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陳道紅
新時代的十年,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教師不斷提升的社會地位,都將教師這個曾經(jīng)默默無聞的群體推到一個“眾目睽睽”的地帶,以致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行動高潮迭起,強音頻出。但在這高潮和強音之中,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基礎的邏輯判斷,那就是: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才是師德師風中最核心的內(nèi)容。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的政治生活是社會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是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的著名論斷。中國古代的太學講經(jīng)、書院傳道,講傳的雖是修身齊家,根系的卻是治國平天下,乃“國之大者”,打上了鮮明的政治烙印。今天的教師,要想成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大先生”,必須將重視和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作為一道人生的必答題,唯此才能不負師者使命,不負時代重托。
政治素養(yǎng)是個體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的應用能力和綜合水平。它并非與生俱來,相反,它更多地指向后天的培育和養(yǎng)成。只要我們能夠時刻做到政治自省、道德自覺、文化自信,政治素養(yǎng)就會如影隨形地附著在教師的思想和思維中,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行為上。
以政治自省堅定政治立場。教師的政治立場是教師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集中體現(xiàn),是教師的精神支柱,也是影響和制約教師工作態(tài)度、工作熱情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更是衡量教師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在社會轉型升級、文化多元碰撞的今天,物質(zhì)文化和網(wǎng)絡文化的雙重夾擊,解構了部分教師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導致部分教師對政治和自身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忽略甚至漠視。扭轉這一局面,需要教師時刻保持政治自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充實武裝自己的頭腦,以科學的思想認識和扎實的理論知識來堅實自己的政治信仰,提升對黨和國家的理想認同和制度認同,把握當今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大勢,在準確理解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礎上,辨析主流價值觀和非主流價值觀的邊界,辨別虛擬世界中的迷惑性思想和觀點,把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確的政治立場貫穿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中。
以道德自覺筑牢道德高地。禮義是治人之大法,道德是立人之大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可謂是社會道德的縮影,而教師則是社會道德最具體的形象代言人?!抖Y記》的“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清代王夫之的“主教有本,躬行為起化之原”都是在強調(diào)教師德行操守的重要性。古人如是,今天的教師更應該以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原則為標桿,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認知,錘煉自己的道德意識,檢視自己的道德行為,在向上向善的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筑牢個體的道德高地,引領垂范莘莘學子。
以文化自信傳承文化基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根基和底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屈辱和挫折中,浴火重生,鳳凰涅槃,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強力支撐。浸潤在中華文化中,每一個中國人都天生自帶“家國情懷”的基因。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后的革命歲月所孕育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這一基因的傳承和延展。新時代的教師要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未來建設者,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對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的認知認同,深層感悟家國情懷的精神內(nèi)核,理性審視文化交融演進中的不和諧元素,引導未成年人構建起接續(xù)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中國擔當。
一個真正具備政治素養(yǎng)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思想深邃、品行正直、人格高尚、帶有明顯“中國風”的教師。這樣的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