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心智模型的新聞資訊APP適老化設計探究

      2022-12-22 13:04:22胡鴻孔祥斌顏棽
      包裝工程 2022年24期
      關鍵詞:樂齡新聞資訊頭條

      胡鴻,孔祥斌,顏棽

      基于心智模型的新聞資訊APP適老化設計探究

      胡鴻,孔祥斌,顏棽

      (北京工業(yè)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北京 100124)

      針對樂齡用戶常用新聞資訊APP的適老化問題,通過構建和運用樂齡用戶心智模型,探討符合老年用戶使用需求的新聞資訊APP設計。通過對現(xiàn)有新聞資訊APP適老化設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使用APP獲取新聞資訊為行動目標,將“執(zhí)行”“評估”行為作為獲取樂齡用戶心智信息的維度,對維度屬性進行發(fā)散并擬定用戶訪談提綱。應用親和圖法對用戶的受訪回答進行聚類分析,構建樂齡用戶使用APP獲取新聞資訊的心智模型。據(jù)此提出適老性新聞資訊APP設計策略,并進行“易新聞”APP的設計。選擇現(xiàn)有主流新聞資訊APP與“易新聞”APP進行可用性測試對比,USE量表測試結果“易新聞”設計在易用性、易學性、滿意度三個方面的指標高于現(xiàn)有APP;任務測試顯示“易新聞”設計較現(xiàn)有APP完成時間更短,完成率更高。從樂齡用戶行為的“執(zhí)行”與“評估”維度獲取心智信息,運用親和圖法構建樂齡用戶心智模型,能夠幫助設計者發(fā)掘用戶需求并指導設計實踐,實現(xiàn)提高APP適老性的目的。

      心智模型;適老化設計;樂齡用戶;新聞資訊APP;可用性測試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60歲以上(樂齡)老人使用手機上網(wǎng)的用戶數(shù)量龐大,使APP的適老化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楊志[1]通過對國內外文獻進行綜述評析,從文字、色彩、版式三個方面得出符合老年人視知覺特點的設計指導意見。汪穎等[2]、許波琴[3]等針對老年人從手機界面圖標的辨識度與色彩偏好展開了研究。丁明珠等[4]從老年用戶認知特征角度出發(fā),指出符合老年用戶心智模型的自然界面設計有利于老年人進行正確的認知行為。通過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老年人感官功能與神經功能的退化,目前針對老年人的信息設計研究,在界面色彩、字體字號、圖標語義等設計上,越來越重視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提升用戶心智模型與自然界面的耦合程度,成為提高產品適老化的方法之一。然而要使適老化新聞資訊APP的用戶心智模型與設計模型相匹配,需要進一步從生理、心理和行為等方面展開樂齡用戶使用體驗研究。將心智模型理論應用于APP適老化設計,將有助于洞察、提取用戶的需求,優(yōu)化新聞資訊APP適老性設計。

      1 現(xiàn)有新聞資訊APP適老化設計分析

      1.1 樂齡用戶常用新聞資訊APP調研

      2020年工信部提出要推進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適老改造,幫助老殘群體平等便捷地獲取、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信息。獲取新聞資訊是樂齡用戶上網(wǎng)的主要目的之一,其每日在新聞資訊領域的平均使用時長是全體網(wǎng)民平均時長的1.8倍[5]。本研究基于用戶體驗五要素[6]對樂齡用戶常用的新聞資訊APP的包容性設計與適老性設計進行分析。

      采用問卷法調研樂齡用戶的新聞資訊APP使用情況,共發(fā)放問卷102份,回收問卷99份,剔除無效數(shù)據(jù),最終獲得有效問卷9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9%。結果顯示,樂齡用戶常用的新聞資訊類APP有“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百度”和“趣頭條”,見圖1。其中“今日頭條”還推出了大字版。本次研究選擇以上五款APP,根據(jù)APP的目標人群定位分為兩組:“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百度”APP的目標人群以中青年用戶為主,因此針對包容性設計展開分析;“趣頭條”與“今日頭條大字版”APP的目標人群以中老年用戶為主,因此針對適老性設計展開分析。

      圖1 樂齡用戶常用的新聞資訊類APP

      1.2 主流新聞資訊APP對樂齡用戶的包容性設計不足

      包容性設計是指產品或服務的設計能夠包容最大量的用戶進行使用,尤其需要關注到老年人群及弱勢群體的體驗。Garrett在《用戶體驗的要素》中提出了用戶體驗五要素,即戰(zhàn)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xiàn)層,各要素自上而下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在產品設計(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如新聞資訊APP)中是從產品概念到用戶感知的過程,見圖2。

