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遼西地區(qū)溫室靈芝栽培技術(shù)

      2023-01-05 07:22:24郭成義
      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菌棒覆土靈芝

      郭成義

      (凌源市良種場 遼寧凌源 122500)

      靈芝又名靈芝草、仙草等,藥用價值高,有益心氣、安神、堅筋骨、利關(guān)節(jié)等功效。 靈芝形狀新奇多樣,色彩艷麗,還可以形成各種造型,制作成盆景和工藝品,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1 遼西地區(qū)溫室栽培靈芝的優(yōu)勢

      遼西地區(qū)保護地發(fā)展歷史久遠, 但由于當初建設(shè)的溫室普遍比較低矮, 不再適宜蔬菜和花卉的種植。 而靈芝對溫室質(zhì)量的要求不是很高,溫室達到通風、保暖的要求即可。 因此,許多“過時”的溫室非常適合靈芝的種植。 近幾年, 隨著溫室品種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食用菌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增加。 由于靈芝價值較高,許多棚戶都會選擇溫室來種植靈芝。

      2 栽培方式的選擇

      靈芝有2 種栽培方式,即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采用段木栽培方式時,靈芝生產(chǎn)周期需要1~2 年,產(chǎn)量比較低,但質(zhì)地優(yōu)良,商品價值好。 段木栽培靈芝最大的特點在于子實體菌蓋厚實、寬大、色澤鮮亮,品質(zhì)較好[1]。 其中,短段木熟料栽培方式的生物轉(zhuǎn)化率最高,經(jīng)濟效益最好。 而采用代料栽培方式時,靈芝生長周期從接種開始到采收結(jié)束,僅僅需要3 個月左右,靈芝產(chǎn)量比較高,但子實體質(zhì)地疏松。 因此,遼西地區(qū)多采用短段木熟料栽培方式。

      3 短段木熟料栽培技術(shù)

      3.1 工藝流程

      原木選用→截段→裝袋→滅菌→接種→發(fā)菌培養(yǎng)→脫袋覆土→栽培場管理→采收。

      3.2 樹種的選擇及切斷裝袋

      大多數(shù)闊葉樹種都適宜栽培靈芝,多選用栲樹、柞樹及楓樹等木質(zhì)較硬的樹種,樹木直徑在6~20 cm范圍內(nèi)較為適宜。 一般在樹木儲存營養(yǎng)較豐富的冬季接種前15 d 使用。在選好樹種后,將栽培用的段木抽水后10~12 d 運到滅菌場地附近, 用鋸截成長度12~13 cm 的段,尤其注意斷面要平。

      短段木用繩捆扎成捆,每捆直徑約30 cm,重約7 kg。捆扎時,用小段木或劈開的段木打緊,并剔除四周枝杈,以免刺破塑料袋。 捆扎成捆后裝袋,將袋口用活結(jié)扎緊。 如果袋頭用3 cm 的無棉塑料頸圈套口,既可以避免袋內(nèi)出“黃水”,又利于在菌棒發(fā)菌后期供氧,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3 滅菌、接種、養(yǎng)菌過程

      高壓滅菌于0.15 MPa 蒸汽壓力下維持2 h,常壓滅菌于100℃下維持15~20 h。滅菌結(jié)束,待料溫降至70℃時出鍋, 搬入干凈并消毒過的接種室內(nèi)進行冷卻,待溫度降至30℃以下接種。 在滅菌段木移至冷卻室或接種室的過程中,必須用塑料薄膜覆蓋料袋,以防止灰塵污染,避免雜菌感染。

      選擇優(yōu)質(zhì)靈芝菌種在接種室內(nèi)使用接種機等設(shè)備進行接種,17 cm×33 cm 的菌種袋(1 kg)可接種8~10 個滅菌后的菌袋。 接種時要使菌種均勻地涂播在兩段木之間及上方段木的表面,用手壓實,為了防止菌種在袋內(nèi)移動,在扎袋時需要達到不留空隙的程度。

