樣調查基數,平均計算,則湖州德清、安吉縣兩縣農村,大概是戶均3.74人。與前述吳松弟判斷略有差距,考慮到人數肯定多于2920,判斷戶均超過4人,這大概是宋代江南鄉(xiāng)村的基本情況。以下將戶內人數及比例列為表1,并略做討論。

      表1 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戶內人數及比例表

      在以上戶中,1—2人戶大約占比35.39%,3—9人戶占比46.79%。維持在傳統(tǒng)家庭(父母及其子女)戶數不足50%,而2人及以下戶約占三分之一強。如果去掉數據不詳的120戶,則5人以下戶占比77%,2人及以下戶占比高達42.69%?!段臅分锌纱_證女戶有61戶,占比6.78%。宋末元初,以湖州德清、安吉兩縣為代表的江南鄉(xiāng)村,基本上是以小農戶小家庭為主。而戶內1人戶竟然占比最高,說明宋末元初江南鄉(xiāng)村總體也大概是殘破之態(tài)。

      以《文書》中1歲人口作為當年出生人口,出生男性31人,女性36人,合計67人。總人口數2920人,出生率67/2920≈2.3%。雖然總人口數可能更多一點,但是其出生率應該不會低于2%。參考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統(tǒng)計數據,最近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由2012年1.457%逐年降低到2020年0.852%,2021年則進一步降低到0.752%。④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2022年1月17日。對比現代,《文書》中出生率,屬于較高水平出生率,且當年性別平衡。不過由于《文書》中無死亡數據,不能計算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

      據《文書》統(tǒng)計,有成丁數713人。有3人15歲已列入成丁,但也有4人15歲未列入成丁。第518戶沈叁玖(63歲)、第659戶潘肆壹(61歲)、第560戶沈阡叁(61歲)均已年過60,可能尚未來得及更改丁籍入老,仍以成丁登記。女性人口中,15—60歲有504人。雖然鄉(xiāng)民百姓并無“退休”之說,也不存在嚴格的勞動力和非勞動力區(qū)別界定,但從體力和能力健康度考察,大致把15—60歲年齡當作完全勞動能力者較為合適,通過觀察半勞動力、非勞動力與完全勞動力人口數量的比率關系,還是可以觀察社會生活當中可以為經濟發(fā)展提供支撐的人口條件。在現代人口統(tǒng)計中,一般用總撫養(yǎng)比來表示這個比例。即總撫養(yǎng)比(即贍養(yǎng)率)=(老齡人口+未成年人口)/完全勞動力人口。本文視15—60歲為完全勞動力人口,其余人口視為老齡人口+未成年人口。據此,在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大致是1703/1217=1.399,即總撫養(yǎng)比139.9%,負擔較為沉重。當然,古代鄉(xiāng)村生活很難完全類比現代社會,這只是一個大略觀察。

      前文已述,900戶可統(tǒng)計人數有2920人。其中男性數據為1610人,女性1242人,有68人僅有總和數據,但無法確定具體性別。以女性數據為100,則湖州德清、安吉兩縣鄉(xiāng)村,總性別比為129.62。即使把無法確定性別的68人都算作女性,總性別比也高達122.9,遠高于人口學家通常認為自然人口102—107的總性別比。下面把12歲以下性別比情況,列為表2。

      表2 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1—12歲男女性別比例表

      從上述數據推測,把1歲者視為當年出生,則出生男性31人,女性36人,出生性別比為86.11,還是在合理區(qū)間。不過2歲以上至12歲,性別比極不合理,特別是6、10、11歲情況,極為嚴重。因12歲以上女性常常已經出嫁外鄉(xiāng),不在原始數據內,且各年齡段都存在夭折可能性,無法用于逆推當年出生性別比。當然,自然夭折不會僅僅夭折女孩。從以上12個年份性別比觀察,宋元之間,湖州鄉(xiāng)村溺(女)嬰及棄(女)嬰風氣應該是較為嚴重的。以上數據并不十分嚴謹,但用于觀察基本趨勢相對可信。

      以《文書》中數據大致統(tǒng)計,有1—15歲(古人一般以出生即記為1歲)人口863人,其中男性522人,女性341人,占總人口比例29.55%。16—60歲有1203人,其中男性707人,女性496人,占總人口比例41.20%。61歲以上有445人,其中男性263人,女性182人,占總人口比例15.24%。以上數據,不含無法確認年齡人口數(409人)。但總基數,仍然以2920人為基準。另外從《文書》數據看,湖州鄉(xiāng)村中,外來人口占比極低,無須統(tǒng)計。

