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俊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為我國的幼兒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在系列化的生命教育實踐中,教師要結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內涵,建立生命教育體系,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關注幼兒的主體性,并以生命教育為支點,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踐行到實際的育人活動中。教師要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的主體地位,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貫穿于生命教育的全過程;積極組織和實施生命教育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落實生命教育;轉變教育思想與提高教學能力,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和認知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將教學內容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本文對生命教育的內涵進行了探討,分析了以生命教育為支點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實踐途徑。
幼兒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期,在幼兒階段實施生命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和深刻的價值。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愈加開始追求精神和生命價值層面的滿足感。因此,在幼兒教育中,生命教育受到了普遍重視,幼兒園通過對幼兒的生命教育,使幼兒重視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幼兒的可塑性極強,對其實施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時要遵循生命發(fā)展的原則,以生命發(fā)展的動力為依據(jù),使幼兒開闊眼界,體會生命和學習、心理及身體之間的統(tǒng)一與協(xié)調,感受生命的價值,在生活體驗和世界體驗中,正確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形成理想追求和科學人文精神。生命教育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教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生命教育能讓幼兒對自身和世界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和了解,對于幼兒今后的發(fā)展與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深入理解生命教育的內涵,發(fā)現(xiàn)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與生命教育之間的銜接點,根據(jù)幼兒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新型教學背景對教育環(huán)節(jié)與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以生命教育為支點推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與發(fā)展。
在生命教育的實踐中,幼兒園要踐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環(huán)境,優(yōu)化育人文化,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幼兒園的規(guī)章制度、班級環(huán)境、教學設施、園區(qū)景觀等領域,使教師和幼兒都能從中受到啟發(fā)。教師要積極利用幼兒園內的基礎教學設施與教育資源,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儲備,從多種途徑入手來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環(huán)境,幫助幼兒全面了解生命教育的意義,并引導其配合自身所開展的多種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中要和幼兒進行積極的互動,轉變自身觀念,放下教師的架子,以更加平等親和的態(tài)度面對幼兒。
在創(chuàng)設幼兒園的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的走廊和班級內部懸掛裝飾畫,如一些名言警句、哲理故事、環(huán)保理念等,營造濃厚的生命教育氛圍,使幼兒能夠在視覺的觸動下,加深對生命教育內涵的理解,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在生命教育中,教師要結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揭開生命教育的神秘面紗,讓幼兒了解死亡的含義,明白生命的歷程。幼兒園可以專門舉辦一場關于生命的展覽,將生命的樂章、人與自然、生命的挑戰(zhàn)等主題作為展示內容,以深化幼兒對生命的認識,使幼兒尊重生命,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感悟生命的來之不易和珍貴。在參觀展廳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體會生命的價值,培養(yǎng)幼兒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識。
教師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導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轉變教學觀念,以生命的視角實施生命教育的課堂教學,打造高質量的生命教育課堂。每一名幼兒教師都要認識到課堂教學的作用,有效銜接與聯(lián)通說課、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環(huán)節(jié),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中進行經(jīng)驗交流,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師要將新課程理念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在學科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例如,一些人文社會學科是實施和踐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載體,教師可借助文學作品展示作者對生命內涵的獨特理解,引導幼兒領悟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同時,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凸顯幼兒的主體性,結合幼兒的特點制定學科教育計劃,并將生命教育滲透其中。在藝術教育方面,教師可以開設生命美育的專題課程,開展審美活動,使幼兒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調,關懷生命,體會生命的意義,產(chǎn)生深刻的學習感受。在美育教育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育的載體功能,踐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將生活教育、生命教育、課程教育、藝術教育相融合,構建生命教育的課堂體系,使幼兒領悟生命之美。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以進一步深化幼兒對生命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畫出自己心中的“生命”,將原本無形的概念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這既可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又可以豐富幼兒對于生命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保證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教師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導,加強生命教育的實踐,豐富德育教育的載體,將德育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以深化幼兒對生命的認識,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在生命教育的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建立道德情感,使幼兒成為生命教育的受益者。幼兒園可以開發(fā)德育校本課程,結合生命教育的目標,設置和完善課程內容,并以關愛自己、提高生命質量等為主題,開展課程實踐。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師要適當減少概念的灌輸,多為幼兒提供實踐的平臺,以主題班會為契機,讓幼兒進行實踐。教師可以開展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班會,在主題班會上為幼兒傳授一些急救的方法,比如,將班內布置成醫(yī)院的樣子,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可以讓一部分幼兒扮演急救室的“醫(yī)生”,另一部分幼兒扮演“患者”,然后指導“醫(yī)生”有序地對“患者”進行搶救治療。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幼兒產(chǎn)生對生命的敬畏,使幼兒在今后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會因為一些生活與學習中的小挫折,而產(chǎn)生放棄生命的想法。
教師要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提高生命教育活動的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在生命教育中引入繪本,以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繪本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通過文字和畫面相結合的形式,將抽象的生命起源知識直觀地展示出來,這可以降低幼兒的理解難度。
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生命教育的目標,組織與死亡等主題相關的生命教育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觀喪葬儀式,和幼兒探討相關的話題,并引導幼兒進行反思和總結,使幼兒珍惜生命,思考個體的生命價值,欣賞生命之美。生命教育的實踐活動要凸顯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可以利用文化熏陶的方式開展生命教育實踐活動,如通過圖書閱讀活動、名人名言的收集活動等,使幼兒了解人生的意義,產(chǎn)生深刻的感悟,形成正確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讓幼兒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周圍的事物以及人的生老病死。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一些與生命相關的短視頻或者動畫片,讓他們說一說自己在觀看這些內容時的內心感受。當幼兒由于害羞而不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或由于自身語言能力的限制出現(xiàn)一些表達錯誤時,教師要對幼兒加以引導與幫助,用鼓勵性的話語激勵幼兒。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讓幼兒接觸更多的生命教育的內容,以充分發(fā)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作用。教師要靈活地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與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整合,及時解決生命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就是教師和家長,這意味著家庭教育同樣會對幼兒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教師要積極調動家長,讓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以保證生命教育的高效性。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家長也參與生命教育的相關課堂活動,讓幼兒向家長學習,并從中汲取力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強調讓幼兒真正體會生命的重要性,并能夠在今后的實踐過程中有效貫徹落實,教師和家長不能只是一味地空喊口號,而不做出實際的行動。在新時代的教學背景下,幼兒園的教育模式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針對生命教育的重點與難點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并在正式開展生命教育之前做好鋪墊,逐步增強幼兒對生命教育的認知與理解。
在幼兒教育領域內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活動,是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重要路徑。教師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貫徹陶行知教育思想,實現(xiàn)對幼兒的生命教育目標,為幼兒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對此,教師要繼續(xù)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