      養(yǎng)菌是將接種后的短段木袋置于通風干燥的室內(nèi)較暗處培養(yǎng)。 菌袋可以擺放在可移動的層架筺中,也可“品”字形垛式擺放,棉塞不相互擠壓。 接種后一周內(nèi)將溫度控制在22~25℃, 一般2~3 d 菌種萌發(fā),7 d 內(nèi)菌絲連接成片。 菌絲首先沿形成層生長,并形成醒目的菌絲圈, 然后逐漸進入木質(zhì)部和髓部沿維管束生長。 當菌絲定植后,室溫可調(diào)節(jié)到22~25℃,相對濕度保持在40%~50%,每天中午通風1 h。 隨著菌絲生長旺盛,呼吸量加大,袋內(nèi)開始產(chǎn)生水珠,此時要適當加強通風,每天通風1~2 次,每次1~2 h。 在接種后15~20 d,當斷面形成菌膜時,可解開袋口,微露細縫,使之通氣增氧降濕,待袋壁水珠消失,再扎好袋口。 按照這種操作方式連續(xù)處理3~4 次, 菌絲就能健壯生長。 經(jīng)過45~55 d 培養(yǎng), 菌絲在料內(nèi)長透,再經(jīng)15~20 d 培養(yǎng)便可達到生理成熟,室內(nèi)培養(yǎng)周期約2 個月,氣溫低時培養(yǎng)時間稍長。

      3.4 整地做畦、割袋、脫袋、覆土

      將選好的場地于晴天翻土深20 cm。暴曬后按東西走向做畦。畦床寬1.5~1.8 m,高30 cm,長不限。場地四周開排水溝,溝寬45 cm、深30 cm 以上。

      每年4 月末至5 月初,選擇氣溫在15~20℃的晴天或陰天排場,可將菌棒擺放在芝場內(nèi)適應養(yǎng)菌“假植”15 d, 促使菌棒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菌絲體或者菌皮的損傷重新愈合。 在此期間確保溫室通風良好,給予一定的散射光,避免陽光直射。 菌棒進場地時按照菌絲培養(yǎng)熟化程度分類排場,以便管理。

      菌段入溫室15 d 左右開始開袋覆土,埋段。覆土材料要求用土質(zhì)疏松的沙壤土,土粒直徑以0.5~2.0 cm為宜,覆土材料加入生石灰調(diào)至pH 為8。 菌棒覆土應選擇氣溫在15~20℃的晴天或陰天進行,切忌雨天操作。 首先去除包裝袋,接種面朝上放在已做好的栽培畦內(nèi),菌材間相距7~8 cm,畦內(nèi)菌棒的表面應該在同一平面,有利于均勻覆土。

      3.5 靈芝出芝后的管理

      埋土后,如果氣溫持續(xù)在25℃以上時,通常10~15 d 即可出現(xiàn)靈芝子實體, 此時芝床內(nèi)溫度要保持在25~28℃,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減少通風次數(shù), 促其芝蕾伸長形成芝柄, 同時給予較強的散射光,以利芝蕾順利分化。 在生長初期生長的僅是菌柄部分,靈芝菌柄生長至3~4 cm 時,利用刀具進行疏蕾修剪,每菌段保留一個菇蕾,間距在20 cm 以上,確保每一個靈芝開傘間距。

      芝蕾出土時要適當控制通風次數(shù), 當菌柄伸長到5~7 cm 時及時加大通風量, 使空氣濕度保持在85%~90%,棚溫保持在26~28℃,數(shù)天后菌柄頂端即可膨大形成菌蓋。 當芝蕾出土尚未分化菌蓋前,棚內(nèi)相對濕度要保持80%~90%, 使土壤呈疏松濕潤狀態(tài),噴水時霧滴要細,可采用朝空中噴霧的方法讓霧點自由降落到畦床上。 芝蕾露土時頂部呈白色,基廓為褐色。 當芝蓋分化5 cm 直徑后,給予偏干管理,加強通風,使畦床和菌棒濕度偏干,而且空氣相對濕度也要偏干,這樣可以降低芝體生長速度,增加芝蓋的致密度,使芝體外觀勻稱美觀,質(zhì)密體重。

