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根,馬曉琳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北京100872)
2021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目前,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奮進,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黨代表選舉工作,準備以嶄新的姿態(tài)、突出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此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黨的中共七大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制定了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統(tǒng)一和團結?!盵1]站在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關節(jié)點,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中共七大的新聞宣傳及傳達學習,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
1945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中共七大”)在延安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至同年6月11日閉幕,歷時50天,創(chuàng)歷屆黨代會會期之最,成為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會。中共七大總結了建黨24年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策略,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空前團結,從政治、思想、組織等方面,為黨領導人民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奠定基礎。[2]中共七大被譽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其歷史性貢獻是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完成了“全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理論成果的最具權威性的確認”[3]。目前學界關于中共七大的研究成果豐碩,在“中國知網(wǎng)—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以“中共七大”篇名檢索就有217篇論文,但從新聞宣傳的視角考察中共七大的學術成果還是付之闕如,僅有一篇題為《〈解放日報〉用輿論引導全黨學習中共七大黨章》的論文介紹了1946年全黨掀起的學習中共七大黨章的熱潮;著作《延安〈解放日報〉史》和《新華通訊社史》(第一卷)中雖然均有子目“宣傳貫徹黨的七大”“關于中共七大的報道”,但也僅用3頁半篇幅簡略介紹了中共七大報道情況。因此,全面深入系統(tǒng)地梳理中共七大的新聞報道以及傳達學習活動,仍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中共七大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最后一次代表大會。由于復雜而嚴峻的政治和軍事斗爭環(huán)境,從1928年7月中共六大結束,到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開整整間隔了17年,這創(chuàng)造了中共黨史上的紀錄。[4]1945年4月21日,中共七大召開預備會議,商定了會議的議事日程。同年4月23日下午,中共七大的開幕式在延安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舉行。主席臺前沿的石拱上寫著巨大的橫幅“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下面紅布上寫著“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代表共755人,其中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黨121萬名黨員。開幕式由執(zhí)行主席任弼時主持。毛澤東致開幕詞,闡明了大會召開的重要意義和目標:“這個大會是一個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大會,是一個團結全中國人民、團結全世界人民、爭取最后勝利的大會。”[5]此后,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林伯渠、日本共產黨領袖岡野進相繼發(fā)表演說。