      在總人口數據中,男性1610人中有準確年齡者1492人,女性1242人中有準確年齡者1019人。各年齡段的分布情況,詳見表3。

      表3 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各年齡段人口分布情況表

      從上述數據看,幾乎每個年齡段男性數量都超過女性數量,但是女性高壽者(80歲以上)數量,遠超男性。而在適婚適育年齡中(11—50歲),女性數量遠少于男性。無法娶妻的情況,似乎在湖州鄉(xiāng)村較為嚴重。表4較為直觀地展現了1—90歲男女分布情況。其橫軸為年齡,縱軸為人數??傮w在上方曲線為男性數據,總體在下方曲線為女性數據。幾乎每個年齡段,都是男性多于女性,但是到70歲以上,則女性數量開始超過男性。另外,如果以12—50歲婦女為生育年齡婦女,共有460人,把10歲以下兒童視為他們的子女(共642人),則一個極為粗略的總和生育率大概是1.396。

      表4 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1—90歲男女人數

      《文書》是一份極為少見可以進行逐人統(tǒng)計的資料,既有名有姓,又可知道諸多人際關系。前文已述,戶內最少1人,最多18人。如果能熬過艱苦生活歲月,則女性較為長壽。80歲及以上男性有10人,女性有26人。60及以上男性有278人,女性有209人。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婚年齡非常小。如第113戶,戶主施四十,本人45歲,母親方七六娘72歲,妻余七娘年40歲。兩個男孩10歲、5歲。而10歲男孩已經娶親,其妻王一娘,年10歲。但如果余七娘沒有其他孩子夭折,生第一胎則年齡已經30歲。第246戶施三十,年44歲,妻曹三八娘年57歲,一子施貴年32歲,推算大概施三十11歲時娶24歲妻。第612戶共10人,沈伯拾為戶主,妻弟、女夫、婿父都在此戶當中。第614戶,朱拾叁娘40歲當戶,丈夫徐七45歲,有兩女一男分別是8歲、7歲、4歲。本戶有成丁朱百陸55歲,可能是朱拾叁娘之兄,亦未當戶,而徐七明顯是倒插門女婿。據這些材料看,戶內情況在湖州鄉(xiāng)村極為復雜,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討論。

      三、居住之所和謀生之業(yè)

      鄉(xiāng)民百姓所居,大多簡陋。范成大曾經說過“瓦屋人家衣食足”,①范成大撰,富壽蓀標校:《范石湖集》卷13《清江道中橘園甚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頁。大概就是描述鄉(xiāng)民百姓有瓦屋為居所,已經是美好期待了。紹興十年(1140)九月,臨安大火,燒到省部倉庫,高宗說:“累令撤席屋作瓦屋,皆不奉行。”②李心傳撰,胡坤點校:《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7,紹興十年九月辛酉條,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2589頁。臣僚建議拆去周邊草屋,也沒有辦到,可見重要建筑、主要機構也仍以草屋為主。紹興十七年(1147),楊存中奏請軍營由草屋改造為瓦屋,③熊克撰:《皇朝中興紀事本末》卷69,紹興十七年三月丁未條,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9頁。說明各地長期都是草屋為主。乾道(1165—1173)年間,溫州失火,“燒過民居三百七十一家,茅瓦屋相間,約計六百二十余間”,夜間又燒“一十五家,計二十間,并系茅屋”,第二天又燒“民居六百七十三家,茅瓦屋相間,約計一千一百七十余間”,又燒“草屋一百四十二間”。④王之望撰:《漢濱集》卷7《溫州遺火乞賜降黜奏札》,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第1139冊,第756頁。城中居民,也大半草屋住居。嘉定十年(1217),建康慈幼莊有記錄瓦屋三間、瓦屋三間二廈、草屋半間等說法。⑤周應合撰,王曉波點校:景定《建康志》卷23《慈幼莊》,宋元珍稀地方志叢刊甲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6頁。紹興二十八年(1158),洪適在荊門,表示“細民所居茅屋,日出一間賃錢,才十二文”。⑥洪適:《盤洲文集》卷49《荊門應詔奏寬恤四事狀》,宋集珍本叢刊,線裝書局2004年版,第45冊,第336頁。陸游乾道六年(1170)入蜀,曾說公安“民居多茅竹,然茅屋尤精致可愛”。⑦陸游撰,錢錫生校注:《陸游全集校注·入蜀記》卷5,乾道六年九月十四日,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7冊,第136頁。

