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阿Q正傳》敘事中的委婉手法舉要

      2023-01-05 14:52:44殷志純

      殷志純

      (1.華中師范大學(xué) 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430079;2.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205)

      《阿Q 正傳》是魯迅先生1921 年發(fā)表于《晨報副刊》的一部經(jīng)典作品,雖已時逾百年,但其作品魅力和影響力仍然深遠,耐人尋味。鑒于“作者的見解越隱蔽,對藝術(shù)作品來說就越好”[1]的審美意旨,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文本的易讀性和晦澀性之間的悖論,使讀者在解讀作品的過程中,既不會索然無味亦不覺艱深費解,這都歸因于作者高絕的敘事手法。筆者欲著眼于作品敘事中的委婉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通過委婉敘事來構(gòu)建文本和讀者之間的緊密關(guān)系,從而析釋出作品的成就和魅力。

      一、暗示和留白給讀者留下推演空間

      《阿Q 正傳》中有多處暗示和留白,“留白”是文本結(jié)構(gòu)中的“空”和“無”,也是敘事作品中必然存在的,從認知規(guī)律來講,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不可能是全知無疑的,因此作者在敘述中只能呈現(xiàn)自己確定的內(nèi)容;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講,藝術(shù)必須在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進行刪改和取舍,絕不會毫無保留地展示所有細節(jié),因此可以說沒有留白就不成為藝術(shù)。而“留白”如何填補,則有待于讀者與文本之間的交流,經(jīng)過留白后的小說情節(jié)就如一張有缺塊的拼圖,或是有缺環(huán)的鏈條,需要讀者通過細致閱讀、縝密分析、推斷演繹才能補全缺失部分,還原故事的完整情節(jié)。這樣一來,情節(jié)不甚分明,脈絡(luò)不甚明了,故事都被模糊化處理后,更能激發(fā)讀者的探究欲望和閱讀興趣。

      (一)通過暗示留下依據(jù)

      文中作者并沒有把故事情節(jié)交代得十分清楚,但是并非全無交代,作者含蓄地暗示了情節(jié)的前因后果,需要讀者根據(jù)暗示推溯出來。阿Q 被殺是被誣陷而死的,那么誰是殺死阿Q 的真兇呢?文中沒有明說,但是有多處暗示。阿Q 畫押認罪后,對于案情處理,舉人老爺和把總持不同態(tài)度,舉人老爺不想結(jié)案,想要繼續(xù)追贓,尋回自己的箱子,于是和把總嘔了氣,但把總堅持要火速結(jié)案并拿阿Q 示眾,對舉人老爺?shù)囊庖娭萌糌杪?,目的是為了“懲一儆百”、破案并保全自己的面子。由此讀者可以據(jù)此斷定冤殺阿Q 的真兇就是把總,即阿Q眼中的“老頭子”,他面臨著破獲二十天內(nèi)密集發(fā)生的十幾起搶案的壓力,他需要急速破案以遏制住劫匪們的囂張氣焰來立威,因為當時軍人和匪徒之間的關(guān)系是盤根錯節(jié)的,而抓捕真兇費時費力且審判真兇也非常棘手,眼下逮住這么個愚昧無知且無權(quán)無勢的阿Q,那么拿他當替罪羊游街示眾,借他的人頭來“殺雞儆猴”是最為省時省力且有效的了。“當然,團伙搶劫案很難偵破,即使破了案也難以處分,因為會與地方惡勢力發(fā)生沖突,打破現(xiàn)有的各派勢力的平衡。這樣棘手的大案,只有殺替罪羊敷衍塞責(zé)才是最佳處理方式?!盵2](曾鋒,2007)按此推斷結(jié)果,我們重新梳理審訊過程,便更能印證這個結(jié)論。阿Q 被抓進監(jiān)獄,“老頭子”對阿Q 進行了三輪審訊,作者一再強調(diào)“老頭子”的“和氣”態(tài)度,即意在說明“老頭子”并沒有采用刑訊逼供的粗暴手段來審案,而是一直和善可親的,在第一輪審訊中,“那光頭的老頭子”要阿Q 從實招來,阿Q 莫名其妙糊里糊涂地說“我本來要……來投……”,阿Q 之所以糊里糊涂是確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因此不知從何招起,便撿來一句“我本來要……來投……”來答話,卻被把總以為他要來投案。把總又問阿Q 同黨在哪里,阿Q 說了兩次“他們沒有來叫我”,至此,把總應(yīng)該十分清楚阿Q 沒有參與搶劫,于是便“使了一個眼色”,不再問話,繼續(xù)把阿Q 關(guān)了起來,使眼色是一個重要的細節(jié),仔細一琢磨,暗示了把總欲拿阿Q 頂罪,于是急忙中止審問,以免阿Q 說多了無法栽贓構(gòu)陷于他了。接下來的第二輪、第三輪的審訊只是例行公事、走個過場,把總打定主意栽贓阿Q 便不再多問一句,以免節(jié)外生枝。這樣一來,小說情節(jié)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作者都沒有明確交代,但都做了暗示。讀者唯有耐心索讀、用心琢磨才能從作者的暗示中找到線索,從而獲知完整的故事內(nèi)容,明白了阿Q 是被假裝和善的笑面虎把總所殺害的,而把總“和氣”的目的無非是為了麻痹和蒙騙阿Q 罷了。

