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民│文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真實故事。雖然發(fā)生在33年前,但對于我來說,就像發(fā)生在昨天。
那年我剛參加工作兩個多月,同往常一樣騎車去單位上班?!靶≈?,”還沒等我走進辦公室,同事老鄭喊道,“隔壁市政府宿舍樓陽臺上有一個很大的蜂窩,居民們整天提心吊膽的,你這學養(yǎng)蜂專業(yè)的能不能把它除掉?” 出于好奇,也出于責任感,我跟他去了。
順著他指的方向,我抬頭望去,在江山市政府宿舍四樓某副市長家陽臺上,果真有一個奇特的大蜂窩。其外觀酷似懸掛在和尚廟里的古老大鐘,只是大蜂窩的開口是在中上部,時不時從開口中飛出一些“超微型直升機”。鬼知道里面還藏著多少?
居民們稱它為“大黃蜂” “大馬蜂”,確切地應叫長腳胡蜂。他們講,如果被這種大馬蜂蜇上一針,就好比給老虎咬了一口。的確,這種胡蜂蜇死過人。自從人們發(fā)現(xiàn)胡蜂窩后,整日憂心忡忡。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貿(mào)然答應,“過些天,等天冷了,我來除掉它?!?/p>
一個多月后寒潮來臨。那天晚上八時左右,我身穿厚厚的牛仔褲和長筒雨鞋,前往那位副市長家。我戴好有防護面紗的安全頭盔,套上防蜇皮手套,給自己來了個全副武裝。
盡管這樣,我心里還是有些發(fā)怵,因為畢竟是第一次親手操作。但想到,馬上就可為民除害,一展自己的專業(yè)技能,不覺來了冒險的勇氣。
我輕輕地將門拉開一條縫,側(cè)身擠了出去。借助窗戶透出的光亮,小心地注視著蜂窩。
好家伙!蜂窩足有籮筐那么大!外面附著密密麻麻比蜜蜂大三倍多的胡蜂——似在筑巢。這么冷的天氣,這么遲還有這么多胡蜂在外面,完全出乎我的預料,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氣!立馬請主人關(guān)掉所有電燈。我知道這種胡蜂同其他昆蟲一樣有趨光性,黑暗中比較安全。
我憋住氣,慢慢地舉起手中的秘密武器—一只新式小噴筒,向著胡蜂扣動了板機,藥液像霧般向它們罩去。
糟了!隨著“嘩”一聲,著了藥的胡蜂像熱窩上的螞蟻一樣紛紛離巢向我撲來,不到一秒,便將我團團圍住。胡蜂撞擊頭盔發(fā)出的“啪啪”聲,嚇得我緊閉雙眼,連舉在半空中的手都不敢收回,就像傳說中黑夜里遇見了魔鬼!我一動不動地站在凳子上等,半分鐘、一分鐘、一分半鐘,不知時間為何走得這么慢。好不容易捱過5分鐘左右。圍困我的這些兇神惡煞開始紛紛墜落在地。只聽得一片“噗噗”“吱吱”聲。
為了安全,也為了使自己劇烈跳動的心能平靜下來,我閃進房,讓主人關(guān)緊門后開燈幫我再次檢查一遍我的保護裝備,確信胡蜂鉆不進來,才再次閃出門。我再次小心翼翼地站到板凳上,舉起小噴筒對準巢門口,狠狠地將藥液全部噴了進去。只聽一片“沙沙”聲,我趕緊用預先備好的棉花堵住巢門,確信它們飛不出來才罷手。
次日中午,我從門縫中望向陽臺。乍一看還真嚇了我一大跳!只見板凳和地板上到處都是胡蜂,足有數(shù)千只。仔細一看,它們都一動不動,死了。
真不愧是出自世界上最偉大“建筑師”之手!雖然聽主人講馬蜂來他家筑巢前后才4個月,但是此時馬蜂窩外徑已達50mm,高約60mm,外被褐色薄殼,上面有蝴蝶狀斑紋,十分壯觀。蜂窩有大小10多層,層與層中間都是用人類難以想象的細小支柱來承接。白色的六邊形蛹房一環(huán)又一環(huán),將它點綴得標致極了。我十分珍惜地同主人輕輕地將它割下,置于大籮筐中。
第一次為人們解除了隱患,還得到了一個夢寐以求的胡蜂實物標本,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