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難經(jīng)》脈診淺析*

      2022-12-31 08:35:26謝文英劉高陽
      關鍵詞:脈學診脈寸口

      李 亮 謝文英 牛 賀 陳 壯 劉高陽

      [1.河南中醫(yī)藥大學骨傷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仲景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難經(jīng)》原名《黃帝內經(jīng)八十一難》,相傳為戰(zhàn)國時期秦越人所撰[1]。其雖非脈學專著,但其中有關脈診的專篇論述約占全書的1/4[2],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到:“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對《難經(jīng)》在診脈方面的貢獻給予了較高的肯定與評價。其既是對《黃帝內經(jīng)》脈學理論的發(fā)展,又為仲景臨床平脈辨證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本文將依據(jù)《難經(jīng)》對脈診內容的記載分別從診脈部位、診脈方法及脈象主病等方面闡述脈診和脈象的基本內容。

      1 診脈部位

      1.1 獨取寸口 《難經(jīng)》首倡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寸口診法并不是《難經(jīng)》首創(chuàng)和獨創(chuàng)的,在《素問·平人氣象論》《素問·五臟別論》等篇中均已提到寸口診法,但《難經(jīng)》卻是首先提出獨取寸口,這不僅僅是對中醫(yī)診斷方法的簡化,更重要的是對其診斷思維方法的全新轉變,即由遍診全身脈象以候全身病變轉為以寸口、局部的脈象反映全身的整體情況,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

      在《難經(jīng)·一難》中記載:“十二經(jīng)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府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榮衛(wèi)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復會于手太陰。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終始,故法取于寸口也”[3]。不僅提出了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而且提出寸口診脈的原理。本難首先強調了“寸口”為診脈部位,明確脈診的部位,其次認為寸口是十二經(jīng)“脈之大會、五臟六腑之終始”,并闡釋了“獨取寸口”的切脈原理:(1)寸口為五臟六腑氣血運行周而復始的重要會合處;(2)寸口又為肺經(jīng)原穴,肺朝百脈,五臟六腑之氣血都經(jīng)由肺運行到身體各個部位,故寸口可反映五臟六腑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同時又明確了呼吸和脈動次數(shù)的關系,提出以呼吸定息。該難首倡“獨處寸口”的診脈理論,是對中醫(yī)脈診的創(chuàng)新,也被作為中醫(yī)臨床診查疾病的主要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1.2 寸口分部 《難經(jīng)·二難》明確提出了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并確定了寸尺部的具體切脈范圍?!峨y經(jīng)·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3]。以“關”為界明確規(guī)定關后(從關到尺澤)為尺部,關部至魚際為寸部,將寸口明確分為寸關尺三部,并提出尺部和寸部范圍即“從關上分出一寸剩余者為尺,從關下分出一尺剩余為寸”,但對關部的范圍卻并未提及。

      1.3 脈別陰陽 陰陽學說是中醫(yī)理論的基礎,其應用貫穿于中醫(yī)對人體臟腑功能、生理病理、病因病機以及辨證論治和藥物性味功能的認識。

      陰陽學說認為任何事物都可分陰陽,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而以“陰陽”為主,解釋和說明脈象及脈理規(guī)律,是《難經(jīng)》脈診的又一重要特點。 如《難經(jīng)·二難》提出“陰陽分主尺寸”之說,認為“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認為尺寸分陰陽,切按寸口能夠把握機體陰陽的盛衰和疾病的虛實寒熱;明確表述從關至尺內為尺部脈屬陰,反映機體之陰的生理、病理變化;而從關至魚際屬于寸部脈,反映機體之陽的生理、病理變化;至此明確了尺寸部脈的陰陽屬性。

      《難經(jīng)·四難》則論述了脈象別陰陽的判斷方法,曰:“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浮者陽也, 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言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3]。本難不僅將脈象與陰陽、臟腑相結合分述取脈方法的陰陽屬性,同時亦提出了浮、沉、長、短、滑、澀的單脈以及相兼脈象的陰陽屬性,豐富了寸口診脈的內容。

      又《難經(jīng)·六難》提出脈之陰陽虛實的問題,曰:“浮之損小, 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3]。該難提出以“浮之”“沉之”為基本方法來分辨脈象陰陽虛實,進而判斷人體陰陽的盛衰;同時本難將脈位與脈形2個方面的陰陽屬性相結合 ,不僅重視脈位的浮沉,亦重視脈象的變化特征,為后世“以浮為陽,沉為陰”為綱的脈法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再如《難經(jīng)·三難》《難經(jīng)·二十難》均論及陰陽變化所產生之脈象。《難經(jīng)·三難》記載:“關之前者,陽之動,脈當見九分浮……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關以后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3]?!峨y經(jīng)·二十難》曰:“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脈雖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3]。這兩難則是從脈位和脈象的陰陽屬性來論述了陰陽相乘、重陰重陽、脫陰脫陽等病理脈象及其演變過程。《黃帝內經(jīng)》雖也引入“陰陽”用以說明脈象的大體分類,但《難經(jīng)》則具體運用“陰陽”之理,去說明脈象并闡釋脈理。在許多方面或闡《黃帝內經(jīng)》之未發(fā),或較《黃帝內經(jīng)》又有新的認識,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

