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可晴,張 蕾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234)
老老[lε213lε21]是奉化方言中常見的一個頻度副詞,語義相當于普通話中的“經常”。許多其他地區(qū)也存在“老老”的同音表達,但在具體詞義和用法上并不完全相同。我們將“老老”劃入評注性頻度副詞的范疇,評注性頻度副詞不僅強調命題的真實性,還表達說話人的觀點立場和情感態(tài)度,奉化方言“老老”在具體使用中極具地域特色。文章敘述了奉化方言“老老”作為頻度副詞的分布搭配和特定的共現(xiàn)連用,進而分析“老”的發(fā)展和“老老”的形成,探討方言“老老”在奉化方言、普通話和其他吳語地區(qū)方言中的差異。
“老老”作為一個副詞,最基本用法是充當狀語,修飾動詞或動詞短語。例如:
(1)魚片我交關歡喜喫,老老買個。(我非常喜歡吃魚片,經常買它。)
(2)渠老老去淋雨,人淋來溚溚渧為止。(他經常去淋雨,淋到人都濕透了才罷休。)
例(1)(2)中,“老老”均充當狀語,修飾后面的動詞謂語“買”“去”?!袄侠稀币话阄挥谥髡Z的后面,謂語的前面,也可以單獨位于句首,用于強調動作行為的頻度?!袄侠稀毙揎椥稳菰~的情況較少,例如:
(3)樓登一份人家屋落門口燈泡老老勿亮。(樓上那戶人家門前的燈泡經常不亮。)
(4)渠拉姆媽怕渠忒燙勿喫,撥中藥老老冷個。(他媽媽擔心他不吃太燙的,讓中藥經常冷著。)
例(3)(4)中的“老老”分別表示“燈泡不亮”的狀態(tài)、“中藥冷著”的狀態(tài)經常出現(xiàn),雖然直接修飾的是形容詞,但實際上表現(xiàn)的是主體某一種狀態(tài)的出現(xiàn)頻率。
奉化方言中一般使用“介”[ka53]作狀語標記,其功能看起來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地”。實際上“介”是一個中性指示詞,一般展現(xiàn)的是該動作行為場景化的具體描摹,如簌簌介響、急煞介敲門。在“老老+VP”結構中,“老老”大多是無狀語標記的。動作的頻度不在“介”能連接的范疇內,故在該結構里不帶標記“介”。值得一提的是,VP成分如果是一個內含了完整行為過程的可控的述賓動詞,如淋雨、散步、洗澡等,一般會在前面加上動詞“去”表示目的,如果語境充足,可以補足“去”的具體地點。例如:
(5)a.岳林公園夜到頭有噴泉,阿拉隔壁一份夜飯喫好后頭老老去散步。(岳林公園晚上有噴泉,我們隔壁那戶人家經常在吃好晚飯后去散步。)
*①b.岳林公園夜到頭有噴泉,阿拉隔壁一份夜飯喫好后頭老老散步。
在“老老+AP”結構中,AP不能是光桿的,除了否定表達外,一般會帶上語氣助詞“個”,使韻律協(xié)調,尤其如果AP是單音節(jié)的,必須帶上“個”。試比較下面三個例句:
(6)a.冬天家一來,結冰死冷風一吹,渠面孔老老紅個。(冬天一來,像結冰了一樣的冷風一吹,他的臉就經常紅著。)
b.冬天家一來,結冰死冷風一吹,渠面孔老老血紅。(冬天一來,像結冰了一樣的冷風一吹,他的臉就經常像血一樣紅。)
*c.冬天家一來,結冰死冷風一吹,渠面孔老老紅。
由于副詞“老老”本身具有評注性特性,“老老”所修飾的成分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動作和狀態(tài)。這些動作和狀態(tài)一般具有可控性,如果發(fā)生的行為不可控,一般會在動詞前加上能愿動詞“要”,可控行為如例(1)中的“買”,其前無需加“要”。不可控行為如下:
(7)上腔天家冷,我老老要生病。(上一陣子天氣冷,我經常會生病。)
(8)乃記性壞壞,我老老要忘記重要事體。(現(xiàn)在記性不好,我經常會忘記重要的事。)
例(7)(8)中的“生病、忘記”是非自主動詞,說話人主觀上不能支配“生病、忘記”這類動作,在此類動詞前加上“要”,以使表達合理化。
