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睿
指導老師/史野草
延安,是一塊飽經(jīng)滄桑又充滿神奇色彩的紅土地,是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落腳點,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作為一名延安的“紅領巾”,我感到既驕傲又自豪!
暑假期間,我觀看了一部關于延安的紅色電影——《延安往事》。電影講述了一位叫“月月”的老奶奶帶著她的小孫女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時,回憶起1945年,她自己還是個7歲的小女孩,在延安保育院和小伙伴們共同成長的歲月。她說,她小時候一直是和她的好朋友“荷荷”,還有其他小伙伴們生活在延安保育院。一天,延安保育院的人帶領著孩子們在山上游玩、唱歌,月月和荷荷在路上走的時候,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棵棗樹。保育院小伙伴們的“媽媽”為了滿足小伙伴們的愿望,想采摘幾顆棗子,卻遭到日本飛機的轟炸,不幸犧牲了,而月月的父母也因為在前線打仗壯烈犧牲了……
在戰(zhàn)爭歲月里,延安保育院的小伙伴們幾乎都是革命烈士的遺孤,延安保育院不過也就是幾間破損的窯洞,小伙伴們都穿著破舊的衣服,吃著粗茶淡飯,但依然在革命戰(zhàn)士的呵護下玩游戲、學知識、學唱歌。有的小伙伴想爸爸媽媽了,哭著鬧著問革命戰(zhàn)士,為什么爸爸媽媽還不來看自己……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保育院的大人們努力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安寧的天空,讓身處“革命大本營”的孩子們,純真而快樂地生活著。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心靈深處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保育院小伙伴們在面對戰(zhàn)火洗禮、生離死別時,仍然能夠保持淳樸可愛的天性,能安全、快樂、健康地成長。同樣,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住著(上接第36頁)舒適的樓房,穿著嶄新的衣服,吃著有營養(yǎng)的飯菜,都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啊!
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如此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依然擋不住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的自強不息,錚錚鐵骨,那就是堅定的信念、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延安精神。她強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激人奮進,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電影結束了,我的內(nèi)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作為延安革命圣地的“紅領巾”,當年延安保育院的孩子們是革命烈士的接班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革命精神的接班人,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xù)發(fā)揚延安精神,長大后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