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蔡曉偉
正月,蘇軾赴鎮(zhèn)江賑災,這一次停留了半年多,直到五六月間才離鎮(zhèn)。其間,東坡與刁約、柳瑾同往金山寺,拜訪寶覺(名務周,字無外,金山寺住持)、圓通兩位長老,并作《子玉以詩見邀,同刁丈游金山》等詩。在金山,由于興奮,東坡與柳瑾等共飲,喝得酩酊大醉,睡倒在寶覺法師的禪榻上。半夜醒來,東坡詩興大發(fā),題詩壁上,不說自己酒量小,卻怪別人酒不好:“惡酒如惡人,相攻劇刀箭?!易矶疾恢?,但覺紅綠眩。……”將醉后感覺寫得淋漓盡致。該詩在《姑孰帖》《晚香堂蘇帖》中有收錄,經與故宮博物院張伯英舊藏明拓《姑孰帖》(殘卷)比對,確為《姑孰帖》拓本無疑,共有71個字完好。詩文雖為東坡37歲時創(chuàng)作,但書法卻是他64歲時(建中靖國元年)題寫。
蘇軾還與柳瑾等一起游南山,寫下了《同柳子玉游鶴林、招隱,醉歸,呈景純》《景純見和,復次韻贈之,二首》《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子玉家宴,用前韻見寄,復答之》和《景純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與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韻》等五首倡和詩。后將這些詩刻石兩方,藏于鶴林寺古墨林,20世紀中葉遷藏焦山碑林至今。鶴林寺有蘇公竹院,傳說是東坡親手栽種。他常在修竹林下聽鳥鳴、杜鵑臺上聞花香,有時還攜上一壺酒與友人同酌,以酒助興,如醉如癡,“行歌白云嶺,坐詠修竹林”,留下了不少歌詠鶴林寺的詩文,如《題鶴林神女》就是描述與杜鵑花有關的美麗傳說,寫得浪漫飄逸。蘇東坡在這里度過了一段快樂時光。
從南山回來,蘇軾又隨柳瑾回到其在金山附近的家中,柳瑾設家宴熱情款待這位晚輩。柳閎等外甥面求舅舅的法書,東坡為他們手寫了一紙行書,并教導他們“字要寫得好,單單勤于練習還遠遠不夠,還須多讀書”。此所謂“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柳氏二外甥求筆跡》),常被后世論書法藝術者奉為圭臬。
二月,東坡作《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寄魯元翰(名有開)》詩云:“西湖弄水猶應早,北寺觀燈欲及辰。”趙堯注:“北寺在潤州,上元最盛?!比晃丛敱彼陆駷楹嗡拢部赡苁侵复?zhèn)江北面的某座寺廟。
柳瑾離鎮(zhèn)往舒州(今安徽潛山縣),蘇軾作《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薄端卧~鑒賞辭典》評說此詞藝術特色:“通觀全詞,沒有強烈激切的抒情,將感情融入景物,通過情景描寫渲染出一種情感氛圍,這是本詞的藝術魅力之所在。在眾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兩件,直接賦予它們生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所有的自然物都生氣勃勃,整個藝術畫面都活了起來,這是本詞的藝術特色?!?/p>
三月,蘇軾將由鎮(zhèn)江至宜興公務。臨行前,他再赴金山寺向寶覺、圓通二長老拜別,不舍之意溢于言表:“風流二老長還往,顧我歸期尚渺茫?!保ā读魟e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東坡還賦詞一首《醉落魄·離京口作》:“輕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fā)。孤城回望蒼煙合。記得歌時,不記歸時節(jié)。 巾偏扇墜藤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長作東南別?!痹~意充分表達了東坡對“孤城”鎮(zhèn)江留戀和惆悵的心情?!端卧~鑒賞辭典》說:“這首詞以樸素的語言、自然的筆調,含蓄蘊藉地表現(xiàn)了酒醉醒后思鄉(xiāng)的心境?!?/p>
在去宜興的途中經過丹陽,東坡還作了首《行香子·丹陽寄述古》:“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銷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标愊澹质龉?,時任杭州知州。該詞通篇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真摯思念?!端卧~鑒賞辭典》評此詞:“突破了傳統(tǒng)艷科的范圍,無論在題材和句法方面都有顯見的以詩為詞的特點。……情真意真,寫法上能從側面入手,詞情反復開闔,抓住了詞調結構的特點,將上下兩結處理得含蘊而有詩意,在蘇軾早期詞中是一首較好的作品。”
相傳東坡曾問幕府中善于歌詠者,他與柳永(原名三變,宋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比詞作,哪一個寫得更好?那人比喻道:“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踏節(jié)拍,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蘇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銅琵琶、鐵拍板,高唱‘大江東去’。”柳永約病逝于1057年,棺柩一直寄放在鎮(zhèn)江僧寺,二十多年后,州守王安禮(字和甫,王安石弟)求其后不得,乃為出錢葬之,墓就在北固山下。
