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 曹宗清
在做學校民主治理研究時,我對全國三?。ㄊ校┑?0多所學校進行了調研。在做電話訪談時,經(jīng)常有老師說:“我現(xiàn)在在辦公室……”言外之意,這個話題不方便公開聊。在做問卷調研時,有的中層干部看到“學校定期公開財務情況”“領導重視教師提出的批評建議”“教師可對領導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等問題時,會謹慎考慮是否在全校開展調研??傮w而言,大家對評價學校民主管理狀況抱有一定程度的回避態(tài)度。
個中緣由,一方面,大家認為個人評價學校民主管理狀況就是對校領導的評價:褒獎學校民主,可能會被同事看作是拍馬屁;批評學校不民主,一旦傳到校領導耳朵里,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良影響。另一方面,群體性地收集學校民主治理信息,可能會引起校長的反感,甚至可能激怒氣量較小的校長。在普遍避免正視學校民主管理狀況的背后,暗含著大家對民主的基本認識。在教師看來,學校民主是一種“善”,學校越民主越好,然而當前的民主程度自己并不十分滿意;在管理者尤其是校長看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民主是一種必要的“惡”,但又不愿意別人評價自己不民主。所以,將學校民主管理狀況拿到臺面上來講的情況并不多,要獲取真實的學校民主管理數(shù)據(jù)也有一定的難度,并且什么是學校民主管理仍然存在概念的模糊性。
民主理論發(fā)端于古希臘城邦時期,在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中已初見端倪,最終形成于17——18世紀西方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以盧梭為代表的理論家提出了人民主權的核心理念。十九世紀的熊彼特提出,民主就是一種競爭性選舉的制度安排,他也開啟了程序民主以及后續(xù)的參與民主、協(xié)商民主、多元民主等現(xiàn)代民主時代。直到20世紀,民主一直是一個政治概念,而后逐漸進入工業(yè)和經(jīng)濟等領域中。
學校民主管理是一種職場民主,與政治民主的概念有較大區(qū)別。從民主的發(fā)展歷史來看,民主并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在不同情境下其表征也不盡相同。具體到學校場域,學校民主管理就是要體現(xiàn)教師的權力主體性,不是領導替教師做主,而是教師自己做主。學校不是校長一個人的學校,而是大家的學校;學校的事情也不能是校長一個人說了算,應尊重和吸納大家的意見。這才是一個民主管理的學校。
國家相關政策文件中多次強調要落實學校民主管理,新時代“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斷的提出,進一步深化了我國民主治理實踐,基層的學校管理也應踐行相關精神??梢哉f,開展學校民主管理既是國家要求也是民眾期盼。但不得不承認,民主管理與效率管理之間有一定沖突,并且有研究發(fā)現(xiàn),并非是越民主的組織發(fā)展得越好,在倡導學校民主治理時,也要客觀看待民主治理的限度。所以,只要教師以客觀的態(tài)度評價學校民主,就是對學校治理的推動。學校領導應該有聽得進“批評”的胸懷。當然,如果教師對學校民主評價程度過高,也不能說明這就是先進的管理。把學校民主定義為一個中性詞似乎更為妥當。所以,大大方方談論學校民主管理狀況,正視它和評價它,應是學校治理現(xiàn)代化的應然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