      (二)通過留白留下空缺

      文中舉人老爺?shù)摹跋渥印?,作者自始至終沒有明說里面裝的是什么,故意留下一個未知信息,只通過鄒七嫂之口說是幾口破衣箱,也通過阿Q 的夢境假想過里面的東西是元寶、洋錢、洋紗衫等物。直到后文提到“追贓”,結(jié)合舉人老爺“一夜竟沒有睡”及“沒有追贓,他全家號啕了”,讀者可以得出“箱子”里應(yīng)是舉人家的貴重財物。而在阿Q目擊趙家被搶的夜晚聽到:“拍,吧……!”“一種異樣的聲音,又不是爆竹?!边@里作者故意沒有明說這個聲音是槍聲,只是以阿Q 的聽感來描述這個聲音如爆竹一般,后文寫阿Q 被捕的情形,眾多官兵、團丁、警察和偵探全副武裝架好機關(guān)槍包圍土谷祠,把尚未睡醒惛懵不清的阿Q 抓了出來,這個殺雞用牛刀的場面寫得十分滑稽,其實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因為有“拍,吧……!”的聲音則說明了趙家遭持槍劫匪的搶劫,雖然在阿Q 目擊的畫面中作者故意留白并沒有交代劫匪帶著槍。因此,后來阿Q 才被當作是持有槍支的窮兇極惡的歹徒,令那些抓捕他的一大群飯桶官兵們心虛膽寒,半天都只是按兵不動,直到把總“懸了二十千的賞,才有兩個團丁冒了險……將阿Q 抓出來”。

      正如金圣嘆點評《水滸》所言,作者期待讀者在無字句的“筆墨都停處”體味作品的妙處,魯迅先生參透了“有無相生”的中國哲學(xué)思想,并承襲了我國的詩學(xué)和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留白技巧,有意在敘事的關(guān)鍵情節(jié)處留下了很多空白,等著讀者通過反復(fù)推敲、嚴密推理去補全,使讀者們通過解讀諱莫如深的文本,獲得愉悅的、充滿成就感的閱讀體驗,從而讀得興味盎然、拍案叫絕,起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二、通過人物視角展開敘事

      《阿Q 正傳》雖然一開始采用了敘述者的口吻進行敘述的,但后文中作者并未一直從敘述者的他者視角來鋪陳情節(jié),而是通過小說中的各色人物的視角來展開和敘述的,從故事參與者角度來講述故事,這種敘事視角模式的轉(zhuǎn)移消除了敘述者將自身情感態(tài)度代入角色的影響,也消除了讀者與小說人物之間的隔閡,使讀者能直擊人物的內(nèi)心。