      圖2 新聞資訊APP用戶體驗五要素

      由此,對現(xiàn)有主流新聞資訊APP從用戶體驗五要素角度對其包容性設計進行分析。

      1)戰(zhàn)略層:用戶定位偏窄,樂齡群體關注不足。由于“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百度”三款APP的主要目標用戶為中青年人群,導致對樂齡用戶群體關注度不夠,對該群體的使用需求探索有限。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在老年人群中滲透,60歲以上樂齡用戶比例會進一步增加,新聞資訊APP設計需要包容更廣泛的年齡群體。

      2)范圍層:內容功能形式多而雜,適老性功能單一。在內容方面,三款新聞資訊APP頁面功能屬性界定模糊。例如“今日頭條”APP中“首頁”和“西瓜視頻”兩個頁面中均包含短視頻形式的內容,頁面功能類似,增加了樂齡用戶記憶識別的負擔。在適老性功能方面,“今日頭條”與“騰訊新聞”APP支持字體大小調節(jié),“百度”APP支持語音檢索??梢钥闯?,三款主流APP的適老性功能相對單一。

      3)結構層:適老性功能層級較深,缺少引導性交互。在交互設計上,三款新聞資訊APP普遍缺少引導性功能設計,以字體設置為例,只有“今日頭條”APP在首次閱讀時引導用戶進行字體設置。在信息架構設計上,三款APP均將字體設置歸于三級頁面內,樂齡用戶至少需要4次無誤點擊才能找到。由此看出,三款APP在交互設計和信息架構設計的適老性有待提升。

      4)框架層:界面外觀相似,標簽使用率不高。三款新聞資訊APP界面外觀較為相似,頁面頂部設置數(shù)個內容標簽。在實際調研中樂齡用戶對標簽的來源和分類感知不強,故使用率較低。

      5)表現(xiàn)層:視覺要素抽象簡化,圖標語義不明確。三款新聞資訊APP的圖標采用扁平化抽象的線框樣式,缺少文字說明,如三款APP“聽新聞”功能圖標均采用頭戴式耳機圖形,見圖3。在實際調研中,樂齡用戶將該圖標理解為此功能需要插入耳機才可使用,可見圖標的語義不明確且缺少文字說明,造成樂齡用戶理解偏差。

      圖3 三款APP“聽新聞”功能圖標

      Fig.3 Icons of "listening to news" function of three Apps

      綜上所述,主流新聞資訊類APP設計對熟悉網(wǎng)絡應用的年輕人得心應手,但對從紙媒體過渡到網(wǎng)絡媒體的樂齡用戶包容性不足。

      1.3 面向樂齡用戶的新聞資訊APP適老性設計不完善

      心智模型會對人們的思維認知和行為模式產生影響[7],尤其面對新事物時,心智模型起到引導與預測的作用[8]?!叭ゎ^條”與“今日頭條”大字版是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以中老年人群為目標用戶的新聞資訊APP,在設計中更關注中老年群體的需求和偏好。

      從思維認知角度來看,“今日頭條大字版”在界面設計中考慮到樂齡用戶隨年齡增長,視覺和認知能力退化,界面圖標均采用文字樣式便于用戶理解,如在信息層級設計上采用扁平化,主頁僅有“看新聞”“刷視頻”和“賺金幣”三個功能分區(qū)。但該APP存在信息層級混亂,頁面功能劃分不合理的問題,例如將收藏、設置等功能統(tǒng)一歸于“賺金幣”頁面內,見圖4,實際調研中樂齡用戶多表示“感覺賺金幣不安全,不敢點”,“完全沒想到收藏夾會在‘賺金幣’里面”。

      從行為模式角度來看,“趣頭條”通過抓住樂齡群體的行為特點和心理特征,即時間充裕,對返利活動興趣強烈,以網(wǎng)賺模式[9]獲取樂齡用戶。雖然“趣頭條”的用戶群體以中老年用戶為主,但在APP中并未有過多適老性設計,甚至在部分活動彈窗中隱藏、弱化關閉按鈕,誤導用戶操作,見圖5。比較兩款面向樂齡用戶的新聞資訊APP,“今日頭條大字版”的適老性設計要優(yōu)于趣頭條,但在信息架構設計中仍存在不合理之處,新聞資訊APP的適老性設計需要結合用戶心智模型進一步完善。

