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尾蚴
- 牛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學、診斷與防控
01120)牛囊尾蚴病是由人小腸內的無鉤絳蟲的幼蟲(即牛囊尾蚴)寄生在牛的肌肉組織中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使牛的淘汰率增加。近幾年養(yǎng)牛業(yè)的規(guī)模有了較大提升,大多數牧區(qū)在牛飼養(yǎng)過程中發(fā)現的牛囊尾蚴病例也越來越多,嚴重威脅著養(yǎng)殖場的健康發(fā)展,因此需要加強對該病流行病學的掌握,并做好針對性防控工作,以便可以提高養(yǎng)殖效益。1 牛囊尾蚴病1.1 病原牛囊尾蚴病的病原是牛帶吻絳蟲,又稱為無鉤絳蟲,蟲體呈現扁平帶狀,長5~10 cm,最長可達25 cm 以上,約有1 0
中國動物保健 2023年11期2023-12-20
- 豬囊尾蚴病診斷與防控措施
0)0 引言豬囊尾蚴病是一種寄生蟲病,豬囊尾蚴是豬帶絳蟲的幼蟲,主要寄生于豬、野豬及其他動物體內。豬囊尾蚴病分布較廣,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等地區(qū)都有廣泛流行,尤其我國生豬養(yǎng)殖規(guī)模大,存欄數占世界首位,發(fā)病率較高。豬感染囊尾蚴后,阻礙豬的生長發(fā)育,引起豬營養(yǎng)不良,造成貧血,嚴重的還會引起神經障礙或者失明,最后導致死亡。豬囊尾蚴病對豬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豬囊尾蚴寄生蟲的檢測是肉品衛(wèi)生的必檢項目。1 豬帶絳蟲生活史豬帶絳蟲的生長主要分為蟲卵、六鉤蚴、囊尾蚴、成
畜牧獸醫(yī)科學 2022年7期2022-11-20
- 我國豬群囊尾蚴病流行情況分析
所致的疾病稱為囊尾蚴病。囊尾蚴病是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列為被忽視的熱帶病之一[1]。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發(fā)達國家以散發(fā)病例為主,發(fā)展中國家多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全國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的開展,人間囊尾蚴病在全國范圍內多呈低水平流行,但西南局部地區(qū)仍呈高流行狀態(tài)[2-3]。囊尾蚴可侵入人肌肉、眼睛和皮下組織等,但主要分布在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神經系統囊尾蚴病[4]。豬囊尾蚴多寄生于豬肌肉中,尤以咬肌、心肌、舌肌、膈
中國獸醫(yī)雜志 2022年12期2022-02-08
- 豬囊尾蚴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221400豬囊尾蚴病俗稱囊蟲病,常寄生于豬或人體內各組織,屬于人畜共患病[1]。囊尾蚴生長在豬肉中,也可在吞食了蟲卵的人體和犬體內發(fā)育。它們常定居于腦脊膜和神經纖維網中,并導致抽搐和運動失調。由于該病對豬和人的危害都很大,養(yǎng)豬場一旦出現此類病豬要及時治療。1 病原學本病的病原蟲為豬帶絳蟲的幼蟲,又名豬囊尾蚴,豬既是成蟲的終末宿主,又是囊尾蚴的中間宿主。囊尾蚴的成蟲長為3~5 cm,有1 雙小鉤的頂突和兩雙圓形吸盤,具有800~1 000 個頭節(jié),頭部細尾
養(yǎng)殖與飼料 2021年8期2021-12-03
- 豬囊尾蚴病流行與檢疫
孫曉燕摘要:豬囊尾蚴病是由豬帶絳蟲的幼蟲感染導致的一種疾病,主要寄生于豬的肌肉、心、腦等器官中,成蟲寄生于小腸。了解并掌握豬囊尾蚴病的流行情況、豬囊尾蚴生活史及檢疫方法是該病防控的關鍵。該文對豬囊尾蚴的特點、流行情況、生活史及檢驗檢疫進行闡述,為屠宰檢疫與防控提供參考。關鍵詞:檢疫;囊尾蚴;絳蟲;生活史中圖分類號:S858.28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3.015The Prevalence and
畜牧獸醫(yī)科學 2021年23期2021-09-27
- 眼囊尾蚴病7例的臨床病理分析
25000)豬囊尾蚴病,又稱囊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寄生蟲蟲體是豬帶絳蟲幼蟲——囊尾蚴。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東亞、南亞、拉丁美洲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中、低收入發(fā)展中國家及地區(qū),全球約有5000萬人感染囊尾蚴病[1]。本病曾在我國廣泛流行。1992年首次全國人體寄生蟲分布調查結果顯示:囊尾蚴病分布于我國27個省(市、自治區(qū))[2]。2001~2004年第二次全國人體重要寄生蟲病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有8個省(市、自治區(qū))人群血清抗囊尾蚴抗體陽性率高于全
眼科學報 2021年8期2021-09-18
- 4種豬絳蟲蚴的多重PCR鑒別
成潛在威脅。豬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是由豬帶絳蟲(Taeniasolium)的中絳期幼蟲-囊尾蚴(Cysticercuscellulosae)寄生于人和豬引起的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畜牧業(yè)生產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該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亞、非、拉等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其中以中非、南非、中南美等地區(qū)最為嚴重[1-2]。全球每年約有5 000萬人感染豬帶絳蟲或豬囊尾蚴,約有5萬人死于腦囊尾蚴(囊蟲)病[3]。豬帶絳蟲病和囊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21年6期2021-07-16
