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武艷平
春風(fēng)吹拂著柳條,光影透過大大的落地窗,映照在客廳的整面書墻上,影影綽綽,婉約溫柔。三歲的兒子在追著樹影玩耍,不小心碰到了書架,一本黑色封面的書“吧嗒”一聲,掉在了地板上,兒子興沖沖地跑過去,拿起書,指著封面問我這是什么。
“狼圖騰。”我回答說。這本書是剛上初一的我買的,距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近17年了,書皮有些破舊,內(nèi)頁有些泛黃,不過好在保存完整,要不是突然從書架上掉落,我差點都忘記了,姜戎的這本《狼圖騰》曾經(jīng)是青蔥時代的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同時也是我第一次自己掙錢買的書。
2005年夏天,還住在村子里的我,格外羨慕縣城里的孩子。他們說,縣城里有個新華書店,店里的書可以免費看,想買什么書都有。依稀記得,我當(dāng)時經(jīng)常做著一個夢,夢里的我坐在灑滿陽光、書籍滿墻的書屋里,看啊看。夢醒之后,家里只有當(dāng)醫(yī)生的父親的破舊醫(yī)書與草藥圖鑒。家里由于父親好心常年不收患者藥費,經(jīng)常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tài)。為了去夢想的書店,我偷偷背著父母,在村子里撿塑料瓶、易拉罐、舊衣服、別人不要的碎鐵等,借了一輛三輪車,拉去鎮(zhèn)上賣錢,總共去了4次,賣了50塊錢。50元紙幣對于當(dāng)時的我就是一筆巨款,回到家我把它藏到最隱蔽的角落里,晚上一遍遍地檢查,生怕有人偷了去。
第二天,趁著父親要去縣城進藥,我軟磨硬泡非要一起去,父親拗不過我,帶我坐上了去往縣城的公交車。我一路都在想買什么書,還想著要是有余錢可以買一塊巧克力,總看電視里的孩子吃,自己還沒吃過呢。醫(yī)藥公司對面就是新華書店,進了書店以后,我被滿屋子的書震撼了,可是一看價格,喜歡的課外書都買不起,后來,營業(yè)員說有本書在打折,只要50塊錢就可以,我這才買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課外書《狼圖騰》。
回去的路上,我抱著這本書,在公交車上被擠來擠去,父親說我站累了可以把書放地上,坐著休息一會兒,我搖了搖頭拒絕了,書怎么可以坐呢……站了一個多小時,又坐上父親的自行車,顛簸了一路才回到家,顧不得渾身酸痛、汗流浹背,我坐到椅子上就開始貪婪地看了起來。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這本書都陪伴我入睡,煩惱也好、快樂也罷,看書的時候全然忘記了,醒了再精神煥發(fā)地迎接新的一天。
后來,我又有了很多書,這滿墻的書于我而言不僅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渠道,而且更多的是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瞬間切換至無憂無慮的新世界之中,獲得心靈上的短暫安慰與自療。在書香的沁潤下,漫漫人生路,我走得日趨堅強、有底氣。無論遇到什么挫折與苦難,始終有能力自我救贖,永遠有一抹光亮,驅(qū)散黑夜、迎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