      圖4 今日頭條大字版

      Fig.4 Toutiao's large font design

      圖5 趣頭條的活動彈窗

      因此,為樂齡用戶打造的新聞資訊APP,除了通過設計獎勵機制獲得老年用戶流量外,更需要基于用戶心智模型分析使用習慣和功能需求,設計APP信息架構,發(fā)掘潛在的設計點,優(yōu)化用戶使用體驗,為用戶提供優(yōu)質的適老化新聞資訊APP。

      2 基于心智模型的適老化研究方法

      2.1 心智模型理論及應用

      心智模型理論由Kenneth Craik提出,心智模型是人腦在觀察現(xiàn)實世界之后,現(xiàn)實世界在人腦中的一種重構,或者“一種映射”。Norman[10]將心智模型定義為“存在于用戶頭腦中的關于一個產品所應具有的概念和行為的知識。這種知識可能源于用戶以前的使用經驗,或者是用戶根據(jù)使用該產品要達到的目標而對產品的概念和行為的一種期望”。他在《情感化設計》中提出了用戶模型、系統(tǒng)表象和設計模型的概念,當用戶模型與設計模型的匹配程度越高時,產品的可用性會越高。因此,了解樂齡用戶的心智模型,將有助于提升產品的適老化程度。

      2.2 用戶行為與心智模型的關系

      Norman在《設計心理學》中指出目標是行動的前提,行動又包含兩部分:“執(zhí)行”與“評估”[11]?!皥?zhí)行”是指作用于外部世界的動作:首先在心智模型指導下根據(jù)目標確定實現(xiàn)方法,然后設計該方法所需的動作順序,加以執(zhí)行后得到行動的效果?!霸u估”是指將外部世界情況與用戶所期待的狀態(tài)進行比較:首先需要感知外部世界,再根據(jù)用戶自身期望與心智模型來對感知的內容進行解釋,以此評估執(zhí)行的結果。見圖6。

      圖6 執(zhí)行與評估行動

      心智模型對人們的思維認知和行為模式產生影響,是人們用于確定行為決策和認知理解的系統(tǒng)性知識,用戶的行為是心智模型在外部世界的表達結果。將樂齡用戶使用新聞資訊APP的“執(zhí)行”與“評估”行為作為獲取用戶心智信息的維度,執(zhí)行維度會影響人們選擇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對方法的預期和實現(xiàn)方法的動作順序設計)。評估維度會影響人們將感知到的外部事物(包括目標的實現(xiàn)效果)與自身心智模型的匹配,根據(jù)匹配結果形成對外部事物的認識評價,評價結果會對心智模型起到強化和修正的作用,見圖7。將“使用APP獲取新聞資訊”設定為樂齡用戶的行動目標,從“執(zhí)行”與“評估”兩個維度展開。“執(zhí)行”維度下可分出“用戶的使用動機與使用需求”(確定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使用習慣”(設計完成動作順序)、“用戶的操作方式”(動作執(zhí)行)三個維度屬性;“評估”維度下分出“對新聞資訊APP的主觀感受”(感知外部事物、解釋感知的內容)、“用戶的使用體驗”(評估行動結果)兩個維度屬性。基于以上五個維度屬性構建訪談提綱,可用于獲取樂齡用戶的心智信息。

      圖7 心智模型與用戶行為的關系

      2.3 構建用戶心智模型訪談提綱

      構建樂齡用戶心智模型首先需要獲取用戶心智信息。心智信息作為一種內在表征較難被捕捉和測量[12],不過作為心智模型表達結果的用戶行為和想法[13],較容易通過訪談法、觀察法獲取。根據(jù)以上五個維度屬性進行發(fā)散擬定用戶訪談提綱,見表1,并在實際訪談中根據(jù)用戶表述與實際情況對訪談提綱進行調整,讓用戶順暢自然地表達觀點,盡可能全面獲取用戶心智信息。

      表1 樂齡用戶使用新聞資訊類APP情況訪談提綱

      Tab.1 Interview outline of senior users using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續(xù)表1

      2.4 用戶心智模型構建

      本次研究邀請了10位60歲及以上具備一定的智能手機和新聞資訊類APP使用經驗的樂齡用戶作為受訪者,其中男性6人,女性4人,受訪者信息見表2。根據(jù)表1訪談提綱進行半開放式訪談,訪談過程中采用錄音、錄屏的形式進行記錄。整理訪談結果,從用戶受訪的回答中提取一定量的“任務”。應用親和圖法(KJ法)按照任務的相互親和性(相近性)進行聚類組成“任務塔”,然后對“任務塔”再次進行聚類形成心智空間,最后明確各心智空間的關系完成用戶心智模型的構建[14]。