大會期間,毛澤東作了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朱德作了軍事報告《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周恩來作了《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報告,劉少奇作了《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由于中共七大預備會議制定了《大會會場規(guī)則》,有保密的相關規(guī)定,“第三條:各代表所發(fā)文件及一切記錄,要注意保存,準備收回,如有遺失,應即報告大會秘書處,以便立即處理。第四條:大會中的一切報告、發(fā)言、討論及各種情況,未經主席團宣布可公布者,無論代表及旁聽者應絕對保守秘密,不得向會外人傳布”[6]。因此,中共七大召開后,沒有立即進行新聞宣傳,大會召開的消息直到1945年5月初才被報道。新華社和延安《解放日報》是中共七大報道的輿論中心,積極報道了中共七大開幕、各方賀電慶祝和學習活動、毛澤東的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朱德的軍事報告《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和勝利閉幕等消息。
1945年5月1日,《解放日報》頭版整版記錄了大會開幕的盛況。在頭版上半部分右側,刊登新華社報道《中國共產黨舉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副標題“團結全黨、團結全民族:打敗日本,建立新中國!”概括了大會主要任務,導語“這是現(xiàn)代中國歷史上最重要事件之一”直指中共七大重要性,并具體說明大會任務是“團結全國人民,挽救由于國民黨政府錯誤政策所造成的時局危機,徹底打敗和消滅日本侵略者,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與富強的新中國”,與副標題相照應。該報道接著介紹參會人數(shù)、組織機構和大會議程等基本情況,其中主要議程包括毛澤東作政治報告、朱德作軍事報告、劉少奇作修改黨章的報告及選舉中央委員會共四項,并指出中共七大文件均將對外發(fā)表。報道特辟一段專門說明毛澤東的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明確指出這是“大會的中心議程”,并重點傳達了報告的主題思想、主要內容和黨為實現(xiàn)成立聯(lián)合政府奮斗目標而作出的近期規(guī)劃。報道中還交代了中共七大召開時黨的力量發(fā)展情況,再次強調大會“無疑的將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及國內政治的今后發(fā)展,產生極端重大的影響”。報道最后介紹在開幕式上發(fā)言的代表,并引用大會秘書長任弼時宣布開幕的講話作結。[7]其余版面則自上而下依次呈現(xiàn)了毛澤東的開幕詞和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林伯渠、岡野進的演說?!督夥湃請蟆返?版刊發(fā)臺灣、菲律賓的留延黨員和日本人民解放聯(lián)盟致中共七大的祝詞,不僅呼應頭版開幕報道,還表明中共七大召開伊始已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和支持。
1945年5月2日,《解放日報》擴版至8版,并用前6個整版公布毛澤東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全文。由于該報告篇幅較長,《解放日報》在開頭前面專門列出報告內容大綱,包括“(一)中國人民的基本要求”“(二)國際形勢與國內形勢”“(三)抗日戰(zhàn)爭中的兩條路線”“(四)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五)全黨團結起來,為實現(xiàn)黨的任務而斗爭”五個部分?!督夥湃請蟆愤€在頭版下半部分正中央配上毛澤東作發(fā)言狀的大幅畫像,只見他目光炯然、注視前方,雙唇微張,右手抬起懸于空中,左手則緊握成拳,盡顯慷慨激昂、指點江山的領袖風范。在報告中,毛澤東分析了國際和國內形勢,指出中國問題的關鍵在于兩條抗戰(zhàn)路線之爭,并詳細闡述了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一般綱領和具體綱領。1945年5月5日,《解放日報》發(fā)表社論《中國人民勝利的指南——讀毛澤東同志的〈論聯(lián)合政府〉》,該社論占據(jù)當天頭版左側整欄。社論首先概括了中共七大政治報告的主要內容,繼而著重傳達了如下幾點讀后感:第一,新民主主義思想貫穿于整個報告中,是抗戰(zhàn)勝利和建國成功的真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制度是唯一一個“真正適合中國人口最廣大成分的要求的國家制度”;第二,報告解決了政權的具體形式問題,即成立聯(lián)合政府,這在抗戰(zhàn)勝利前是“臨時性的聯(lián)合政府”,勝利后則是“經過人民真正選舉的正式的聯(lián)合政府”,并說明了黨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采取的方針、立場和態(tài)度;第三,清醒地指出斗爭取得勝利的可能性,號召全國人民將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當作“勝利的指南”,“要細心研究這個報告,遵循他所指出的方向,向勝利前進”。