就出現(xiàn)的句式選擇來看,“老老”還可以在被動句中出現(xiàn)。奉化方言中處置和被動兩種關系由“得”“撥”兩字兼表,這兩個同形標記有些相當于普通話中的“給”,使用時也要求謂語非單獨使用,這和“老老”要求所修飾的成分必須是個復雜形式相一致。奉化方言被動句中的施受關系非常靈活,雖然“得”和“撥”使用時存在歧義,但是在具體的方言語境中,由于受前后其他信息的限制,聽話人往往能準確地分辨出前后兩個NP的施受事關系,將處置和被動區(qū)別開來?!袄侠稀痹诰唧w使用中如果借助被動句的句式來表達說話人的觀點情感時,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能突出說話人的消極態(tài)度,少數(shù)情況下出現(xiàn)中性意味。沈家煊認為,語言中表情成分所作用的對象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個指稱對象,一個命題,甚至是一系列的命題。[1]被動句式對于語義和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具有反約束的作用,倘若說話人選擇被動句,往往是通過高頻度副詞“老老”突出主觀感受和立場?!袄侠稀彼钆渚渥拥闹髡Z既可以是無生命的,也可以是有生命的。當主語為無生命事物時,自然也不會發(fā)生施事和受事的方向顛倒。例如:
(9)渠個考試成績老老撥渠同桌超過。(他的考試成績經常被他同桌超過。/他的考試成績經常超過他同桌)
(10)公司阿臺打印機老老撥小李弄壞。(公司那臺打印機經常被小李弄壞。)
例(9)具有歧義,表達的時候之所以用被動形式是為了突出對考試成績被超過這種經常發(fā)生情況的感慨態(tài)度,整個事件傾向于消極色彩。例(10)不存在歧義,打印機沒有生命,不可能對小李施加動作,且句中動作使支配的對象發(fā)生變化,對受事具有消極影響。
就“老老”所在句子的時態(tài)來看,既可以表示過去時,也可以表示現(xiàn)在時,幾乎不表示將來時。一般是對過去或現(xiàn)在經驗的總結,帶有說話人對已然事件的態(tài)度,與將來時發(fā)生沖突。例如:
(11)小方上兩年老老問小李借鈔票,小李煩勒勿得了。(小方前幾年經常向小李借錢,小李煩得不行。)
(12)江邊乃該交關鬧熱,老老有老寧牌跳廣場舞。(江邊現(xiàn)在非常熱鬧,經常有大媽跳廣場舞。)
(13)a.阿拉屋落到秋天家好裝好嘞,儂下來遭來玩。(我家房子到秋天就能裝修好了,你以后來玩。)
*b.阿拉屋落到秋天家好裝好嘞,儂下來遭老老來玩。(我家房子到秋天就能裝修好了,你以后經常來玩。)
“老老”在與表時間量的詞語搭配時,表時間量的詞語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在顯性時間量的句中,“老老”一般搭配表示時段的詞語,如果搭配表示時點的詞語,句中一般隱含了一個時段。例如:
(14)該只小區(qū)老老有賊骨頭來偷東西,治安交關壞。(這個小區(qū)經常有小偷來偷東西,治安非常差。)
(15)小方下半日兩點老老來樹底下走象棋。(小方下午兩點經常來樹下下象棋。)
(16)上腔風破爛介大,渠老老吹來咳嗽。(上一陣子風特別大,他經常被風吹得咳嗽。)
例(14)中,“老老”說明這個小區(qū)從過去到現(xiàn)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有小偷,遭賊是常態(tài),雖然時間成分是零形式,但隱含的意義很明確。例(15)限定在下午兩點這個時間點,并不是具體的某一天下午,而是一段時間內的下午兩點“下象棋”的動作發(fā)生頻率高。例(16)指出“上腔”這個時段,“咳嗽”這一行為多次出現(xiàn)。
“老老”既可以用在肯定句中,也可以用在否定句中。肯定句中“老老”可以后加“是”,否定句中奉化方言否定詞和普通話大不相同,阮桂君明確寧波方言的單純否定詞主要有“勿、弗、莫、嘸、沒”[2]五個,這五個否定詞在奉化方言中也經常使用,列表如下。
張誼生指出,從連用的內部結構看,可以分為右向結構和左向結構兩種。右向結構就是前面的副詞先修飾后面的副詞,然后再一起修飾中心語。左向結構是后面的副詞先修飾中心語,然后再一起接受前面的副詞修飾。[3]“老老”和否定詞的連用從線性排序上看分兩種:“Neg+老老”和“老老+Neg”,但是從對層次關系的定向上看,都是左向結構關系。