- 豬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學研究與防治對策
王存軍摘要:豬囊尾蚴病在豬養(yǎng)殖生產中較為常見,豬囊尾蚴病作為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不光對生豬養(yǎng)殖帶來一定的危害,對社會公共衛(wèi)生也造成了潛在的危害,本文從豬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學研究與防治進行闡述,希望可以為該病的診斷與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鑒。關鍵詞:豬;囊尾蚴;流行病學調查近年來,隨著畜牧業(yè)不斷壯大與轉型,生豬養(yǎng)殖數量也在增多。雖然生豬養(yǎng)殖已成一定的標準化,但是在豬生產中疫病依然對生豬養(yǎng)殖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寄生蟲病相對于傳染病和外科病具有一定的隱藏性,若不做相關檢測僅
中國動物保健 2021年2期2021-05-12
- 牛囊尾蚴病的診治與預防
14000)牛囊尾蚴病是由帶科,帶屬的牛帶吻絳蟲的幼蟲—牛囊尾蚴寄生在牛體肌肉里引起的疾病,成蟲寄生在人的小腸,本病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在公共衛(wèi)生上占有重要地位。1 蟲體特征1.1 成 蟲牛帶吻絳蟲,又叫無鉤絳蟲。蟲體長3~10m,頭節(jié)上僅有四個吸盤,無頂突和小鉤,孕卵節(jié)片內每側有15~30個主側枝。1.2 幼 蟲牛囊尾蚴,與豬囊尾蚴相似,大小5~9mm×3~6mm。是一個半透明的卵圓形囊泡,內有一個乳白色內的頭節(jié),頭節(jié)形態(tài)與成蟲相似。2 發(fā)育史
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 2021年8期2021-03-29
- 牛囊尾蚴病及其防治方法
)1 病原學牛囊尾蚴病的主要是指寄生在牛的肌肉中,并且來自于人體內的牛帶吻絳蟲的幼蟲即牛囊尾蚴所引起的寄生蟲病。病原是牛帶吻絳蟲又稱為無鉤絳蟲,蟲體呈現扁平帶狀,約有1000~2000個節(jié)片,其中頭節(jié)有4個吸盤,沒有頂突和鉤。牛囊尾呦一般呈卵圓形,呈半透明狀,內部充滿液體,并在其囊壁上有一個小白點,這個小白點就是牛囊尾蚴的頭節(jié)。牛囊尾蚴有多個中間宿主,比如水牛、黃牛和牦牛,終末宿主是人。開始寄生在人小腸當中的牛帶吻絳蟲在成熟后會伴隨著人的糞便排出,如果牛食
今日畜牧獸醫(yī) 2021年11期2021-03-28
- 豬囊尾蚴病的診斷和防治
61300)豬囊尾蚴病是因豬囊尾蚴寄生于豬的肌肉和其他器官而造成的疾病,是由于豬吃了含豬肉絳蟲卵的人糞便或被豬肉絳蟲卵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種絳蟲幼蟲病。人也可以感染豬囊尾蚴病。人體豬肉絳蟲病是由于人吃了帶有活豬囊尾蚴的豬肉或被活的豬囊尾蚴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種腸道寄生蟲病。豬囊尾蚴病和人的豬肉絳蟲病是一種在豬和人之間形成互為因果、循環(huán)感染的寄生蟲病,若不采取有效的衛(wèi)生防制措施,則豬囊尾蚴病和人豬肉絳蟲病會在豬和人之間形成惡性循環(huán),危害動物和人類健康。1 病
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 2021年6期2021-03-05
- 豬宰后幾種寄生蟲病的檢驗與處理
防止旋毛蟲病、囊尾蚴病、住肉孢子蟲病、細頸囊尾蚴病等寄生蟲病的傳播和擴散,要做好豬宰后幾種常見寄生蟲病的檢驗與處理工作。在生豬宰后檢驗中,常見的寄生蟲病有旋毛蟲病、囊尾蚴病、住肉孢子蟲病、細頸囊尾蚴病等、其中囊尾蚴病和旋毛蟲病可經肉傳染人。筆者從事生豬檢疫工作多年,據統計當地檢出的囊尾蚴病占屠宰總數的十萬分之九,細頸囊尾蚴病占屠宰總數的3%。1 旋毛蟲病1.1 旋毛蟲寄生部位與形態(tài)特征1.1.1 旋毛蟲的寄生部位 成蟲寄生于宿主的小腸,幼蟲寄生于宿主的肌肉
山東畜牧獸醫(yī) 2020年11期2020-12-30
- 阿苯達唑和吡喹酮對兔豆狀囊尾蚴病療效的比較
的發(fā)展。兔豆狀囊尾蚴病是由豆狀帶絳蟲的中絳期豆狀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網膜、腸系膜、肝臟和直腸等部位而引起的一種絳蟲蚴病。本病對幼兔的危害最大,輕度感染時可引起消化紊亂,生長遲緩,消瘦,容易繼發(fā)其他疾?。恢囟雀腥緯r可引起幼兔大批死亡。有些中小型兔場可因本病嚴重流行而倒閉。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囊蟲病的治療進行了大量的試驗[2-4],發(fā)現阿苯達唑和吡喹酮對本病有較好的療效。醫(yī)學方面用2種藥物按一定的療程對人囊尾蚴病的治療及療效的對比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治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20年2期2020-03-12
- 豬囊尾蚴病的流行與預防