[8]這一社論深入解釋了中共七大政治路線,為黨領導人民奪取抗戰(zhàn)勝利、建立聯(lián)合政府作了宣傳動員。1945年5月6日,該報頭版刊登了《晉察冀分局委員會太行區(qū)黨委高干會電賀七次代表大會》,高度評價了中共七大的召開,“這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我們充滿了無限興奮與勝利信心慶祝大會的成功”,并表態(tài):“各級黨的干部以七大問題為中心,進行熱烈的學習討論,并舉行慶祝大會?!盵9]
1945年5月9日,《解放日報》再次擴版,將版數(shù)增至6版,并用前4個整版全文刊登朱德軍事報告《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在具體編排上,《解放日報》采取了與發(fā)表毛澤東政治報告相同的策略:在開頭前面呈現(xiàn)報告內容要點,包括“(一)抗戰(zhàn)八年”“(二)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三)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軍事路線”“(四)今后的軍事任務”“(五)結束語”,以朱德的大幅畫像為配圖,位居頭版下半部分正中央,畫像中的朱德目視前方、雙唇緊閉、表情肅穆,展現(xiàn)出正氣凜然的將軍風姿。黨報在宣傳時有意使中共七大軍事報告呼應政治報告,體現(xiàn)了黨的軍隊的歷史任務與黨的歷史任務緊密相連。
1945年5月11日,《解放日報》刊發(fā)了朝鮮獨立同盟發(fā)給中共七大的賀電,表達了真摯的崇敬和祝賀之情,“中國共產黨二十五年英勇斗爭的豐富經驗,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同志的卓越著作《新民主主義論》,以及英明的領導作風,是我們朝鮮民族解放運動的指南針!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人民解放的救星,而且是東方被壓迫民族解放的救星!我們熱烈的慶祝中共七大的開幕!因為他的有歷史意義的每一個決議和方針,將給東方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以重大影響。他將鼓舞朝鮮人民起來向日本法西斯進軍的勇氣,他會堅定我們勝利的信心”[6](660)。1945年5月16日,《解放日報》在頭版上半部分正中央刊登《各地黨委電賀中共七大》,集納山東分局、晉綏分局、冀魯豫分局、太岳區(qū)黨委暨軍區(qū)全體指戰(zhàn)員致中共七大的賀電,展現(xiàn)出黨的各方面力量“團結一致,爭取勝利”的向心力。同年5月19日,該報特辟“各解放區(qū)軍民熱烈慶賀中共七大開幕”板塊,刊登《新四軍直屬隊舉行慶祝大會》《太行五千群眾集會決以實際行動擁護中共七大主張》《呂梁印刷廠保證中共七大文件不錯一個字》三則消息,不僅烘托出軍民同心、歡慶中共七大的融洽氣氛,還反映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貫徹會議精神的決心。同年5月20日,《解放日報》刊登消息《太行新華日報開展新英雄主義運動 慶祝黨的七代大會》說:太行新華日報社開展新英雄主義運動,以“學習黨的七代大會文獻,領會其精神實質,真正貫徹到工作中去,進一步改造工作和思想”為主要任務,電務科、校對科、編輯和記者等紛紛提出落實大會精神的具體做法。[10]此后,《解放日報》密集地報道了晉冀豫工廠聯(lián)席會(5月23日)、晉綏軍區(qū)部隊(5月23日)、集總野戰(zhàn)后勤部(5月25日)、晉綏各界(5月27日)、冀魯豫群眾(6月4日)、山東臨參會及戰(zhàn)政會(6月5日)、道清路南新解放區(qū)(6月6日)、晉察冀各界(6月10日)等對中共七大的賀電、慶祝集會和學習活動,烘托出全國一致?lián)碜o中共七大的濃厚輿論氛圍。
由于中共七大代表發(fā)言非常踴躍,大大突破了原定大會的發(fā)言人數(shù),只能延長會議時間。從1945年4月23日下午開幕,大會最后經過20次會議討論,于1945年6月11日舉行了隆重的閉幕式。大會一致通過了關于政治、軍事和組織方面的報告,通過了政治決議案、軍事決議案和新的黨章,并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中共七大的重要功績首先體現(xiàn)在確立了黨的政治路線,其次是將毛澤東思想寫入了黨章,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思想地位。中共七大閉幕當天,《解放日報》刊發(fā)冀西獲鹿淪陷區(qū)同胞的賀電,電文中稱中共七大召開“乃我淪陷區(qū)同胞解放的福音”,淪陷區(qū)人民“堅決響應英明領袖毛主席的號召作武裝起義之準備”。[11]可見,中共七大不但在解放區(qū)得到普遍呼應,還引發(fā)淪陷區(qū)民眾反響,這對黨領導全國人民爭取革命勝利意義重大。