“Neg+老老”結構中,Neg只能是“莫”?!澳毕喈斢谄胀ㄔ捴械摹皠e”,是一種對他人行為的干預?!澳?老老+VP”表現(xiàn)出左向結構關系,先是“老老+VP”,再被“莫”否定。去掉“莫”,句子還能成立,說明是左向?!澳被旧现怀霈F(xiàn)在特定的否定祈使句中,對VP也有限制,一般都是消極且可控的。例如:
(17)a.儂莫老老尋歡喜個人講閑話。(你不要經常找喜歡的人聊天。)
b.儂老老尋歡喜個人講閑話。(你經常找喜歡的人聊天。)
(18)a.到樓登去了下登門要鎖來,儂莫老老忘記。(到樓上去了要把下面門鎖了,你別經常忘記。)
b.儂老老忘記到樓登去了下登門要鎖來。(你經常忘記到樓上去了要把下面門鎖了。)
例(17)去掉“莫”句子依然成立,句中VP看起來不是消極事件,但是說話人的預設是“找喜歡的人聊天對方會感到厭煩”從而會造成消極影響。例(18)中,“老老”加強說話人的迫切語氣。
“老老+Neg”結構中,Neg可以是“勿、弗、沒、嘸”,否定的是后面的行為,“老老”在前表示對“勿、弗、沒、嘸+VP”這一客觀事實高頻出現(xiàn)的消極評價,是一種左向結構關系,去掉“老老”句子還成立。
“老老+勿+VP”是最常見的一種表達,“勿”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不”,句中主語否定了這一行為,再通過“老老”凸顯說話人對句中主語不執(zhí)行這一行為的消極評價。例如:
(19)a.該小人皮慣喲,老老勿聽渠拉姆媽閑話。(這小孩皮慣了,經常不聽他媽媽的話。)
b.該小人皮慣喲,勿聽渠拉姆媽閑話。(這小孩皮慣了,不聽他媽媽的話。)
(20)a.該小人心沒來讀書上登,作業(yè)老老勿做。(這小孩心思不在讀書上,經常不做作業(yè)。)
b.該小人心沒來讀書上登,作業(yè)勿做嘛。(這小孩心思不在讀書上,不做作業(yè)。)
例(19)(20)中的b句去掉“老老”后主觀性較a句減弱,更偏向一種客觀事實的呈現(xiàn);a句則更多地展現(xiàn)出了說話人對小孩行為的責怪和抱怨等消極情感。
在口語中“勿”和“要”“會”“用”等字組合時,出于發(fā)音省力的需要,說話語速加快部分音素脫落而成為一個合音詞。這些表示否定的合音詞中只有“勿要”可以和“老老”共現(xiàn),音[fie51],意為不要,表示說話人主觀上的不接受。例如:
(21)該小具仔有自家心思,大人閑話老老勿要聽。(這個小伙子有自己的想法,大人的話經常不要聽。)
(22)該小囡歡喜看廣告,動畫片一類老老勿要看。(這個小女孩喜歡看廣告,常常不喜歡看動畫片一類。)
“弗”的使用范圍比較窄,最常出現(xiàn)在固定結構中,如“弗三弗四”(不三不四)、“弗上弗落”(不上不下)、“弗結”(不知)?!案ァ钡墓潭ńY構外的用法具有個人性,在具體語境中表達說話人更強烈的語氣和情感?!案ァ敝挥泻蛡€別詞連用時前面可以加“老老”,例如:
(23)渠個頭腦老老弗大靈光。(他的腦子經常不太聰明。)
(24)渠阿腔得每日像做亂夢介,老老弗大清醒。(他那一陣子每天像做夢一樣,經常不太清醒。)
“沒、嘸”相當于普通話中的“沒有”,“老老”和“沒、嘸”的共現(xiàn)比較少見,“老老”一般出現(xiàn)于特定結構“沒/嘸+NP+VP”前,例如:
(25)落課鈴一響人一晌沒了,小方走來慢,老老沒東西喫。(下課鈴一響,人一會兒都走光了,小方走得慢,經常沒東西吃。)
(26)該兩夫妻時介造孽,老娘被趕出后頭,老老嘸采去。(這兩夫妻經常吵架,妻子被趕出來之后,經常沒地方去。)
在對話場景中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如果“勿、沒”和“老老”共現(xiàn)的句子是對話中的后續(xù)句時,那么否定詞放在“老老”前面,不破壞“老老+VP”的結構,這符合應答協(xié)調一致原則。黃宗認為應答協(xié)調一致現(xiàn)象當中,答話者所接收到的言語刺激會影響答話者的言語選擇過程以及選擇內容。[4]在能滿足交際功能的前提下,答話與問話中的詞語完全相同是最為經濟省力的。例如:
(27)問:蕩眼老老停電否?(這里經常停電嗎?)
