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華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我國女性健康。一級預防是乳腺癌預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減少病因或危險因素預防乳腺癌的發(fā)生,是最積極、最根本的預防手段。為了幫助各地開展乳腺癌預防工作,以降低我國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日前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乳腺專業(yè)委員會組織國內乳腺外科專家制定并發(fā)布了《中國女性乳腺癌預防專家共識》,介紹了乳腺癌的危險因素、風險評估、預防干預措施等方面的內容。針對乳腺癌的危險因素,該共識提出了如下建議。
乳腺癌的相關危險因素可分為3 類:不可改變危險因素(遺傳和非遺傳因素)、潛在可改變危險因素(雌激素暴露、生育等)、可改變危險因素(肥胖、飲酒等)。專家組倡導存在乳腺癌危險因素的人群應接受醫(yī)療咨詢,通過科學、及時的干預措施減少乳腺癌的發(fā)生。
1.遺傳因素 包括家族史、基因突變。
(1)家族史: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遺傳性腫瘤,家族史是重要危險因素。
建議對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女性,乳腺癌開始篩查年齡應比家庭中確診為乳腺癌時年齡最小者小10歲,但應≥25歲。
(2)基因突變:5%~10%的乳腺癌發(fā)生是由于遺傳基因突變,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和2(BRCA1/2)突變占20%~25%。
建議有以下情況的人群應進行BRCA1/2致病突變基因檢測:①家族中有已知的BRCA 突變、1 例以上直系親屬50 歲前或2 例以上旁系親屬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②發(fā)病年齡<45 歲、46~50 歲患病且有第二原發(fā)乳腺癌(開始單側患有乳腺癌,后來另一側也患癌)或直系親屬乳腺癌;③60歲以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
2.不可改變的非遺傳因素 包括性別與年齡、乳腺良性疾病史、致密型乳腺。
(1)性別與年齡:乳腺癌最常見于女性,但男女的患病率均在增加。
建議我國成年女性應定期體檢和篩查,這對于>40 歲接近乳腺癌發(fā)病高峰年齡段的女性尤為重要。
(2)乳腺良性疾病:分為非增生性疾病、非典型增生性疾病、無異型增生性疾病。
建議患有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應適度增加乳腺檢查頻率,以期盡早發(fā)現(xiàn)惡性病變。
(3)致密型乳腺:乳腺密度是指在鉬靶攝片中乳腺的腺體組織占乳腺總體積的比例。密度高表明乳腺實質所占比例大。
由于乳腺密度增高會降低乳房鉬靶檢查的敏感性,結合乳房大小、可普及性、性價比因素等多方面考慮,專家組建議對40歲以上、伴有高危因素的中國女性進行超聲與鉬靶相結合的乳腺癌篩查。
1.生育 生育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月經(jīng)初潮年齡、絕經(jīng)年齡、初產年齡、產次、母乳喂養(yǎng)時間、激素治療情況。
我國現(xiàn)代女性初潮平均年齡為13.1歲、絕經(jīng)平均年齡為49.3歲。初潮早、絕經(jīng)晚的女性雌激素暴露時間長,乳腺癌風險增加。在生育方面,無生育史女性乳腺癌風險是有生育史女性的1.32 倍。隨著妊娠年齡的增加,乳腺癌風險隨之增加。此外,足月妊娠或孕期至少34 周以上能夠降低乳腺癌風險。
相關研究顯示,生育年齡>35歲的乳腺癌患病率明顯高于生育年齡21~25 歲女性;產次≥2 次的乳腺癌風險更低,尤其是對于絕經(jīng)后女性更明顯。母乳喂養(yǎng)也能降低乳腺癌患病率。有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母乳喂養(yǎng)12 個月,乳腺癌相對風險下降4.3%。避孕藥的使用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2.激素替代治療 激素替代治療是指對絕經(jīng)后的女性補充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緩解其絕經(jīng)期癥狀。研究顯示,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療會增加乳腺癌風險,并與用藥方案和時間有關:使用1~4年可明確增加患乳腺癌風險;使用5~14年,風險成倍增加;雌激素、孕激素聯(lián)合應用比單用雌激素患癌風險更高,即使停用激素替代治療,這樣的影響也會持續(xù)10年以上,且與停藥前使用時間相關;但使用時間<1年增加的風險有限。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患病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方面,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肥胖、運動少、飲食不健康等不良生活習慣,而這些生活習慣與乳腺癌發(fā)病息息相關。有研究顯示,早期糖尿病患者乳腺癌風險的增加是由于血液中胰島素濃度的增高造成。對于絕經(jīng)后女性,隨著胰島素抵抗的增強,不僅會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風險,還會增加乳腺癌的病死率。但也有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僅與三陰性乳腺癌發(fā)病風險相關,可使三陰性乳腺癌患病率增加38%,這可能與三陰性乳腺癌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高表達相關。
4.對潛在可改變危險因素的干預措施 專家組建議,育齡期女性可以通過避免晚婚晚育、適量增加產次、延長產后母乳喂養(yǎng)時間等辦法來減少雌激素暴露,并降低對雌激素的敏感性。在激素替代治療方面,專家組建議除非是嚴重的更年期癥狀,不建議圍絕經(jīng)期中國女性使用激素替代治療,即使使用也要盡量減少應用時間(控制在1年以內),并定期檢查乳腺、子宮等,預防激素相關的惡性腫瘤。盡量減少長期避孕藥物的使用。對于糖尿病患者,專家組建議可以通過適當?shù)倪\動鍛煉和飲食控制來降低風險,必要時使用降糖藥控制血糖。
乳腺癌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長期吸煙喝酒、射線暴露。對于可改變危險因素,可采取以下干預措施:
1.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可以降低乳腺癌風險。對中國女性的飲食建議如下:①每日飲食攝入≥30 克的膳食纖維;②每天攝入≥400 克非淀粉類蔬菜和水果,同時增加豆制品攝入;③若以淀粉類為主食,還應規(guī)律食用非淀粉類食材、水果、豆類;④限制高糖、高脂的精加工食物攝入,比如快餐、含糖飲料;⑤每周紅肉(哺乳動物的肉)攝入控制在350~500 克,盡量少食用加工肉類。
2.運動 積極的運動鍛煉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體脂率。中等強度的運動包括:步行、騎自行車(慢速)、家務勞動、園藝勞動、游泳(慢速)、跳舞等;劇烈運動包括:跑步、自行車(快速)、游泳(快速)、健美操、團隊運動等。建議中等強度運動150~300 分鐘/周或劇烈運動75~150 分鐘/周。專家建議應積極、盡早、堅持體育鍛煉,尤其是在上午8~10 時進行中等及以上強度的運動鍛煉,并保證每周的鍛煉時長。鍛煉除了能直接預防乳腺癌外,也能保持健康的形體,減少因為肥胖引起的乳腺癌風險,尤其對乳腺癌高危人群意義更大。
3.避免長期吸煙喝酒 吸煙者要盡早戒煙,不吸煙者應減少二手煙暴露。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年女性每日酒精攝入量應控制在15克以內。
4.減少射線暴露 放療或因其他疾病導致胸部接受高水平電離輻射會增加乳腺癌的發(fā)病風險,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對輻射更敏感。建議應減少不必要的射線暴露,尤其應減少高危人群、低齡人群的高劑量輻射暴露和累計暴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