      表2 受訪者信息

      Tab.2 Respondent information

      2.4.1 提取任務

      從用戶的描述中抽象出一個個單獨的心理活動,歸納為任務。例如根據(jù)用戶對“為什么選擇這(幾)種方式獲取新聞內容?”時提到“(手機)軟件里什么類型的新聞都有,也不用我自己搜,打開就能看”的回答,可以提取出“APP內容類型豐富”“主動推送無需搜索”兩個任務,見表3。本次研究從用戶的描述中共提取出任務59個。

      表3 提取任務

      Tab.3 Extraction of task

      2.4.2 聚類任務塔

      提取出用戶任務后,將意思相近的任務聚類組成任務塔。例如任務“選擇用戶量大的APP內容更有保障”、任務“口碑好說明里面的內容更真實”和任務“發(fā)現(xiàn)內容不實不再閱讀”,三者是在討論樂齡用戶希望獲取真實的新聞內容,可聚類為任務塔“關注內容的真實性”,見表4。由此將59個任務聚類形成13個任務塔。

      表4 聚類任務塔

      Tab.4 Clustering task tower

      2.4.3 聚類心智空間

      將任務塔再次進行聚類組成心智空間,并依據(jù)任務塔的特點對心智空間進行命名。例如任務塔“關注內容的真實性”、任務塔“內容形式多樣”與任務塔“獲取內容方便”,三者都是在討論用戶選擇使用新聞資訊APP的原因,因此將三者聚類,并將其組成的心智空間命名為“使用動機”,如表5。本次共聚類組成5個心智空間。

      表5 聚類心智空間

      Tab.5 Clustering mental space

      2.4.4 構建心智模型

      由以上13個任務塔最終聚類組成了樂齡老人使用新聞資訊類APP的5個心智空間,分別為:“使用動機”“獲取內容的途徑”“內容接收方式”“收藏回顧”與“觀點表達”,見圖8。

      對5個心智空間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使用動機”“獲取內容的途徑”和“內容的接收方式”會影響樂齡用戶選擇獲取內容的方式,“收藏回顧”與“觀點表達”反映了樂齡用戶接受新聞信息后的行為。由此以“使用APP獲取新聞資訊”為行動目標,構建起樂齡用戶使用新聞資訊APP的心智模型,見圖9所示。

      圖8 樂齡用戶使用新聞資訊類APP的心智空間

      圖9 樂齡用戶使用新聞資訊APP心智模型

      2.5 基于樂齡用戶心智模型的新聞資訊APP需求分析

      基于樂齡用戶使用新聞資訊APP的心智模型,分別從獲取內容的方式和接受信息后的行為進行分析,洞察樂齡用戶對新聞資訊APP的使用需求。

      2.5.1 樂齡用戶獲取新聞資訊APP內容的方式需求分析

      1)“使用動機”分析。在新聞資訊APP的選擇上,新聞消息的種類豐富度、內容的真實性、操作的便捷性和推薦準確性是樂齡用戶關注的重點。樂齡用戶關注的新聞資訊類型可大體分為國情時政和生活資訊兩類。受早年通過報紙獲取新聞習慣的影響,樂齡用戶對于國情時政新聞仍更偏好傳統(tǒng)的文字或圖文形式。對于滿足樂齡用戶娛樂需求的生活資訊類信息,則偏好短視頻這類新興內容形式。

      2)“獲取內容的途徑”分析。數(shù)據(jù)推送是樂齡用戶從新聞資訊APP獲取內容的主要渠道。樂齡用戶屬于主動接受型用戶[15],他們會主動檢索、發(fā)現(xiàn)感興趣的內容。大數(shù)據(jù)推送滿足了樂齡用戶對內容豐富性的需求,但同時也限制了用戶獲取新聞的自由度。由于點擊行為和瀏覽歷史是大數(shù)據(jù)獲取用戶偏好的主要來源,這使樂齡用戶對點擊部分“一時興起”的內容或誤點擊內容存在心理負擔,擔心后期被頻繁推送。為了保證推送內容的準確性,樂齡用戶的使用行為和路徑較為單一。

      搜索也是樂齡用戶獲取新聞資訊內容的一種渠道。然而在實際使用中,由于視力和手部控制能力下降,樂齡用戶無法看清手機鍵盤、光標位置,導致內容輸入錯誤,檢索效率低下。

      分享對于樂齡用戶來說既是獲取信息渠道也是重要的社交功能。通過熟人好友間的分享,一方面樂齡用戶可以交換信息,拓寬信息獲取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他人傳達出自己對時事新聞的關注,與同齡人產生共鳴。