完成公務后,蘇軾再回鎮(zhèn)江,專程赴市區(qū)藏春塢拜訪老名士刁約,不免詩酒流連,互相唱酬,留下了不少和詩。如《刁景純賞瑞香花,憶先朝侍宴,次韻》《刁景純席上和謝生二首》和《贈張刁二老》等。
此次鎮(zhèn)江行,蘇軾還游覽了焦山,拜晤了定慧寺綸長老,并在寺院墻壁上大筆一揮,題寫了《書焦山綸長老壁》。林語堂先生認為,蘇東坡是第一位記載老翁睡眠時怎么安放自己胡須的人。他用一首簡易的韻語,說一個有長須的老人,從來沒想過在床上怎么安放自己的胡子。有一天,有人問他睡覺時胡子應如何安放。那天夜里,老翁開始惦記起他的胡子,他先把它放在被子外面,后又放在里面,然后再放回到外面,好像怎么都不妥當,折騰了一夜都沒有合眼。第二天早晨,他一直感覺坐立不安,心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干脆把胡子剪掉。這其實是一個帶有哲理性的寓言故事。另據宋朝張元干撰《蘆川歸來集》卷十載《東坡為焦山綸長老作木石》:“卻書招隱一段因緣在紙尾,圜庵寶之,欲贈好事大檀越(施主),作歸止計,為題數語:‘招隱公案,焦山戲墨。雖然信手拈來,自是胸襟流出。價值百千兩金,成就圜庵三窟。咄!’”遺憾的是,畫與跋均不見,創(chuàng)作時間亦不詳。不過據《焦山志》載,定慧寺曾珍藏有蘇軾《艷預堆賦》卷軸一件。
四月初,蘇東坡在鎮(zhèn)江還有一些事未了、一些地方要去,對于這樣無休無盡的行役,實在厭倦極了,心里又念著家?;叵肫鹑ツ晔辉码x開杭州臨平,時方大雪,今則春光已老,匆匆已過半年,“猶行役未歸,故托為此詞”,遂有《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痹~中作者揣摩妻子思念自己的心理和情態(tài),并從側面表達了詩人的思歸之情?!短扑卧~鑒賞辭典》是這樣評述的:“此詞為作者早期作品。上片自《小雅·采薇》化出;下片變李白《月下獨酌》詩意,故語雋而意曠。前人謂歐詞‘疏雋開子瞻,深婉開少游’。蘇東坡曾受歐陽修疏雋詞風的影響,于此可見一斑?!薄端卧~鑒賞辭典》則說:“此詞藝術上的成功集中在兩處:一是利用雪花與楊花形狀相似,卻代表著兩種不同節(jié)候的特點,互為比喻。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氣候由極冷到極暖,歷時長久;二可以構成潔白迷蒙的景象,象征著純真而紛亂的情思。也就是說,雪花與楊花互喻,既有表情上的深度,又有形象上的美感。二是構思新巧別致。從雙棲燕映襯出單棲人已是一種纖巧的聯(lián)想,而把月照梁上燕看作是月中嫦娥只垂愛成雙作對的燕,而不顧憐空閨獨守之人,就更是一種奇思妙想了,其表現(xiàn)力遠勝于一大段思婦的內心獨白?!?/p>
大約是在五六月間,蘇軾在鎮(zhèn)江與楊繪相別。席上,楊繪填了闕《菩薩蠻》(可惜詞已不傳),東坡和了這首《醉落魄·席上呈元素》:“分攜如昨。人生到處萍飄泊。偶然相聚還離索。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 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睏罾L,字元素,四川綿竹人,剛從應天府調任杭州知府?!稏|坡樂府》中有不少與楊繪的唱和詩詞,兩人的友情與索寞的離情處處可見。這闕詞,不是抒寫一般的離情別緒,而是唏噓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傷。一是同為蜀人,現(xiàn)在一樣流落在東海之濱,歸鄉(xiāng)無期;二是自己初出茅廬,閱事未深,一旦被宵小讒言,立遭獲罪外放,固然難免。熟料以元素之久膺帝眷,位在要津(曾任御史中丞),亦因反對新法而被棄,蓬梗飄零,錯在耿直。平素不太輕易傷感的蘇軾,此時卻充滿了哀戚和憐憫,難怪日后兩人同以罪貶,相遇于黃州時,楊繪要說從前有“天涯同是傷淪落”一句,恰是今日的“詩讖”,感嘆不已。
九月,蘇軾授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十一月再經鎮(zhèn)江,與孫洙(字巨源)、王正仲會于甘露寺多景樓。官伎中,“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時英秀,景之秀、伎之妙,真為希遇。飲闌,巨源請于余曰:‘殘霞晚照,非奇才不盡。’余作此詞。”東坡遂欣然揮就了這首著名的《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宋詞鑒賞辭典》評此詞:“歡暢之情流露筆端,短小明快,富有情致。”東坡詩興正濃,再填一首《蝶戀花·京口得鄉(xiāng)書》:“……一紙鄉(xiāng)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zhèn)€成歸計?白首送春拼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彼坪跻猹q未盡,東坡又作一首《潤州甘露寺彈箏》。清·紀曉嵐評此詩:“小詩賦瑣事,意境卻空闊有余?!边@一次,東坡在鎮(zhèn)江還見到了不少老朋友,他在給李常(字公擇,黃庭堅的舅舅)的信中說:“此行天幸!既得李端叔(李之儀)老兄,又途中與完夫(胡宗愈)、正仲、巨源相會,所至輒作數劇飲笑樂。人生如此有幾?未知他日能復繼此否?”
