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張姐是外地人,她來我們單位干保潔時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一次,我在公園散步,遇到張姐挽著一位瘦瘦高高的男士,張姐抬著頭和男人說話,一臉幸福的樣子。
后來,我和張姐熟悉了,才知道她挽著的男人是她的丈夫老王。兩人結(jié)婚三十多年了,老王在市里一家化工廠打工,每天騎著摩托車上班,單程需要半個多小時。老王工作的車間有低毒,張姐不讓老王干,老王說,低毒車間工資高,再說單位經(jīng)常體檢,沒事的。
說起這些時,張姐很是心疼老王,說老王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
我很羨慕張姐和老王的感情,老夫老妻了還挽著胳膊。張姐聽我這么說,笑著跟我講起了她的一段往事。張姐年輕時曾和鄰村的小孫訂過婚,都快結(jié)婚了,小孫突然要退婚,理由是嫌棄張姐矮。其實,小孫是另有了新歡。那個年代被退婚是件丟人的事,張姐父母怕張姐想不開,到處托人給張姐介紹對象。有人給她介紹了老王,老王和小孫在一個村住著,而且家也離得不遠(yuǎn),但老王家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介紹人怕張姐不同意,沒想到張姐痛快地答應(yīng)了。她偏要嫁到小孫村里,過好日子給小孫看。
老王兄弟多,家里又窮,經(jīng)濟上和小孫家根本沒法比。張姐說,日子是一天天過好的,比不了錢就比恩愛。
從結(jié)婚那天開始,只要出門,張姐便挽著老王的胳膊,在當(dāng)年那個閉塞的小山村,這種情景只有電影里才能看到,張姐和老王成了村里的新聞人物。時間久了,大家也就習(xí)慣了,哪天他倆不挽著胳膊出門,才是不正常呢。
問張姐,若和老王吵架了咋辦,胳膊還挽嗎?張姐笑著說:“都說夫妻不記隔夜仇,我和老王速吵速和,我倆都怕讓鄰居知道我倆吵架,傳到小孫耳朵里,讓他看笑話?!?/p>
向張姐打探,小孫日子過得如何?張姐說,小孫早去市里買了房子,不在村里住了,剛結(jié)婚那幾年還憋著勁兒和他攀比,后來認(rèn)識到日子是自己的,與別人沒有關(guān)系,夫妻倆感情好了,即便日子過得不富裕,父母也會放心,孩子們才能愉快地長大。現(xiàn)在她和老王都老了,更得互相體貼關(guān)愛,感情好了,心情才能好,才有力氣多賺些錢,留著養(yǎng)老用。
張姐和老王從最開始的刻意秀恩愛,到被迫恩愛,發(fā)展到懂得恩愛,再到現(xiàn)在的習(xí)慣恩愛,這種“恩愛”里有愛情,但更多的是家庭的責(zé)任感,維護好夫妻感情,是婚姻內(nèi)男女雙方一輩子要做的功課,也是家庭幸福指數(shù)的重要參考條件。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