      與上述臨安、溫州、建康、荊門、公安情況相比,時間更晚一點的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居住條件相對似乎較好?!段臅分小笆庐a”類統(tǒng)計最后一項,一般都是房屋數據。在總900戶當中,244戶沒有房屋記錄留存,其余656戶有房屋數據。在所有房屋數據當中,瓦屋類是最多的一項,共有523戶是瓦屋。草屋類48戶,未標明瓦(草)或者數據缺失有6戶。有的戶同時有瓦屋和草屋,有的額外有若干“廈”“舍”等,表5以其主要為瓦或者草來統(tǒng)計歸類。

      表5 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房屋情況表

      具體房屋類型多樣,有1步、半間、1廈、1間、1間1步、1間2步、1間半、1間半1步、1間半1廈、1間半1舍、2間1廈、2間半、2間半1廈、2間1步、2間1舍、3間1步、3間1廈、3間2廈等多種情況。表6統(tǒng)計了瓦屋間數的具體分布情況,不過省略了間、廈、步、舍的細微區(qū)別情況,統(tǒng)一到間,不足1間的單列。1間以上不足2間的都計入1間,2間以上不足3間的計入2間,以此類推。

      表6 德清、安吉鄉(xiāng)村房屋(瓦屋)情況表

      鄉(xiāng)民百姓日常生活,住房為理所當然的天然需求。以上就《文書》當中相關數據進行了初步梳理。湖州鄉(xiāng)村總體生活條件略好,瓦屋為主,雖然大多也僅有1間,但鄉(xiāng)民生活水平大概是略高于全國水平。

      鄉(xiāng)民百姓日常謀生,離不開土地。在全部900戶中,有自有土地約586戶數據,總計約9173.574畝,其中最多一戶有1449.29畝,最少一戶僅有旱地0.02畝,表7列出了《文書》中戶占土地情況,人均土地占有約3.14畝,中位數約5.24畝。①有的戶土地數據缺失部分數字,能估算近似值的補足,無法補足的以0計,例如1X,則將X取0。人均基數以2920計,總人數、總畝數均有缺失,大體估算人均占有土地應在5畝左右。

      表7 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戶均土地占有情況表

      《文書》中所記土地類型,與宋元志書記載一致,一般分為田、地、山、蕩四種。田即水田,是等級最高的成熟土地?!段臅分杏?78戶有水田數據,最少的只有0.09畝,最多的有549.12畝,合計有3584.903畝水田,平均每戶有9.48畝,其中位數為3.5畝,總體情況可參閱表8。

      表8 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戶均水田占有情況表

      從《文書》中觀察,水田10畝以下戶占比高達86.51%,有總土地20畝以下戶占比高達87.19%。大部分戶是三人以下戶,大部分戶土地很少,大部分鄉(xiāng)戶都是以小農業(yè)生產為核心而兼業(yè)的小農戶,這就是湖州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的“基本面貌”。在生產工具方面,23戶有牛,122戶有船。從《文書》中可見,900戶當中,約有708戶有“營生”一項數據。大多數戶僅有一項營生,也就是從事農業(yè)生產,以“養(yǎng)種”為主,除了自耕之外,也有很多農戶兼佃種耕作寺廟、官府田地,《文書》中會登記為“佃田”或“帶種”,這類小自耕農約有470戶。