      2 診脈方法

      《難經(jīng)·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故曰輕重也”[3]。提出了運用三菽、六菽、九菽、十二菽、按之至骨5種不同的指力進行切脈的基本指法,以菽豆的多少作為標準以分輕重,從而體察皮毛、血脈、肌肉、筋骨等的脈象變化,以了解心肝脾肺腎五臟氣血的內在盛衰變化,后逐漸演變?yōu)榻裉斓母≈谐?個不同輕重的力度以及不同脈位以候脈象的方法。

      3 脈象主病

      《難經(jīng)》在《黃帝內經(jīng)》“脈合陰陽”(《素問·脈要精微論》)的基礎上,以陰陽為分脈總綱。如《難經(jīng)·四難》曰:“謂浮、沉、長、短、滑、澀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3]。分別從脈位的淺深、脈幅的長短以及脈搏的流暢度3個方面來論述脈象特征,為《脈經(jīng)》以及其后的脈學著作系統(tǒng)整理并為脈象分類命名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難經(jīng)》在《黃帝內經(jīng)》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男女脈象之生理性差異,曰:“男子生于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于申,申為金,陰也。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是以男子尺脈恒弱,女子尺脈恒盛,是其常也”。認為生理情況下男子其性屬陽,陽氣旺盛,其脈象特點表現(xiàn)為寸盛尺弱;女性則相反,認為女子為陰,陰血旺盛故而寸脈相對較弱而尺脈偏盛。

      《難經(jīng)》中關于脈象主病的論述雖然亦尚不系統(tǒng),但較《黃帝內經(jīng)》有了一定的進步,出現(xiàn)了遲數(shù)脈與臟腑疾病之關系、歇止脈與腎氣衰竭之關系等脈象主病專篇。如《難經(jīng)·九難》曰:“何以別知藏府之病耶?然,數(shù)者府也,遲者藏也。數(shù)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以別知藏府之病也”[3]。亦如《難經(jīng)·十一難》曰:“經(jīng)言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藏無氣者,何藏也?然,人吸者隨陰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故一藏無氣者,腎氣先盡也”[3]。又如《難經(jīng)·四難》曰:“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3]。雖較《黃帝內經(jīng)》有了新的體會和進步,但其中仍屬脈與疾病關系的經(jīng)驗積累階段,尚未實現(xiàn)脈診理論的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

      4 脈癥合參

      疾病的內在病理變化往往是錯綜復雜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臨床診斷時要將脈象特征與望、聞、問三診收集到的病史資料綜合分析,全面考察疾病的本質,做到四診合參,最終才能做出客觀而正確的判斷。如《難經(jīng)·十六難》載:“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3]。本難所言面青、善怒、四肢滿閉、淋溲、便難等癥狀則是通過其他診斷方法所收集到的,要求醫(yī)者在辨證時要四診合參,綜合分析四診收集到的病史資料,不能僅見肝之脈就草草斷言之病位在肝,亦是后世“舍脈從癥”“舍癥從脈”之理論來源。

      5 小結

      綜上所述,《難經(jīng)》雖非脈學專著,但其上承《黃帝內經(jīng)》,下啟《脈經(jīng)》,對脈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內容簡潔、篇幅不大,但論述脈診的內容卻十分豐富。全書中專論脈學的部分就有22難,加之其他兼論脈學的部分,約占了全書的1/3。所論脈學內容,包括脈診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正常反常脈象等,特別是書中首先提出并基本完成的“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不論在方法還是理論上,都是對《黃帝內經(jīng)》脈法的重大突破和超越。

      猜你喜歡
      脈學診脈寸口
      專業(yè)與傳統(tǒng)美德交響曲
      出版參考(2020年11期)2020-01-12 07:07:24
      瞬時波強技術對人迎、寸口脈象研究的意義探討
      也論人迎寸口診法
      院士診脈電動車自燃事故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24
      《張山雷脈學講義》摘編
      為業(yè)余棋手診脈
      棋藝(2016年6期)2016-11-14 05:36:00
      為業(yè)余棋手診脈
      棋藝(2016年4期)2016-09-20 06:13:17
      《靈樞·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溯源脈診“獨取寸口”理論的形成、發(fā)展與完善
      新中醫(yī)(2015年3期)2015-02-22 20:50:39
      為業(yè)余棋手診脈
      棋藝(2014年2期)2014-05-23 12:21:57
      神木县| 靖宇县| 富民县| 凭祥市| 乃东县| 洪雅县| 连云港市| 桃园市| 红河县| 获嘉县| 固阳县| 甘洛县| 五大连池市| 体育| 靖安县| 易门县| 磐石市| 凌云县| 容城县| 浠水县| 梁河县| 大庆市| 郸城县| 腾冲县| 太谷县| 泰兴市| 安岳县| 志丹县| 土默特左旗| 旺苍县| 罗甸县| 西贡区| 介休市| 十堰市| 云梦县| 洪江市| 衡阳县| 伊川县| 仙游县| 桦南县| 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