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弗不
應考錦囊
1.把握形象,攬旨品趣
文學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象與物象”兩類。(1)“人物形象”,通常指文學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等。鑒賞“人物形象”的具體要求,一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義??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①從描寫手法(如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等)來認識人物的性格特點;②從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來分析人物的性格;③從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來認識人物的性格特征;④從社會環(huán)境來認識人物性格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原因及其典型意義。(2)“景象與物象”,一般是指塑造的具有人的特性的景與物,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與具體“象”的融合體。鑒賞“景象與物象”,要找到“景象或物象”與人的特性的契合點,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景象”或“物象”與人物形象特點一致,就是正襯;如果不一致,就是反襯。
2.鑒賞技巧,領悟魅力
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考生需要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在鑒賞文學形象的內(nèi)涵和塑造形象的技巧的基礎上領悟作品的藝術創(chuàng)作魅力。(1)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去評價: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變換和選擇;敘事順序的安排,倒敘、插敘手法的運用和作用,描寫的特點及作用。(2)從選材剪裁的角度去評價:主次、詳略是否得當。(3)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去評價:是否運用了夸張、比喻、排比、對比、象征、襯托、抑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4)從結構安排的角度去評價: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等在文中是否有所運用;起承轉合是否曲折有致。
考題連線
(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支隊政委(節(jié)選)
◎王愿堅
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像是負了傷,正在爬一個崖頭,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來了,他變得跟棵老黃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睜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著呢。
見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緊了,突然問我:“老黃,我求你個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臉被拂曉時的月光一照,更是蒼白,簡直像是塊白石頭刻出來的。
“我讓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好!”他伸手從挎包里掏出兩根繩子,“噗”的一聲扔在我面前,然后兩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厲聲說:“把我綁起來!”
他咬咬牙說:“來,使勁擠它!”
直到這時,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過小林,輕輕地打開了他傷口上的布帶子。傷口,像個發(fā)得過了火的開花饅頭,又紅又腫,沒有器械,沒有麻藥,硬是把膿血從傷口里擠出來,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來!”我痛苦地說。
“你答應過我嘛,黃興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說,“你總不能瞪著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話說‘傷口出了膿,比不長還受用’,幫我擠擠就好了。好了,那不給隊上減少了個累贅?又可以多幫你干點工作。”對我說完軟的,又對小林來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紀律’頭一條就是服從命令,我命令你:擠!”
我橫了橫心:“干!”便讓小林抱住他的腿,我兩手握著傷口按下去。隨著手勁,我覺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問:“老胡,怎么樣?”
“沒關系,你,你別管我!”
我繼續(xù)用力擠著傷口,這會兒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卻又不敢看。為了分散他的注意,減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話岔開來:“老胡,你看今天敵人還會不會再跟上來?”
“說……說不上…”他低聲回答。他把“上”字說成了“桑”,聽得出話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
“再追上來怎么辦呢?”我又問。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兩株竹子也跟著索索地抖一陣。
“要是真來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陣猛抖。
一連兩次問話沒有回答,我心慌了,扭頭向他望了望,只見他兩手緊緊摳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臉上,汗水順著那濃黑的眉毛和鬢角,一串串地流著。
我費了好大的勁才壓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聲小林:“快,快去化杯鹽水來!”
驀地,竹子劇烈地顫動了一下,兩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過指縫掉落到腳下的草叢里。我停住了手。這才覺得自己的脊背一陣發(fā)冷,原來衣服不知什么時候已經(jīng)被汗水濕透了。
我倆把他的傷口用鹽水洗凈,包扎好了,然后解開繩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來。他緊閉著眼,像睡著了似的。我撩把野草擦著手,坐到他的身邊,小林正在掰著他的手指,他手里緊握著一把潮濕的泥土。
太陽已經(jīng)出來了。陽光淡淡地灑在他的臉上。他無力地睜開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氣,說:“老黃,痛——??!”
(有刪改)
老胡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
針對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題。
留一餅
◎趙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老牛是個賣餅的。
寶慶和平街最末的一間小木屋上插一黃布幌子,寫著“留一餅”三個大字?;献拥淖筮叄幸豢么蠊鸹?,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沒人能說得清,總之沒五個漢子是別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樹底下,擺著張椅子,老牛沒事就躺在椅子上搖著蒲扇,吹著風。
老牛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執(zhí)。就拿這賣餅來說,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個,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這些個餅,沒半個時辰就被搶光了,弄得許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飽,怨氣滿街。
光這還不算什么,更讓人氣的,是老牛拿著最后一個餅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裝進袋子,說一句:“不賣了?!薄傲粢伙灐本褪橇粢伙?,誰來了也不賣!
和平街的張老爺是個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連當官的都敬他三分。這一天張老爺過生日,許多賣吃的、賣喝的店鋪,紛紛關了門,給張老爺賀壽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張老爺還是趙老爺,他過他的壽,我賣我的餅?!?/p>
別的鋪子關了門,那些賣力氣的漢子找不著填飽肚子的地,只得遠走幾步到老牛的鋪子里。沒一會兒,竟然排起了長隊。
餅快賣完時,來了個白凈男人,他從隊伍后面插了過來,摸出一兩銀子,往老牛桌上一擲:“兩個餅,快點。”
老牛像是沒聽見,繼續(xù)笑著裝餅,笑著收銀子。白凈男人猛地一拍桌,銀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頭,你聾嗎?”
老牛沒瞧白凈男人一眼:“餅不多了,現(xiàn)在到后面排隊說不定還能吃上一口?!卑變裟腥松斐鍪?,一巴掌拍向老牛,卻被一個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擋住。折扇男人堆著笑臉:“我們這就去排隊?!贝桨變裟腥藭r,剛好還剩下最后一個餅,老牛把餅裝好,指指掛在門口的幌子,“留一餅!”
白凈男人頓時來了氣,“知道我家公子是誰嗎?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凈男人一眼,“好,我們明天再來。”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來了,吃了幾口餅,說了幾句“好吃”,離開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個月時,有人敲鑼打鼓送來一塊牌匾。轎子里走出來一個白凈男人,男人揭開紅布蓋頭,上寫“留一餅”三個大字??礋狒[的人上前一看那題款,驚了一聲:“這……這竟然出自當今皇上的親兄弟,康親王之手?!?/p>
讓老牛揚名的倒不是他的餅,也不是康親王題的字,而是寶慶城人人都在傳老牛要被殺頭。你想想,把親王題的字丟在犄角里,殺十次頭恐怕都不夠。傳言像一陣風,連寶慶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寶慶人都早早地排隊到老牛的店鋪前買餅,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墒?,一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老牛的頭還長在脖子上,還悠閑地在桂花樹底下?lián)u著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還是一個人在鋪子里做餅。有好心的小伙子來老牛店里幫忙,有時會問起老牛做餅的訣竅,老??偸切πΓ骸澳憧催@胖胖圓圓的餅,放高處不俯視你,放低處不仰視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還在做餅。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個餅帶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選自《小小說大世界》)
1.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第二段的環(huán)境描寫體現(xiàn)了一定的時代特點,而大桂花樹這一物象與老牛的形象可謂相映成趣。
B.白凈男人飛揚跋扈的言語行動與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靜應對形成對比,在矛盾沖突中推動著情節(jié)發(fā)展。
C.老牛對張老爺、康親王以及普通的買餅者一視同仁,這樣寫更有利于刻畫其鮮明的人物形象。
D.關于老牛到底為什么要留一餅,小說自始至終沒有明確說明,這種伏筆手法的使用,增強了神秘感。
2.小說中老牛餅藝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種手法來體現(xiàn)的?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