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開展“四史”教育的意義

      2023-01-11 04:46:43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婁葑學校215000
      中學教學參考 2022年10期
      關鍵詞:四史歷史精神

      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婁葑學校(215000)戴 娟

      “四史”是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八氖贰笔侵袊伯a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建立新中國和建設新中國的真實記錄和集體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學史使人明理,推進“四史”教育有助于實現(xiàn)課程育人。初中歷史課程中包含著豐富的“四史”教育素材,“四史”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四史”教育,不僅是堅守育人初心的重要表現(xiàn),而且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心和認同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一、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強化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不僅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而且是新時代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八氖贰?,尤其是新中國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初中歷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通過挖掘歷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及人生觀教育,產生強烈的愛國熱情,樹立為祖國富強而奮斗的志向。

      (一)回顧奮斗歷程,增強民族自信

      北京師范大學的朱漢國教授強調:“家國情懷體現(xiàn)了我們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與社會責任?!毙轮袊闪⒅两?,黨帶領全國人民不竭奮斗,取得了許多輝煌成就。其中,黨帶領全國人民新中國成立后取得的工業(yè)建設成就和科技成就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

      如在教學“第一個五年計劃”這一目時,教師可通過展示反映“一五計劃”前后各行各業(yè)發(fā)展狀況變化的數(shù)據(jù)表格以及“一五計劃”所取得的成果相關圖片,特別是第一輛汽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等圖片,讓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之初創(chuàng)造的多個“第一”,從而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從“一窮二白”到初步建立起工業(yè)基礎的,感受黨和人民在帝國主義的經(jīng)濟封鎖下不屈的奮斗精神。教師還可以通過歷史聯(lián)系現(xiàn)實,讓學生說一說新中國成立后才起步的行業(yè)如今取得了哪些先進的成果,或進一步通過短視頻、圖片等讓學生感受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工業(yè)化建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中國成立后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也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切入點。新中國成立后,軍事實力日趨強大,筑成了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鋼鐵長城”。教師可以剪輯1949 年后國慶閱兵的相關影像,做成小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正是基于經(jīng)濟實力、科技實力等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堅實的“鋼鐵長城”才得以構建,老百姓才有了和平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對中華民族的熱愛是中華兒女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歷史教育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時代重任,教師在歷史課堂中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方式,引導學生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的奮斗歷程,并總結當今的發(fā)展成就,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新中國輝煌的發(fā)展史,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

      (二)致敬前輩楷模,培養(yǎng)擔當精神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經(jīng)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同時也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勝利是無數(shù)志愿軍戰(zhàn)士用生命換來的?!翱姑涝币徽n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和平穩(wěn)定環(huán)境的來之不易,體會志愿軍戰(zhàn)士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育目的,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戰(zhàn)役介紹楊根思、邱少云、黃繼光等英雄的事跡,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引導學生感悟志愿軍戰(zhàn)士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感受到勝利的來之不易,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展現(xiàn)出無窮的力量。

      “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的好戰(zhàn)士”雷鋒、“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兩彈元勛”鄧稼先……這些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自己力量甚至生命的先輩就如一個個音符,共同譜寫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樂章,這些人物的事跡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還可以結合時政,運用“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等人物的事例進行教學。先讓學生在課前選擇一個人物進行了解,課上相互交流,形成初步認識,再由教師結合具體史實向學生進行簡明生動的講述。如于敏等科學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技術與設備落后、西方國家重重封鎖的情況下,從零開始,用智慧和毅力攻克層層難關堅持研究,為我國第一顆氫彈的誕生作出了巨大貢獻。讓學生在學習這些時代楷模的事跡后,說一說自己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什么,自身還存在哪些不足,將從哪些方面努力完善自己,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將來想為國家作出怎樣的貢獻……通過思考與討論這些問題,學生不僅深刻理解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輝煌建設成就的來之不易,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明白了要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而且認識到國家的蓬勃發(fā)展與每個人的貢獻與付出密切相關,從而培養(yǎng)了擔當精神和歷史責任感。

      在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歷史上,無數(shù)懷有拳拳報國之志、錚錚愛國之心的人物將國家命運置于個人生命之上,將個人的夢想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可通過故事講述、視頻播放等方式,引發(fā)學生與英雄人物的共鳴,從而讓愛國之情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中,使學生真正做到“化知識為智慧,化智慧為德性”。

      二、培養(yǎng)奮斗精神,磨礪堅強意志

      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對學生而言,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應對一切挑戰(zhàn)的必備素質。然而,實際生活中,不少學生欠缺應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因此,歷史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

