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
借景抒情是記敘文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所謂借景抒情,就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知道,自然景物本身是客觀的,它不會像人一樣具有喜、怒、哀、樂等情感,但作者帶著自己內心的情感觀察、描摹景物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把情感滲透其間。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币簿褪钦f,作者寫景往往不是為了單純地描寫景物,而是借助寫外在的景來抒發(fā)內心的情,正所謂“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那么,如何通過描寫外在的景物來更好地抒發(fā)內心的情感,使作文更高一籌呢?同學們可以借助以下四種技法,達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一、選擇有特色、與內心感情協(xié)調一致的景物。
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很多時候可以起到襯托、渲染的作用。心情不同,對同一景物的感受也不同:心情舒暢,環(huán)境就美麗;心情苦悶,環(huán)境就暗淡。應把景物作為內心情感的觸發(fā)點,從抒情的需要出發(fā),選取那些最適宜表達感情的景物進行著力刻畫,不能見了什么就寫什么,也不能為了寫景而寫景。傷感痛苦時寫鶯歌燕舞、百花盛開就不恰當;激動喜悅時寫楊柳依依、曉風殘月就很別扭。景物與感情一致,才能做到情景相應,情因景生,以景襯人、以人帶景。
如莫泊?!段业氖迨逵诶铡分械膬商幘拔锩鑼懀簞由砬巴軤栙悕u時,“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面上駛向遠處?!边@一處景物描寫渲染了海面的平靜美麗,烘托出人物渴盼、興奮的心情,暗示下文將要發(fā)生不平凡的故事;當確認于勒就是賣牡蠣的衣衫襤褸的老年水手后,菲利普夫婦的幻想破滅了,“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边@一處描寫渲染了海面的陰郁恐怖,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上文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征,全面細致地進行描摹。
寫景是抒情的基礎。要抒發(fā)真情實感,自然要先描摹好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帶著自己強烈的主觀情感色彩去精心描畫,做到特點突出、個性鮮明。
同學們可以采用“五感法”和“分解法”來進行細致描摹。
1.五感法
余光中曾說:“我所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光?!蔽覀冇^察景物時,多習慣用視覺去感受、描摹,寫出來的作文猶如一幅靜止的、缺乏生機的平面畫作。寫景狀物時,如果能視、聽、嗅、味、觸五感并用,寫出的景物定會更加細膩逼真、生動形象。
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視覺寫“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覺寫“花里帶著甜味兒”,還用聽覺寫“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這樣,一幅有聲有色、生動立體的春花圖就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活生生的“滿園春色關不住”。
2.分解法
寫景狀物一般要對自然景物、建筑物、身邊環(huán)境等作“鏡頭特寫”,特寫不能太籠統(tǒng),要有細節(jié)、有層次。這就需要把整體的景物分解為若干部分。
如茅盾的《白楊禮贊》,描寫白楊樹時,就將其分解為干、枝、葉、皮:“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之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這樣有序分解、抓住特征進行描繪,就能把景物描寫得形象、具體。
三、發(fā)散思維,運用聯(lián)想、想象,使景物更具神韻。
寫景的時候,只描寫景物的外在特征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寫出景物的內在神韻。但這種內在的神韻有時是難以描繪的,這需要同學們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借助相關、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進行類比烘托,從而凸顯所寫景物的內涵。合理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跨越時間的界限,沖破空間的阻隔,使作文思路開闊,讓景物描寫更加形象、感人。
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弊髡哐矍暗淖咸偬}長得繁密而茂盛,生機蓬勃、極富生命力,帶走了這些時日一直縈繞在她心頭的憂郁與痛楚。作者又打破時空限制,發(fā)揮聯(lián)想,回憶了十多年前家門口的那株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察言觀色,試探什么。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奔然貞浟嘶ǖ牟恍遥职凳玖巳说脑庥?,用記憶中的藤蘿襯托眼前的藤蘿的生機與活力,為下文深化主旨、對生命進行思考做了鋪墊。
四、選好角度,有序寫景,使景物活靈活現(xiàn)。
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觀賞廬山的角度不同,所獲得的感受迥然不同??梢姡瑢懢皶r選好角度頗為重要。人們觀賞景物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順序,或定點環(huán)顧,或移步換景,同學們描寫景物時也應該選好角度和順序。
如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描寫濟南城周圍的環(huán)境時寫道:“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點兒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這處景物描寫的角度是定點鳥瞰,作者通過整體描寫山的形狀、位置,突出了山的溫情,條理清晰,形象明確。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作者按照沿途所見,依次描寫繞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曠野的幽靜、落日的霞光、宛如綢帶的河流和公路、華美如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換景,景物隨人物行蹤的變化而改換,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同學們在寫景時除了選好角度進行細致描繪外,還可進行背景式的畫面組合——就是把眾多原本孤立的景物組合起來,呈現(xiàn)出一幅生動廣闊的畫面??梢圆捎糜山竭h、由上到下、由四周到中心等空間順序,也可采用春夏秋冬、晨午昏夜等時間順序。
總之,記敘文中寫景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若能習得方法,在寫作時學以致用,寓情于景,“情隨物遷,辭以情發(fā)”,定能以情動人,讓讀者沉浸其中,在優(yōu)美的景物中流連忘返,得到難忘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