1945年6月14日,《解放日報》頭版右側刊登新華社對中共七大閉幕的報道,總結了中共七大在50天會期內的進展狀況和諸多成果。報道用“團結大會”和“勝利大會”概括了中共七大對中國前途和黨內的影響:就中國前途而言,中共七大對“中國最大多數(shù)人民”采取團結的方針,提出適合“中國最大多數(shù)人民”需要的綱領,因此中國的革命前途必然是勝利的;就黨內影響而言,中共七大以毛澤東路線和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原則,以廣泛發(fā)展自我批評和黨內民主為基礎,使黨內達到空前團結,而“這種鞏固的黨內團結的組織路線,與團結全國最大多數(shù)人民的正確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相結合,就是共產黨大會的堅強勝利信心的全部根源”。最后指出,中共七大閉幕后將迎來黨內團結民主、全民族團結民主、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新高漲,迎來新中國的光明前途。[12]同日,《解放日報》還配發(fā)社論《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稱中共七大是黨的歷史上“最盛大的最完滿的”一次黨代會,并指出中共七大的四個歷史標志:第一個是全體一致通過了毛澤東政治報告,這一報告是“新民主主義的憲章”,為此必須實行中國人民的路線即“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解放人民,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還必須發(fā)展工人運動與城市人民運動;第二個是制定了人民軍事路線的完整體系,即朱德軍事報告的主要部分,黨的軍隊應遵循大會方針,緊密聯(lián)系人民,成為“更完善的常勝的人民軍隊”;第三個是制定了新的黨章,社論中稱劉少奇的報告是黨的組織路線的總結與發(fā)揮,并著重說明黨章關于黨員權利與義務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高度的民主與高度的集中相結合”,這是黨內生活的重要特征;第四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作為黨一切工作的指針。社論最后再次強調中共七大“是團結的大會,是準備勝利的大會”,并呼吁全體代表將毛澤東思想貫徹于實際工作當中。[13]
新華社和延安《解放日報》對中共七大的新聞報道引起了各地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媒體的積極關注,并紛紛轉載,尤其是各大區(qū)委機關報,如中共晉察冀邊區(qū)黨委機關報《晉察冀日報》、中共晉綏分局機關報《抗敵日報》、中共中央太行區(qū)黨委機關報《新華日報》(太行版)等。1945年5月3日至31日,《晉察冀日報》共發(fā)表了33則關于中共七大的稿件,內容與《解放日報》基本相同。1945年5月3日,該報頭版頭條轉發(fā)了“新華社延安一日電訊”《中國共產黨舉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團結全黨,團結全民族:打敗日本,建立新中國!》,重申“中國共產黨的此次大會,無疑地將對中共抗日戰(zhàn)爭及國內政治的今后發(fā)展,產生極端重大的影響”[14]。1945年5月5日,《晉察冀日報》第一、二、三版刊登了《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毛主席政治報告摘要》《中共晉察冀分局電賀黨七代大會成功》《慶祝紅軍解放柏林 中共七代大會 邊區(qū)各界籌開群眾大會》《日本人民解放聯(lián)盟致中共七代大會祝詞》《臺灣等地留延黨員致中共七代大會祝詞》等中共七大報道。1945年5月8日,該報第一、二、四版刊發(fā)了《中共七代大會開幕日負責同志相繼致詞》《慶祝紅軍解放柏林 中共七代大會群眾大會上程子華同志的講話》《慶祝紅軍解放柏林中共七代大會 邊區(qū)舉行萬人盛會 全場歡騰鼓舞充滿勝利信心》等稿件。1945年6月1日至18日,該報共刊登了13則中共七大新聞,如6月17日登載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大會勝利閉幕》,6月18日轉載了《解放日報》社論《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等。《抗敵日報》是從5月4日開始報道中共七大的,當日頭版頭條轉發(fā)了“新華社延安一日電訊”《中國共產黨舉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團結全黨,團結全民族:打敗日本,建立新中國!》一文,此后也是不斷刊登新聞追蹤報道中共七大。1945年5月5日,《新華日報》(太行版)采用新華社電訊稿報道了中共七大開幕,此外還在第二版刊登了《太行區(qū)黨委高干會賀電》。該報是隔日出版,1945年5月7、9、11、13、15、17、19日頭版頭條都連載了毛澤東的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1945年5月11日,該報在“報眼”的位置還向通訊員提出了“怎樣報導七代大會在群眾中的反映?”的問題并進行了解答。1945年6月19日,該報出版第300號,“報眼”刊發(fā)了“慶祝七代大會閉幕”粗體字,頭版頭條的標題是《中國共產黨七代大會勝利閉幕》,還刊登了《大會選出新的中央委員會 毛澤東同志等十七人當選》消息。
