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旸
“萵苣炒肉真好吃! ”松子兒連吃兩碗米飯,仍覺意猶未盡。正當他想再添一碗的時候,媽媽制止了他:“晚餐吃那么多,會消化不良的。 ”
“可是萵苣放到明天,口感就變了。 ”松子兒舔舔嘴說。
“那也不能再吃了,你的肚子都圓了?!眿寢屵呎f邊指了指松子兒挺出來的小肚子。
“好媽媽,求你了,我就再吃一點點。行嗎?”松子兒邊說邊夾了一筷子菜放進嘴里。
“不行就是不行! ”媽媽使出撒手锏——收桌子。
“唉,一點也不民主?!彼勺觾盒÷暠г怪?。
“嘻嘻, 吃了那么多還不知道吃的是什么,你可真逗?!鄙衿嫱胄÷曊f。
“你是在嘲笑我嗎? ”松子兒瞪著神奇碗說,“誰說我不知道! 這不就是萵苣嗎?! ”
“沒文化。這是萵筍!”神奇碗大聲說。
“萵筍和萵苣有啥區(qū)別?不就是兩種叫法嗎!你去市場看看,賣菜的都這么說。 ”松子兒反駁著。
“萵苣和萵筍才不是一種東西呢。 ”神奇碗說。
“本來就沒吃過癮, 又冒出來一個‘文化人’。 你說,它們有啥區(qū)別,不說明白不許走!”松子兒不高興地說。
“在我們的食物里最傳奇的舶來品應該就是萵苣了, 因為它被勤勞善良的中國人開發(fā)出了完全不同的吃法。 ”神奇碗說。
“啥叫完全不同的吃法,它本來怎么吃? ”松子兒沒好氣地說。
“根據(jù)宋代《清異錄》中的記載,萵苣是咼國使者帶入我國的。 咼國是傳說中的西域小國, 也就是萵苣的原產(chǎn)地。 隋唐時期,萵苣來到我國。 外國人吃萵苣只吃葉。 因為它的葉從口感到味道, 都像我國的‘苣菜’, 再加上它來自咼國,所以人們把它稱為萵苣?!鄙衿嫱肜^續(xù)說。
“可是,到目前為止,我并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 ”松子兒嗆聲道。
“聰明的中國人發(fā)明了‘炒’這一偉大的烹飪方法, 一大批美味的食材被開發(fā)出來。 為了配合中國人愛“炒”的習慣,萵苣也產(chǎn)生了一個粗莖變種——萵筍。簡單點說就是,萵苣和萵筍雖然同是菊科萵苣屬的植物, 但萵筍是為了讓我們吃莖而生的。為了在莖中儲存營養(yǎng),萵筍放棄了長葉的機會。進化到現(xiàn)在,它的葉子已經(jīng)少到被直接扔掉的境地?!鄙衿嫱胝f。
“你的意思是萵苣中包含了萵筍,但是它們一個吃葉一個吃莖,是嗎? ”松子兒問。
“是的。 外國人大多不吃萵筍,他們更喜歡萵苣。《格林童話》中的《萵苣公主》就是最好的證明?!度n苣公主》中講,王后懷孕后愛上了女巫家的萵苣,還吃上了癮,每天都要去偷。 女巫一生氣就搶走了王后生下來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萵苣公主。她被女巫關在一座高塔上。一天,路過的王子被萵苣公主的歌聲吸引,兩人一見鐘情。 王子利用萵苣公主的頭發(fā)爬上高塔與公主相見。 女巫發(fā)現(xiàn)后很生氣,把萵苣公主趕走了。王子歷盡艱辛才找到了萵苣公主,然后他們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這個故事里反復出現(xiàn)了一個情節(jié),那就是萵苣公主的頭發(fā)會一直長?,F(xiàn)實生活中, 萵苣的葉子也確實給力,摘了也能不斷長出新的,收獲幾茬兒不成問題。 ”神奇碗笑著說。
“歐洲人為什么喜歡吃萵苣呀? ”松子兒不解地問。
“西方曾有一段時期維生素攝入來源有限。 萵苣的維生素含量豐富,含有較多的煙酸(胰島素的激活劑),對糖尿病人非常有益。 萵苣中還含有鋅、 鐵及豐富的鉀離子,對高血壓、 心臟病等患者也有好處,所以萵苣在當時的西方是個寶。 ”神奇碗說。
“哦,爺爺有高血壓,我要讓他多吃萵苣,一天吃上兩三斤,讓高血壓‘退退退’。我現(xiàn)在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 ”松子兒開心地去找手機。
“哎, 我還有一件事要告訴你——據(jù)研究顯示, 過量食用萵苣,會誘發(fā)眼疾或發(fā)生頭昏嗜睡的中毒反應,你讓爺爺一天吃兩三斤萵苣可不行呀! ”神奇碗在松子兒身后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