      各類匠戶約有80余戶,從事著17種工匠行業(yè),計有蓋匠(2)、桶匠(3)、機匠(1)、鋸匠(8)、木匠(16)、泥水(5)、漆匠(3)、鐵匠(13)、染匠(1)、石匠(2)、紙匠(1)、竹匠(4)、做草鞋(2)、做頭巾(2)、裁縫(2)、絮匠(8)、扎艌(6)等,其中有些戶是同時從事兩種以上“營生”。從事腦力勞動行業(yè)的大概有9戶,其中有教導童蒙(3)、唱詞(1)、醫(yī)藥(5)等。從事非農業(yè)體力勞動的有將近100戶,其中雜趁(趁作、求趁、手趁、求乞)約有76戶,其他有補洗(3)、梳(1)、捕魚(2)、采捕(2)、打捕(1)、灑掃(1)、打油(2)、推碨磨(5)、屠宰(1)、洗菉豆粉(1)、續(xù)苧麻(1)等。還有從事買賣貨物的30余戶,所買賣物品有絲綿、柴、醋、豆腐、糕、黃白紙、姜、酒、瓶罐、馓子、紗、糖豆、碗盞、藥、油鑊、糶糴、雜貨、官鹽、雜賣等。還有13戶主要“營生”是“守產”,也就是不從事任何職業(yè)性勞作,其中10戶僅有守產一個“營生”。

      王曉欣指出,重職業(yè)技能而不是依據財產等級來管理戶口,是元朝配戶當差,驅使全民服役的獨有特點。①王曉欣:《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紙背戶籍文書全書整理小結及所見宋元鄉(xiāng)村基層組織和江南戶類戶計問題探析》,第703頁。這些戶的謀生之業(yè)(營生),大部分自宋末就已形成,甚至在本戶上一輩即已定型。只是在入元之時,按元代官府戶計制規(guī)定,選擇了一種或者兩三種作為本戶所屬之類。從《文書》中觀察,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村經濟水平明顯略好于同時代大多數縣份,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副業(yè)因素。湖州整體略為富裕,可以提供更多賦役資源,這些都是建立在已經形成多種經營的基礎上。元初湖州之所以能升路,大概也是因為各縣經濟較為發(fā)達之故。

      總之,《文書》提供了宋元之際的第一手官府公文書,也是有如此豐富細節(jié)且在一定范圍內具有相對批量規(guī)模的鄉(xiāng)民百姓人口、房屋、土地等原初數據首次披露。上文所歸納各類鄉(xiāng)村機構建置,以及性別比、年齡比、撫養(yǎng)比、戶均人口、生育率、戶有土地數量種類、住房、家庭生計門類等,基本都是第一次能依據原初記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而非從傳世文獻所記錄總和數據逆推計算,各種比例或者數字基本都是第一次得到相對翔實準確的數據。通過《文書》中諸多記錄,還可以考察宋元官府如何治理鄉(xiāng)村,如何用“數目字”來管理鄉(xiāng)村,更可以以之分析湖州鄉(xiāng)村百姓人口、住居、謀生之道等各類情況。從這些細微到不能再細微的記錄中,可以推算、核實最真實的宋元鄉(xiāng)村世界。觀察、思考、分析這些第一手原始記錄,對于理解鄉(xiāng)民所處社會(社區(qū))的基本環(huán)境,重構和討論宋元鄉(xiāng)民百姓日常生活史有著極大的學術價值??偟目磥?《文書》中各類數據,學術價值極大,仍有進一步深入分析挖掘的必要性。當然,還要再次強調說明,本文數據總體真實可靠,但是因統(tǒng)計口徑、方法,以及部分數據為推算所得,容有少許誤差,但不會構成根本性、結構性偏離,其總比例、總傾向是可以據信的。

      猜你喜歡
      德清安吉縣鄉(xiāng)民
      千年的回眸
      大眾文藝(2021年6期)2021-04-22 01:58:04
      明亮的眼睛
      德清裸心堡
      文化交流(2019年10期)2019-11-22 10:41:21
      走路看腳下
      徐德清:往來于中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詩和遠方”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24
      路遇鄉(xiāng)親
      安吉縣美術教師新作選
      湖州市安吉縣美術教師優(yōu)秀作品選登
      九寨沟县| 巢湖市| 德安县| 县级市| 文山县| 杂多县| 陕西省| 巴里| 乐安县| 呼伦贝尔市| 确山县| 来安县| 大关县| 兴山县| 宁海县| 顺平县| 宁明县| 建昌县| 陈巴尔虎旗| 克山县| 大方县| 甘谷县| 根河市| 铁岭县| 怀来县| 邢台市| 静海县| 马公市| 聂荣县| 固原市| 武夷山市| 额尔古纳市| 岗巴县| 平安县| 蒙山县| 星子县| 富锦市| 巨鹿县| 延安市| 娄底市|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