在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熱切關注中共七大召開的同時,國統(tǒng)區(qū)媒體也報道和評價了中共七大,并因政治立場之別而呈現(xiàn)出一定的宣傳差異。就國統(tǒng)區(qū)中間媒體而言,上?!渡陥蟆穼χ泄财叽蟮膱蟮酪云綄崝⑹聻橹鳎⒔璐艘桓Q國共關系的發(fā)展走向。1945年5月5日,《申報》以《延安舉行全代會》為題,對中共七大召開作了報道:“中國共產黨四月下旬于延安舉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團結全中國人民,以挽救重慶國民黨政府諸錯誤政策所造成之危局,建設中共所謂自由與民主統(tǒng)一之新中國云?!痹撾娪嵲诟攀龃髸蝿铡⒊鱿藬?shù)、基本議程等情況后,著重強調毛澤東政治報告“極堪注目,全文約達六萬字”,明確報告要旨在于“極力否定重慶政權偽造之所謂國民大會,力主應聯(lián)合各黨各派成立聯(lián)合政府”,并指出其意義是代表著共產黨對國民黨“再度展開積極的理論斗爭更形表面化”。[15]盡管這篇報道僅400余字,在當期版面的位置也并不顯眼,但該報道信源是“里斯本四日中央社電”,體現(xiàn)了國民黨和國統(tǒng)區(qū)媒體對大會召開的關切。1945年5月9日,《申報》在綜合了中央通訊社和新華社電訊后,以《渝共雙方暗斗內幕》為題評價道:“最近中共為對付渝所召開之六全大會,特舉行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張促成聯(lián)合政權,而渝方在六全大會亦展開應付中共政治攻勢?!蓖瑫r,《申報》詳細刊登了新華社電訊:“據(jù)延安新華社電稱: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四月下旬在延安舉行,由毛澤東在大會上作政治報告,主張組織聯(lián)合政府,聲明并非為渝國民黨之利益想,乃求打開中國出路,為實現(xiàn)聯(lián)合政府及施行民主綱領而奮斗,必須達到此目的。同時在延安從速召集中國解放區(qū)人民代表會議云云?!盵16]1945年5月19日,《申報》又以《國共各謀擴展本身軍事勢力》為題,報道稱:“四月下旬在延安舉行之中共第七次全代大會,中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繼毛澤東政治報告之后,發(fā)表軍事報告演說,毛澤東堅持主張建立聯(lián)合政府,朱德則在演詞中要求立即設置聯(lián)合統(tǒng)帥部。……曾力言中共軍對日作戰(zhàn)最為出力。惟吾人解剖其內容,中共對抗戰(zhàn)上不如對發(fā)展本身勢力范圍為努力,國共雙方現(xiàn)在莫不各謀擴張勢力,置民生疾苦于不顧,此固極明顯之事實云?!盵17]1945年6月9日,《申報》援引“廣州八日中央社電”報道稱:“延安方面之七全大會席上,毛澤東發(fā)表驚人之宣言以來,渝共雙方之關系逆轉,再由政治抗爭而瀕臨武力沖突之危機,延安軍對于重慶第十戰(zhàn)區(qū)之包圍情勢,及向江西省瑞金之南進企圖,現(xiàn)渝共問題以美蘇勢力作背景,頓引起國際之注意?!盵18]
在南京公開宣傳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大公》周刊對中共七大也保持了較長時間的關注,不僅連續(xù)刊登中共七大召開情況和會議報告,還從團結全民族抗戰(zhàn)、建立民主政府的角度著眼,將中共七大視作民眾大會的一個先聲。1945年5月8日,該刊在該年度的第五期刊登了毛澤東的《論聯(lián)合政府》。同月15日,《大公》周刊第六期刊登了《議論重慶六全會與延安七全會》,指出“我國目前最嚴重的問題,一個是對外戰(zhàn)爭如何結束,一個是如何消弭戰(zhàn)后內戰(zhàn)的爆發(fā)”,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唯一途徑便是“全國民眾及各黨各派,民主化的團結起來,組織全國統(tǒng)一的民主的政府”。該報道以較長篇幅介紹了國民黨六大和中共七大的情況,由于二者分別提及舉行國民大會和召集解放區(qū)人民代表會議,因而被評價為召開團結全國民眾及各黨各派的民眾大會的“前奏曲”。[19]同月21日,該刊第七期發(fā)表了《延安七全大會毛澤東政治報告》摘要。1945年5月28日,該刊第八期刊登了《延安七全大會朱德軍事報告摘要》。通過《大公》周刊連載,國統(tǒng)區(qū)民眾對中共七大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就國統(tǒng)區(qū)右翼和左翼媒體而言,筆者查閱了當時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它重點在報道國民黨六中全會和舊金山會議,未見中共七大的相關報道。而同在重慶的中共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作為左翼力量的旗幟性宣傳陣地,雖然沒有報道中共七大的開幕,但在中共七大閉幕后進行了跟蹤報道。1945年6月29日,《新華日報》也以《中國共產黨七全大會閉幕》為題報道了中共七大會議的召開、主要議程和報告、新的中央委員會構成情況,要求“各代表把三大報告和大會的民主精神傳達到各地組織,并在實際的工作中貫徹實現(xiàn)”[20]。