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祖斌
學習、工作、生活在大學里,我經(jīng)常思考,我追求的“理想大學”是什么模樣?辦好一所大學,最重要的是什么?歷經(jīng)多年、多校的摸索與實踐,我漸漸找到答案:那就是,學生在這里自由成長,收獲著知識、自信和強國理想;教授們學術至上,追逐著科學和教育的夢想;師生的自由討論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里,有人物,有故事,有書香,有回憶,還有愛……這或許就是我理想中大學的模樣。
我們常說,辦大學就是要育人為本。學生對大學充滿著美好期待,他們渴望收獲成長、獲得肯定,他們期待自信成長、展翅翱翔。精心培養(yǎng)好每一位獨一無二的學生,是學校的天職。我們立德樹人、堅守職責、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雙一流”建設,強化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只為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擁有閃亮的光,去點亮更多人的夢想,共同匯聚成“建設廣西之柱石”“建設國家之柱石”的強大力量,砥礪實現(xiàn)教育強國之夢想。
我們常說,辦大學就是要人才為要。大學之所以為大學,是因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是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地方。教授們學術至上,就是勇于在追逐科學和教育的夢想道路上,大膽思考,探索真知。我常常想,大學的這座“大廈”有多宏偉,它是無數(shù)的教師用他們的高尚品德、淵博學識、人格魅力堆積而成的。大學就是要堅持“人才強?!焙诵膽?zhàn)略不動搖,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鼓勵教師勇于攀爬科學研究的高峰,敢于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用畢生所學服務于國家和社會。這不僅是教師的使命,更是大學的擔當。
我們常說,辦大學就是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在大學,要營造科學自由探究的學術氛圍。鼓勵師生大膽研究、創(chuàng)新思維,要建立平等交流的和諧師生關系。針對大學人文素養(yǎng)缺乏的情況,我們開設通識教育講座,做到“天天有講座,人人可選擇”,鼓勵師生自由討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也是大學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我們常說,辦大學就是要辦氛圍。在建設“大學人文實驗室”的理念下,我們凝練和建設校園十大文化景觀:王城獨韻、承運春秋、獨秀映月、文博群覽、尊師重道、運河遺存、雁山書香、雁棲碧波、獨秀學人、歲寒三友。我們建造了12個校園博物館:校史館、王城博物館、桂學博物館、人文強桂展館、美術館、生物多樣性博物館、越南學校紀念館、出版社社史館等。在每個校區(qū)還建設了一個“獨秀書房”,讓大學有書香的味道。一個品質(zhì)高雅的書店是一所大學品位、文化、歷史的象征,也是大學這座象牙塔的文化標志。正因為如此,我推動了“獨秀書房”在廣西各大高校落地,還跨越開設到了海外。
大學也是有故事的地方,我們挖掘老教授、老專家、老校長和學校的故事,出版校史叢書,喚醒和珍藏大學記憶。我想,這樣的大學,一定是溫暖的、有愛的。
我很幸運,工作在大學,思考在大學,大學就是我理想的棲息地。在這里,我身體力行、不懈求索,豐富我理想大學的模樣。但愿你我都能相逢在這樣的理想大學,成長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