答:蕩眼勿要/沒老老停電。(這里不經常停電。)
(28)問:我又曉得該開關壞,儂用起來老老壞來伐?(我就知道這種開關品質不好,你家用著經常壞嗎?)
答:實在沒老老壞來。(其實不經常壞。)
副詞“老老”可以和時間詞連用。連用時,由于信息的焦點不同,頻度副詞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如果頻度副詞在后,時間詞在前,反應特定時間范圍內動作行為的重復量,句中的時間詞成為動作行為的背景,頻度副詞和中心成分成為突出的行為模式。例如:
(29)渠閑兩遭老老來個,該腔倒沒來。(他過去經常來的,這一陣子反而沒來。)
(30)渠節(jié)頭節(jié)面老老馱果籃去走人家。(他節(jié)日里經常拿著果籃去走親戚。)
例(29)(30)中,“閑兩遭”“節(jié)頭節(jié)面”是句中給出的時間范圍,“老老來”“老老馱”是側重突出的行為模式。
反之,頻度副詞在前,時間詞在后,信息的焦點是時間詞。例如:
(31)渠老老黃昏頭辰光去釣魚。(他經常在黃昏的時候去釣魚。)
(32)渠老老夜快點去搓麻將。(他經常在傍晚的時候打麻將。)
例(31)(32)中,“老老”修飾的是一個時段,句子側重于這個特定的時段。
那洪雷認為,時間副詞和頻度副詞的連用共現(xiàn)主要受到時間軸一維性特點的影響,要符合客觀時間軸上的時間出現(xiàn)順序,一般呈現(xiàn)左向結構。[5]例如:
(33)a.校門口講講嘸交擺攤,一方老老好看見賣冰糖葫蘆個人。(校門口講講不讓擺攤,但依然經常能看見賣冰糖葫蘆的人。)
*b.校門口講講嘸交擺攤,老老一方好看見賣冰糖葫蘆個人。
例(33)a中,“老老”先修飾后面的中心語“看見”,然后再一起接受前面的副詞“一方”的修飾。例(33)b中,“老老一方”雖然只是詞語順序不同,但句義已經發(fā)生了變化,“一方”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依然、仍舊”,表示一種不變的狀態(tài),“老老一方”連用變成了右向結構?!袄侠稀北硎臼录哳l度出現(xiàn),但中間會有間斷,“一方”表示狀態(tài)不變,二者連用不符合時間軸上的出現(xiàn)順序,故不能共現(xiàn)。
奉化方言中有兩個“老”,一個是形容詞,記作“老1”,一個是副詞“老”,記作“老2”,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發(fā)展關系。
單音節(jié)形容詞“老1”可以直接修飾名詞,所修飾的名詞既能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無生命的,但在語義上存在細微差別。“老1”和動物搭配表示年紀大;和植物搭配表示過于成熟,過了適口的時間;“老1”和無生命的對象搭配時,還表示隨著時間過去,該對象有部分受磨損的老舊狀態(tài)。例如:
(34)地里種個全是老落谷。(田里種的全是老玉米。)
(35)阿只老貓來阿拉屋落六年了。(那只老貓來我家六年了。)
(36)該老屋牌勿知哈辰光倒來個。(那老房子不知道什么時候倒塌了。)
“老”(即老2)充當副詞是奉化方言中獨有的一種用法,語義接近于普通話中的“才”。“老2”的使用范圍很窄,只能出現(xiàn)在表示否定的特定結構“NP+老勿要+(儂)+VP”中,這個結構里去掉“老”后依然成立。“勿要”既能起到緩和語氣的作用,也能清晰地傳遞出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但是去掉“老”后,“勿要”必須和音為[fie51],而且在表意上有細微不同。例如:
(37)a.儂撥我一眼積木撩撩來,我老勿要儂睬。(你把我的這些積木搞壞了,我才不要理你。)
b.儂撥我一眼積木撩撩來,我勿要儂睬。(你把我的這些積木搞壞了,我不要理你了。)