61300)豬囊尾蚴病又稱作豬囊蟲病, 是由于人的有鉤絳蟲的幼蟲——豬囊尾蚴寄生在豬體內引起的。 豬患有囊尾蚴病時,囊尾蚴主要寄生在各肌肉組織以及其他的器官中。 除了豬以外,其他動物如狗、貓以及野豬也會感染發(fā)病。 成蟲為有鉤絳蟲,寄生在人的小腸中, 豬囊尾蚴還可以以人為中間宿主而導致人患有囊尾蚴病,豬囊尾蚴除了寄生在人的橫膈肌,還可以寄生在心臟、腦、眼等臟器和器官中。 豬囊尾蚴病是一種危害嚴重的人畜互相感染的寄生蟲病。 含有囊尾蚴的豬肉,必須按規(guī)定銷毀或處
今日畜牧獸醫(yī) 2020年6期2020-02-15
- 牛囊尾蚴病的衛(wèi)生檢疫研究
000)1 牛囊尾蚴病的簡要概述牛囊尾蚴病作為一種人畜共患病,主要指的是一種寄生在牛肌肉中,來源于人體內的牛帶吻絳蟲幼蟲即牛囊尾蚴所引發(fā)的疾病。作為病原的牛帶吻絳蟲也被稱之為無鉤絳蟲,蟲體呈扁平帶狀,其節(jié)片總數通常在1 000個至2 000個之間,頭節(jié)共有吸盤四個,缺頂突和鉤。其幼蟲即為牛囊尾蚴,一般呈半透明狀的乳白色卵圓形,內部充滿液體并且有一小白點存在于其囊壁上,該小白點即為牛囊尾蚴的頭節(jié)。原本寄生在人體小腸當中的牛帶吻絳蟲在成熟后隨著人類的糞便排出體
河南畜牧獸醫(yī) 2020年17期2020-01-10
- 一例牛囊尾蚴病的檢疫與調查分析
李國瑜摘要:牛囊尾蚴病是無鉤絳蟲的幼蟲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中間宿主是黃牛、水牛、牦牛,終末宿主是人。當人食入了帶有囊尾蚴的生肉或加工熟制品不熟時牛囊尾蚴包囊被消化,頭節(jié)吸附于小腸黏膜上發(fā)育為成蟲而受感染。據調查,該地牛感染牛囊尾蚴的原因之一是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人、狗、貓等糞便隨意排放以及喜食生肉有密切關系。關鍵詞:牛;囊尾蚴;動物檢疫;感染原因;調查牛囊尾蚴病是無鉤絳蟲的幼蟲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中間宿主是黃牛、水牛、牦牛,終末宿主是人。據調查,該地牛感染
中國動物保健 2019年2期2019-11-14
- 豬細頸囊尾蚴病的危害與檢疫
檢疫中,豬細頸囊尾蚴病屬于常見的寄生蟲病?,F階段,國家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而且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放心肉”已經成為了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要想更好地對豬細頸囊尾蚴病進行有效控制,必須加大檢疫力度,并了解豬細頸囊尾蚴病的危害情況,進而維護好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避免安全隱患的出現。1 豬細頸囊尾蚴病的檢疫本文主要以云南個舊市為例,該市現有規(guī)模養(yǎng)殖場159個,其中,豬45個、雞54個、牛30個、羊22個;其中辦理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規(guī)模養(yǎng)
養(yǎng)殖與飼料 2019年6期2019-02-27
- 1例皮下、肌肉型囊尾蚴病報告
412007)囊尾蚴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人獸共患病,是由豬帶絳蟲或有鉤絳蟲的幼蟲囊尾蚴在人體各系統臟器寄生所引起[1], 臨床表現為因囊尾蚴寄生部位及嚴重程度而出現不同的癥狀。腦囊尾蚴病癥狀嚴重,可危及生命,但相對容易發(fā)現,大都能明確診斷。然而,皮下、肌肉型囊尾蚴病表現不典型,尤其在非流行地區(qū)鮮有報道,容易漏診、誤診[2]。本研究分析本科收治的1例皮下、肌肉型囊尾蚴病例,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患者,男, 62歲,因腰背、右腿疼痛2 d入住本院脊柱外科?;颊?/div>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9年10期2019-02-12
- 豆狀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前言家兔豆狀囊尾蚴病是由于豆狀帶絳蟲(Taenia pisiformis)的中絳期幼蟲豆狀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家兔的肝臟、大網膜以及腸系膜下等處所引發(fā)的一種絳蟲蚴病[1]。雖然豆狀囊尾蚴病不會出現患病家兔的大量死亡現象,但重度感染時可損傷肝臟等器官,引起消化紊亂,抗病能力下降,甚至出現死亡等。因此,豆狀囊尾蚴病是我國的家兔養(yǎng)殖行業(yè)的一個重要挑戰(zhàn)。2 人工感染家兔豆狀囊尾蚴病的調查研究2.1 家兔豆狀囊尾蚴病流行現狀中獸醫(yī)學雜志 2019年1期2019-01-06
- 綿羊細頸囊尾蚴病的診斷和綜合防制
0500)細頸囊尾蚴病是由細頸囊尾蚴寄生于綿羊、山羊、黃牛、豬等多種家畜的肝臟、大網膜、腸系膜和腹腔所引起的一種絳蟲蚴病。成年綿羊感染此病后臨床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漸進性消瘦;羔羊癥狀嚴重,出現食欲不振,體溫升高,精神明顯沉郁,貧血,生長發(fā)育受阻,大量感染時可因肝臟嚴重受損而導致死亡。其成蟲泡狀帶絳蟲寄生于犬、狼、狐貍等犬科動物的小腸內,感染后無明顯癥狀,主要導致犬科動物的營養(yǎng)不良,嚴重時導致腸道炎癥。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血清學診斷可以對細頸囊尾蚴病中獸醫(yī)學雜志 2019年5期2019-01-06
- 常用調料、酒精飲品和飲料對亞洲帶絳蟲囊尾蚴體外作用的實驗研究*