      3)“內容接收方式”分析?!翱础焙汀奥牎笔菢俘g用戶獲取內容的常用方式,其中“看”最為關鍵。由于樂齡用戶視力退化和老花眼的問題,對文字的識別閱讀能力下降。所以,在閱讀時需要放大字體?!奥牎笔菍σ曈X機能下降的補充,能夠降低用眼強度,緩解眼部不適。在“聽”時,樂齡用戶最大的擔憂是無法感知設備音量情況,播放時音量過大影響他人,同時也傳達出自身聽力下降的信號。

      2.5.2 樂齡用戶接受新聞資訊APP信息后的行為需求分析

      1)“收藏回顧”分析。通過調查可知,樂齡用戶對生活資訊類內容有收藏和回顧的需求。但在收藏內容時,樂齡用戶對收藏狀態(tài)感知不強,存在“以為自己收藏了,但實際在收藏夾中找不到”或“莫名其妙收藏了很多內容”,以及對收藏夾功能位置不清晰,出現(xiàn)“找不到收藏夾”的問題。

      2)“觀點表達”分析。樂齡用戶有與他人交流、分享觀點的需求,也希望了解他人觀點。受成長環(huán)境、職業(yè)經歷、社交媒體使用熟練程度等影響,大部分樂齡用戶在公開表達自己觀點上態(tài)度更加保守,更傾向于在熟悉的社交環(huán)境下與親近熟識的人進行觀點分享。

      綜上對心智空間的分析,總結出樂齡用戶使用新聞資訊APP的需求,見表6。

      表6 基于樂齡用戶心智模型的新聞資訊APP需求分析

      Tab.6 Demand analysis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based on mental model of senior users

      樂齡用戶新聞資訊APP適老性設計策略在《About Face》[16]中Alan Cooper提出“設計者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表現(xiàn)模型和用戶的心智模型盡可能地接近”。因此,通過對以上基于樂齡用戶心智模型的新聞資訊APP需求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提煉,得到功能需求、交互行為、視覺設計和情感體驗四個需求類型,并由此提出面向樂齡用戶的新聞資訊APP適老性設計策略。

      2.6.1 功能需求適老化

      樂齡用戶肢體靈活度降低,需要強化APP功能的可用性,利用多感官聯(lián)合的方式減輕用戶的使用負擔,例如語音助手降低內容輸入的操作難度,提供“聽文章”功能,減輕用戶視覺負擔。分析用戶的行為路徑、豐富收集用戶偏好的渠道,提高推薦的準確度,減輕用戶點擊內容時的心理負擔,如使用前引導用戶主動設置興趣方向并生成興趣分區(qū)。同時優(yōu)化內容篩選方式,如簡化用戶屏蔽內容的操作步驟。

      2.6.2 交互行為適老化

      樂齡用戶的學習反應能力下降,通過交互設計可提升APP的操作便捷性和可學習性。內容層級應盡量扁平化,讓用戶能在最短路徑內找到目標信息,如讓用戶快速找到收藏夾。同時同層級頁面內功能劃分清晰,降低用戶識別與記憶的負擔。交互方式需要結合用戶心智信息,讓樂齡用戶通過直覺、使用習慣和前期經驗自然地使用APP,在特定節(jié)點及時予以用戶指導和操作反饋,幫助用戶學習使用APP,例如在首次使用時引導用戶了解高頻功能位置和用途、首次閱讀時提示用戶進行字體設置、收藏內容后彈出提示告知狀態(tài)變化引導用戶前往收藏夾查看等。

      2.6.3 視覺設計適老化

      在視覺設計上應更注重功能性,讓用戶輕松便捷地識別內容是視覺設計的主要目的。例如在字體方面,14 pt~16 pt的字級[1]和1.5倍行間距更有益于樂齡用戶識別。圖標設計上重視語義表達,采用圖形加文字的形式便于用戶理解。

      2.6.4 情感體驗細致化

      結合樂齡用戶的心理特征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樂齡用戶更加注重隱私性,相較于在陌生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輸出觀點,他們更傾向于與信任的人交換觀點。因此,在內容分享上力求為用戶提供安全、熟悉的交流環(huán)境,促進樂齡老年群體交流,提高用戶情感體驗的滿意度。