      (一)從阿Q 的視角來展開敘事

      第九章“大團圓”中阿Q 被“推在一間小屋內(nèi)”,通過他的感知這間小屋有“木料做成的柵欄門”而且“其余的三面都是墻壁”,文中并未說阿Q是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而是從阿Q 的視角來對監(jiān)獄的環(huán)境進行直觀描寫,因為阿Q 不識字,也沒進過監(jiān)獄,因此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給阿Q 的感受僅僅是推進一間小屋而已。問及入獄之原因,阿Q 也自以為是“因為我想造反”,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被當做搶劫趙家的主犯而被抓的。又如阿Q 被要求簽字畫押的細節(jié)描寫,阿Q 不會寫自己名字,于是改為畫押。因為從未拿過紙筆,但為了不被人笑話,他便“立志要畫得圓”,但手中的筆不聽使喚,“向外一聳”把圓圈“畫成瓜子模樣”,令阿Q 難堪不已,這是從阿Q 的視角來敘述案情發(fā)展的,阿Q 被要求簽字畫押,他根本不懂畫押即意味著認罪伏法掉腦袋,反而只知道關(guān)注畫的圈圓不圓丟了自己的顏面。審訊結(jié)束后阿Q 被套上一件上面有些黑字的白背心,“阿Q 很氣苦”,氣苦的原因是阿Q 覺得穿上白背心是戴孝,阿Q 只覺得晦氣,完全不知道自己被穿上的是囚衣。阿Q 被狀告受審、被游街示眾、被嫁禍槍決,整個過程中他都參與其中,但處于局外人般不明就里的被動狀態(tài),被蒙騙、被愚弄、被裹挾直至被殺害,期間他沒有絲毫反抗與掙扎,內(nèi)心反而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被要求畫押后他仍能安之若素:“他以為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有時要抓進抓出,有時要在紙上畫圓圈的,惟有圈而不圓,卻是他‘行狀’上的一個污點。但不多時也就釋然了,他想:“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呢。于是他睡著了”。接著被推上車被看客圍觀時他才突然明白要被殺頭了,然而明白之后他立刻能處之泰然:“似乎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殺頭的”。阿Q 這種死到臨頭了仍無問因果的靜默態(tài)度不是英勇無畏,而是麻木不仁,他是千百年來皇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完全泯滅了自我意志的卑賤奴才,是安分守命順時應(yīng)天的封建思想浸潤下的愚頑魂靈,因此面對強權(quán)者的索命魔爪時,他如沉默的羔羊吭都不曾不吭一聲。后來作者甚至從阿Q的視角跳轉(zhuǎn)到敘述者視角來揣摩阿Q 的內(nèi)心活動:“他不知道這是在游街,在示眾。但即使知道也一樣,他不過便以為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游街要示眾罷了”。阿Q 懦弱的愚民本性被刻畫得淋漓盡致。魯迅先生拋棄了與人物心理有隔閡的他者視角,直接通過阿Q 的視角來展開敘事,雖然敘事角度不如他者視角客觀全面,但更能直擊人物內(nèi)心,真實完整地再現(xiàn)人物的思維過程,實現(xiàn)了“暴露國民的弱點”以及“寫出國人的魂靈來”的目的。

      (二)從未莊人的視角來展開敘事

      第七章開頭對于時間的交代;“宣統(tǒng)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 將搭連賣給趙白眼的這一天”,可見作者是從未莊人的視角來看待辛亥革命這個歷史上的重大時刻的。未莊人生活在閉塞的小鄉(xiāng)村,與外界少有往來,因此思想保守落后,尚處在“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蒙昧狀態(tài),并不清楚清政府已經(jīng)被推翻,未莊人仍然用宣統(tǒng)年號來紀年,他們關(guān)心和能感知到的僅僅是身邊的雞毛蒜皮的如阿Q 賣搭連的小事,至于國家大事、時局變化他們一無所知。未莊人以為辛亥革命是反清復(fù)明運動,稱革命黨為穿著崇正(崇禎)皇帝的素白盔白甲的人,稱自由黨為“柿油黨”,把自由黨的桃形徽章叫做銀桃子,并認為徽章抵得上清朝官員的“頂子”??梢娢辞f人的守舊落后、愚昧無知和見識短淺。因此當假洋鬼子說:“我是性急的,……我總是說:洪哥!我們動手罷!……他再三再四的請我上湖北,我還沒有肯。誰愿意在這小縣城里做事情……”。他吹噓說自己跟黎元洪稱兄道弟還不屑于去革命圣地武昌做事,而聽眾趙白眼和三個閑人的表現(xiàn)是“挺直的站著”“必恭必敬的聽說話”。未莊人的淺陋和無知可笑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作者通過人物視角來構(gòu)建敘事空間,并未采用傳統(tǒng)的全知型敘述手法,讓讀者處于一個無所不知的上帝視角去審視人物,而是需要讀者代入到人物角色中去體會作者真正要表達的內(nèi)容,這樣的敘事手法既委婉含蓄又真實可感。