徑是生食含有活囊尾蚴的豬肝或內臟,成蟲寄生于人體腸道并引起亞洲帶絳蟲病(張科等,2006)。近年來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亞洲帶絳蟲感染導致絳蟲病的病例報道屢見不鮮(龍昌平等,2014;Kimetal., 2017),其原因可能與原住民固有飲食習慣,以及對寄生蟲致病知識缺乏了解等密切相關。亞洲帶絳蟲引起的絳蟲病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蟲病(包懷恩,2002)。食源性寄生蟲病是指通過食用被寄生蟲感染或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的疾病(姜培珍等,2009),關于亞洲帶絳蟲,生寄生蟲與醫(yī)學昆蟲學報 2018年3期2018-12-21
- 豬囊尾蚴病的屠宰檢疫技術及防控措施
233000)囊尾蚴病是由絳蟲的幼蟲-囊尾蚴寄生于家畜的肌肉組織中引起的,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本病世界性流行,特別是在有吃生肉習慣的地區(qū)或民族中廣泛流行。豬囊尾蚴蟲主要寄生于豬肉當中,不僅會使的豬的抵抗力下降,而且還會影響豬肉的品質。由于罹患該病的豬肌肉中會出現類似米粒狀的東西,普通人都稱其為“米豬肉”[1]。該病的潛伏期約為3個月。臨床表現應視囊尾蚴數量、寄生部位及人體反應性而異。感染輕者可無癥狀,僅尸體解剖時發(fā)現。1 發(fā)病情況某豬舍共養(yǎng)豬80頭畜牧獸醫(yī)科學 2018年3期2018-02-15
- 淺議一起羊屠宰檢疫發(fā)現囊蟲病后診治
囊蟲病病原細頸囊尾蚴病是由泡狀帶絳蟲的幼蟲,細頸囊尾蚴寄生于綿羊、山羊、黃牛、豬等多種家畜的肝臟漿膜、網膜及腸系膜。寄生發(fā)育引起家畜生長發(fā)育緩慢,消瘦。發(fā)病羊數多是與牧羊犬接觸較多的牧區(qū)羊群。屠宰后可看到在羊的內臟和腸系膜有小孩拳頭大小的透明的水泡,水泡內含透明液體,仔細觀察發(fā)現有小米粒狀物即囊蚴,大小不一。細頸囊尾蚴發(fā)展成泡狀帶絳蟲,蟲體長75~500cm,鏈體由250~300個節(jié)片組成。寄生肝臟漿膜、網膜及腸系膜。蟲卵近似圓形,長36~39μm,寬31畜牧獸醫(yī)科學 2018年3期2018-02-15
- 謅議豬囊尾蚴病的診斷和防控
28412)豬囊尾蚴病是由寄生在人體內的豬帶絳蟲的幼蟲--豬囊尾蚴寄生于豬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在屠宰檢疫中,豬囊尾蚴是檢查豬肉品質的衛(wèi)生檢驗重點之一。1 病原豬囊尾蚴是豬帶絳蟲的幼蟲,俗稱“豬囊蟲”。成熟的囊尾蚴,外形橢圓,大如黃豆,為半透明的包囊,囊內充滿液體,囊壁是一層薄膜,膜內可見一粟粒大的乳白色結節(jié)。發(fā)育成成蟲后,就叫豬帶絳蟲,長2.5~8m,頭節(jié)為圓球形,直徑為1mm,分內外2層環(huán)狀排列,又稱“有鉤絳蟲”。一般根據其生殖畜牧獸醫(yī)科學 2018年2期2018-02-14
- 兔豆狀囊尾蚴病的防治
為重要。兔豆狀囊尾蚴病是豆狀帶絳蟲的幼蟲引起的,寄生于家兔的腹腔膜上,很少寄生于胸腔,最常寄生在家兔和野兔的大網膜上。本病分布很廣,有時可引起兔大批死亡,其中以1—2月齡的幼兔死亡率最高。豆狀囊尾蚴呈囊狀,一般有豌豆那樣大,呈半透明的膜,內含透明的液體,囊壁上有一個頭節(jié),頭節(jié)上有鉤。幾個豆狀囊尾蚴連在一起似成串的葡萄。豆狀帶絳蟲寄生于犬、狐小腸中,少見于貓。其孕卵節(jié)片或蟲卵隨犬等糞排到外界,污染兔的飼料或飲水,被兔吃了而感染。蟲卵進入兔的消化道后,蟲卵內的中獸醫(yī)學雜志 2018年3期2018-01-20
- 豬和牛囊尾蚴病病理和防治
48100)豬囊尾蚴(豬囊蟲)是寄生在人體的帶科帶屬的豬帶絳蟲(有鉤絳蟲)的幼蟲。牛囊尾蚴(牛囊蟲)是寄生在人體的牛帶吻絳蟲(無鉤絳蟲)的幼蟲。人是它們的終末宿主,豬、牛分別是它們的中間宿主。同時人體也可感染豬囊蟲;因此,絳蟲蚴病在公共衛(wèi)生學上有重要意義。1 病原1.1 豬囊尾蚴1.1.1 幼蟲。成熟的豬囊蟲呈橢圓形,約黃豆大,為乳白色半透明包囊,長約6~10mm,寬約5mm。囊內充滿液體,囊壁上有一個圓形、小高梁米大的頭節(jié),因此,外觀似白色的石榴粒樣。將中獸醫(yī)學雜志 2018年9期2018-01-19
- 兔囊尾蚴病的防治分析
64200)兔囊尾蚴病的防治分析黃 震1王建國1王曉燕2(1.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威海 264200;2.威海市經區(qū)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局,山東威海 264200)隨著養(yǎng)兔產業(yè)的發(fā)展,兔囊尾蚴病的發(fā)病率也有了一定的抬高,及時關注該病并減少其發(fā)生是提高家兔養(yǎng)殖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本文對該病的病因、流行特點、致病機理、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等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診斷和防治措施。兔囊尾蚴??;診斷;防治引言兔囊尾蚴病是由豆狀囊尾蚴和連續(xù)多頭蚴引起的一種絳蟲病獸醫(yī)導刊 2017年10期2017-04-04
- 兔豆狀囊尾蚴防治技術
7000)豆狀囊尾蚴病是由帶科、帶屬的豆狀帶絳蟲的中絳期幼蟲——豆狀囊尾蚴寄生在兔的肝臟、胃大網膜和腸系膜等部位引起的寄生蟲病。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感染豆狀絳蟲的犬,兔因采食到被患病犬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而感染。該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夏秋季較多,各種品種、年齡、性別的兔均可感染,但死亡率較低。輕微感染時無明顯癥狀,嚴重感染時,可使生長受阻,引起死亡。該病呈世界性分布,近年來由于我國養(yǎng)犬數量增加以及養(yǎng)兔業(yè)的發(fā)展,該病在我國流行廣泛,對養(yǎng)兔業(yè)造成巨大損失。1 病原河南畜牧獸醫(yī) 2017年23期2017-03-01
