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照
(甘肅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甘肅張掖 734031)
綿羊腦包蟲病也被稱之為多頭蚴病,屬寄生蟲病,其病原為多頭囊尾蚴?;疾⊙驎霈F明顯的呼吸困難、高燒、精神萎靡、轉圈、四肢不協(xié)調等,同時該病也會威脅人體健康,因此養(yǎng)殖人員要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降低死亡幾率及經濟損失。中獸醫(yī)治療綿羊腦包蟲病,具有突出優(yōu)勢。
綿羊腦包蟲病的病原為多頭囊尾蚴,其形狀為囊泡狀,囊泡當中有大量液體,呈透明色,外層是角質膜,內膜形成大量的頭節(jié),囊泡大小不一,有的似豌豆般大小,有的似雞蛋般大小。多頭囊尾蚴的最終宿主是犬類,部分養(yǎng)殖場戶將羊和犬飼養(yǎng)在一起,當犬進食被多頭囊尾蚴污染的飼料、飲水后即可寄生在犬的小腸內部,并生長發(fā)育和快速繁殖,犬排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多頭囊尾蚴,綿羊接觸后即可感染發(fā)病。多頭囊尾蚴具有較強的的抵抗力、適應力,在土壤當中能夠存活5年之久,且耐低溫,但不耐高溫,溫度達到70℃時多頭囊尾蚴喪失活性并死亡。
狗、狐貍以及狼等犬科動物,是多頭囊尾蚴的最終宿主,其中間宿主為羊。羊腦包蟲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性別、品種的羊,尤其是幼齡綿羊有著更高的發(fā)病率,但近年來山羊發(fā)病率也逐漸增高。多頭囊尾蚴可隨犬科動物糞便排出體外,進而導致草地環(huán)境被污染,健康綿羊采食內污染的牧草后即可患病。綿羊采食被污染的牧草后,多頭囊尾蚴蟲卵隨血液進入腦部和脊髓,隨著不斷的生長發(fā)育逐漸成為多頭囊尾蚴,此時綿羊即可發(fā)病。多頭囊尾蚴成蟲可寄生在犬科動物的小腸內,其長度在50~80 cm左右,蟲卵發(fā)育成熟之后會逐漸掉落一些節(jié)片并被排出體外,綿羊群誤食后,蟲卵進入消化道并溶解卵膜,六鉤蚴逸出并進入腸黏膜毛細血管當中,后期進入腦部會發(fā)育呈多頭蚴,呈卵泡狀,此時病羊即可出現轉圈等神經性癥狀,因此部分地區(qū)也將該病稱之為“瘋羊病”[1]。
結合病羊臨床癥狀的輕重緩急,可將該病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
急性病例常見于羔羊,潛伏期在15 d左右,潛伏期過后突然發(fā)病,病羊出現高燒、不愿進食,反應遲鈍,精神萎靡及無目的奔走、跳躍等癥狀,個別病羊精神亢奮,斜視,磨牙,嘴角流涎,斜頸,轉圈,時而后退,時而前進,離群躺臥,癥狀可持續(xù)1周左右,治療不及時的羊死亡,耐過羊轉為慢性型。
慢性病例主要是由急性病例轉化而來的,腦部多頭囊尾蚴數量較少時,其臨床癥狀表現不明顯,隨著多頭囊尾蚴的快速繁殖,囊泡逐漸增大,進而對腦組織和脊髓造成壓迫,此時病羊會逐漸出現癥狀。多頭囊尾蚴寄生在不同的位置,病羊臨床癥狀表現會出現差異。如多頭囊尾蚴寄生于腦額區(qū),則病羊會向前直線奔走,碰到障礙物時,呆立不動并轉圈。如多頭囊尾蚴寄生于腦后部枕骨區(qū),則病羊會將頭舉高并后退,呈呈角弓反張姿勢。如多頭囊尾蚴寄生于小腦,則病羊站立失衡,肢體不協(xié)調,行走時步履蹣跚。如多頭囊尾蚴寄生于脊髓處,則病羊后肢麻痹呈犬坐,小便失禁。慢性病例病程持續(xù)時間較長,并且臨床癥狀易反復,嚴重影響綿羊生長發(fā)育速度和出欄,重癥病例在1~2個月死亡,進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解剖病死羊尸體可發(fā)現其腦部左右兩側頂葉、枕葉和小腦等部位有大量多頭囊尾蚴,包囊呈圓形,有的呈橢圓形,包囊當中有較多透明狀液體,部分液體呈黏稠狀,包囊當中囊膜上散布大量的頭節(jié),呈白色,包囊膜質地脆,為透明狀,由于大量多頭囊尾蚴壓迫病羊腦組織,導致其出現萎縮現象。
綿羊腦包蟲病診斷時,經驗豐富人員結合該病的流行特點、典型癥狀表現,尸體解剖變化可做出相應的診斷。如需確診,可進行實驗室診斷。目前,綿羊腦包蟲病診斷時變態(tài)反應試驗的應用最為常見、廣泛、有效。操作時,將多頭蚴囊壁、原頭蚴制成乳劑變應原,然后將其注入羊眼險內,1 h后如皮膚肥厚腫大且6 h內癥狀無變化,則即可確診。或者可通過免疫吸附試驗的方式進行診斷,準確率可達95%?;蚩扇〕霾∷姥蚰X部包囊內的白色顆粒物鏡檢,可發(fā)現有多頭囊尾蚴進而確診。
綿羊腦包蟲病的臨床癥狀表現和莫尼茨絳蟲、羊鼻蠅蛆等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為避免誤診影響后續(xù)治療,要認真做好鑒別診斷工作。(1)綿羊腦包蟲病和莫尼茨絳蟲病,兩者相似之處在于不合群、日漸消瘦、步履蹣跚等。兩者區(qū)別之處在于患有莫尼茨絳蟲病的綿羊糞便初期軟后期腹瀉,并且分半當中可發(fā)現有黏液。(2)綿羊腦包蟲病與羊鼻蠅蛆病,兩者相似之處在于視力下降,運動失調等。兩者區(qū)別之處在于患有羊鼻蠅蛆病的羊視力下降但是不至于失明,可視粘膜發(fā)紅,鼻腔流出分泌物[2]。