      三、暗埋線索前后勾連,用潛臺詞鋪墊情節(jié)

      《阿Q 正傳》是以連載的形式,每期一章地發(fā)表在《晨報副刊》上的,魯迅先生曾在《阿Q 正傳的成因》中說過:“第一章登出后,便“苦”字臨頭了……心里想著“討飯怕狗咬,秀才怕歲考”。面臨每周一次提交新稿的任務(wù),先生亦是倍感壓力,“我既非秀才,又要周考真是為難……”作品雖是邊創(chuàng)作邊發(fā)表的,但在作品中仍有諸多線索和情節(jié)是前后交織、首尾呼應(yīng)的,即使不是提前完稿再三修改后再發(fā)表,作者仍構(gòu)建出了十分縝密的敘事結(jié)構(gòu),使各章之間產(chǎn)生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第一章中講述了趙太爺不讓阿Q 姓趙,并給了他一嘴巴,與之照應(yīng)的是第三章“阿Q 雖然常優(yōu)勝,卻直待蒙趙太爺打他嘴巴之后,這才出了名。”第五章中鄒七嫂對吳媽說:“誰不知道你正經(jīng),……短見是萬萬尋不得的?!弊x到此處,讀者僅知道吳媽要尋短見,至于用什么方式尋死不得而知,緊接著后文阿Q 與趙家訂定了“五條件”中第二條“趙府上請道士祓除縊鬼,費用由阿Q 負擔(dān)”。作者才交代吳媽是假裝上吊來自證清白的。作者有意將文中的線索前后埋伏,讓各個章節(jié)產(chǎn)生多個連接點而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而不至于讓各章相互孤立,也讓讀者在讀當期內(nèi)容的同時既需要回憶前面情節(jié),又期待著下期的新內(nèi)容,有如連續(xù)劇一般的前后勾連激起人們濃厚的閱讀興趣,引發(fā)讀者的熱議和討論,并掀起一股追文熱潮,從而帶動報刊的銷量。可見作者匠心頗具、功力深厚。

      在第七章《革命》中有一段對話很值得玩味:

      “老Q,……現(xiàn)在……”趙太爺卻又沒有話,“現(xiàn)在……發(fā)財么?”

      “發(fā)財?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

      “阿……Q 哥,像我們這樣窮朋友是不要緊的……”趙白眼惴惴地說,似乎想探革命黨的口風(fēng)。

      “窮朋友?你總比我有錢?!卑 說著自去了。

      這一段話對于后文阿Q 遭趙秀才舉報并被抓捕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因為阿Q 聲稱自己造反,未莊人就以為阿Q 真的投了革命黨,擔(dān)心他要在未莊造反打劫,作為未莊首富且保管著白舉人“箱子”的趙太爺怕自己成為目標,于是就去探阿Q 口風(fēng)。那么這一段對話的潛臺詞是:

      “老Q,……現(xiàn)在你投了革命黨……”趙太爺試探地問:“現(xiàn)在打算去哪里打劫呢?”

      “打劫?當然了。老子要什么就有什么……”(趙太爺理解的意思)

      “阿……Q 哥,我家里窮,看在我們是朋友的份上別打劫我家呀……”趙白眼惴惴不安,也想探想探革命黨的口風(fēng)。

      “窮朋友?你比我有錢多了。憑什么放過你!”阿Q 說完走開了。(趙白眼理解的意思)

      此處阿Q 說者無意,趙太爺和趙白眼聽者有心,他們都曲解了阿Q 的本意,以為阿Q 打算打劫他們,這就為后文趙家被搶后,為什么趙家懷疑是阿Q 所為,并進城去報官抓阿Q 做了鋪墊。這是作者通過一語雙關(guān)的潛臺詞來隱晦地交代事情的因果關(guān)聯(lián),起到了“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作用。

      四、運用隱喻和象征手法

      小說中多處使用了隱喻和象征,使得作品于簡練之中包韻更廣、寓意更深。阿Q 的革命是在夢中完成的,他的夢境是一個深刻的政治隱喻,夢中他殺仇人、搶財寶、挑女人,這些細節(jié)隱喻了中國的農(nóng)民參與革命的動機是出于生存的本能,這與劉邦見到秦始皇發(fā)出的“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嘆一脈相承,可見“阿Q 有革命的本能,但沒有革命的意識”[3],阿Q 式的農(nóng)民革命即便成功了,中國也只不過換一個新皇帝,封建帝制依然持續(xù),辛亥革命仍然任重道遠。阿Q 的夢也隱喻著沒有覺悟的農(nóng)民起義的結(jié)局無非是枕上黃粱美夢醉,卻下心頭一場空。

