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縣城廂小學 白紅梅
三年級學生小軍幾乎每天都在媽媽的催促中開啟一天的學習生活?!翱炱鸫?,上學要遲到了!”“快吃飯,時間不多了!”“快睡覺,否則明天起不來!”“快寫作業(yè),還要多久才能寫完?”這些話,小軍的耳朵快聽出繭子了。媽媽覺得小軍做什么事情都慢,穿衣慢,吃飯慢,寫作業(yè)也慢??墒潜M管媽媽催促得口干舌燥,小軍卻不緊不慢,一臉淡定,做什么事情都按自己的節(jié)奏來,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媽媽說得多了,他也會回一句:“真煩人!”母子兩人經(jīng)常因此起沖突,關(guān)系非常緊張。小軍媽媽覺得身心俱疲,于是向班主任求助,請老師幫忙做小軍的教育工作。
在拖拉磨蹭這件事上,大多數(shù)兒童的表現(xiàn)驚人地一致。家長光靠催促解決不了問題,甚至越催孩子越慢。為什么呢?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超限效應(yīng)”,就是當個體受到外界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時,很容易產(chǎn)生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家庭教育中的“超限效應(yīng)”表現(xiàn)為嘮叨式教育和吼叫式教育。當父母持續(xù)性地給予孩子一種被掌控的人生感時,孩子很容易被逼向教育的反面。就像是彈簧理論,當父母給予的刺激超過了孩子心理彈簧的最大承受力時,很可能會導致彈簧崩壞。
案例中的小軍也明白磨蹭可能會遲到,他也不想遲到,可是當媽媽每天都不斷焦急地催他時,他反而不著急了。因為他覺得媽媽試圖“控制”他,他要為自己爭取“自由”。媽媽越催他越慢,因為他要“抗爭”,于是以消極應(yīng)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抵觸。
怎樣幫助小軍呢?我首先建議小軍媽媽改變嘮叨和吼叫的教育方式,其次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智慧的策略。
我們一起分析小軍磨蹭的原因。比如小軍做作業(yè)慢,是因為只要寫的字稍微有點不整齊,他就擦掉重寫。其實并不是他寫字慢,而是他過于追求完美。這種意識,是家長和周圍的環(huán)境無形中施加給孩子的,他害怕做不好,總是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懷疑,體現(xiàn)在寫作業(yè)上,就是用橡皮一遍遍進行修正。我建議小軍媽媽把孩子的橡皮悄悄收起來,讓小軍慢慢練習一次就寫好,即使寫不好也沒關(guān)系,下一次盡力就行。
小軍磨蹭也可能是缺乏時間觀念,可以利用計時器或鬧鐘幫忙。比如要求小軍“3分鐘洗完臉”“30分鐘吃完飯”,媽媽可以提前設(shè)定好鬧鈴,幫小軍在生活中感受不同時間段到底有多長。小軍做事拖拉,跟任務(wù)目標不明確也有關(guān)。因此,在幫助小軍形成時間觀念的同時,還應(yīng)教給他如何規(guī)劃事情,合理安排時間,而不是把事情一件件布置好,再催他完成。比如,可以鼓勵小軍放學后自己規(guī)劃當天的吃飯時間、作業(yè)時間、娛樂時間、休息時間,只有對自己每天的任務(wù)做到心中有數(shù)、全面規(guī)劃,才能科學有效地管理時間。心理學家將這種按計劃工作、目的明確、效率增高的現(xiàn)象稱為“定位速效法”。如果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施,定會養(yǎng)成良好習慣。
當小軍媽媽淡定下來,不再催促他時,避免遲到就成了小軍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就會自己著急,自己學著承擔,學著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