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恒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英語教研室,浙江 寧波 315211)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環(huán)境三者相互作用并有機結合起來的[1]。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教學環(huán)境的一種,“指學生或教師對所處的班級或課堂的知覺或感受。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態(tài)度、教學策略和課堂活動等”[2]。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好壞能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結果[3]。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大,高等職業(yè)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2022年4月20日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職業(yè)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了職業(yè)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施行以來的首次大修??梢灶A見,高等職業(yè)教育必將迎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然而,對高職學生,尤其是高職學困生的心理狀況關注度仍然不高,對高職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倦怠現(xiàn)狀更是知者寥寥,少人問津。
學習倦?。╨earningburnout)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課業(yè)壓力和課業(yè)負荷及其他心理因素導致的情緒耗竭、去人性化、個人成就感低落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一系列不適當?shù)奶颖軐W習行為[4]。高職英語學困生學習倦怠的成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動機、興趣是一個人能夠堅持不懈、不斷拼搏的動力源泉,動機、興趣的枯竭是導致高職英語學困生學習倦怠現(xiàn)象的直接因素。這與這些學生長期以來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有關,低效能讓他們在學習上難有獲得感和成就感,學習興趣持續(xù)下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學習難度增加,社會競爭加劇,就業(yè)等外部壓力增大。高職英語學困生的基礎普遍較差,進入高職院校以后,學科的學習難度增加,學習負擔加重,對這些學生來講,部分知識內(nèi)容已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同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而近年公共衛(wèi)生安全事件對勞動力市場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這些因素都成為壓在這些學困生頭上的無形大山,讓他們“壓力山大”,喘不過氣來。
(3)社交能力下降,人際關系困難化。高職學困生普遍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存在著自卑心理,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為缺乏自信,不易于他人分享或合作,遇到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ヂ?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和手機的普及,讓學困生們長時間地沉迷于虛擬世界,進一步削弱了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在學習行為上表現(xiàn)為逃避和退縮。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高職英語教師與學困生交流溝通的前提。良好的師生關系一旦建立,學困生就會由喜愛老師而慢慢喜愛上老師的英語課。高職英語教師首先要轉變先入為主的觀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從心底出發(fā),尊重、理解英語學困生。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困生,學會換位思考,真正包容、接納這些英語學困生,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而不是以成績論英雄,以成績定好惡,尊重學困生的個性差異,逐漸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做他們的“知心人”,引導他們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其次,高職英語教師要從行動上關心、幫助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和生活,可以利用現(xiàn)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溝通方式,例如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建立起師生間自由平等的溝通互動渠道,用愛心、有耐心、交真心,心心相印,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關愛,逐步培養(yǎng)感情,日積月累,以情感化,贏得他們的信任,最終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成為英語學困生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在此基礎上,循循善誘,合理引導,讓學困生認識到自己學習上的問題所在,重新激發(fā)起他們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重整旗鼓,發(fā)奮圖強。
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雖然說“沒有差生,只有差異”,但事實上,學困生在班級里是一個容易被忽視和歧視的弱勢群體。高職英語教師要努力倡導和諧友愛的生生關系,營造安全包容、彼此欣賞、互相幫助的班級氛圍,構建平等共享、團結協(xié)作的課堂氣氛。高職英語教師在平時要運用微信群、QQ群等社交工具,通過班干部、學習骨干等引導學生“交朋友”“結對子”“傳幫帶”,讓學生之間形成和諧愉悅的良性互動;在課堂上要給予每個學生自由平等的學習機會,讓每個學生的潛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時公平對待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鼓勵學生們?nèi)¢L補短、共同進步。
2.3.1 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高職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應該遵循以學生為本、以職業(yè)為導向的原則。教師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情況,選擇與學生專業(yè)密切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其次要根據(jù)學困生的學習程度,設置符合他們能力水平的教學情境或問題環(huán)節(jié),把紛繁復雜的課程分解成相對容易淺顯的段落,為他們提供量身定制的學習材料,滿足英語學困生的個性化需求;再次,高職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高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翻轉課堂、思維導圖、合作學習、任務型學習等優(yōu)化教學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鼓勵學困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利用學習通、微課等網(wǎng)絡信息技術新興學習工具,幫助學困生補充學習,鞏固學習成果,跟上學習進度。當然,這一切都對高職英語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技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3.2 課堂互動參與的全面化
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師要通過語言、眼神、表情等行為引導卸下學困生的心理包袱,走出逃避害怕的心理陰影,給予他們與其他所有學生同樣的平等的機會,在充分考慮學困生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前提下,鼓勵學困生動心、動腦、動口,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觀點,樂于分享,與其他學生一樣,參與到交流互動中,融入教學活動中去,從被動變?yōu)橹鲃?,從旁觀者變?yōu)閰⑴c者,從不起眼的群眾演員變?yōu)槲枧_的主角。比如講到社區(qū)服務(Community Service)時,可以讓學生分別回憶他們曾經(jīng)參加過的志愿者活動,分享經(jīng)驗和心得。
2.3.3 課堂評價的開放化
高職英語課堂的評價標準應該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是開放化的,而絕非固化的一成不變。高職英語教師要拓展思路,靈活應對,允許學生犯錯,多贊賞和鼓勵,少否定和批評,不拘泥于教材,放寬對學困生的心理期待和目標要求。學生參與表達時,高職英語教師應熱情關注、認真傾聽;當學生表達完畢,高職英語教師要用心呵護學困生自信的小苗,及時反饋,予以恰如其分的積極評價和表揚鼓勵,讓學困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認可,從而獲得參與的愉悅感和體驗成功的成就感,達到大膽表達,自我鍛煉,自我提升的學習目的,成為積極向上的學習者。在評價后,教師也要在適當時機通過適當方式,比如一對一面談等引導學困生自我反省,找出自身不足,設立符合他們能力發(fā)展的“夠得到”的切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并根據(jù)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和修改前進的步伐,讓他們能持續(xù)進步,最終實現(xiàn)長遠意義上的發(fā)展。
學困生是一個尤其需要關心、愛護的群體。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有利于學困生打開心扉,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高職英語教師要學會以真情感化學生,以真愛溫暖學生,幫助學困生走出學習倦怠的怪圈,逐步學會如何求知,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如何團隊協(xié)作,如何生存,如何發(fā)展。
另一方面,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持久、反復、螺旋上升的進程[5],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師還要努力拓寬交流溝通的渠道,爭取學校、家長盡可能多的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