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常出現在中青年人群中,中青年作為社會和家庭責任、義務承擔的重點人群,在經濟壓力、生活壓力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對自身疾病無明顯的自覺性,對糖尿病的認知有所缺乏,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較弱[1]。由于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識,遵醫(yī)行為低下,所造成疾病治療期間血糖控制效果較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高[2]。臨床治療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規(guī)采取藥物手段降低血糖水平升高給患者帶來的影響外,還需要通過開展有效的健康行為模式干預,規(guī)范患者自身行為,并建立對2型糖尿病的正確認知[3-4]。對此,本研究將探討開展微信平臺的HAPA理論健康行為干預用于中青年2型糖尿變的干預效果,現將方法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21年8月-2022年2月間收診的86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組模式下,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前者病例中男性例數20例,女性例數23例,年齡35-45歲,平均為(40.69±1.52)歲;后者病例中男性例數22例,女性例數21例,年齡34-45歲,平均為(40.45±1.06)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①參選對象年齡均為45歲及以下人群;②均屬于初次診斷為2型糖尿病;③患者對本研究表示知情,自愿簽署相關知情文件。排除標準:①患者為妊娠期婦女;②治療依從性差;③合并多種內科疾病且嚴重程度較高。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患者入院后主要開展科室常規(guī)健康宣教,對2型糖尿病知識進行大體說明,并發(fā)放健康康復手冊,使患者明確2型糖尿病形成的基本病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觀察組開展微信平臺的HAPA理論健康行為干預:①建立微信教育模式:護理人員需制定微信健康教育專題內容,將HAPA理論的三個要素融入其中。②開展微信行為信念干預:行為信念屬于HAPA理論的第一階段過程,主要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疾病健康知識進行宣教,包含2型糖尿病的定義、患病機制、正確檢測方式。將患者拉入我科組建的微信群中,針對2型糖尿病的以上知識內容,在群內以群公告的形式發(fā)送給患者,患者學習后,進行討論,并設立1-2個健康目標。護理人員需查看患者是否掌握2型糖尿病的疾病知識,便于開展針對性干預措施。③微信平臺下行為計劃模式:患者出院時,將行動計劃中體重記錄、飲食管理、用藥管理等方面內容,在群內共享給患者,要求患者每天對應群內發(fā)送的內容完成各項干預,并在對應條框內做出完成標記。④遠程互動: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運動、用藥依從性等內容開展強化訓練后,讓患者在居家或工作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問題在群內向護理人員提出,便于給予專業(yè)的解答。此外,患者還可在群內與其他病友交流疾病,鼓勵患者主動表達自己康復情緒,以及保持身體健康的心態(tài),便于提升患者的自我康復管理效率。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依從性比較:予以兩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開展不同干預模式后,對組間治療依從性問卷進行對比,問卷為我科自行設計,滿分100分,就兩組患者干預期間的整體配合程度進行測評,低依從性:≤60分;中依從性:介于61-80分之間;高依從性:>80分。②血糖控制效果比較:以兩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開展干預工作前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進行比較,以正常成人空腹血糖值與餐后2h血糖值作為評價標準。③自我效能感比較:兩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行護理措施前后,對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予以分值評價,量表選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展開,表格涵蓋10個指標,單項以1-4分作為標準,總分為40分,當所測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明顯。④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比較:我科自行設計中青年2型糖尿病知識調查問卷,均在兩組患者開展干預后予以疾病相關知識評價,涵蓋4個知識點,單項計分為0-100分,包含飲食控制、規(guī)律運動、正確用藥、按時隨診,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掌握程度越佳。⑤自我護理能力比較:將兩組患者開展護理干預后的自我護理能力展開分值評價,量表選用ESCA自我護理能力測量量表,涵蓋內容為自我概念、健康知識、自我護理技能及自護責任水平,總分為0-172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均在SPSS22.0中精準錄入,組間計量資料應用(±s)予以表述,經t檢驗獲取結果;計數資料應用(%)予以表述,經χ2檢驗獲取結果,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依從性比較 86例患者均實施干預后,測得43例觀察組治療總依從率更高(P<0.05)。由表1所示。
表1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
