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晨
(邢臺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河北 邢臺 054000)
以桁架作為上部結構承重構件的橋梁被統(tǒng)稱為桁架橋,斜拉桁架橋是此類橋梁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在斜拉桁架橋施工中,桁架是關鍵工序,為加快施工速度,通常采取預制桁架,運至現(xiàn)場以吊裝的方法就位。本文對斜拉桁架橋施工關鍵技術進行分析。
某橋梁工程全長346.5m,該橋的設計荷載為汽車-20級,掛車-100級。主橋的中跨與邊跨為預應力混凝土桁架式斜拉連續(xù)梁,引橋為簡支箱梁,主墩采用的是墩梁固結的結構,為滿足結構自由伸縮的需要,全橋共布設3道伸縮縫。
2.1.1 構件底座
(1)為使預制的構件滿足標準的精度要求,應在預制場內依據(jù)1∶1的大樣對構件放樣,比對桁架桿件并做好標識。構件預制的過程中無需考慮預拱度,安裝時,可以通過接縫設置預拱度,具體數(shù)值按吊裝節(jié)段測量數(shù)據(jù)經計算后予以確定。放樣時,可在預制場內選取固定點,以此作為坐標原點,構建平面坐標系,隨后由專業(yè)的測量人員,利用全站儀在混凝土面板上測放出各個節(jié)點的坐標。測量過程中,為防止溫差引起測量誤差,應避開高溫時段,選擇上午氣溫較低時開展放樣工作,用校驗合格后的鋼尺檢查節(jié)點的間距,看是否與設計要求相符。當各節(jié)點的坐標測放完畢后,用墨線連接相鄰節(jié)點,這樣便可將用于桿件計算的軸線測放好,以備后續(xù)使用。
(2)桁架底座的制作精度與工程質量密切相關,所以確保精度達標尤為重要。墨線的粗細程度會對桿件的計算結果有所影響,因此,彈出的墨線粗細應不超過0.5mm[1]。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在測量放線時,將墨斗內拉出的墨線先空彈一下,降低線上含墨量,并避免在一根線上反復彈線,確保一次性彈好。
(3)制作桿件底座的過程中,應準備好相關的工具,包括鋼尺、三角板、墨線等,以測放好的軸線為依據(jù),將預制構件的尺寸線放出,隨后建立臨時高程系統(tǒng),控制預制底座的頂面高程,使構件的計算軸線處于同一平面內。構件的構造線大樣發(fā)出后,便可制作構件底座,先對構造線內的混凝土面板表面做鑿毛處理,以使混凝土更好地接合。選用長短適中的木條,對底座鑲邊,并在中線上釘鐵釘,使其穿過木條,根據(jù)測放好的構件邊線安裝固定。
(4)沿著預制構件底座長度方向,每間隔60cm布設一處底拉桿孔道,在木條上鉆孔,從孔內將PVC管穿過,對底座混凝土澆筑前,用砂漿墊塊對PVC管的中部支墊,確保其牢固,以免移位[2]。當?shù)鬃炷恋膹姸冗_到一定程度后,可對底座頂面進行打磨,使其光滑、平整。
2.1.2 預制構件
(1)材料的品質關系著橋梁整體質量,應嚴格控制材料的品質,制作鋼筋前,檢查材質證明書和試驗室出具的抗彎、抗拉報告,所有資料齊全,方可下料加工。制作時,要確保加工精度與設計要求相符,接頭嚴格按照規(guī)范標準焊接,以單面焊為主。應保證鋼筋下料尺寸精確,預埋件質量與規(guī)范要求相符,位置準確無誤。在特制的吊架下,綁扎主梁的鋼筋骨架,以避免傾倒和扭曲問題的發(fā)生。用電焊的方法連接通長鋼筋。保護層砂漿墊塊要用強度高的混凝土制作,以C50為宜,形狀要方正,通過綁扎的方法固定在鋼筋上,使保護層的厚度達標。
(2)確保預埋件位置的準確性,特別是弦桿相連位置處的預埋角鋼,在確認位置準確無誤后,波紋管與弦桿的鋼筋以焊接的方式相連。使用直徑16mm的圓鋼制作定位標志,做好后,用油漆在上面畫出標線,本工程中,預應力孔道以波紋管成孔,按照50~100cm的間距用定位鋼筋固定波紋管,彎道處應適當加密,以免澆筑混凝土時管道發(fā)生移位[3]。波紋管的坐標偏差應控制在5.0mm以內,用大一個型號的波紋管作為接頭,用膠帶將接頭纏緊,防止漏漿。
(3)在腹桿上預埋鋼板,在桁架安裝時,作為骨架焊接的支撐平臺,對該鋼板預埋時,要用定位鋼筋焊接牢固,以免澆筑混凝土時發(fā)生移位。鋼筋骨架綁扎前,要將預制好的底座表面清理干凈,去除雜物、油污、灰塵等,用鋼管在底座上搭設支架,并在其上綁扎鋼筋骨架,隨后在預制底座上均勻涂刷一層脫模劑,并將支架卸掉。