(38)a.儂該閑話講過十多遍來,渠老勿要聽。(你這話講了十幾遍了,他才不要聽。)
b.儂該閑話講過十多遍來,渠勿要聽。(你這話講了十幾遍了,他是不會聽的。)
例(37)a中,“老勿要儂睬”有一種嗔怪的意味,例(37)b中,“勿要儂睬”的語氣更強烈,側重在責備,這里的“老”可以緩和語氣。例(38)是以第三方的視角來表達,說話人和NP站在同一立場?!袄稀背洚敻痹~表達出一種任性的語氣,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主體意志,NP只能是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第一人稱視角直接表達出主觀的情緒,第三人稱視角隱含說話人和NP共同的情緒。
“老1”既能進一步虛化為副詞,也能通過組合改變自身的程度量級。形容詞“老”要表示不同程度量級往往會借助一些手段或組合,如構形重疊、“老”+三個非重疊音節(jié)、表示高程度的狀語+“老”、“老”+表示高程度的補語、“老”+語氣詞等,這些手段也可以組合使用。表達結構越長,表現(xiàn)出來的信息量越多,它們都是表示高量級的,符合認知語言學中的數(shù)量相似性(iconicity)原則。例如:
(39)該菜老老嗬。(這菜太老了。)
(40)倷阿太老貌聾聰,閑話阿講勿像喲嘞。(你太外婆實在很老了,話也不會講了。)
(41)介老個筍小小人喫勿來,咬阿咬勿糊嗬。(這么老的筍小孩子吃不來的,咬也咬不爛。)
(42)得上回眼菜比起來,乃回眼老交關。(和上回的菜比起來,這回的菜老了很多)
(43)介多日腳沒看見,儂人老喲來嘛。(好久不見,你變老了嘛。)
(44)介多日腳沒看見,儂人弄人介老咚來。(好久不見,你變老了很多嘛。)
例(39)中,“老老”是“老1”的重疊式,借助詞法來凸顯程度量。例(40)中,“老貌聾聰”可以看作一個狀態(tài)形容詞,通過復雜形式來具象化表現(xiàn)“老”的高程度。例(41)用指示詞“介”來修飾“老”表示程度,這里的“介”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這么”。例(42)用程度副詞“交關”作補語修飾“老”,這里的“交關”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很”。例(43)中,“喲來嘛”是一組無實在意義的語氣詞,僅表示感慨。例(44)用了兩種手段,“老”前由指示詞“介”修飾,“老”后有語氣詞“咚來”。
例(39)中,我們將“老老”分析為“老1”重疊。但同時,我們也考慮了“老老”是狀中結構的可能性,即由副詞“老”修飾形容詞“老”。狀中結構“老老”作為頻度副詞“老老”的結構形式基礎,再通過詞匯化和語法化來實現(xiàn)頻度副詞“老老”的身份確立,這種可能性也符合語法化的一般機制。我們從兩方面來探討這一可能性。從音調上來看,“老老”如果是狀中結構,后一個“老”字應為原調,可實際發(fā)音時后字較前字短促。從奉化人的語言習慣上來看,如果需要一個副詞修飾形容詞“老”,更傾向選擇程度性指示詞“介”(相當于普通話“這”)。如“該菜介老嗬”,“介老”是毫無疑問的狀中結構,而單音節(jié)“老”在奉化方言中一般不表示程度。值得注意的一個詞是“老早”,可分析為狀中結構,但是該處“老”只能理解為構詞語素,有且只有在這個特定詞語里表現(xiàn)為高程度。類比其他同類結構的詞語,如“老大、老高、老寬”等,這些表達在奉化方言中不出現(xiàn),認可的同義表達式為“介大、介高、介寬”等。再來對比同屬吳語區(qū)的上海話,上海方言“老”和奉化方言“老”在發(fā)展過程中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老”和“老老”在上海話中表示程度的用法更廣。在奉化方言里,程度表達已經由其他詞占領,比如指示詞“介”,故不需要“老”的進入。
