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主持|大漠
如果你讀過很多書,依然不能更好地生活,依然無法在躁動、迷茫、無助甚至是絕望時給自己做一次簡單的心理按摩,不妨試著給我們寫一封信說說。我們很樂意踏遍古今中外為你找到屬于你的心靈智者。
秘密樹洞:597516737@qq.com
讀者來信
我是喜歡讀書的人。但我所說的“喜歡讀書”僅僅是指作為學生,我是熱愛學習的。我成績不錯,在整個年級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存在。所有的老師都把我當作寶,除了語文老師。她大概是看我成天一副書呆子的模樣,時不時提醒我:“要不抽空讀些課外書?”我不明白,為什么要去讀那些閑書?我不喜歡!
毛姆說
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確實使人受用無窮。很少有什么娛樂,能讓你在過了中年之后還會從中感到滿足。除了玩單人紙牌、解象棋殘局和填字謎之外,幾乎沒有什么游戲,你可以單獨玩而不需要同伴。讀書就沒有這種不便,也許除了做針線活——那是你不大會喜歡的事——沒有哪一種活動可以那樣容易地隨時開始,隨便持續(xù)多久,同時又干著別的事,而且隨時可以停止。
語境提示
對每位文學大師而言,閱讀是伴隨終身的事情,因而他們對讀書常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英國小說家毛姆在《讀書應該是一種享受》一文中,把讀書這件事說得很透。雖然學習之余讀的那些閑書“既不會教你怎樣駕船,也不會教你怎樣修機器”,但終究是有好處的,能“使你生活得更充實”。
讀者來信
常常覺得生活很累,找不到方向和樂趣,找不到哪怕一丁點兒所謂的成就感。雖然我不像有些人一樣活在極端的厭世情緒里,但感覺自己就是不想邁開人生的步子。準確地說,就是我似乎找不到生的意義,沒有那種要蓬勃生長的渴望和熱情。就算人生到此為止,似乎也懶得掙扎。我是不是病了?
毛姆說
我一向慣于生活在未來之中,所以雖然如今我的未來是那么短暫了,還是擺脫不了這個習慣。我的心靈懷著一種特殊的安寧,盼望在不定的年限里完成我刻意制定的人生形式。有時候我一瞬間是那么激動地冀求死亡……雖然如此,我還是愿意活下去,只要醫(yī)生能給我保持還可以的健康情況;我欣賞這五光十色的世界,我對它將發(fā)生的一切頗感興趣。
語境提示
向往生的人,生命都會倔強一些。毛姆在60 歲時決定告別舞臺,盡量少寫作,以便騰出時間來回顧和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此時他覺得自己快走完一生了,沒想到還要活31 年。70 歲時,他想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結(jié)果又活了21年。到了80 歲,他完全做好了死亡的準備,他真不知道自己還要活11 年。
讀者來信
不記得是第幾次躲在房間里流淚了,只記得那些鋪天蓋地的挫敗和苦痛一直在向我靠攏,把我團團圍住。競選班干部輸?shù)脧氐祝⒅具M合唱團卻被告知不適合,想提高數(shù)學成績卻一次次被虐得信心全無……我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fā)生什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讀完高中。為什么生活不肯對我有任何的仁慈?
毛姆說
只要你在接受這種不幸時稍有違抗之意,那它就只能給你帶來恥辱。要是你把它看作是上帝恩寵的表示……那么它就不再是你痛苦的根由,而會成為你幸福的源泉。將來會怎么樣,我根本不去考慮。要是成天想著今天,愁著明天,生活還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事情糟到無可再糟的地步,我想總還是有路可走的。
語境提示
毛姆一生坎坷曲折,但他始終是一個有趣的靈魂。1874 年出生于巴黎,童年時父母雙亡;成年后入醫(yī)學院行醫(yī),但不久便棄醫(yī)從文;一戰(zhàn)期間曾加入英國情報部門;55 歲時離異,此后孤身一人,直到去世。他曾說:“生命力是非常活躍的。生命力帶來的歡愉可以抵消人們面臨的一切艱難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