綿羊腦包蟲病臨床治療中,中獸醫(yī)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安全、無殘留、無不良反應,標本兼治,復發(fā)率低等諸多優(yōu)勢,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針對處于患病初期的羊,治療時以滅蟲為主,并輔以補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等中草藥調理,幫助病羊恢復健康??扇「什?5 g、升麻、柴胡各35 g,白術、陳皮各40 g,黨參、當歸各50 g,款冬花60 g,黃芪70 g,將上述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熬成藥液去渣,然后加入蜂蜜250 g為引,灌服給病羊,每天1次,藥渣可拌料服用或者自由服用,連續(xù)用藥3~5 d即可。方中甘草、升麻、柴胡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生陽、疏肝解郁等功效;白術、陳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調中開胃、燥濕化痰等功效;黨參、當歸具有補中益氣、補氣和血等功效;款冬花具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益氣固表、補益肺脾等功效。上述諸藥合用,治療綿羊早期腦包蟲病效果顯著。
患病中期后期的羊腦部組織往往被嚴重破壞,病羊會出現高燒、炎癥表現,因此治療時應以清熱解毒、殺蟲驅蟲為主,并輔以補氣補血、活血化瘀、健胃補脾、滋補養(yǎng)元等中草藥予以治療,改善患病羊身體機能,進而恢復健康??扇≈烁什荨⒋〝嗬m(xù)、龍眼肉、枸杞子、五味子、川芎各12 g,阿膠、炒白術、當歸、熟地、何首烏、黃芪、常山各20 g,焦山楂、六神曲各25 g,鴉膽子30 g,將上述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熬成藥液去渣,分早晚兩次灌服,藥渣拌料服用,連續(xù)服用3~5 d即可。方中炙甘草、炒白術、黃芪、六神曲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等功效;川斷續(xù)、熟地具有強筋骨、調血脈等功效;龍眼肉、阿膠、當歸具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等功效;枸杞子、五味子具有養(yǎng)肝明目、補血安神等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等功效;何首烏、常山、鴉膽子具有清熱解毒、補益精血、涼血止痢等功效;焦山楂具有破氣化瘀等功效。上述諸藥合用,治療綿羊中后期腦包蟲病效果顯著。
在中獸醫(yī)治療的基礎之上配合西藥治療效果更佳。常用西藥如下:阿維菌素,按照0.15 g/kg劑量灌服,首次服用后間隔1周再服用1次即可;丙硫苯咪唑,按照30 mg/kg劑量灌服,每天1次,連續(xù)用藥3 d即可;吡喹酮,按照80 mg/kg劑量口服,連續(xù)服用2 d,間隔2 d后再服用1次即可。
綿羊腦包蟲病高發(fā)背景下,應高度重視防控工作,各級防疫部門、獸醫(yī)部門應形成工作合力,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提高廣大養(yǎng)殖場戶的防控意識。宣傳工作中,要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模式,擴大宣傳覆蓋面。線上宣傳時,應充分發(fā)揮出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的作用,通過制作短視頻等方式,讓養(yǎng)殖場戶充分意識到綿羊腦包蟲病對羊、對人的巨大危害性,進而明確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配合或主動完成防疫工作。線下宣傳時,可通過講座或深入養(yǎng)殖場戶家中發(fā)放宣傳單頁、手冊等方式,為養(yǎng)殖人員講解和綿羊腦包蟲病相關的知識,包括:發(fā)病原因、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診斷要點等,并學習相應的治療方法和防疫措施,為后續(xù)防控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腦包蟲病會對綿羊生長發(fā)育造成極為嚴重的威脅,尤其是疫區(qū),綿羊腦包蟲病的發(fā)生,嚴重打擊養(yǎng)殖場戶養(yǎng)羊積極性和熱情,不利于養(yǎng)羊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為了有效降低綿羊腦包蟲病發(fā)病率,構建健全完善的防疫制度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鶎臃酪卟块T要深入分析當地羊腦包蟲病的流行特點、趨勢、規(guī)律,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可行的防疫制度,明確防疫內容、要求和目標,成立專門的防疫隊伍,指導基層養(yǎng)殖場戶開展防疫工作;落實責任機制,將防疫責任和任務落實到每一個人,提高工作人員在防疫工作中的積極主動性,避免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加強監(jiān)管力度,嚴格監(jiān)督管理基層羊腦包蟲病防疫工作的落實情況,避免該項工作流于形式,確保將防疫工作落實到實處,降低基層綿羊腦包蟲病發(fā)病率,確保養(yǎng)羊業(yè)健康發(fā)展。