狀態(tài)形容詞“老老”是基式“老1”的AA式構形重疊,記作“老老1”?!袄?”重疊后所產生的結構的詞匯意義不變,還是表示時間量大,但在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上發(fā)生了某些變化,表示程度上的增量,重疊后是固化的量。在外在感知上,我們可以通過視覺表象和觸覺實體而明顯感知到“老1”;在內在認知上,“老1”的量是隱性的、模糊的,具有變化性的,能通過重疊的語法手段加強其程度。
朱景松認為形容詞重疊式表現(xiàn)的量很難像形容詞基式表達量那樣去理解,這種重疊式相當于對基本式的模糊描寫。[6]他認為形容詞重疊式量的意義是肯定量的充分性,表明某種性質的量達到了適當、足夠的程度。譬如,“老1”可以劃分為“頂老(最老)、交關老(很老)、有眼老(有點老)”,通過前置的副詞來表現(xiàn)“老”范疇內的不同程度,但“老老”這樣通過重疊表示高程度的重疊詞就無法用程度副詞修飾。
從句法角度來看,“老老1”一般不會單獨使用,和“個、嗬”搭配修飾名詞,“個”可以理解為普通話中的“的”,不能被否定詞和程度副詞修飾。例如:
(45)老老個落谷倷阿太喫勿來。(很老的玉米你外婆吃不來的。)
(46)a.該芋艿老老嗬。(這芋艿太老了。)
*b.該芋艿沒/勿老老嗬。
*c.該芋艿頂老老嗬。
從語用角度來看,“老老1”表達一種主觀認識量,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從而形成一種含有評注性的認識。例如:
(47)罐子里廂是眼老咸齏。(罐子里面是一點老咸菜。)
(48)罐子里廂該咸齏老老嗬。(罐子里面的咸菜太老了。)
例(47)中,“老咸齏”僅描述咸菜老的客觀事實,不帶說話人的態(tài)度。例(48)用“老老1”來描述咸菜時,不僅程度量級提升,還帶有說話人的表示否定或負面評價的主觀色彩。
當“老老”評議的對象由客觀事物擴展為動作或事件,且在句法分布上經常處于謂語前面的位置時,“老老”就具備了成為副詞的條件。頻度副詞“老老”是構詞重疊,詞義相當凝固,充當狀語,記作“老老2”?!袄侠稀睆男稳菰~語法化為副詞,我們來進一步探討其中的機制。張誼生指出,漢語副詞相關的語法化機制大致包括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依存的四個方面:結構形式、語義變化、表達方式和認知心理。[7]
先來看句法功能的變化,狀中結構“老老1”作狀態(tài)形容詞時一般充當謂語或者定語。當“老老”經常出現(xiàn)在狀位時,可以修飾謂語動詞或VP,為其成為副詞“老老2”提供了重要的形式條件。例如:
(49)a.渠喫個落谷老老嗬。(他吃的那個玉米老老的。)
b.渠老老喫落谷。(他經常吃玉米。)
例(49)a中,“老老”充當謂語,修飾的是物品。例(49)b中,“老老”充當狀語,修飾的是動作行為。
再來看語義的變化,“老老”的實詞意義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發(fā)生了抽象化,表現(xiàn)出虛化的情態(tài)意義,能傳遞出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句位的變動會引起副詞化的出現(xiàn),語義的轉變也會導致詞語句法功能的改變。例如:
(50)該屋櫥門老老嗬。(這柜子門很舊了。)
(51)該小滑孫老老拉屋櫥門玩。(這小屁孩經常拉柜子門玩。)
例(50)中,“老老”指柜門的使用時間長而呈現(xiàn)出來的老舊狀態(tài),是一種直觀可見的物體表征。例(51)中,“老老”表示小孩拉柜門動作頻繁出現(xiàn),傳達出說話人對這一行為的輕微厭煩態(tài)度。
