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師正偉
人生只有一次,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沒必要把自己活成一個完美標準。
復旦大學梁永安教授有一段話,大意是,時下許多年輕人,似乎對美的概念缺乏獨立的判斷,別人說什么是美的標準,一堆人就趨之若鶩地朝著那個標準去“修剪”自己。如此,人就落入了“完美主義”的陷阱,一邊幻想自己身上生出沒有束縛的雙翼,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完美,一邊拼命隱藏自己的不完美。
上學期間,我記心理學筆記,為了追求完美,把每個字寫得方方正正,用熒光筆標記,一旦有個錯字就覺得這頁筆記一定要撕掉重寫。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將心思全花在追求所謂的完美筆記上,對知識點的印象卻十分模糊,其實重要的是知識,而不是華而不實的筆記。看來,不是所有對完美的追求都是有意義的。
美應該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美?!巴昝乐髁x”應該是自我在不斷行動、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越來越被認可。所以,年輕人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先追求完成,再追求完美。有時候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維持表面的完美,實則死水一潭,反而更容易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真正勇敢的人面對時代的風口,應該學習“小馬過河”的精神,勇敢踏入洪流之中,去感受,去碰撞,去掙扎,去突破,去釋放自己本真的性格,雖不完美,卻是在最有力量地生長著。
莎士比亞說:“人們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于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人生只有一次,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沒必要把自己活成一個完美標準。何況完美的定義都是因人而異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致認可的完美標準。所以,要真正認識自我,往往需要在不完美的探索中認識自己,于痛苦中發(fā)現(xiàn)自己,才會逐漸知道自己熱愛什么樣的生活,跟什么樣的人群聯(lián)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