2.1.3 模板制安
(1)在制作桿件模板時,外模板采用鋼模,勁板由角鋼和鋼板組成,加勁板的縱橫間距按照20cm設置,面板選用的是厚度為4.0mm的鋼板,背枋三維鋼管,直徑48mm,共計2根,拉桿為圓鋼,直徑14mm[4]。模板裝拆由人工完成。加勁板與面板以焊接的方式組成整體,要確保剛度及接縫部位的平整度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
(2)內模為木質模板,幾何尺寸、豎直度要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桿件斷面張拉槽口用木質模板制作,用螺栓將模板與錨墊板連接固定。腹桿模板按長度方向布設拉桿,共計兩道,間距控制在50cm左右,外側使用斜撐桿固定模板,以澆筑完畢后的桿件斷面作為模板時,應先涂刷脫模劑。
(3)在制作空心板模板時,因高度較小,導致空心部分的空間過小,無法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制作模板。由于模板與空心板的質量密切相關,經過研究后,最終決定采用兩次澆筑的方法,先澆筑底板,并在內模安裝后,再對腹板和頂板進行澆筑,以確保振搗密實。具體的操作過程如下:安裝空心板外模,將預制墊塊安放在內模底腳,隨后固定內模,并在頂模上鋪設塑料膜,完成腹板和底板的混凝土澆筑。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工序要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完工,拆模時,按照先外后內的順序。
2.1.4 混凝土澆筑
(1)用于桁架預制的混凝土采用強制式拌和機集中拌制,拌和時間應控制在2min左右,拌和好的混凝土顏色應一致,無離析和泌水等質量問題。拌和過程中摻入適量的鋼纖維,提高混凝土的強度。
(2)由于混凝土中摻入鋼纖維,應延長振搗時間,但要避免過振。使用插入式振搗棒對混凝土振搗時,應避免碰觸波紋管,防止彎曲變形。
(3)澆筑桁架桿件時,按照壓腹桿、拉腹桿、上弦桿的順序操作,澆筑完畢后,對混凝土表面找平,使其達到平整、光滑、密實的效果。桁架桿件采用的是高強度混凝土,水泥的標號高,水化熱相對較大,表面水分散失速度快,澆筑后要用塑料膜覆蓋保持,并在初凝后將塑料膜撤掉,再以濕潤的粗麻布覆蓋,灑水保濕,以7d為宜。桁架桿件預制完畢后,應存放60d以上方可使用[5]。
2.2.1 吊裝方案
(1)本工程中,橋梁的結構類型為斜拉桁架,全橋的預制桿件均為細長的桿件,且是按照壓桿設計,導致桿件本身的抗彎性能較差,因此吊裝時必須確保吊點的合理性。桿件起吊過程中所受的正負彎矩最小的位置處即為最佳吊點。由于桿件細長,運輸時要對兩側加以限制,以免桿件扭曲造成混凝土開裂。
(2)斜拉桁架從中間位置處以懸拼的方式逐步向兩岸推進,半跨桁架上下游的節(jié)間數(shù)量為50個,由墩頂箱梁作為起始點位,以懸臂現(xiàn)澆的方式向兩邊對稱施工,一個施工階段為4個桁架節(jié)間,利用兩套纜索吊裝系統(tǒng)負責現(xiàn)場安裝。吊裝過程中,將吊鉤下放至運輸桿件的貨船上,吊起桿件在空中完成翻身后,提升就位,隨后張拉預應力。
2.2.2 安裝構件
(1)用纜索安裝斜拉桁架橋的上部構造,在岸上布設萬能桿件索塔,上下游塔柱的高度分別為68m和76m,主索錨固在錨樁上,上下游分別設置一組吊籠[6]。吊裝時,應嚴格控制桿件的軸線及高程,測量人員用經緯儀對軸線觀測定位,當構件安裝就位后,利用全站儀對節(jié)點坐標加以檢測,該檢測結果可為下一節(jié)段安裝控制提供依據(jù)。
(2)為確保節(jié)點的空間位置準確,應對高程進行有效控制,上弦桿及腹桿的高程可由預制長度及節(jié)點高程予以控制。下弦桿安裝時,用高程數(shù)據(jù)控制高程,安裝前,將水準點轉至主墩的箱梁上,為高程測量提供條件。
(3)對壓腹桿預制的過程中,可在上弦桿的節(jié)點位置設置鋼筋,安裝壓腹桿時,將高程測量標尺牌掛在預埋鋼筋上,利用水準儀觀察該標尺牌,由此能夠測量出桿件的節(jié)點高程。下弦桿安裝時,用塔尺測量自由端的高程。將在現(xiàn)場測得的相關數(shù)據(jù)及時報送監(jiān)控部門,由其負責提供控制數(shù)據(jù)。