最后來看認知心理的變化。張國憲提到有一條擴張規(guī)則是從事物的質擴張到行為的質,他舉例說“輕”指重量時表述的是事物的質,“輕”指動作的力度時表述的是行為的質,這一路徑符合人類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而“性狀的語義擴張從本質上說是人類語言普遍存在的一種語法化現(xiàn)象”[8]。我們在認知外界時,總是先認識到具體可感知的事物,再學會把握抽象不可感知的事物,人們的認知行為會影響語言的使用?!袄侠?”表述的就是事物的質,“老老2”則表述的是行為的質,從“時間久”這樣的時間量表達到頻度表達,貫穿語義變化過程的一條線索是“時間量”的隱喻。例如:
(52)老老個筍干頭小人喫落腸胃壞。(小孩子吃太老的筍干對腸胃不好。)
(53)該筍干頭小人交關歡喜,老老喫。(這種筍干小孩子非常喜歡,經常吃。)
例(52)表示的是靜止事物的質,筍干可能是超過了合適的收獲季節(jié),也可能是存放時間久了。例(53)表示的是動態(tài)行為的質,指“喫筍干頭”這一動作的頻度。雖然句中都沒有出現(xiàn)表達時間的詞,但在說話人的認知心理中隱含了一個時間量。
“老老”具有不同的句法和語義,但不管是形容詞還是副詞,這些語義都表現(xiàn)出高量級的特征,且“老老”在不同的使用語境中都有具體的評注功用。我們通過描寫不同詞性的“老老”展現(xiàn)其語義指向及相應的情感表現(xiàn)。
“老老1”的描摹對象是有限制的?!袄侠?”和“老1”的適用范圍類似,當用來描摹無生命的對象時,一般表示物體隨著時間流逝而自然老化的狀態(tài);當用來描摹可入口的作物時,所傳遞情感比較單一,一般表達說話人對這些作物的喜愛或討厭。除了動植物外,“老老1”指人的用法比較少見。例如:
(54)a.該只南瓜老老嗬,老南瓜喫起來頂粉嘞。(那只南瓜老了,不過老南瓜吃起來最粉糯了。)
*b.渠人看起來老老嗬。(他看起來長得好老。)
c.渠面孔老老。(他臉長得老。)
例(54)a中,“老老”表現(xiàn)的是作物南瓜的生長狀態(tài),結合語境傳遞出說話人欣喜的情感。b句雖然看起來合乎語法,但其實這種說法很別扭,更容易為當?shù)厝怂邮艿耐x表達是“渠人看起來介老”,用程度副詞來修飾單音節(jié)“老”。c句“老老”直接搭配的不是人,而是人的一部分,在這種語境中,句子成立。
“老老2”表現(xiàn)所修飾動作或狀態(tài)的頻度,這里的動作或狀態(tài)一般都是可以階段性發(fā)生的,即中間有斷續(xù),不用一直延續(xù)下去。在表現(xiàn)說話人的主觀性方面,一般表現(xiàn)出主觀評價,特定條件下也能表現(xiàn)出主觀推測。例如:
(55)渠拉屋落欶條件儂曉得伐?渠老老喫野黃魚。(他們家什么條件你知道嗎?他經常吃野黃魚。)
(56)超市該米質量倒是壞,老老生蟲。(超市的米質量太差了,經常生蟲子。)
例(55)(56)中,“老老”表現(xiàn)的是動作行為的頻度,帶有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時,“老老”會重讀。例(55)說話人對于高頻度“喫野黃魚”這一行為有探究心理,例(56)說話人對于“生蟲”這一行為表現(xiàn)出消極評價。
“老老2”幾乎不用于表示將來時的句中,但是如果在具體語境中架構起一個尚未發(fā)生或還未確認的場景時,“老老2”能夠出現(xiàn),用來表現(xiàn)說話人對特定場景中動作狀態(tài)頻度的主觀推測。例如:
(57)a.乃腔花鼓探頭價錢交關落惠,渠肯定老老去買。(這一陣子皮皮蝦價錢很實惠,他肯定經常去買。)
*b.渠要老老去買。(你要經常去買。)
例(57)a中,說話人并未見到事情的發(fā)生,“老老”的頻度存在于場景的假設中,傳達的是說話人的推測義。例(57)b是一個沒有具體語境的祈使句,這樣的表達在奉化方言很少出現(xiàn),更合理的同義表達是“你要多去買眼”。這個短句是一個經濟性表達,既能表示“買”的頻度較高,也能表示“買”的量較大,視具體語境而定。這些表達之間的主觀化程度是有差異的,“老老2”的主觀性程度等級明顯高于“老老1”。
