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萱
比起男性,女性總會面臨較多防不勝防的獨特??萍膊?,其中尤以卵巢囊腫和子宮肌瘤最為常見。子宮肌瘤經(jīng)醫(yī)生確診后,由于對癌癥的恐懼,多數(shù)人會問的問題一定是:“有可能變成癌癥嗎?”其實,癌癥風險存在于人體的各部分,但子宮肌瘤病變?yōu)榘┌Y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既然已經(jīng)知道子宮肌瘤癌變的可能性極低,那么患者就可以放松心情,認真了解病因,這有助于整個治療和康復過程的順利進行。
子宮肌瘤多數(shù)是子宮肌纖維增生所形成的一種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有資料顯示,女性中約20%患有子宮肌瘤,尤以年齡在30歲以上者最為常見。如果癥狀明顯,而且肌瘤逐漸變大,甚至影響到病患的健康,那就必須手術切除。
子宮肌瘤基本上都是同屬性的,只是因生長位置的不同而冠以不同名稱。
根據(jù)子宮肌瘤的生長位置,有漿膜下肌瘤,常突出于子宮表面,與子宮漿膜層直接接觸,變大后可以在腹部摸到腫塊。壁間肌瘤,大多位于子宮肌壁內(nèi),四周均被肌層所包圍,是最常見的子宮肌瘤類型。黏膜下肌瘤,是壁間肌瘤向子宮腔內(nèi)生長而突出于子宮腔,且與黏膜層直接接觸,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甚至變形,并與子宮通過蒂相連;如蒂較長,就會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于陰道。子宮頸肌瘤,主要在子宮頸部生長,且因生長部位較低而常嵌頓于盆腔內(nèi),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肌瘤。
子宮肌瘤的癥狀與生長部位、有無癌變相關,而與肌瘤大小、數(shù)量關系不大。例如,有多個漿膜下肌瘤者未必有癥狀,而一個較小的黏膜下肌瘤常會引起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或月經(jīng)過多。當然,肌瘤太大、太多,也會引起一些不適癥狀。
臨床上的常見癥狀 ①經(jīng)量增多及經(jīng)期延長: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癥狀,多見于大的壁間肌瘤及黏膜下肌瘤。②下腹腫塊:肌瘤較小時在腹部摸不到腫塊,當肌瘤逐漸增大可從腹部觸及。③白帶增多:壁間肌瘤使官腔面積增大,內(nèi)膜腺體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膿樣白帶;若有潰爛、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有惡臭的陰道溢液。④壓迫癥狀:子宮前壁下段肌瘤可壓迫膀胱引起尿頻、尿急;宮頸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難、尿潴留;子宮后壁肌瘤(峽部或后壁)可引起下腹墜脹不適、便秘等癥狀。⑤其他:腰酸背痛、貧血、急性腹痛、不孕等。
大部分的女性都是因為經(jīng)血過多、腹部疼痛、感覺腹部變大才會就醫(yī)或做檢查;然而,也有一些肌瘤是完全沒有癥狀的。
治療方法要根據(jù)肌瘤位置、大小、數(shù)量,以及患者的年齡、對生育的要求和個人意愿來確定,一般有3種治療方式。開腹手術適合多發(fā)性肌瘤、肌瘤體積較大、有盆腔手術史,且伴有嚴重盆腔粘連合并附件病的患者。腹腔鏡適用于長在子宮外部的肌瘤,從腹部插入,在子宮外部進行手術。官腔鏡適用于長在子宮內(nèi)部的肌瘤,通過陰道、子宮頸進入子宮,將肌瘤切除。
另外還有3種較新穎的治療方法。一是聚焦超聲技術療法,借由從體外將超聲波聚焦在體內(nèi)子宮肌瘤處,使焦點區(qū)域產(chǎn)生高溫,讓肌瘤組織壞死。治療過程不損傷正常的子宮組織。二是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肌瘤發(fā)生、發(fā)展的病因應用抑制肌瘤的藥物。目前發(fā)現(xiàn),藥物對某些患者有效,但在有些患者身上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三是子宮肌瘤動脈栓塞術。通過導管插管至子宮動脈或腫瘤動脈,經(jīng)導管注入栓塞材料,閉塞子宮動脈,以阻斷肌瘤的血液和營養(yǎng)供應,讓它“餓死”以致逐漸縮小或者脫落。但高血壓、高血糖者不適宜進行此手術。此療法對子宮供血不會造成影響,卻會影響患者的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