- 吃生肉能吃出全身長蟲,是真的嗎
蟲的幼蟲,又叫囊尾蚴。豬肉絳蟲是寄生在人腸道內的一種大型寄生蟲,長度從幾厘米到十幾米不等,呈一節(jié)一節(jié)的樣子,成熟的節(jié)片會不斷脫落,隨糞便排出,里面含有數以萬計的蟲卵。蟲卵被豬或人吃進去,在消化道內孵出六鉤蚴——一種比囊尾蚴更小的幼蟲,穿過腸道壁進入血中,被帶到全身各個部位,然后發(fā)育成囊蟲,于是就得了囊蟲病。還有一種常見的絳蟲是牛肉絳蟲,與豬肉絳蟲基本類似,是在人和牛之間傳播。但是與豬肉絳蟲不同的是,牛肉絳蟲的囊尾蚴不在人體寄生,不會引起囊蟲病?!跋x”何而來生命與災害 2016年12期2017-01-20
- 豬囊尾蚴病的臨床癥狀與防控措施
的實際要求。豬囊尾蚴病又稱豬囊蟲病,是一種由豬囊尾蚴寄生蟲引發(fā)的寄生蟲病,人體也可能患病。該寄生蟲多在患體肌肉組織中寄生,常見部位包括舌肌、咬肌、股內側肌、肩腰部肌等。如在生豬養(yǎng)殖過程中,暴發(fā)豬囊尾蚴病不僅會直接降低養(yǎng)殖者的經濟收益,還會威脅養(yǎng)殖者的身體健康。本文即圍繞豬囊尾蚴病的臨床癥狀,就其綜合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1 流行特點通常來說,豬是豬絳蟲的中間宿主,豬只主要通過食入存在絳蟲蟲卵或孕節(jié)的飼料和飲水,感染豬囊尾蚴病。絳蟲蟲卵進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 2017年12期2017-01-16
- 豬細頸囊尾蚴病及其防治對策
400)豬細頸囊尾蚴病及其防治對策陳華麗(廣西平樂縣畜牧站,廣西桂林542400)豬細頸囊尾蚴病是由泡狀帶絳蟲的幼蟲——細頸囊尾蚴引起的豬、黃牛、綿羊、山羊等多種家畜及野生動物的一種寄生蟲病。本文分析了豬細頸囊尾蚴病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對策。豬;細頸囊尾蚴;危害;防治豬細頸囊尾蚴病是由泡狀帶絳蟲的幼蟲——細頸囊尾蚴引起的豬、黃牛、綿羊、山羊等多種家畜及野生動物的一種寄生蟲病。另外還有雞感染細頸囊尾蚴的報道[1]。豬細頸囊尾蚴病分布很廣,其對養(yǎng)豬業(yè)及公共衛(wèi)生中國豬業(yè) 2017年5期2017-01-14
- 豬囊尾蚴病和細頸囊尾蚴病區(qū)別、防治與處理
74208)豬囊尾蚴病和細頸囊尾蚴病區(qū)別、防治與處理馬紹飛(云南省永勝縣三川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674208)豬囊尾蚴病和豬細頸囊尾蚴病是在屠宰檢疫中最常見的兩種寄生蟲病,它們的名字雖極相似,但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寄生蟲病。豬囊尾蚴病 (又稱豬囊蟲病或米心肉),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而豬細頸囊尾蚴病則是一種一般寄生蟲病,俗名又叫“水鈴鐺”。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 “放心肉”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為有效控制和消滅豬囊尾蚴中國畜禽種業(yè) 2017年9期2017-01-14
- 羊細頸囊尾蚴感染病例
48)?羊細頸囊尾蚴感染病例王振玲1, 田 錦1, 張永東1,李淑榮1, 高今朝1, 佟海嬌2(1.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 , 北京房山102442 ; 2.北京市房山區(qū)農業(yè)環(huán)境和生產監(jiān)測站 , 北京房山102448)細頸囊尾蚴是泡狀帶絳蟲的幼蟲,俗稱水鈴鐺,主要寄生于綿羊、山羊、豬,偶見于牛、駱駝及其他野生反芻動物的肝臟漿膜、大網膜、腸系膜及其他臟器中,對幼年動物有一定的危害。近幾年,由于很多養(yǎng)殖戶對羊的細頸囊尾病認識不夠,在生產實踐中往往被忽視和漏掉,導致細中國獸醫(yī)雜志 2016年10期2016-12-21
- 豬帶絳蟲病的防治
肉 豬帶絳蟲 囊尾蚴[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269—01由于目前生豬的飼養(yǎng)管理趨于規(guī)?;?,像60、70年代的散養(yǎng)豬、豬圈和人廁所相通的情形已經基本不復存在。豬帶絳蟲病導致的“米豬肉”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遠,然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肉品的追求也由以前單純的增加營養(yǎng)發(fā)展到了時下的追求生態(tài)、綠色、無公害。加之商家的宣傳,因此,散養(yǎng)豬肉便受到了很多高端消費人群的青睞。由于散養(yǎng)豬的飼養(yǎng)管理不易受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2016-10-21
- 貴德縣豬囊尾蚴病防治效果調查
0)?貴德縣豬囊尾蚴病防治效果調查袁志蕓(青海省海南州畜牧獸醫(yī)工作站 青海 共和 813000)本文采用走訪農戶和屠宰戶、臨床檢查、檢疫檢驗、實驗室診斷等方法,對貴德縣淺山、川水、腦山不同地區(qū)豬囊尾蚴病的防治效果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該地區(qū)豬囊尾蚴病的感染率0.05%,與2011年的0.11%相比顯著下降,采取的綜合防制措施科學、有效,宜推廣,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豬囊尾蚴病,群眾俗稱“囊蟲豬"或“米蟲豬”,病原體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豬帶絳蟲(Taenia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6年4期2016-07-15
