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峰
《道德經(jīng)》最后一章有句話叫“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實的話因為揭示了事物的本質(zhì),往往不好聽;溢美之詞好聽,卻往往不可信。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重視“信言”,從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巧言令色,鮮矣仁”到墨子的“言不信者行不果”等,可以看出,人們最注重言論的真實性、可靠度,一個誠實的人,他的言論也應(yīng)當(dāng)是誠實的。
美言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容易讓人失去對事情正確的判斷?!秴问洗呵铩防镉小靶鹾蒙洹钡墓适?,齊宣王喜歡人家夸耀他能夠使用強弓,明明用過的弓“不過三石”,左右為討好齊宣王,都說其用的弓“不下九石”。三石是實,九石為虛,喜歡聽奉承話、得不到實情的齊宣王被“美言”蒙蔽,不能正確認(rèn)識自己,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拉開的弓有多大斤兩,終為后世所恥笑。
信言真語難聽,但能讓人看清事情的真相。據(jù)《史記·高祖本紀(jì)》記載,劉邦進咸陽后,面對豪華宮殿和奇珍異寶,目眩神馳。他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不走,可樊噲和張良卻堅決告誡他別這樣做,秦朝之所以滅亡,正是因為奢靡的享受,如果貪圖享樂,必然失掉人心,重蹈秦皇覆轍。劉邦頓時清醒。
“聽言不可不察,不察則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亂莫大焉?!庇行┤苏窃凇奥犙浴鄙先狈χ腔郏懊姥浴薄靶叛浴被煜?,失去了好與壞的鑒別力,最終在別人的吹捧中迷失自我,在“美言”的“精神賄賂”中滑下深淵。
明人呂坤說:“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孚人之理?!闭f話誠實,做事情實在,為人誠信,如果這樣做,就沒有不使人信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