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因為怕冷才飛走的嗎?
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寒冷并不是我們遷徙(qiānxǐ)的直接原因喲。我們之所以到了冬天要往南遷徙,是因為北方的水、草都被凍住了,我們沒有棲息(qīxī)的空間,也沒有果腹(fù)的食物了。
候鳥遷徙時,所有鳥都是一起出發(fā)的嗎?
故事書里喜歡這么寫,但是我們一般不會這樣做,哈哈。不同種類的鳥一般不會、也沒有必要聚(jù)在一起遷徙,即使是同一種鳥,也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分群飛行。就拿金鸻(héng)來說吧,親鳥(幼鳥的父母)完全不會帶著幼鳥飛往越冬地,甚至比幼鳥還要晚2~4周才出發(fā)呢。
候鳥在遷徙時一定像遠足郊游一樣“逛吃逛吃”的吧?
能打敗4BBRW的,只有4BBRW!
你說得對,但不完全對。大多數鳥類遷徙的時候,的確會經常停下來歇(xiē)腳以及進食。但有少數鳥類,幾乎不會在遷徙途中停歇進食,而是始終處于風雨兼(jiān)程的狀態(tài)。斑尾塍鷸(chéngyù)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僅需要8~11天,斑尾塍鷸就能一口氣飛完10000千米的遷徙路程。2021年9月底,一只標簽號為“4BBRW”的雄性斑尾塍鷸創(chuàng)造了目前鳥類單次飛行最遠紀錄——約1.3萬千米。它的持續(xù)飛行時間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39小時,這意味著它不眠不休地飛行了近10天!厲害的是,2020年的該紀錄(1.22萬千米)也由它創(chuàng)造。
祝你們一路平安,代我們向南方的朋友問好呀!
謝謝你的祝福,但我們可能無法代你們問好咯,因為我們是遺(yí)鷗(ōu),遷徙路線是東西走向的,我們正從內蒙古鄂爾多斯飛往天津呢。還有更不走尋常路的北京雨燕,它們的遷徙路線是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結合。離開繁殖(fánzhí)地北京之后,它們先一路向西,抵達中亞、阿拉伯半島之后,再一路向南,最終抵達南非、博茨(cí)瓦納和納米比亞。每年遷徙往返(fǎn)約3.8萬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