- 豬囊尾蚴病的防治
李廷軍豬囊尾蚴是寄生在豬體內的病蟲,可導致人畜共同患,還有很多人將這種病蟲稱為米豬肉。臨床上常見的病蟲在外部呈現為橢圓形泡狀,大小一般6~10毫米×5毫米,而且整個病蟲囊內部充滿液體,經過不斷發(fā)展則呈現為白色渾濁狀態(tài)。豬囊尾蚴常寄生于人的小腸,還會寄生于豬的肌肉、心肌及舌肌等位置,甚至還會寄生在腦及其他器官。豬囊尾蚴除寄生于豬外,尚可感染狗、貓、野豬和綿羊,也可感染人。生前診斷具有一定困難,只有在舌部寄生才可檢驗是否被感染?,F階段,使用炭凝集反應能達到一定新農業(yè) 2016年9期2016-05-14
- 家畜囊尾蚴病和細頸囊尾蚴病的檢疫和防控
4300)家畜囊尾蚴病和細頸囊尾蚴病的檢疫和防控寇 玉(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管理局洋河鎮(zhèn)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鞍山 114300)囊尾蚴病又稱囊蟲病,包括豬囊尾蚴病和牛囊尾蚴病。豬囊尾蚴病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各地流行較廣,不僅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威脅人體健康。近年來人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豬囊尾蚴病是全國重點防治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之一。囊尾蚴??;檢疫;防控1 囊尾蚴病豬囊尾蚴病是寄生于人體小腸內的豬帶絳蟲(有鉤絳蟲)的幼蟲獸醫(yī)導刊 2016年2期2016-04-06
- 豬囊尾蚴病的屠宰檢疫技術及防控措施
644000豬囊尾蚴病的屠宰檢疫技術及防控措施張遠洋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qū)動物防疫檢疫中心 644000豬囊尾蚴病是由豬帶絳蟲的幼蟲囊尾蚴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因患該病的病豬肌肉中出現米粒狀的物質,故老百姓又稱這種豬肉為“米豬肉”。筆者根據幾例疑似病例總結了一些診斷經驗,可為檢疫工作者準確診斷豬囊尾蚴病提供參考。豬囊尾蚴;檢疫;處理;防控豬囊尾蚴病是由豬帶絳蟲的幼蟲囊尾蚴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因患該病的病豬肌肉中出現米粒狀的物質,所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 2016年11期2016-03-10
- 豬(眼部)囊尾蚴病的防治
0)豬(眼部)囊尾蚴病的防治湯興鋒(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昌寧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733000)1 病原形態(tài)囊尾蚴屬扁形動物門絳蟲綱幼蟲的一種類型。豬肉絳蟲和牛肉絳蟲的囊尾蚴,都是由六鉤蚴發(fā)育而成的。囊尾蚴體呈卵圓形,在白色的囊內含有囊液和一個凹入的頭節(jié),又稱“囊蟲”。寄生有囊尾蚴的豬肉,一般叫“米豬肉”或“米心肉”,或“豆豬肉”。[2]人吃了未煮熟帶有囊尾蚴的豬肉,囊尾蚴就在人的腸內繼續(xù)發(fā)育,首先是帶有小鉤和吸盤的頭節(jié)從囊里翻出來,并用小鉤和吸盤鉤吸在人的小腸壁上中獸醫(yī)學雜志 2016年1期2016-01-30
- 綏中縣豬、羊宰后細頸囊尾蚴感染調查
豬、羊宰后細頸囊尾蚴感染調查趙海榮 (遼寧省綏中縣秋子溝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125216)細頸囊尾蚴病是由帶科、帶屬的泡狀帶絳蟲的幼蟲——細頸囊尾蚴寄生于豬、牛、羊等體內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寄生在豬、牛、羊等腸系膜、大網膜、肝臟等處,嚴重感染時,腎臟等其它臟器也可寄生。本病主要危害豬和羊,特別是幼齡豬和羊。引起幼齡豬和羊發(fā)育受阻,嚴重時能引起死亡。由于會寄生在腸系膜、大網膜、肝臟等處,嚴重影響肉品衛(wèi)生質量。為了搞清綏中縣豬、羊細頸囊尾蚴的感染情況,給防治和宰后檢中國畜禽種業(yè) 2016年4期2016-01-27
- 共和縣綿羊細頸囊尾蚴病感染情況調查
共和縣綿羊細頸囊尾蚴病感染情況調查劉永蘭(青海省共和縣畜牧獸醫(yī)工作站813000)為了掌握青海省共和縣綿羊細頸囊尾蚴病的感染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防制措施,2014年1月份、9月份,對本縣農業(yè)區(qū)、牧業(yè)區(qū)各選10戶共880只綿羊進行了投藥前、投藥后屠宰過程細頸囊尾蚴感染情況調查。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未投藥前農業(yè)區(qū)感染率為20%,感染強度1.25(1~5)個;牧業(yè)區(qū)感染率為35.5%,感染強度1.49(1~5)個,牧業(yè)區(qū)自然放牧羊細頸囊尾蚴感染明顯高于農業(yè)區(qū)舍飼放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5年1期2015-08-12
- 豬囊尾蚴疫苗的研究進展