      文中反復(fù)提到阿Q 特別喜歡秀才娘子的“寧式床”,因為“寧式床”在當年是寧紹一帶豪門大宅財富和地位的象征,“寧式床”用料考究、工藝精湛、奢靡豪華,是商賈官宦、巨族大戶們除了房產(chǎn)之外的最重要財產(chǎn),也是他們用來炫富和攀比的重要資產(chǎn)[4]。在阿Q 夢中展現(xiàn)的革命后的幸福圖景中,他搬走舉人老爺箱子里的寶貝之后,還要將秀才娘子的寧式床搬到土谷祠。后來趙家遭搶后,“箱子抬出了,器——具抬出了,秀才娘子的寧式床也抬出了”的描述在文中出現(xiàn)了兩次,可見阿Q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心心念念的寶貝落入他人之手,悵然若失內(nèi)心痛苦。在阿Q 心里,“寧式床”是一種可以與舉人老爺家箱子里的財寶相提并論的貴重物品,擁有一張寧式床成了他內(nèi)心狂熱的執(zhí)念。作者把“寧式床”作為財富的標志性象征,含蓄精煉地表述了攫取財富是阿Q“革命”的目的。

      文中還多次提及“辮子”,一條辮子負載著諸多的內(nèi)涵,魯迅先生曾談及辮子:“滿人入關(guān),下令拖辮,剃頭人沿路拉人剃發(fā),誰敢抗拒,便砍下頭來掛在旗桿上,再去拉別的人……以作用論,則打架時可拔,犯奸時可剪,做戲的可掛于鐵竿,為父的可鞭其子女,變把戲的將頭搖動,能飛舞如龍蛇”[5]。男人們的辮子既是服從滿清統(tǒng)治的標志,那么被剪了辮子是一種恥辱,“小則說是偷了人家的女人,因為那時捉住奸夫,總是首先剪去他辮子的,我至今還不明白為什么;大則指為‘里通外國’,就是現(xiàn)在之所謂‘漢奸’?!盵6]因此留洋回來的錢家大少爺沒了辮子之后,他的母親大哭、老婆大鬧以為他是當了奸夫被人剪掉的辮子,而阿Q 則認為他是“里通外國的人”,稱他“假洋鬼子”。后來,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辮子的內(nèi)涵也發(fā)生了改變,未莊人掀起了一股盤辮子的風(fēng)潮,以示自己“咸與維新”,此時,人們不再視無辮為恥,反以為榮了。

      五、利用謬論和反語進行辛辣批判

      阿Q 在調(diào)戲了小尼姑之后,“不能收其放心”從而欲念膨脹,對女人起了色心。文中有這樣論述:“即此一端,我們便可以知道女人是害人的東西。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圣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商是妲己鬧亡的;周是褒姒弄壞的;秦……雖然史無明文,我們也假定他因為女人,大約未必十分錯;而董卓可是的確給貂蟬害死了”。

      這一段論述從形式上看似結(jié)構(gòu)嚴謹,作者先提出論點——女人是害人的東西,緊接著通過多個事實來論證這一觀點,首先用了妲己亡商、褒姒亡周這兩個史書上確有記載的例子來證明論點,再強行拉一個秦也是因為女人滅亡的例子來湊數(shù),因為沒有任何歷史依據(jù),這個例子明顯論據(jù)不足,但男人們慣于強行把罪名扣在女人頭上,女人們無從反駁只能默默接受,因此也就“大約未必十分錯”,即歷朝歷代將亡國之罪歸咎于女人總是沒有錯的。接下來又舉了董卓被貂蟬害死的例子,貂蟬巧施連環(huán)計殺了賊臣董卓,是位為民除害的女英雄,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女人是害人的東西就更加黑白顛倒是非不分了。作者假借封建男權(quán)社會男人們的口吻,演繹了一套男人栽贓嫁禍女人的強盜邏輯,這套說辭表面上自圓其說,實則混淆是非、謬誤百出。作者通過漏洞百出的謬論,來辛辣批判掌握著政治話語權(quán)的中國男人們犯錯后不知自省,反而把罪責(zé)推卸給女人的無恥心理。在《阿金》一文里,魯迅進一步指出:“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quán)社會里,女人是絕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zé)任,都應(yīng)該男的負”。在《女人未必多說謊》一文里,魯迅說:“女人替自己和男人伏罪,真是太長遠了?!边@些話可以算作魯迅先生就這一觀點的正面論述了。

