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湯新娜 圖_陳 偉
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jīng)過多次的循環(huán)往復。從事宣傳工作20多年,有好多瞬間,或事或人,或讓人淚目,或讓人觸動,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讓我愈來愈深刻地理解宣傳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堅定信心追求,堅定心之所向,便是遠方。
黨的二十大開幕前,在欒川縣叫河鎮(zhèn)栗樹溝村,一位眼有點花、耳朵有點背的87歲老黨員,早早端坐到電視機前。在全體起立唱國歌時,他激動得嘴唇哆嗦,雙手顫抖、弓著背,用手撐著床沿慢慢站了起來,緊盯電視畫面的眼神中滿是驕傲和激動。他是千萬名黨員中極其普通的一員,從成為正式黨員的那一天起,他就時刻佩戴著黨徽,牢記自己的身份,從青年到暮年,他只堅信一點,那就是:黨員光榮,黨員就是要多干好事。他最驕傲的事就是在那段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帶領黨員群眾克服萬難修通了栗樹溝通往山外的路。
在深山中的碎石小道上,一位身穿深藍色衣褲,戴著一頂深色帽子,衣服上還沾著泥土,背著鋤頭,蹣跚而來的老人,胸前的黨徽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這是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前,我隨供電所員工排查深山獨居戶用電情況時,第一次見到他的樣子。見的次數(shù)多了,我發(fā)現(xiàn)老人還有一個習慣性動作,時不時會用手按一下胸前的黨徽。我想,他最開始可能是怕黨徽被不小心弄掉了,而去反復確認,后來,他知道它在,只是讓他更加心安吧。他的理想信念無比堅定,一直為“做一名多做好事的光榮的黨員”執(zhí)著追求。
從這位老人身上,我總能想到一句話:夢想不分大小,只要是發(fā)自肺腑的熱愛,就一樣了不起。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在陜西梁家河村調(diào)研時說,我的第一步邁出來,就是到咱梁家河,那個時候我就說,今后如果有條件,有機會,我要從政,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這是他對人民群眾沉甸甸的愛,也是他堅定的理想信念。“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從延安時期的文藝工作者到如今的宣傳思想工作者,從“革命文藝對其他革命工作的有力協(xié)助”到擔負“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這個職業(yè)被多種加持,自帶光芒。而我們,更要時刻保持警醒,時刻謹記我們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們的“戰(zhàn)場”始終在基層,在一線,在群眾中間。認識、實踐、再認識,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夢想一次次被鐫刻,信念一次比一次愈加堅定!
心中有愛、眼里有光,肩上有責、腳下有路。讓我們懷揣夢想,滿腔激情,與時間賽跑,做一名永不丟斗志、不失精彩的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