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是突發(fā)腦梗死或腦出血導致神經缺損和功能障礙的臨床內科常見疾病,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肢體癱瘓、吐字不清、頭暈、頭痛等,具有高死亡率,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的臨床特點,其中,偏癱便是其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還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此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實行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其肢體運動及神經功能十分必要,對患者的生命質量的改善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腦卒中康復護理》一書于2018年在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由劉芳主編。全書共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康復護理學的概論,包括康復及康復護理的基本概念、康復護理的特點、康復護理理論背景、康復護理實踐、出院準備服務;第二部分著重介紹了腦卒中康復護理,包括腦卒中概念、危險因素、臨床分型、康復預防、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常見并發(fā)癥與并發(fā)癥的康復護理,其中在第五章中重點闡述了運動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言語語言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障礙以及抑郁心理等常見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將護理原則和護理知識落到實處并詳細介紹,方便讀者全面理解;第三部分從康復護理理論到腦卒中康復護理,再到康復技術,較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應用,不僅是醫(yī)學院學生重要的輔助參考資料,更是廣大的腦卒中患者醫(yī)護人員的實用寶典。
本文結合《腦卒中康復護理》書中介紹的相關臨床治療和護理知識,以下簡要探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實行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后,對肢體運動及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偏癱是腦血管疾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又稱半身不遂,主要表現(xiàn)為同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輕度的偏癱患者雖然仍可進行自由活動,但走路時還是會有上肢屈曲而下肢伸直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患肢走一步劃半個圈的偏癱步態(tài),而重度偏癱患者往往會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具體的早期康復訓練措施本文結合《腦卒中康復護理》書中介紹相關內容。1)進行常規(guī)病情監(jiān)測: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楚;瞳孔、生命變化等體征;頭痛、惡心、嘔吐以及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等臨床表現(xiàn)。2)降低顱內壓、增加大腦供氧量:對于有顱內壓升高表現(xiàn)的患者,及時采取甘露醇降壓治療;3)肢體功能鍛煉的康復指導:臥床時讓患者保持舒適的姿態(tài),要進行側臥,不能以彎曲姿勢躺臥,上肢保持前伸屈曲,患病髖關節(jié)要伸直,護士和其主要照顧者需對患者進行左右兩側輪流翻身,同時對患肢進行由近到遠的按摩,避免局部壓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對患者進行日常活動能力的訓練:訓練需循序漸進,不可急于一時。5)語言能力的康復訓練:對于腦卒中偏癱失語患者,為提高其生命質量,護士可先誘導其發(fā)出唇音,可通過誘導喉部發(fā)音或用嘴吹蠟燭等方式,然后再從簡單的詞匯訓練到短句訓練。6)心理護理和其他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中,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給出針對性個體化的治療和護理方案,幫助患者釋放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壓力,構建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開展早期綜合康復訓練,對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和神經功能的恢復有良好效果,對改善生命質量及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作用,非常值得在臨床中實施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