遼)文獻綜述豬囊尾蚴疫苗的研究進展李婷婷①劉 陽①蘇永超①杜立銀①②*(①內蒙古民族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內蒙古通遼 028000 ②內蒙古高校毒物與動物疾病監(jiān)控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內蒙古 通遼)豬囊尾蚴病是由豬帶絳蟲幼蟲寄生在人和豬等體內而引發(fā)的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被世界公認的經濟病之一,給養(yǎng)殖業(yè)帶來極大經濟損失,并且對人體健康存在嚴重的威脅,所以有效控制豬囊尾蚴病具有重要意義。雖然豬囊尾蚴病疫苗研究多種多樣,但是目前選擇特異性高且能有效快速防控豬囊尾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5年9期2015-04-04
- 豬囊尾蚴病的診療及預防
64037)豬囊尾蚴病的診療及預防李向春(黑龍江省北安市主星鄉(xiāng)畜牧獸醫(yī)工作站,黑龍江 北安 164037)豬囊尾蚴病又叫豬囊蟲病,為人畜共患性寄生蟲病,對養(yǎng)豬業(yè)影響很大,人因食用患病豬肉而感染發(fā)病。我國的東北地區(qū)特別是黑龍江省為該病的高發(fā)區(qū),每年造成數十億元的經濟損失。1 病原豬囊尾蚴,為外觀呈橢圓形的囊泡狀,大小為6~10mm×mm。頭節(jié)上有4個吸盤,頭節(jié)最前面的頂突上有兩圈角質小鉤,它主要寄生于橫紋肌和心肌,但當蟲體感染量大時,在大腦、眼、內臟器官及皮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 2015年7期2015-02-23
- 豬囊尾蚴病及其綜合防控措施
63100)豬囊尾蚴病及其綜合防控措施張江濤1賀成龍2(1.貴州省遵義縣楓香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遵義 563119;2.貴州省遵義縣農牧局,貴州遵義 563100)豬囊尾蚴(豬囊蟲)是鏈狀帶絳蟲(豬帶絳蟲)的中絳期,寄生于豬的肌肉內。鏈狀帶絳蟲只寄生于人的小腸中。豬囊尾蚴不僅寄生于豬的肉內,而且還可寄生于人的腦、心肌等器官中,危害嚴重,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病。1 病原體本病病原體豬囊尾蚴寄生在人體小腸里的帶科帶屬的有鉤絳蟲(鏈狀帶絳蟲,豬肉絳蟲)的幼蟲。有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 2015年4期2015-01-24
- 豬囊蟲病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
78600)豬囊尾蚴為豬帶條蟲的幼蟲,俗稱豬囊蟲病,因囊蟲包埋在肌纖維間,猶如散在的豆粒,故常將帶有豬囊蟲的肉稱為 “豆豬肉”或 “米豬肉”。囊尾蚴在豬肉中的數量,可有數個到成千上萬個,甚至多到無法計數。如果人吃了被豬帶絳蟲的蟲卵污染的食物或生吃有囊尾蟲的豬肉,孕節(jié)隨腸內容物進入胃,在胃液作用下,鉤蚴逸出,進入血液循環(huán),再到機體各組織器官發(fā)育形成囊尾蚴,引起人的機體發(fā)生嚴重的病癥,是一種危害較大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1 危害性1.1 對人體的危害1.1.1中國畜禽種業(yè) 2015年7期2015-01-23
- 淺談宰后豬囊尾蚴病和豬細頸囊尾蚴病的鑒別與處理
73199)豬囊尾蚴病和豬細頸囊尾蚴病是在屠宰檢疫中最常見的兩種寄生蟲病,雖然名字有些相似,但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寄生蟲病。囊尾蚴是人畜共患寄生蟲病,而細頸囊尾蚴是一般寄生蟲病。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人們對“放心肉”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現淺談一下這兩種寄生蟲病的鑒別與處理。1 鑒別1.1 病原體區(qū)別豬囊尾蚴病的病原是帶科帶屬的豬肉帶絳蟲的幼蟲,成熟的豬囊尾蚴為橢圓形、米粒至綠豆大小白色半透明的包囊,囊壁上有一個小米粒大的乳白色圓形向囊壁嵌入的頭節(jié),云南畜牧獸醫(yī) 2014年6期2014-03-06
- 基于IgY的ELISA用于囊尾蚴循環(huán)抗原的檢測
王元倫,唐雨德囊尾蚴病是我國常見的寄生蟲病,俗稱囊蟲病,其循環(huán)抗原(circulating antigen,CA)可以反映囊尾蚴在體內的存活狀況[1],可以用于囊尾蚴病的診斷與療效考核[2,3]。IgY是特定抗原免疫產蛋母雞后在雞卵黃中形成的多克隆抗體,即卵黃抗體(immunoglobulin Y)。本文應用抗囊尾蚴CA的IgY和酶標記抗CA單克隆抗體1A5組合,建立一種新型雙抗體夾心ELISA檢測囊尾蚴CA,以探討IgY用于囊尾蚴病免疫診斷的可行性,現將東南國防醫(yī)藥 2013年2期2013-12-07
- 青海省海東地區(qū)豬囊尾蚴病的調查及防治
810700豬囊尾蚴?。╟ysticercoids cellulosae)俗稱囊蟲病,是豬帶絳蟲的蚴蟲即豬囊尾蚴寄生于豬體各組織所致的疾病。豬因誤食豬帶絳蟲卵而感染,也可因體內有豬帶絳蟲寄生而自身感染。根據囊尾蚴寄生部位的不同,臨床上分為腦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肌型囊尾蚴病等多種,其中以寄生于腦組織者最為嚴重。1 流行病學據報道,豬囊尾蚴病呈全球性分布,但主要分布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在我國主要以東北、華北地區(qū)及云南和廣西部分地區(qū)常發(fā),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 2013年6期2013-09-10
- 豬肝細頸囊尾蚴病的病理及預防
