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榮
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工程質量檢測鑒定中心,中國·廣東 深圳 518000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建設。但在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房屋出現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裂縫問題,引起了相關技術人員的高度重視。因此,對房屋裂縫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研究有效防治方法,從而使房屋裂縫問題得到有效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論文分為兩部分,以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房屋裂縫作為對象進行探討:第一部分分析了不同建筑結構裂縫種類、產生的原因及危害;第二部分應用多種技術和手段探討了建筑結構施工中房屋裂縫的有效防治方法。
建筑結構裂縫根據引起的荷載作用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①由外部荷載作用或次應力引起的裂縫;②由變形(如混凝土的收縮和膨脹、溫度、不均勻沉降等)引起的裂縫[1]。靜荷載、動荷載等外部荷載作用引起的裂縫主要由于構件的應力超過了材料強度極限值;次應力引起的裂縫主要由于設計時計算模擬的假定與實際結構不符,忽略了結構中次應力導致。變形引起的裂縫是由于結構有變形要求,當變形受到限制時產生應力,應力超過一定數值后引起開裂。
建筑結構中常見的裂縫主要有:常規(guī)主體結構的受力裂縫;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的裂縫、梁板結構混凝土的裂縫、后砌結構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二次砌筑填充墻體的裂縫等。
在建筑結構施工中,常規(guī)主體結構的受力裂縫較為常見,主要類型有:受彎構件受拉區(qū)混凝土的開裂、受剪壓構件的開裂、受拉構件的開裂、受壓構件的開裂、受扭構件的開裂等。主體結構的受力裂縫主要是由于現場施工荷載大于原設計荷載引起的。
主體結構出現受力裂縫后,可能會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危害:①影響建筑正常使用功能,例如地下室外墻因裂縫導致長期污水滲入,會影響地下室的溫度、濕度及空氣質量等;②鋼筋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后,鋼筋直接與空氣接觸,鋼筋銹蝕速率增大,結構耐久性能降低;③結構構件產生裂縫后,構件承載能力降低,如不及時采取修復處理,構件進一步變形產生附加內力,裂縫進一步開展,最終影響主體結構安全(見圖1)。
圖1 某房屋圓柱剪壓裂縫
一般現澆的筏式底板、地下構筑物、大型設備基礎等容易由于溫度應力、收縮、膨脹引起裂縫的結構,稱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的裂縫主要由于施工中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溫度急劇上升,溫度應力劇烈變化,以及養(yǎng)護時混凝土收縮等引起[2]。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的裂縫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主體結構的安全,可能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大量實際工程經驗表明,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進行有效的補裂和堵漏是極為困難的,有些裂縫經過長時間、反復的堵漏也并不成功,最終因停工整頓消耗的費用可能遠超過土建投資的費用。
為減小由于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等變形作用效應的影響,《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對結構伸縮縫的設置間距進行了要求[3]。但由于建筑物功能、外觀或使用上的特殊要求,結構伸縮縫的設置間距越來越長。當結構伸縮縫間距設置過長時,設計的抗裂加強措施不足、混凝土收縮變形較大,或者施工時溫度變化較大都可能使梁板結構混凝土產生裂縫。
梁板結構中樓板的裂縫多為垂直于板塊長度方向,裂縫寬度0.5 mm 至數毫米,一般沒有構件承載能力不足的危險,危害程度較輕,但對構件持久強度有一定影響(見圖2)。
圖2 某超長混凝土結構樓板開裂損傷圖
當后砌結構與原結構建設時間相差較長,后砌結構與原結構未設置沉降縫時,后砌結構容易產生因不均勻沉降的裂縫。后砌結構不均勻沉降裂縫主要由于后砌結構施工前原結構已經基本完成了沉降,后砌結構施工后原結構的沉降小于后砌結構的沉降,后砌結構與原結構的沉降差使結構產生附加內力,導致結構開裂[4]。
此類裂縫多表現為斜向和豎向兩種形態(tài),裂縫的產生會影響后砌結構與原結構的整體性,從而影響結構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二次砌筑填充墻體裂縫主要由于溫度應力、混凝土和墻體之間不同線膨脹系數和收縮率引起。當溫度變化或材料收縮時,由于兩種材料的膨脹系數和收縮率不同,混凝土和墻體將產生不同的變形。當房屋一部分結構發(fā)生變形,第二部分受到另一部分結構的約束時,必然在結構內部產生應力。當墻體的主拉應力超過砌體的抗拉強度時,就會產生裂縫。在填充墻中間位置及與主體結構構件的交接處極易出現該類裂縫。
