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月英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薄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薄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薄叭碎g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歷代諸多文人騷客曾為廬山傾倒,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李白的《登廬山五老峰》。
登廬山五老峰①
〔唐〕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②。
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③,吾將此地巢④云松。
注釋
①五老峰:位于廬山東南部的五座山峰,形狀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勢險峻,是廬山勝景之一。李白曾在此筑舍讀書。②芙蓉:荷花的別稱。③攬結(jié):收取,汲取。④巢:筑巢,此處指隱居。
賞析
生性豪放的李白甚愛名山勝水,先后五次尋訪廬山,寫下多篇詩作。走遍千山萬水的李白稱贊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笨梢娎畎讓]山的喜愛。
詩題為“登廬山五老峰”,顯而易見,此詩描寫的是廬山的五老峰。首句緊扣詩題,交代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廬山東南部。青翠的五老峰上怎么會有“金芙蓉”呢?原來,在陽光的照射下,五老峰像是一朵盛開的金色荷花。詩人跳出五老峰形似五位老人并肩而立的常態(tài)認知,用擬人、比喻的手法表達出山勢的險峻陡直以及造物主的神奇。
廬山南鄰九江,登上高聳入云的五老峰,就可一覽古城秀色。詩人妙用“攬結(jié)”二字,既照應(yīng)了前面所寫的陡峭山勢,又抒發(fā)了詩人想要擁秀色入懷的豪情。山上山下的無限風光一下子撥動了詩人的心弦:“吾將此地巢云松。”既然有如此美好的處所,那么,何不就隱居在青松白云間,修道養(yǎng)性?
與李白的豪放詩風有所不同,這首詩以平淡取勝。詩中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等藝術(shù)手法,真切自然而又形象逼真;語言含蓄凝練,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魅力。
紙上旅行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主要勝跡有觀音橋、白鹿洞、秀峰、桃花源、愛蓮池、三疊泉等。
九江,簡稱“潯”,古稱柴桑、江州、潯陽,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城。九江位于江西省最北部,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有“江西北大門”之稱。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可謂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因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九江遍布著可觀賞之勝地,除廬山風景區(qū)之外,東林寺和東林大佛、鄱陽湖、白鹿洞書院、潯陽樓、煙水亭等也天下聞名。還有一大批文化名人,如陶淵明、白居易、周敦頤、朱熹等,曾在九江生活、游歷,留下大量詩文、石刻、傳說等,更讓九江增添了不少文化的厚重感。
讓我們從廬山出發(fā),去探尋、感受九江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