此次過鎮(zhèn),“迫于程限”,“不能艤舟”前往金山,蘇軾只得寫了個便條,托人送給寶覺?!耙粍e中流,縱望云山,杳然有不可及之嘆?!睂氂X聞訊后,連忙駕輕舟趕往江北餞別東坡,由此可見二人情誼深摯。
錢塘令周邠(字開祖),是東坡在杭州同僚中唱和最多的詩友。他即將任滿赴京,這時也寄詩來催東坡速歸一別。蘇軾當即回詩《杭州牡丹開時,仆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其中有幾句:“羞歸應為負花期,已是成陰結子時。……玉臺不見朝酣酒,金縷猶歌空折枝。從此年年定相見,欲師老圃問樊遲?!倍袊F(xiàn)代著名作家、學者林語堂先生則認為,蘇軾這首詩明面上是寫給周邠的,而暗含寄托對其堂妹的特殊情感。東坡有一位堂妹,算是他的初戀情人,且他畢生對伊人念念不忘。因為是堂親,自然聯(lián)姻無望,堂妹后來嫁與家在鎮(zhèn)江的柳仲遠。而蘇東坡與柳仲遠的父親柳瑾交往甚密。詩中的“負花期”,暗示少女已嫁;而“成陰結子”,比喻已生兒育女;“空折枝”則是唐朝鎮(zhèn)江籍詩人杜秋娘寫的一首《金縷衣》,其中有一句“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東坡引用是表示已耽誤了求愛的時機;“從此年年定相見”,是表示愿在常州買房產田地安居下來,這樣離堂妹家(鎮(zhèn)江)不遠,可以經常相見。林語堂先生有所不知,其實東坡一直想在鎮(zhèn)江買地定居而未果。林語堂特別強調:“當代沒有別的作家,也沒有研究蘇東坡生平的人曾經提到他們的特殊關系,因為沒人肯提?!钡拇_,在研究者當中,有的指責林語堂想象虛構,不攻自破,謬種流傳,影響深遠;有的批評“澆薄文人,捏造東坡違反倫常的畸戀故事”;就是比較嚴謹、溫和的學者也只是說“東坡同他的堂妹感情很好”,點到即止。不過筆者認為,東坡的這首詩的確寫得過于曖昧。他確實是一位性情中人,情感豐富,重情重義。那個時代,年少時情竇初開暗戀堂妹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后人大可不必忌諱。關鍵是東坡先生始終只動之以心而并未亂之以禮,僅僅是一個人的默默暗戀,不影響他人,這反而更折射出其人格豐滿偉岸,絕不虛偽。
十一月十五日,蘇軾請人專程到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臨摹陸探微畫師板畫?!短K軾文集》中“膠西蓋公堂照壁畫贊”記載了此事。此畫“筆法奇古,絕不類近世”,極為名貴,堪稱孤本。據宋葉夢得《建康集》卷三《書陸探微師子畫贊后》載:“陸生板畫,天下惟此本,初留建康境中。唐太和間,李文饒(名德裕)鎮(zhèn)浙西,徙至鎮(zhèn)江甘露寺,余猶及見焉。元符初,甘露火,板亦隨燼,常恨絕跡,世不復見。忽有得東坡所摹以獻。會府治草堂成,因傳寫為照壁之陰。”陸探微是南朝宋代宮廷畫家,與顧愷之、張僧繇和曹不興合稱“六朝四大家”。遺憾的是,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陸探微有繪畫真跡留存于世。現(xiàn)存作品中,與陸關系最大的可能要算在鎮(zhèn)江丹陽已發(fā)掘的“六朝陵墓”中所發(fā)現(xiàn)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據專家考證,其粉本來自陸探微的可能性最大。
東坡作《寄題刁景純藏春塢》詩。
正月,柳瑾卒,蘇軾親作祭文,其弟蘇轍作挽詞。
十月,刁約亦卒,蘇軾作《哭刁景純》詩以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