的病是豬肝細頸囊尾蚴。豬肝細頸囊尾蚴病的病原體是泡狀帶絳蟲的幼蟲階段—細頸囊尾蚴所引起的成蟲寄生在犬、狼、狐等肉食獸的小腸內,幼齡蟲寄生在豬、黃牛、羊等多種家畜及野生動物的肝臟漿膜、網膜及腸系膜處,嚴重感染時進入胸腔寄生于肺部。在姚安縣上市的白條豬中,發(fā)現有不少豬患有細頸囊尾蚴病,2010年1~11月份共檢疫5 522頭白條豬,檢出1400頭豬患有此病,檢出率達25%左右,大大高于豬囊尾蚴病的檢出率。1 豬肝細頸囊尾蚴病的病理特征1)豬肝細頸囊尾蚴病是由犬云南農業(yè) 2012年1期2012-08-15
- 規(guī)范診斷依據 避免誤診漏診——《囊尾蚴病的診斷》標準解讀
標準制定的背景囊尾蚴病是由鏈狀帶絳蟲(Taenia solium Linnaeus,1758),也稱豬帶絳蟲或有鉤絳蟲的幼蟲囊尾蚴寄生所致的食源性人獸共患病。豬帶絳蟲囊尾蚴的危害遠大于成蟲,寄生于人體各系統的器官、組織的囊尾蚴引起復雜多樣的癥狀和嚴重損害,甚至致殘、致命;豬帶絳蟲囊尾蚴寄生于豬,給生豬養(yǎng)殖業(y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囊尾蚴病的流行嚴重威脅社會穩(wěn)定與經濟發(fā)展。囊尾蚴病廣泛分布于全世界,歐洲、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許多國家均有流行。在我國,凡有豬帶絳蟲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2年5期2012-01-25
- 大理州5縣豬細頸囊尾蚴感染情況調查和流行原因分析
200)豬細頸囊尾蚴病是由帶科泡狀帶絳蟲(Taeniahydatigena)的幼蟲階段細頸囊尾蚴(Cysticercustenuico11is)所引起的,主要寄生在豬的肝臟漿膜、網膜及腸系膜等處,嚴重時可進入胸腔,寄生于肺臟,還可以感染黃牛、綿羊、山羊等多種家畜及野生動物[1],也有雞感染細頸囊尾蚴的報道[2-3]。泡狀帶絳蟲的成蟲寄生在犬、狼、狐貍的小腸內,鼬、北極熊甚至家貓也可以作為終末宿主。據推測有些動物可能既是細頸囊尾蚴的中間宿主,又是終末宿主,人云南畜牧獸醫(yī) 2011年6期2011-07-25
- 男性乳腺豬囊尾蚴病1例
胞浸潤。囊內見囊尾蚴蟲體1條。蟲體的主要結構是周緣有一明顯的角質層,呈粉紅色。一側有4個吸盤和口器組成的頭節(jié)。在囊尾蚴幼蟲實質組織中見大量分布不均的呈藍紫色的卵圓形鈣球小體(石灰小體),其包膜完整,直徑4~12μm(見圖1-2)。HE染色示皮角下及實質內見紫紅色顆粒聚集的小體;肥大細胞染色示在纖維性囊壁組織中可見肥大細胞浸潤。病理診斷:左乳腺豬囊尾蚴病。圖1 蟲體組織中見大量藍紫色的卵圓形鈣球小體(石灰小體)(HE,×40)圖2 蟲體一側有四個吸盤和口器組溫州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年3期2011-06-13
- 豬囊尾蚴谷胱甘肽S-轉移酶的表達研究*
體,引起嚴重的囊尾蚴病[1],不僅給養(yǎng)殖業(yè)帶來巨大經濟損失,而且給人民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因此積極開展對豬帶絳蟲的研究并控制其感染和流行具有重要意義。谷胱甘肽S-轉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廣泛存在于多種生物體內,對機體具有重要的解毒和保護作用。迄今為止,在所有已研究過的蠕蟲中均證實有GST表達,并證實GST在蠕蟲抵抗宿主免疫攻擊中起重要作用[2]。本研究應用免疫組化、雙向電泳結合蛋白質印跡技術分析豬囊尾蚴GST的表達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1年5期2011-06-06
- 豬囊尾蚴基質金屬蛋白酶-9在豬肌肉和腦組織的表達分布*
50004)豬囊尾蚴基質金屬蛋白酶-9在豬肌肉和腦組織的表達分布*方 文1,肖靚靚2,包懷恩2,牟 榮2(1.貴陽醫(yī)學院醫(yī)學檢驗系,貴州貴陽 550004;2.貴陽醫(yī)學院寄生蟲學教研室,貴州貴陽 550004)應用免疫組化分析豬囊尾蚴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的表達。用豬帶絳蟲卵1 mL(8萬個/mL)灌胃20 d齡健康乳豬6頭,于感染后40、80、120 d分別宰殺2頭豬并取含囊尾蚴的肌肉及腦組織制作4 μ m厚石蠟切片,采用Envision二步法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1年7期2011-05-31
- 長沙市豬細頸囊尾蚴病感染情況調查
006)豬細頸囊尾蚴病是由帶科泡狀帶絳蟲(Taenia hydatigena)的幼蟲階段-細頸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一種常見寄生蟲病。幼蟲蟲體俗稱“水鈴鐺”,呈囊泡狀,大小如黃豆至雞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內含透明液體和一個乳白色頭節(jié)。對豬的危害極大,可導致仔豬等幼畜急性出血性肝炎和腹膜炎,甚至死亡。耐過的生長發(fā)育受阻。慢性的表現虛弱、消瘦,不僅造成畜主經濟損失,也嚴重影響畜牧業(yè)發(fā)展,細頸囊尾蚴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廣。湖南畜牧獸醫(yī) 2010年1期2010-10-18
- 家兔豆狀囊尾蚴病用藥效果觀察
形態(tài)觀察 豆狀囊尾蚴標本按常規(guī)方法制片觀察。1.3 治療藥物 甲苯咪唑、吡喹酮均為南京制藥廠產品;丙硫苯咪唑為山東德州神牛藥業(yè)有限公司產品。1.4 治療方法 以不同養(yǎng)兔戶的養(yǎng)殖數量按兔千克體重計算用藥量,拌料飼喂。甲苯咪唑35~40mg/kg,吡喹酮35~50 mg/kg,丙硫苯咪唑 35~40 mg/kg。1 次/d,連用3 d,間隔1周再用藥一次。1.5 療效判定 投藥后間隔25~30d回訪用藥治療情況,并隨機抽樣剖檢兔體內有無豆狀囊尾蚴,以及其病變程四川畜牧獸醫(yī) 2010年1期2010-04-13
- 豆狀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