此類裂縫的產生一般不影響主體結構的安全性,但影響建筑的正常使用和美觀。
施工過程中主體結構的受力裂縫主要由于實際施工荷載大于設計荷載,或者主體結構設計時未考慮施工過程的影響引起。一般建筑物在結構設計時,會給出樓面使用荷載的限值。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施工材料等的堆載應小于設計規(guī)定限值要求。當需要使用大型機械設備或超設計堆載時,應在施工前進行模擬計算。通過分析,在設備或堆載作用下主體結構承載能力滿足要求時,才能允許施工作業(yè),從而防止施工過程中主體結構出現受力裂縫。
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超長混凝土結構等特殊結構,在進行澆筑、養(yǎng)護前,可將溫度、收縮影響等作為重點考慮因素,進行模擬分析,編制專門澆筑、養(yǎng)護施工指南,指導現場作業(yè)。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裂縫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熱使得混凝土內部溫度上升引起。為減小施工時混凝土塊體內部溫度變化,混凝土配合比選擇時可考慮在滿足設計及相關國家規(guī)范標準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水泥用量[5]。例如,在混凝土配比選擇不同粒徑粗骨料進行級配時,可應選擇緊密密度最大、孔隙率最小的級配,從而減小骨料表面及和孔隙率,來達到減少水泥用量的目的。
為減小水泥水化熱的影響,配制大體積混凝土選用水泥時,應優(yōu)先選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前提下水化熱低的礦渣水泥。在選擇水泥品種前,可按國家現行標準進行水化熱測試。
混凝土裂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縮。因此,在選擇混凝土材料時,應該優(yōu)先選擇收縮率較小的水泥。采用收縮小、水化熱低的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能有效減少混凝土塑性收縮、干縮裂縫及表面溫度裂縫的出現[6]。在進行混凝土配比時,應特別注意外加劑對收縮的影響,新外加劑未取得成熟經驗以前,不得輕易選用。選用外加劑時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①混凝土中摻用的外加劑品種和比例應通過試驗確定;②外加劑的質量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標準要求。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可采用分層連續(xù)澆筑、推移式澆筑等方法?;炷翝仓暮穸瓤删C合振搗器的作用深度和混凝土和易性確定,且在前一層混凝土初凝前,后一層混凝土必須完成澆筑。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及時嚴格按溫度控制措施要求進行養(yǎng)護,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方面要求:①在施工的過程中確保澆筑塊體里表溫差及降溫速度滿足溫控指標要求;②保溫養(yǎng)護持續(xù)時間,需要根據混凝土溫度應力確定;③保溫養(yǎng)護過程中,混凝土表面應保持濕潤。
在進行建筑結構施工時,應優(yōu)先使用各種方法防止裂縫的產生。當建筑結構出現裂縫時,應積極采用裂縫修補技術手段,對裂縫進行及時修復,防止裂縫進一步開展,避免其影響建筑使用性和主體結構安全性。對于不影響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裂縫、非結構構件的裂縫,可采用防水性化學灌漿料進行表面修補;對于影響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裂縫,可采用補強型化學灌漿料進行修復。對于寬度較小、深度較淺的裂縫可采用表面修補法進行修復;對于深度裂縫、防滲要求較高的裂縫可采用壓力灌漿法進行修復。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應該重視人員的施工技術水平,只有提升他們的專業(yè)素質,才能取得更好的建設成果。根據大量工程實例調查結果表明,施工人員技術水平不達標也是建筑結構出現裂縫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施工單位應對技術人員積極開展培訓,讓其在項目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扎實推進每一項工作,避免出現多重隱患,影響建筑工程質量。此外,技術人員還應該努力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掌握建筑結構容易出現的裂縫的原因,重視各項防治措施。
建筑行業(yè)在最近幾十年中得到了大力發(fā)展,帶動了很多人員的就業(yè),也促進了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裂縫,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為建筑結構裂縫不僅影響房屋的美觀,而且影響房屋安全性、使用性和抗震性能。所以,相關人員必須通過有效的防治方法,盡可能地減少裂縫問題的出現,從而使房屋建筑質量得到有效保障,確保人民的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