1945年7月1日,《新華日報》刊登慶祝建黨24周年社論《民主團結,走向勝利》,頌揚中共七大是民主團結的大會,號召全黨“以紀念黨的二十四周年紀念,全黨黨員一定要遵循七次大會上的民主團結的原則來和全體人民一起走向勝利的大路”[21]。同年7月2日,潘梓年撰寫《新華日報》長篇社論《團結,勝利!》,號召全黨“學會毛澤東式的思想、毛澤東式的智慧和毛澤東式的工作,一句話,學習我黨二十四年來的斗爭團結和這次七全大會的精神”[22]。同年7月6日,《新華日報》增辟四頁篇幅全文刊登了毛澤東的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在重慶等國統(tǒng)區(qū)引起極大反響,重慶市民競相搶購。這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恐慌,他們沒收既已發(fā)售的報紙,扣留發(fā)往外埠的《新華日報》郵件。中共中央南方局隨即指示加印《新華日報》并印制《論聯(lián)合政府》小冊子,發(fā)動各方力量送至人民群眾、進步民主人士、各國駐重慶使領館、在渝友好人士乃至國民黨黨政軍上層人物手中,全面擴大了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一文在國統(tǒng)區(qū)的影響。[23]同年7月13日,《新華日報》全文轉載了6月21日發(fā)行的《解放日報》的社論《關于發(fā)展私人資本主義》,向國統(tǒng)區(qū)人民傳達了中共七大的經濟政策。
中共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夜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決定抗戰(zhàn)后光明前途的重要政治會議。因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媒體,不論是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的還是國統(tǒng)區(qū)的,都給予了極大的關切,如延安的《解放日報》和重慶的《新華日報》,再如各大區(qū)委機關報《晉察冀日報》《抗敵日報》《新華日報》(太行版)等,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黨員群眾的熱切期盼和衷心擁護。國統(tǒng)區(qū)的非共產黨報刊也積極報道了中共七大,如上?!渡陥蟆?、南京的《大公》周刊,甚至連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也給予了一定的關注,反映出國統(tǒng)區(qū)民眾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關心。
早在中共七大召開期間,各抗日根據(jù)地在慶祝中共七大勝利召開的同時,傳達和學習貫徹大會報告和文件精神已經同步進行并逐漸興起。其中,黨的新聞宣傳機構也積極參與學習中共七大文件,報刊及其報道還成為各級黨組織了解、學習中共七大路線的重要載體和工具。1945年5月3日,中共晉察冀分局就給各區(qū)黨委發(fā)出指示并報中央,其中寫道:“對毛澤東同志在七大報告所提‘迅速召集解放區(qū)人民代表會議’,各地應迅速組織黨外人士,勞動英雄,模范工作者及黨內干部與黨員,進行討論,擁護這個提議。并將討論情形迅速電告?!盵6](646)毛澤東對該指示作了批示后,于1945年5月6日轉給五臺之外各戰(zhàn)區(qū)單位。同年5月4日,太行新華日報社發(fā)給中共七大的賀電中說:“欣悉我黨七代大會開幕,立即召開黨員大會,一致提出開展新英雄主義運動,鞏固整風成果,學習七代大會文件,進一步改造思想和工作,以迎接新的任務?!盵6](647)同年5月8日,中共晉綏分局給下屬各黨委下達電報指示說:“舉行普遍深入的慶祝使每個干部黨員群眾都深刻認識七大是關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關于七大消息,毛主席在七大會上的政治報告摘要已于五月五、六日兩日的《抗戰(zhàn)日報》發(fā)表,全文及其他報告決議等文件將陸續(xù)發(fā)表,至于如何組織學習討論的辦法,俟分局會議后另行通知?!瓕γ飨谄叽髨蟾嬷刑岢龅难杆僬偌袊夥艆^(qū)人民代表會議,各地迅速組織黨外人士、英雄模范及黨內干部黨員展開討論并用新聞報道文電等具體形式表示對這個提議的擁護。望將經過情形迅速報分局?!盵6](724)同年5月29日,中共山東分局發(fā)出宣傳指示,要求“組織群眾性的文娛,如動員各地專門組織黨外人士、勞動英雄、模范工作者及黨內干部和黨員的座談會議,討論并擁護毛主席在七大報告中關于迅速召集解放區(qū)人民代表會議的提議,用新聞報告文電等形式表示”[6](657-658)。
