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市是河南省產糧大縣,常年種植小麥4萬hm2左右,夏糧生產在全年糧食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2022年10月上旬,長葛市降水較多,小麥大部分播期在10月中旬,10月25日播種基本結束。古橋鎮(zhèn)小麥整體播期適宜,底墑充足,出苗較好。科技特派員陳建玲、趙榮杰多次到分包區(qū)域田間看墑情、查苗情、了解病蟲害發(fā)生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地塊麥苗有發(fā)黃現(xiàn)象。針對此,科技特派員通過分析不同地塊麥苗發(fā)黃原因,指導農戶加強田間管理,為培育壯苗、確保麥苗安全越冬奠定基礎。
科技特派員調查發(fā)現(xiàn),引起麥苗發(fā)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土傳病害。小麥土傳病害有很多。2022年長葛市冬小麥苗期最主要的土傳病害有小麥孢囊線蟲病、紋枯病、根腐病等。這些病害主要危害幼苗的根莖,易造成麥苗發(fā)黃。當地麥苗發(fā)黃主要是孢囊線蟲病危害造成的。二是地下害蟲危害。蠐螬、金針蟲、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主要危害小麥的根莖,如果防治不徹底,就會造成麥苗發(fā)黃。三是播種太深。小麥適宜的播種深度為3~4 cm。如果播種過深,幼苗在出土過程中就會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如果自身營養(yǎng)消耗太多,就無法輸送足夠的養(yǎng)分給莖葉正常生長,造成麥苗出苗后營養(yǎng)不良,葉片瘦弱,莖稈細長纖弱,莖葉光合作用差。四是土壤表墑差。在小麥播種前,大量秸稈還田,沒有腐熟的秸稈留在土壤內會造成小麥根系在生長過程中懸空,無法獲得足夠的水分和養(yǎng)分,也會造成麥苗發(fā)黃。
針對不同地塊麥苗發(fā)黃原因,科技特派員指導農戶對癥進行田間管理。第一,防治病害。對于孢囊線蟲病,采取以下措施。①播后進行鎮(zhèn)壓能夠減小土壤孔隙,形成不利于線蟲存活、孵化和侵染的環(huán)境,從而抑制小麥孢囊線蟲病的發(fā)生,對小麥孢囊線蟲病有一定防效。②適當增施氮肥和磷肥,改善土壤肥力,促進植株健康生長,增強植株抗病力,從而降低小麥孢囊線蟲病的危害程度;且干旱時應及時灌水,能有效減輕危害。③小麥播種前用60%高巧懸浮種衣劑2 mL/kg和阿維菌素種衣劑6 mL/kg進行包衣處理;或667 m2用5%莖線靈2 kg或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6 kg進行土壤處理,可有效降低該病危害。對于苗后孢囊線蟲病危害嚴重地塊,667 m2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2 kg加尿素8~10 kg順壟溝施,施后及時澆水使藥劑盡快、完全被植株吸收,促進植物根系早發(fā)快長;或葉面噴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提高植株抗逆能力,提高防效。第二,防治地下害蟲。對有地下害蟲危害的地塊,667 m2用3%辛硫磷或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4 kg摻細干土8 kg左右撒在地面上;墑情差時撒后澆水,墑情較好的地塊撒后中耕,使藥劑滲進土壤中。第三,清理表土。對于播種過深形成的黃苗弱苗,要用竹耙耙去表土,幫助麥苗出土,或進行清理使分蘗節(jié)蓋土變淺,以促進麥苗生長。第四,合理灌水。對于表墑差的這類麥田,要及時澆水。澆水時要小水細澆,防止沖、壓、淤、淹損傷麥苗。
科技特派員通過現(xiàn)場指導,幫助農戶充分了解了麥苗發(fā)黃的原因,并使其掌握了科學的管理方式。此次技術服務能有效幫助長葛市種糧大戶培育越冬壯苗,為來年豐產豐收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