2.2 血糖控制效果比較 86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開展干預前,測得血糖水平值較高,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后續(xù)干預得出43例觀察組血糖水平值以更低狀態(tài)顯示(P<0.05)。由表2所示。
表2 兩組血糖控制效果比較(±s)
表2 兩組血糖控制效果比較(±s)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血糖(mmol/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3 8.45±1.03 6.02±1.01 15.46±2.36 12.11±1.06對照組 43 8.33±1.05 7.85±1.36 15.02±2.11 13.86±1.98 t-0.525 7.084 0.911 5.110 P-0.601 0.000 0.365 0.000
2.3 自我效能感比較 86例患者自我效能感測得分值在未予以護理干預前,均呈較低水平(P>0.05),予以護理干預后測得43例觀察組呈更高水平(P<0.05)。由表3所示。
表3 兩組自我效能感比較(±s,分)
表3 兩組自我效能感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3 25.78±6.99 32.45±5.16對照組 43 25.71±7.62 28.31±4.65 t-0.044 3.908 P-0.965 0.000
2.4 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43例觀察組飲食控制、規(guī)律運動、正確用藥、按時隨診所得分值呈更高水平(P<0.05)。由表4所示。
表4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比較(±s,分)
表4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飲食控制 規(guī)律運動 正確用藥 按時隨診觀察組 43 90.21±3.14 89.45±3.44 91.16±3.21 90.28±2.55對照組 43 80.55±4.24 79.15±2.58 78.66±2.36 79.54±2.98 t-12.006 15.707 20.573 17.956 P-0.000 0.000 0.000 0.000
2.5 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43例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得分呈更高水平值(P<0.05)。由表5所示。
表5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s,分)
表5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s,分)
組別例數 自我概念 健康知識 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水平 總分觀察組43 24.69±1.52 18.99±1.85 31.85±1.44 50.99±1.78 126.52±6.59對照組43 17.05±1.55 13.26±1.15 22.09±1.56 41.98±1.53 94.38±5.79 t - 23.077 22.999 30.146 25.172 24.025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中青年2型糖尿病常見患病人群年齡階段為18-44歲,是由于現階段年輕人的飲食起居不規(guī)律、喜愛高熱量食物、碳酸飲料等,且普遍不愛運動,長期處于此種狀態(tài),會造成過多的糖分堆積在體內,引發(fā)中青年2型糖尿病[5]。在目前的醫(yī)學水平中,糖尿病依然作為不可根治的疾病類型?;颊咭坏┐_診需開展終身治療,及糖尿病健康宣教[6]。但患者在出院后投身于忙碌的現代工作生活中,容易忽視對自身疾病的管理,且缺乏健康管理內容,造成血糖控制水平下降,引發(fā)多種糖尿病并發(fā)癥,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影響[7]。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微信作為便捷的線上交流平臺,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者能利用微信獲得大量信息[8]。將微信平臺與HAPA理論健康行為干預模式相結合,能及時給予患者自我效能的干預,便于患者在院外也能投身于自身疾病的健康管理中,強化其康復信念[9]。有助于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提高對自身血糖的控制效果,并保持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更利于患者在社區(qū)和家庭中定期接受健康教育,用于規(guī)范自身不正確的行為模式,確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10-11]。HAPA理論中包含三個階段性指標,即行為信念干預、行動計劃干預、健康教育模式,更符合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治療與護理管理工作的開展。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開展微信平臺下HAPA理論健康行為干預后,該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明顯提升,且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十分理想,自我效能感明顯高于干預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更高,自我護理能力高于對照組,突出了微信平臺下HAPA理論的健康行為干預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開展微信平臺的HAPA理論結合健康行為干預,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更為顯著,可強化其自我效能感及自我護理能力,增強對疾病知識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