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由于種種原因,我與村委會就一塊土地簽訂承包合同后,有關部門卻向同村村民劉某發(fā)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前不久,因國家需要,該塊土地被征收。由此也導致我與劉某就土地補償費發(fā)生爭執(zhí),我認為應當以土地承包合同為依據,劉某則認為應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為依據。請問:在土地承包合同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不一致的情況下,究竟應當以哪個作為獲取土地補償費的依據?
讀者:蔣琳琳
蔣琳琳讀者:
應當以土地承包合同作為獲取土地補償費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三百三十三條、第三百三十八條分別規(guī)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土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登記機構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fā)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等證書,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薄俺邪乇徽魇盏?,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據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的規(guī)定獲得相應補償?!逼渲斜砻鳎阂皇寝r戶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途徑是與發(fā)包方簽訂承包合同,而不是領取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頒發(fā)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是對已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認,而確認的前提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已經客觀存在。二是在承包合同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fā)生沖突時,應以承包合同作為確定農戶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依據。就同一塊承包地,簽訂承包合同的農戶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該承包地被征收后,有權獲得相應土地補償費的應該是簽訂承包合同的農戶。與之對應,正因為你是土地承包合同的簽訂者,決定了應當由你領取對應補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