      同樣運用了反語的內(nèi)容有:“阿Q 本來也是正人……誰知道他將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飄飄然了?!耘苏婵蓯?,假使小尼姑的臉上不滑膩,阿Q 便不至于被蠱,又假使小尼姑的臉上蓋一層布,阿Q 便也不至于被蠱了……”這段話的意思是阿Q 本來是個正人君子,突然起了色心亂了心性,都怪小尼姑的臉太滑膩且臉上又不蓋層布才讓阿Q 受到蠱惑和勾引,這都不能怪阿Q,都該歸咎于小尼姑太可惡。這段反語的諷刺效果尤其突出,就如同財寶被盜,盜賊怪財寶太誘人一樣荒謬可笑,其批判意味不言而喻。

      六、利用紹劇來烘托情緒

      《阿Q 正傳》中阿Q 多次哼唱紹劇《小孤孀上墳》和《龍虎斗》中的唱段?!缎」骆咨蠅灐繁臼瞧嗤胥瓙诺?,而阿Q 卻在高興的時候唱的這個唱段,他被趙太爺掌摑后依靠精神勝利法瞬間忘掉內(nèi)心痛苦后“唱著《小孤孀上墳》到酒店去”??梢姲 把唱《小孤孀上墳》當成日常消遣和娛樂,這個唱詞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阿Q 對寡婦們幸災(zāi)樂禍式的調(diào)謔,實則暗含著阿Q 對寡婦的覬覦,這與后文阿Q突兀地向寡婦吳媽求歡的情節(jié)相互映襯?!盎诓辉?,酒醉錯斬了鄭賢弟”和“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都是《龍虎斗》中的唱詞,“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講述的是趙匡胤悔殺盟弟鄭恩的事,“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講述的是呼延贊欲鞭殺趙匡胤,以報父仇的故事。阿Q 第一次唱“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是飯碗被小D 搶走以后非常憤怒時唱的,阿Q 再唱“悔不該”和“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唱詞是在聲稱造反之后,雄赳赳氣昂昂地唱了這一段,唱詞與阿Q 亢奮的心情完美契合。文中多處穿插的紹劇唱段就如影視作品當中的配樂一般,巧妙地烘托出人物情緒,并與故事情節(jié)相互映襯,對敘事起到很好的烘托和鋪墊作用。作者從傳統(tǒng)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來描摹人物心理的傳統(tǒng)技法之外,辟出了一條用唱地方戲曲來體現(xiàn)人物心理活動的新途徑,可以說這是魯迅先生的如椽巨筆上開出的創(chuàng)新之花了。

      《阿Q 正傳》作為魯迅先生最為經(jīng)典的作品之一,其藝術(shù)成就和地位非常崇高,這都離不開作者精巧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純熟的創(chuàng)作手法。相較于索然無味和寡淡無趣的平鋪直敘,作者在敘事過程中綜合運用了多種委婉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得文章情節(jié)一波三折、妙趣橫生,因而更具藝術(shù)魅力和感染力,這也是作品誕生迄今已逾百年歷史但仍然煥發(fā)勃勃生機的重要原因。

      謹以此文紀念魯迅先生的《阿Q 正傳》發(fā)表一百周年。

      镇宁| 大冶市| 济阳县| 深泽县| 遂川县| 聂拉木县| 叶城县| 绥化市| 团风县| 银川市| 永吉县| 左云县| 高碑店市| 旬阳县| 仪征市| 万源市| 朝阳区| 皮山县| 丰都县| 建湖县| 永川市| 汉寿县| 寿光市| 虞城县| 女性| 黔东| 蕲春县| 河津市| 景洪市| 宜阳县| 洪泽县| 恩施市| 耿马| 陆河县| 新建县| 宁晋县| 浏阳市| 伽师县| 博湖县| 河北省|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