      3 基于心智模型的“易新聞”新聞資訊APP適老化設計

      應用根據(jù)樂齡用戶心智模型分析提出的新聞資訊APP適老性設計策略設計“易新聞”APP,以功能需求、交互行為、視覺設計和情感體驗等四個需求類型做為“易新聞”APP的適老化功能點,見表7。

      將功能點與用戶需求和心智空間進行對應,把出現(xiàn)在多個心智空間的功能點作為一級頁面功能。以“興趣分區(qū)”為例,該功能點可以滿足“使用動機”心智空間下“準確推薦”需求,同時可以滿足“獲取內容的途徑”心智空間下“多種用戶偏好的收集方式”需求,證明該功能點對用戶心智模型影響較大且能夠滿足用戶多個需求,故應位于一級頁面。由此,設計“易新聞”APP信息架構,見表8。

      表7 基于樂齡用戶心智模型的新聞資訊APP功能點

      Tab.7 Function points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based on mental model of senior users

      表8 基于樂齡用戶心智模型的新聞資訊APP信息架構設計

      Tab.8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based on mental model of senior users

      最終獲得“易新聞”新聞資訊APP信息結構(見圖10),并據(jù)此設計APP低保真原型圖(見圖11)。

      4 “易新聞”APP可用性測試

      將“易新聞”APP與“今日頭條”“今日頭條大字版”兩款樂齡用戶常用新聞資訊APP在用戶完成情況、使用效率和滿意度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對基于樂齡用戶心智模型的“易新聞”APP設計的可用性進行測試和驗證。

      4.1 測試對象

      本次可用性驗證共邀請10位60歲及以上的樂齡用戶作為被試者,其中男性5人,女性5人,被試者均具備一定的智能手機和新聞資訊類APP的使用經驗,其中有3位被試者參與過第1次訪談,測試環(huán)境分別選擇在辦公室或家中等安靜、無人打擾的環(huán)境,為排除由于手機品牌不同導致的使用習慣差異,本次測試設備使用被試者手機,被試者信息見表9。

      圖10 “易新聞”APP信息架構

      圖11 “易新聞”APP主要頁面低保真原型

      4.2 測試流程

      本測試選擇“今日頭條”“今日頭條大字版”兩款APP和“易新聞”APP進行可用性對比,結合前兩款APP功能,其中三者均有“收藏記錄”和“推送內容”功能,故設置以下兩項任務進行測試:任務一,刷新頁面獲得新內容并嘗試屏蔽掉自己不想看到的內容;任務二,收藏內容并在收藏夾中找到它。

      開始測試前研究人員為被試者安裝三款APP,并確認正常運行。每位被試者對三款APP進行熟悉使用,熟悉完成后示意研究人員。研究人員告知被試者任務,并確認被試者明確任務含義后開始計時。

      表9 被試者信息

      Tab.9 Subject information

      測試過程中,研究人員不會主動指導被試者,當被試者求助時記錄次數(shù),同時記錄被試者的任務完成情況和所需時間。完成測試后研究人員使用UES量表[17]請被試者對APP的有效性、易用性、易學性、滿意度進行評分。量表采用李克特7級評分量表,最低分為1分非常不認同,最高分7分非常認同。三款APP的測試順序隨機。

      4.3 測試結果

      被試者使用三款APP完成“任務一”的情況見表10。

      表10 任務一:刷新頁面獲得新內容

      Tab.10 Task 1: refresh the page to get new content

      被試者使用三款APP完成“任務二”的情況見表11。

      表11 任務二:收藏內容并找到收藏夾

      Tab.11 Task 2: collect content and find favorites

      使用USE量表請10位被試者分別對三款APP進行打分,求得三款APP每項的平均得分[18],將平均得分進行求和獲得三款APP的有效性、易用性、易學性、滿意度的最終得分,如表12。

      結果顯示,“易新聞”APP的“任務一”完成率最高,所需時間最短;在“任務二”中用戶使用“易新聞”與“今日頭條”均能完成任務,“易新聞”所需時間更短。而使用“今日頭條”大字版的用戶中,只有11%的人完成了任務,這與大字版的信息架構設計不合理密不可分。同時通過USE量表可知,在有效性上,“今日頭條”>“易新聞”>“今日頭條大字版”;在易用性、易學性和滿意度方面均表現(xiàn)為“易新聞”>“今日頭條”>“今日頭條大字版”。因此結合任務測試結果與量表評分情況,“易新聞”APP在三款APP中更符合樂齡用戶的使用需求,其適老化程度更高。