在普通話和其他吳語地區(qū)方言中,也有“老老”的使用情況,我們將奉化方言“老老”與之相比較,以突出頻度副詞“老老”的獨特性。
首先來對比語音。奉化方言中“老”的吳語拼音為[lau4]②,“老老”的發(fā)音為[lε213lε21],發(fā)音位置靠前,唇形較扁,后一個音較前一個音更短促;寧波方言中“老”的吳拼為[lau6],“老老”的發(fā)音為[l213l21],發(fā)音位置靠后,唇形偏圓,后一個音也短促;普通話中“老老”的發(fā)音為[lau214lau214],發(fā)音位置靠后,唇形偏圓,前后調值不發(fā)生變化。
再來看句法和語義。普通話里單音節(jié)“老”使用非常普遍,既可以作程度副詞表示高程度,也可以作時間副詞。重疊后的“老老”可以使用,但是沒有表示動作行為頻度的用法,“老老”的出現(xiàn)范圍也很受限制,一般可以作為組成固定詞語的成詞語素出現(xiàn),也可以作為少部分名詞的特定前綴。例如:
(58)現(xiàn)在橋做好了,我們老老小小都很高興,有事沒事也都過去看看。(2021年人民網)
(59)新書記都上任好久了,我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感覺還是老老書記和老書記在管事。(2020年人民網)
(60)一輩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權力老老實實為人民辦事。(2020年人民網)
例(58)中,“老老”指的是老人們,以重復表示數(shù)量的增加,這樣的表達還有“老老少少”“老老幼幼”“老老互助”等。例(59)中,“老老書記”只能在特定語境中出現(xiàn),指的是前前任書記,和后文的“老書記”放在一起表意更明晰。例(60)中,“老老”是“老老實實”的組成部分,不可拆分。
上海話中的“老”,其程度表達和奉化方言“老”走向了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在上海、杭州等地的方言中,“老老”作程度副詞的用法更普遍,由單音節(jié)程度副詞“老”重疊而來,加強程度量級,一般修飾表示積極意義的形容詞,如“老老好”“老老早”“老老寬”等,比單獨說“老好”“老早”“老寬”的程度量級更高,也更能表現(xiàn)出說話人的積極情緒。普通話中“老+AP”結構,AP僅限于單音節(jié),但在某些吳語地區(qū),AP也可以是雙音節(jié)的,我們以上海方言為例。例如:
(61)伊個字寫得老推扳個。(他的字寫得可差了。)
通過和親屬方言之間的比較,我們看到“老老”的頻度副詞用法是奉化方言特有的,對等類似的頻度副詞的形式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老老”作為頻度副詞,就句法分布來看,以充當狀語為主,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修飾動詞,很少修飾形容詞;就搭配選擇來看,“老老”可以出現(xiàn)在被動句中,所在句子的時態(tài)一般表示過去時或者現(xiàn)在時,所修飾的成分中出現(xiàn)最多的是動作和狀態(tài)。此外,奉化方言中“老老”還可以作形容詞,由基式“老”構形重疊而來表示程度上的增量。在具體語境中,形容詞“老老”一般表達說話人對客觀作物的喜愛或討厭之情,而副詞“老老”能表現(xiàn)出主觀評價和主觀推測這兩方面。關于奉化方言“老老”和普通話、其他吳語地區(qū)方言的“老老”的對比,除了發(fā)音時韻母不同,在句法和語義上也各有差異。
注 釋:
①文中例子前的“*”,表示該例句不成立.
②本文所使用的吳語拼音均來自吳語學堂,https://www.wugn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