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wǎng)重慶彭水供電公司 王承軍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光芒最耀眼,一個來自太陽,另一個來自你勞動的模樣。秋日的周末,我和妻子信步在金色的田野,凝視著沉甸甸低垂的稻穗和田間地頭忙碌的村民,眼前頓時呈現(xiàn)出“小麥覆隴黃”“臨水稻花香”的豐收畫卷。在時光流轉(zhuǎn)中,我仿佛從春寒料峭的陽春三月一下子來到了秋風漸涼的七月流火,那散發(fā)著陣陣芬芳馥郁的泥土味,裹挾著潮水般的青春記憶,把我拉回中學時代每周半天的勞動課情景。
當年,我就讀的那所中學屬于國家級農(nóng)村示范中學,這所學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勞動與教育相結(jié)合。學校有一大片農(nóng)場,因長滿梨樹,我們管叫雪梨山。場長是一位畢業(yè)于省內(nèi)的一所農(nóng)校的中專生,曾做過鄉(xiāng)鎮(zhèn)干部,因?qū)r(nóng)作物種植及果樹栽培有豐富的經(jīng)驗,后來調(diào)到我們學校當場長。
那時,凡是被這所中學錄取的新生,無論來自農(nóng)村或城市,開學報到時必須自備三件套:一把鋤頭,一個背篼和一個撮箕。每年新生開學,學校大門口就會出現(xiàn)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一群年齡尚小的“農(nóng)民工”背上背篼,背篼里放著一把鋤頭和簸箕,在獲悉自己所在的班級后,就會在自己的鋤把、撮箕及背篼的顯眼處貼上自己的班級和姓名,然后放到學校農(nóng)場派來的大卡車上,由農(nóng)場統(tǒng)一存放,用時按班領取。
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們國家執(zhí)行的還是6天工作制。按照學校安排,每個班每周都有半天的勞動課。從初一到高三年級,每個年級6個班,因此從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有6個班上山勞動。那時是真勞動,不是采風游玩,而是實實在在的除草挖地、平地種植、挑糞澆肥、割麥授粉等活兒。學校也明確規(guī)定,勞動課期間不允許家長代勞,只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或與同學互助完成,否則學期結(jié)束操行等級不及格。所以每次勞動課,盡管很辛苦,但是我們感覺很有成就感,也非常開心快樂。
學校離農(nóng)場步行大約0.5 h的路程,帶隊老師和同學們都是自行前往。達到農(nóng)場后,一股清香的泥土味撲鼻而來,我們一下子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思維立即變得活躍起來,情緒也被調(diào)動起來。這時每個班的勞動委員進行整隊集合,待場長安排任務之前,班與班之間都會拉歌比賽,既有當時流行的《渴望》《好人一生平安》《戀曲1990》等影視熱歌,又有充滿愛國主義的《珊瑚頌》《英雄贊歌》《我的祖國》等紅色歌曲,大家都敞開嗓子唱得斗志昂揚,激情澎湃。直至場長做暫停手勢,我們才停止拉歌。氣氛特別好,同學們勞動的興致和熱情也非常高。
場長安排任務時,會根據(jù)高低年級分別安排不同的農(nóng)活。如安排初中生挖地除草、摘豌豆、對果樹根部刷石灰等輕體力活,而高中學生則會當作青壯勞動力,什么活兒都干,如挑糞背土、挖排洪溝、上樹授粉,搬石頭壘田埂等重體力活。