      表12 三款APP使用USE量表得分情況

      Tab.12 Scores of three Apps by USE scale

      5 結語

      移動通信應用在樂齡用戶群體中已非常普及,獲取新聞資訊是樂齡用戶上網(wǎng)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新聞資訊APP的適老性設計十分重要。本研究將心智模型與設計心理學理論結合,從用戶行為與心智模型的關系出發(fā),探討更匹配樂齡用戶心智模型的適老化新聞資訊APP設計。首先,本研究提出了從兩個維度提取用戶心智信息的方法。將用戶的“執(zhí)行”“評估”行為作為獲取心智信息的維度,“執(zhí)行”維度下分為“用戶的使用動機與使用需求”“使用習慣”“操作方式”三個維度屬性;“評估”維度下分為“主觀感受”和“使用體驗”兩個維度屬性。通過上述方法構建的心智信息訪談提綱,能夠更加全面、更有針對性地獲取樂齡用戶心智信息。其次,本研究為構建和應用樂齡用戶心智模型提供了理論支撐。根據(jù)所獲取的用戶心智信息,構建樂齡用戶使用新聞資訊APP的心智模型,從功能需求、交互行為、視覺設計和情感體驗等4個用戶需求類型,提出適老性新聞資訊APP設計策略,并據(jù)此設計“易新聞”APP。最后,通過可用性測試實踐,證明了采用“執(zhí)行”與“評估”兩個維度發(fā)散獲得的五個維度屬性方法,以及根據(jù)樂齡用戶心智模型四個需求類型提出的設計策略所做的“易新聞”APP,適老化程度優(yōu)于目前的主流新聞資訊APP。因此,基于心智模型的新聞資訊APP適老化設計,在樂齡群體實踐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具備面向更廣泛群體推廣的價值,為移動通信應用的適老化設計和用戶體驗研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理論依據(jù)與研究方法。

      [1] 楊志. 針對老年人的文字、色彩及版式設計研究述評[J]. 裝飾, 2012(5): 86-87.

      YANG Zhi. Research Summary on Character, Color and Layout Design for the Elders[J]. Art & Design, 2012(5): 86-87.

      [2] 汪穎, 余姝姝. 針對老年用戶的手機應用程序界面圖標辨識度研究[J]. 包裝工程, 2019, 40(8): 190-196.

      WANG Ying, YU Shu-shu. Icon Identifica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 Interface for Elderly User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8): 190-196.

      [3] 許波琴, 盧章平, 李明珠. 中老年用戶網(wǎng)購APP首頁色彩設計要素研究[J]. 包裝工程, 2021, 42(2): 210-216.

      XU Bo-qin, LU Zhang-ping, LI Ming-zhu. Color Design Elements of the Homepage of Online Shopping APP for Middle-Aged and Elderly User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 210-216.

      [4] 丁明珠, 汪海波, 李俊. 基于老年用戶認知特征的手機新聞客戶端交互設計策略研究[J].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0, 2(4): 99-101.

      DING Ming-zhu, WANG Hai-bo, LI Jun. Research on Mobile News Client Interaction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Users[J]. Art and Design, 2020, 2(4): 99-101.

      [5] 王宇. 老齡社會的網(wǎng)絡傳播需考慮“適老化”問題[J]. 現(xiàn)代視聽, 2020(11): 94.

      WANG Yu.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of Aging Society Needs to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Suitable Aging”[J]. Modern Audio-Video Arts, 2020(11): 94.

      [6] GARRETT J J. 用戶體驗的要素[M]. 范曉燕,譯. 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8.

      GARRETT J J.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M]. FAN Xiao-yan Translated, Translate. Beijing: Machinery Industry Press, 2008.

      [7] 李姣姣, 呂健, 潘偉杰, 等. 心智模型驅動的古村落VR系統(tǒng)體驗設計[J]. 包裝工程, 2020, 41(2): 262-268.

      LI Jiao-jiao, LYU Jian, PAN Wei-jie, et al. VR System Experience Design Driven by Mental Model in Ancient Villag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2): 262-268.

      [8] 楊穎, 雷田, 張艷河. 基于用戶心智模型的手持移動設備界面設計[J].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8, 42(5): 800-804.

      YANG Ying, LEI Tian, ZHANG Yan-he. Interface Design of Hand-Holding Mobile Devices Based on Users' Mental Models[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08, 42(5): 800-804.

      [9] 王敏艷, 施曉查, 齊艷艷, 等. 流量變現(xiàn)的新媒體營銷模式分析——以趣頭條為例[J]. 名作欣賞, 2020(11): 72-75.