      如,“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一課,教師可以在講授紅軍長征的內容時著重對學生艱苦奮斗精神進行培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展示長征途中的照片,講述長征途中的小故事,讓學生了解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途中遇到的困難。例如,展示課本中“相關史事”的內容和“飛奪瀘定橋”的照片,讓學生體會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完成任務的精神;展示“紅軍過草地”的圖片,讓學生了解紅軍戰(zhàn)士在氣候惡劣、饑寒交迫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前進的故事,體會紅軍戰(zhàn)士堅強的革命意志。教師應讓學生了解,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能夠堅持不懈、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就能發(fā)揮出無限的潛能,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再如,“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一課,教師可以在講授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相關內容時,展示井岡山時期紅軍戰(zhàn)士衣食住行方面的圖文材料,讓學生說一說從材料中體會到了紅軍戰(zhàn)士怎樣的精神。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總結: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不僅要應對敵人的圍堵與破壞,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遭遇了罕見的艱難困苦。通過重點介紹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苦的奮斗精神,讓學生感受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并以此激勵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歷史學家錢穆曾提出:“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蓖ㄟ^對黨史的回顧教育,以典型案例或歷史事件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了解國家、民族的歷史,并由此產生溫情與敬意,可使學生認同并自覺地繼承與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的精神文化。

      三、客觀評價歷史,培養(yǎng)歷史思維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思維是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它提倡通過歷史材料來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象及本質,指導人們從全面、辯證、發(fā)展、聯(lián)系和具體的角度考察人類社會的問題。歷史思維注重事物發(fā)展的必然進程和內在邏輯。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可以讓學生以科學的眼光認識世界,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和學習,從而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一)結合歷史背景,全面辯證分析

      唯物史觀是認識和學習歷史文化所需的重要史觀,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應以唯物史為指導。

      學習歷史,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歷史觀知識,而且要掌握學習歷史知識的科學思維和方法。全面辯證、客觀公正是分析歷史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無論是對于歷史人物還是對于歷史現(xiàn)象,都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孤立地進行分析,而是要結合相關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全面認識,“通過對歷史材料的識別、區(qū)分、質疑、解釋等,獲取證據(jù)、探明事實、理解意義”。

      在學習“四史”的過程中,對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尤其要注意結合當時具體的歷史條件,客觀公正地進行。如“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一課涉及以下內容: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接著出現(xiàn)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兩個失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以上內容,首先,教師展示《壽張北臺社畝產10546 斤》《谷子躍過萬斤》等當時報紙刊登的新聞,還有《大豆過江》等圖片,使學生認識到這些新聞及圖片是嚴重脫離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的。接著,教師展示“1957—1960 年我國農業(yè)總產值數(shù)據(jù)表”,讓學生概括表格中反映出的農業(yè)發(fā)展狀況:1958—1960 年我國農業(yè)生產總值大幅下降。對于前后兩組材料反映的截然相反的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其置于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來看待:這反映了當時的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jīng)濟落后狀況,但在實踐中急于求成,忽視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方法論指導:經(jīng)濟建設要遵循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要符合國情。

      在“四史”教育中,融入科學辯證的歷史思維和方法論指導有利于學生以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看待事物,把握歷史脈絡,探究事物的本質和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保證認識發(fā)展方向的正確性。

      (二)提升思維能力,把握歷史經(jīng)驗

      歷史思維能力的構成有五個方面:時序思維能力、歷史理解能力、歷史分析與歷史解釋能力、歷史研究能力、分析歷史問題并做出決策的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發(fā)展、運動的觀點分析事物,通過比較不同階段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質,從而汲取歷史經(jīng)驗,認識到中國選擇當前發(fā)展道路的必然性。

      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應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的對內改革遵循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調動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對外開放加強了國際合作,順應了時代潮流,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進而使學生把握規(guī)律: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進一步指導學生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是經(jīng)過歷史檢驗的。學生在學習中總結歷史經(jīng)驗,不僅有利于增強對我國社會制度和國家政策的認同感,還有利于運用歷史經(jīng)驗來指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總之,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而立德樹人是歷史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初中歷史教育要充分關注立德樹人的目標,把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強意志、歷史思維等放在重要位置,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以使學生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成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猜你喜歡
      四史歷史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少先隊活動(2020年9期)2020-12-17 06:17:31
      遇見“四史” 圖說“第一”
      上海工運(2020年10期)2020-11-03 01:18:46
      隊史連“四史”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當代陜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囊谦县| 清新县| 冷水江市| 渝中区| 特克斯县| 太仓市| 平阴县| 霸州市| 新干县| 台中市| 武强县| 九寨沟县| 双柏县| 左权县| 商丘市| 湖口县| 桐城市| 阿城市| 广宗县| 张家口市| 屯门区| 通道| 通渭县| 永州市| 同德县| 桂林市| 嘉定区| 佛冈县| 衡东县| 吉林市| 石家庄市| 稻城县| 新宁县| 突泉县| 秦皇岛市| 连云港市| 浦北县| 九龙城区| 柞水县| 康保县|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