引種是導致綿羊腦包蟲病傳播擴散的重要因素,為防止疫情的傳入,養(yǎng)殖場戶要樹立自繁自養(yǎng)的意識和理念。若為了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改良品種必須要引種時,則要認真做好健康檢疫工作,查看引種羊場免疫接種檔案,驅蟲情況,查看個體健康狀態(tài),確保精神狀態(tài)良好、飲食飲水正常的情況下方可引種。長距離引種運輸時,要做好防護工作,提前喂食維生素,減少應激。引種后的羊應隔離飼養(yǎng)1個月,隔離期間密切留意其健康狀況,并做好免疫、驅蟲等工作,隔離期滿無異常方可合群飼養(yǎng)。若發(fā)現有異常,如高燒、不進食、消瘦、抽搐、不合群等,應及時隔離診斷治療,防止疫情傳播擴散,病死羊及其排泄物、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等,均要實施無害化處理,禁止隨意丟棄到河流、荒野當中,避免造成環(huán)境污染[4]。
要想降低綿羊腦包蟲病發(fā)病率,要高度重視傳染源的消滅工作。綿羊腦包蟲病的病原為多頭蚴蟲,其直接宿主是狗、狐貍、狼等犬科動物,所以要想從源頭控制疫病,綿羊養(yǎng)殖場內應禁止飼養(yǎng)狗等動物。部分養(yǎng)殖場戶在羊場內放養(yǎng)或拴養(yǎng)狗,想起到看家護院的作用,但是狗卻是寄生蟲的重要傳播媒介,因此在羊場內禁止養(yǎng)狗,并且要做好對羊場的防護工作,避免狐貍、狼等動物進入羊場接觸羊群?;鶎臃酪卟块T,應積極做好區(qū)域內犬科動物登記備案工作,明確犬科動物數量,定期發(fā)放吡喹酮等藥物驅蟲,避免犬科動物的糞便對牧草和飲水造成污染。針對飼養(yǎng)牧羊犬的羊場,要定時定期驅蟲,防止直接或間接傳播寄生蟲。對犬科動物驅蟲后所排出的糞便,應進行無害化消毒處理,避免糞便中的寄生蟲污染牧草、水源,導致羊群患病。
驅蟲是防控羊腦包蟲病的重要舉措。養(yǎng)殖人員應明確驅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當地、本場綿羊腦包蟲病的流行趨勢、規(guī)律,制定健全完善的驅蟲計劃和方案。要合理選用驅蟲藥物,目前對綿羊腦包蟲病有效的驅蟲藥包括吡喹酮、阿維菌素等。要從正規(guī)途徑采購驅蟲藥,并檢查保質期,確保處于有效期內。要合理控制好驅蟲時間、驅蟲方法、驅蟲藥使用量。一般情況下,應在春秋季節(jié)各驅蟲1次,以吡喹酮為例,可按照10 mg/kg的劑量口服,可起到良好的驅蟲效果。驅蟲后羊群所排出的糞便,應進行統(tǒng)一堆積發(fā)酵處理,高溫殺滅寄生蟲,亦可焚燒、深埋處理,防治疫情的傳播擴散[5]。
為保證羊群健康生長,要做好日常養(yǎng)殖管理工作。首先,重視環(huán)境管理,及時清理圈舍內的糞便和污水,用水沖刷地面,減少病菌殘留。要保證圈舍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風,營造舒適的圈舍環(huán)境。及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產生冷熱應激導致抵抗力下降患病。其次,重視飼料管理,合理搭配日糧,保證日糧營養(yǎng)均衡,可以在飼料中加入中草藥、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提高飼料營養(yǎng)價值,滿足綿羊生長對于多種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提升抗病力。要做好草料保管工作,防止發(fā)霉變質影響羊群健康。最后,重視消毒工作,制定消毒計劃,定時定期的輪換使用高錳酸鉀、氫氧化鈉、過氧乙酸等消毒劑對墻面、地面、槽具、道路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有效殺滅病原微生物,確保綿羊健康生長。
綿羊腦包蟲病高發(fā)對羊群健康生長及人體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诖耍B(yǎng)殖戶要充分意識到綿羊腦包蟲病的危害性,明確防控工作的必要性,進而制定針對性的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綿羊腦包蟲病發(fā)病率,確保羊群健康生長。針對患病羊,則要做好診治工作,通過實例分析綿羊腦包蟲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診斷要點,并重點探討了該病的中獸醫(yī)治療方法,希望能夠為綿羊腦包蟲病的臨床診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幾率,推動養(yǎng)羊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促進畜牧經濟穩(wěn)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