2.2.3 吊裝準備
(1)在布置主索時,可將索鞍的軸線向外側移出25cm左右,使桿件就位后偏移一定的距離,隨后利用布設在內側的歪拉收放,調節(jié)桿件的軸線位置??蓪蜗虻耐崂荚O在下弦桿上,并將千斤繩捆綁在需要歪拉的桿件山,再用一根千斤繩固定,以鏈子葫蘆相連兩條千斤繩,通過收放鏈子對安裝桿件的軸線位置進行調節(jié)。
(2)當下弦桿調節(jié)到位后,可以用吊籠安裝由小角鋼組拼程度而定的臨時橫向聯(lián)系,隨后將下弦桿用鋼絲繩套住,以確保安裝時的相對距離與設計要求相符。下弦桿安裝的過程中,受到壓腹桿的影響,需要使用吊帶,以確保主吊點達到指定位置,保障下弦桿安裝位置的準確性。腹桿預制時,并未預埋吊環(huán),因此應采用捆綁式的吊裝方法,但由于腹桿與水平方向之間存在較大的夾角,需要通過夾具來防止滑移現(xiàn)象的產生,確保構件安裝的安全性。
(3)在桁架上敷設歪拉鋼絲繩時,需使用到歪拉橫桿。本工程中,用壁厚10mm、直徑219mm的鋼管制作歪拉橫桿,將之分為兩段,以桿件的軸線為基礎。采用臨時固定的方法,將歪拉橫桿固定在下弦桿節(jié)點上,在桿件基本調整到位后掛設歪拉鋼索,在橫桿的端頭加裝用于轉向的滑輪。
2.2.4 吊裝過程
(1)正式吊裝前,先按順序對構件編號,隨后將桿件依次吊裝就位。吊裝壓腹桿時,利用前后吊點緩慢起吊,安裝就位后,以鏈子滑車作為歪拉,對腹桿的軸線位置進行調節(jié),利用吊點升降調節(jié)高程,達到設計要求后,將壓腹桿焊接在勁性骨架上,通過臨時扣索扣住上節(jié)點。
(2)吊裝上弦桿時,在運輸船上以平臥的方式起吊,通過歪拉調節(jié)上弦桿橫橋向的位置,就位后,穿預應力束,并及時澆筑接縫,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以上便可開展張拉作業(yè)。松開吊點,將臨時纜索拆除。
(3)吊裝下弦桿時,可以借助預埋的型鋼導接就位,以鋼尺控制長度,確保間距符合設計要求,使下弦桿節(jié)點位置準確無誤。通過歪拉的收放調節(jié)軸線,所有壓腹桿、上弦桿及下弦桿全部按照上述方法吊裝就位即可。
(4)當所有桿件全部調轉就位后,便可安裝中跨合龍段,利用主吊點將中跨合龍段吊裝就位,將軸線及高程調整好,焊接連接鋼筋,將主吊點松開,安裝跨中橫梁,澆筑濕接縫混凝土,穿預應力束,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以上,便可開展張拉[7]。
2.2.5 預應力張拉施工
本工程中,預應力筋采用最小抗拉強度值不小于1860MPa的鋼絞線,直徑為15.2mm,錨具為配套設備。張拉施工要點如下:
(1)按設計長度對預應力索下料,通過砂輪機切割,不得使用氣焊切割。單束中的鋼絞線之間不得打絞,每間隔0.5~1.0m,用防水絕緣膠布纏繞。
(2)搭設一個架子,作為預應力筋穿束及后續(xù)張拉的作業(yè)平臺,可由人工直接穿束。對于人工穿束比較困難的情況,則可使用牽引索完成穿束。
(3)桁架預應力為一端張拉,另一端錨固,采用雙控的原則,即張拉力控制為主,伸長量校核為輔,伸長量最大允許偏差為±6%。張拉預應力的過程中,要確保兩片桁架間的預應力對稱、均衡。拉腹桿分為兩次張拉,第一次是在穿束后,第二次是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85%以上。
(4)當預應力張拉完畢后,應及時按照規(guī)范要求壓漿,采用強度等級為M40的水泥漿,水灰比控制在0.4以內。施工前,應做配合比試驗,制備好的水泥漿泌水率應控制在3%以內,為避免壓漿嘴堵塞,應將水泥漿過細篩。正式壓漿前,用空壓機清孔,壓漿時,控制好壓力。壓漿完畢后,采用與桁架標號相同的混凝土及時封錨。
斜拉桁架橋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橋型結構,在施工中,應將桁架的預制與安裝作為重點環(huán)節(jié),預制時,控制好精度,為后續(xù)安裝提供條件。桁架安裝采用吊裝的方法就位,應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注意施工安全,避免發(fā)生施工事故,從而圓滿完成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