      3.5.1 出芝后對溫度的管理 溫度是靈芝出芝后管理十分關(guān)鍵的因素,原基分化溫度為22~28℃,子實體發(fā)育的溫度為18~30℃。 溫度持續(xù)在35℃以上或10℃以下時子實體發(fā)育難分化[2]。 子實體在25~28℃發(fā)育較好;在25℃以下生長速度較慢,但質(zhì)地堅實、皮殼層發(fā)育好、色澤深、光澤好;在溫度偏高(30℃左右)時子實體生長快,個體生長周期短,但菌蓋薄、質(zhì)地差。

      3.5.2 出芝后對水分的管理 在水分的管理上應按照“前濕后干”的原則。 一定要保證水質(zhì)干凈,水溫與棚溫一致或接近。 在靈芝生產(chǎn)管理中,多采用微噴灌或霧化技術(shù),這樣既能保持覆土層水分和空氣濕度,又避免了因為噴水不慎使泥水濺到子實體表面而影響品質(zhì)。 依據(jù)天氣情況來進行調(diào)節(jié), 一般是晴天多噴,陰天少噴,雨天不噴。 根據(jù)芝體長勢,在瘤狀原基期空氣相時濕度80%~90%,柄狀原基生長期空氣相對濕度90%~95%,也要保持土壤呈濕潤狀態(tài)(土壤水分含量16%~18%), 以免因空氣干燥而影響菌蕾分化。靈芝菌蓋長至3 cm 開始著色,以蓋緣表面有水珠為度。 一般菌蓋長到直徑5 cm 以上后要減少噴水次數(shù)和噴水量,提倡偏干管理,這樣可以降低芝體生長速度,增加芝蓋的致密度。 子實體發(fā)生個體較多時多噴水,子實體發(fā)生個體較少時少噴,芝體采收后應停噴或少噴水。

      3.5.3 出芝后對光照的管理 光線對子實體生長發(fā)育非常重要, 沒有光的誘導, 子實體原基就不能形成,原基分化需要20~100 1x 的光照度。 如果光照不足,子實體呈黃白色,無光澤,柄長、蓋小,菌蓋不分化,商品價值低。 栽培前期光照要強些,后期適當降低光照度可使菌蓋周邊分化均勻,蓋邊緣圓整,朵型美觀。 一般來說,使用遮光率為85%的黑色遮陽網(wǎng)效果較好。

      3.6 靈芝的采收

      單體由淡黃色變?yōu)辄S褐色,覆蓋邊緣消失,芝蓋周圍的白色生長點消失,芝蓋開始革質(zhì)化,散落時及時采集[3]。 采收時用果樹修剪刀從柄基部剪下,留芝蒂0.5~1.0 cm,利于靈芝再生。第1 批子實體采收后,停水2~3 d,一般在3 d 后在菌柄截面上又開始形成菌蓋,出現(xiàn)第2 批芝蕾。 短段栽培一般可產(chǎn)芝2 年,當年收2 潮靈芝之后, 清理畦面廢物, 施用滅白蟻藥,待翌年清明節(jié)前后,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重新進行岀芝管理。

      猜你喜歡
      菌棒覆土靈芝
      春天來了
      水稻機械直播同步懸擺式覆土裝置設(shè)計與試驗
      夏季高溫期香菇菌棒間歇養(yǎng)菌三步走
      食用菌(2020年2期)2020-12-22 22:19:42
      一株“靈芝”——一位貧困婦女的脫貧自述
      當代陜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30
      香菇注水時間怎樣掌握
      棉柴覆土栽培雙孢菇高產(chǎn)技術(shù)
      菌草靈芝栽培技術(shù)
      百病傻
      香菇菌棒開放接種新技術(shù)
      灰樹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食藥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8
      桐柏县| 曲靖市| 绵阳市| 达州市| 泊头市| 湘潭县| 通渭县| 大石桥市| 娄底市| 普兰县| 五家渠市| 潞城市| 墨玉县| 甘泉县| 怀宁县| 林周县| 阜城县| 左权县| 花垣县| 荣昌县| 唐山市| 邵东县| 门头沟区| 宁阳县| 石河子市| 渑池县| 太白县| 舞阳县| 丹巴县| 马龙县| 泸州市| 临猗县| 敦煌市| 漳平市| 长顺县| 福鼎市| 邮箱| 灵山县| 长海县| 建宁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