      WANG Min-yan, SHI Xiao-cha, QI Yan-yan, et al. Ana-lysis of the New Media Marketing Model of Realizing Traffic—Taking Interesting Headlines as an Example[J]. Masterpieces Review, 2020(11): 72-75.

      [10] 唐納德·A·諾曼. 設計心理學3: 情感化設計[M]. 中信出版社: 北京, 2015: 63.

      NORMAN D A.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3: Emo-tional Design[M]. 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15: 63.

      [11] 唐納德·A·諾曼. 設計心理學[M]. 中信出版社: 北京, 2010: 55-59.

      NORMAN D A.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M]. Beijing: China Citic Press, 2010: 55-59.

      [12] 熊澤. 心智模式理論及其應用[D]. 武漢: 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2.

      XIONG Ze. Mental Mode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D].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2.

      [13] 黃群, 朱超. 基于用戶心智模型的產品設計[J]. 包裝工程, 2009, 30(12): 133-135.

      HUANG Qun, ZHU Chao.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Users' Mental Model[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09, 30(12): 133-135.

      [14] YOUNG I, VEEN J. Aligning Design Strategy with Human Behavior[M]. New York: Rosenfeld Media, 2008.

      [15]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shù)據(jù)研究中心. 中老年互聯(lián)網(wǎng)生活研究報告[R]. 生活在此處2018發(fā)布會, 2018.

      Institute of Soc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encent Social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Large Data Research Center. Research Report on Internet Life for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R]. Press Con-ference of Living Here 2018, 2018.

      [16] 庫伯, 瑞寧, 克洛林. About Face 3: 交互設計精髓[M]. 北京: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12. ALANCOOPER, REIMANN, CRONIN. About Face 3: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12.

      [17] LUND A M. Measuring Usability with the Use Questionnaire12[J]. Usability Interface, 2001, 8(2): 3-6.

      [18] BURDEA G, KIM N, POLISTICO K, et al. Novel Integrative Rehabilitation System for the Upper Extremity: Design and Usability Evaluation[J].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and Assistive Technologies Engineering, 2021(8): 205566832110128.

      Exploration on Age-appropriate Design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Based on Mental Model

      HU Hong, KONG Xiang-bin, YAN Shen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The work aims to construct and apply mental model of senior users to solve the age-appropriate problem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commonly used by senior users and then explore the design of the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senior. The problems in the age-appropriate design of existing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were analyzed. With the use of App to obtain news and information as the action goal and the behavior of "execution" and "evaluation" as the dimension to obtain the mental information of the senior users, the attribute of the dimension was dispersed and the user interview outline was drawn up. The affinity diagram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construct a mental model of senior users obtaining news and information by App. Based on thi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age-appropriate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was proposed and an "E News" App was designed. Comparing the existing mainstream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s and the "E News" App through usability test,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USE scale showed that "E News" was higher than the existing Apps in terms of usability, ease of learning and satisfaction. According to the task test results, the design of "E News" had a shorter completion time and a higher completion rate than that of existing Apps. Obtaining mental information from the dimensions of "execu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the senior users and constructing the mental model of the senior users by the affinity diagram method can help designers discover users' needs and guide design practice, thus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APP to the senior users.

      mental model; age-appropriate design; senior users; news and information App; usability test

      TB472

      A

      1001-3563(2022)24-0106-12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24.012

      2022–07–11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9YTA004)

      胡鴻(1966—),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服務設計,交互設計。

      責任編輯:陳作

      猜你喜歡
      樂齡新聞資訊頭條
      野豌豆
      樂齡校園行 點亮新生活
      ——山西省陽泉市老年大學教育教學亮點紛呈
      重慶啟用首個“樂齡幸福之家”
      微頭條
      小康(2022年20期)2022-07-20 02:34:22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樂齡之心
      銀潮(2021年6期)2021-07-15 09:06:36
      《頭條》(四首之三)
      中華詩詞(2020年3期)2020-09-21 09:28:04
      新聞資訊
      頭條
      海峽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安福县| 张家川| 新邵县| 肃南| 会宁县| 宽城| 莱西市| 延寿县| 临清市| 富川| 韩城市| 诏安县| 青川县| 开封市| 荥阳市| 迁安市| 德惠市| 西安市| 凤台县| 大同市| 庆元县| 安阳县| 安阳市| 吴桥县| 星座| 板桥市| 海宁市| 吴川市| 井陉县| 锦屏县| 灵石县| 梧州市| 柳河县| 崇阳县| 肇东市| 古田县| 浮梁县| 山东省| 尤溪县| 内江市|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