中共七大閉幕后,中共中央要求全國各級黨支部積極傳達和學習七大文件并貫徹會議精神。在此,報刊對學習七大精神的宣傳和促進作用受到高度重視。1945年6月13日,中共華中局發(fā)出了《中共華中局關于研究七大文件的指示》,要求華中全黨全軍內開展廣泛深入的研究與討論中共七大的各種文件,“其研究次序:一、政治報告;二、軍事報告;三、其他黨內文件。各區(qū)黨委均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定出具體計劃、即開始進行。關于研究論聯(lián)合政府辦法,華中局宣傳部另有通知。”[6](725)同年6月23日,中共西北局發(fā)表了《關于學習七大文件的指示》,要求陜甘寧邊區(qū)縣級以上的黨員干部從7月1日起半年內都要學習七大文件,并特別提出利用報紙推動與幫助學習:區(qū)、鄉(xiāng)干部和一般農村黨員應利用時間閱讀或傳達報紙上關于七大的重要文章,《邊區(qū)群眾報》及各分區(qū)報紙都要選擇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報告中的中心問題做通俗介紹與解釋,以便區(qū)、鄉(xiāng)干部了解和向廣大干部群眾做宣傳。[24]6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國各級黨部發(fā)出了《中央關于發(fā)表七大文件的通知》,要求“一切七大文件(包括各種報告及黨章)均須在報紙上發(fā)表,文件長的分段登載,或出特刊,使黨員與黨外人士均能閱讀”[6](726)。
為了讓代表們離開延安回到各自工作崗位后,能夠普遍準確傳達中共七大會議精神和宣傳大會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尤其是將毛澤東、朱德和劉少奇、周恩來等同志的大會報告和發(fā)言的精神傳達到各地,中共中央宣傳部等多家單位通力合作,于1945年6月迅速地組織力量,趕印了《七大文獻》匯編本,這是最早向外發(fā)行的七大文獻版本。[25]該版本封面是“七大文獻”四個行書體的朱紅大字,扉頁印的是全稱《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收錄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毛澤東同志開幕詞》《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林伯渠、岡野進等同志演說詞》《毛澤東同志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朱德同志軍事報告——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等文獻,是宣傳中共七大會議內容和精神的生動而權威的素材?!镀叽笪墨I》成冊后,通過新華書店迅速發(fā)行到各抗日民主根據(jù)地,供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學習貫徹中共七大的精神。周恩來則乘美軍飛機帶了一批到國統(tǒng)區(qū)進行宣傳。
隨著中共中央傳達和學習貫徹七大文件和會議精神的指示要求以及《七大文獻》匯編本的出版發(fā)行,全黨進入了學習貫徹中共七大文件精神的高潮。在此過程中,黨的新聞宣傳力量充分展現(xiàn)了各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和國統(tǒng)區(qū)各級黨組織學習和宣傳中共七大文件和毛澤東思想的熱烈局面,為傳達會議精神和激勵全國人民的學習貫徹活動提供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具體指導。自1945年6月底起,《解放日報》集中宣傳了各地區(qū)、各黨派、各階層對大會路線的學習貫徹情況,僅一個月時間即刊登30余條相關新聞報道。在根據(jù)地黨組織方面,1945年6月27日,《解放日報》預告晉察冀、太岳等地將舉行擁護中共七大宣傳周,晉察冀分局要求全體黨員“除進行學習文獻的思想動員外”,還應當“普遍深入地向群眾解釋毛主席的《論聯(lián)合政府》,和中共七大的偉大意義,形成自覺的擁護中共七大,擁護毛主席的群眾運動”。[26]同年6月29日,該報刊登西北局關于學習中共七大文件的指示,該指示首先明確學習目的是“深入中共七大路線的傳達,給干部以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進一步的改進干部的思想作風與工作,團結全黨,實現(xiàn)中共七大路線”,進而規(guī)定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依次為《論聯(lián)合政府》及《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兩大報告、中共七大黨章及《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及西北局關于邊區(qū)黨的歷史問題的文件。[27]學校師生、直屬機關和普通群眾也紛紛學習討論中共七大路線。同年7月3日,《解放日報》報道稱延安大學將中共七大文件列為中心課程,并特別強調校內非黨員專家亦支持《論聯(lián)合政府》。7月4日則分別報道了中直、軍直各單位的學習計劃和中共太岳區(qū)士敏縣端氏鎮(zhèn)商人的學習心得。7月7日,《解放日報》刊登了《中共中央紀念抗戰(zhàn)八周年口號》,要求“一切共產黨員,要學習七大的文件,向群眾宣傳七大的主張,在實際工作中實現(xiàn)七大所提出的任務,時時刻刻牢記毛主席的指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發(fā)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黨內和全體同志更好地團結起來,在黨外和全國人民更好地團結起來,為完成解放中華民族的偉大任務而斗爭”[6](726)。7月17日,《解放日報》報道了冀魯豫日報社關于檢查《論聯(lián)合政府》學習情況的干部座談會,該社在座談會上指出一部分同志“很想用文件聯(lián)系自己的思想工作,但聯(lián)系不起來”,認為文件“和自己的新聞通訊工作,都無可結合”,另一部分同志“仔細抄收工作,做的很出色,但對自己抄收的《論聯(lián)合政府》,卻沒有很好的精讀”,經過檢查,全社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28]7月26日,《解放日報》刊登《淮海學習中共七大》,副標題用大號粗體突出“學習抗日戰(zhàn)爭兩條路線時聯(lián)系本區(qū)情況,硏究全國性問題”,正文介紹了淮海地委對學習中共七大的計劃,文末再次強調“每個討論題均要聯(lián)系實際”。[29]