最憶“清明風起梨花白”的時節(jié),纏綿的春雨過后,滿樹滿樹含苞待放的梨花便嬌喘微微地次第綻放。這是學校最忙碌的時候,由于梨花的花期較短,因此必須抓緊時間進行人工授粉。授粉之前,農(nóng)場的農(nóng)技師們會在現(xiàn)場教授我們?nèi)绾问诜?,然后分任務。農(nóng)技師會根據(jù)樹冠大小、花的多少和樹的新老程度進行安排,一棵大樹一般由3~5個同學負責,小樹一般1~2人負責,整個花期要授2、3次。待花落出果時,還要疏果,確保每個花序均疏成單果。對于疏果要求,老師教我們的順口溜至今記憶猶新:“留果形正身要長,沒有病蟲和損傷,結(jié)果枝中下部留,枝梢結(jié)果要多丟,側(cè)生結(jié)果是個寶,枝葉背下果要拋?!睙o論是授粉還是疏果,農(nóng)技師都要根據(jù)樹的編號,認真記下為這棵樹授粉和疏果的同學班級及姓名。按照老師的說法,就是通過過程管理評價我們勞動的態(tài)度,并寫入學期報告中。這實際上教會我們做任何事必須認真負責,并要有擔當精神。如果以現(xiàn)在父母的眼光看,給梨樹授粉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但那時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覺得沒有什么安全風險,即使從樹上掉下來,也不會有什么大事,因為樹下是松軟的土壤或者郁郁青青的種植物。重要的是同學們爬上樹后,男生有一種玉樹臨風的灑脫,而女生則有一份九天攬月的飄逸。微風過處,落英繽紛,花叢中的同學們猶如小鳥一般嘰嘰喳喳,歡聲笑語,非常熱鬧……
最是那勞動中建立起來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互幫互助精神讓我們至今受益匪淺。作為高年級學生,每年秋冬季我們要挑糞給麥苗施肥,給梨樹根部挖坑灌營養(yǎng)。記得當時農(nóng)場規(guī)定:男生一個上午要完成4挑(8桶)糞、女生要完成3挑(6桶)糞的澆灌任務。個子矮力氣小的同學雙雙組合一起抬糞桶。作為男生,特別是農(nóng)村出生的孩子,挑糞并不難。所以,班上男同學在完成任務后就會主動幫助班上的女同學,而班上的女同學也會買些零食“小恩小惠”男同學。這種小恩小惠,是純潔真摯的,不帶任何目的性。在這種氛圍的帶動下,班里也逐漸形成一股學習生活上互幫互助的風氣,如城里的學生幫農(nóng)村來的學生提升英語口語和聽力,家庭條件好的同學會幫助家庭條件差的同學訂學習資料或者臨時周轉(zhuǎn)一下生活費,甚至在周末把住校的同學帶回家里“打牙祭”改善生活。當年,與我的同桌是一位城里的女同學,每到周末我回家,她總是把她的自行車借給我。而我對她的回報,就是在勞動課上竭盡所能地幫助她。久而久之,班里就傳出了“張同學與李同學好上了”“王某暗戀楊某”的“緋聞”。這對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來說最正常不過,誰的青春沒有悸動過呢?當然,最憂心的還是班主任。于是在某一個放學的下午,班主任一臉嚴肅地把“緋聞”主角帶到學校的偏僻處,一番含沙射影的理論說教后,便是那句讓你充滿無限希望和想象的勵志名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考上大學了你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千萬不要被現(xiàn)在的鼠目寸光蒙蔽了你的慧眼。
此去經(jīng)年,歲月悠悠。當年的同學如今已為人妻為人夫。在無聊的茶余飯后點開微信群,同學間偶爾的一絲牽引,便會勾起當年勞動課上的一幕幕開心往事,那雪梨山早已定格為我們筑夢青春的一塊留白的畫板,在學業(yè)重壓的寡淡青春里充盈著我們春天的花、夏日的雨、秋時的霜和冬日的雪。這是現(xiàn)在的孩子們無法體會到的芬芳。
還好,讓人欣喜的是,教育部明確“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我好像看到了孩子們在金色田野里勞動的畫風,猛然間想起了英國作家羅斯金說過的一句名言“只能通過勞動思想才能變得健全,只有通過思想,勞動才能變得愉快”。是啊,回望曾經(jīng)與泥土親近的日子,勞動中磨礪的堅強意志、敢于擔當和友愛互助,何嘗不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和最大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