延安軍民學習貫徹中共七大文件的指示和方法也成為國統(tǒng)區(qū)黨報宣傳的對象。1945年8月25日,《新華日報》以《他們如何學習七大文件》為題,介紹了中共西北局的指示、聯(lián)防軍政治部的指示和延大的學習方法,并作了特別說明:“怎樣才能把七大會各個文件學習得好,使它們成為我們在奮斗中最重要的武器,這是我們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現(xiàn)在將延安方面的材料匯錄一些在這里,供大家的參考。我相信大家在讀了這些指示和學習情況之后,一定會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訂出一套辦法,比以前更加熱心地學習下去?!盵30]
總之,傳達中共七大的會議精神和毛澤東思想成為大會閉幕后新聞宣傳的基本命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對中共七大的學習貫徹活動成為新聞宣傳的主要內容,這大大深化了中共七大和毛澤東思想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推動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發(fā)展。
中共七大是黨領導全國人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走向新民主主義光明前途的一次大會,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兩次代表大會間隔最長、會期最長、出席大會代表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代表大會。中共七大以“團結、勝利”的大會載入史冊,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5](31)
中共七大召開期間,新聞宣傳機構對大會的開閉幕、代表報告和輿論反映等作出跟進報道,如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媒體圓滿地履行了大會見證者、記錄者和傳播者的職責,傳達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聲音,并成功營造了全國上下熱烈擁護中共七大的良好輿論氛圍,國外和國統(tǒng)區(qū)通訊社及報刊也對大會召開作了報道和評價。
中共七大閉幕后,新聞宣傳充分展現(xiàn)黨內黨外學習和貫徹大會路線的火熱局面,各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和國統(tǒng)區(qū)的各級黨組織結合自身形勢廣泛地宣傳和學習中共七大文件,如《解放日報》在延安及時跟進報道軍民學習貫徹大會文件情況,《新華日報》在國統(tǒng)區(qū)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動員黨員干部群眾將會議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大大深化了中共七大和毛澤東思想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
從新聞宣傳的角度,可研究得出,中共七大在黨的百年新聞宣傳史上同樣具有“高舉旗幟”的里程碑意義。確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是中共七大的光輝成就,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為黨的新聞宣傳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和思想基礎,長期指導著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毛澤東思想的旌旗依然在黨的宣傳思想陣地上高高飄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毛澤東思想教育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它培養(yǎng)的大批骨干,不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盵31]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自此,全黨高舉旗幟,從團結走向勝利,并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