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四川省遂寧市大南街小學學生蘇盈龍在家中通過電視,同步做眼保健操
最近,10歲孩子的家長周巖發(fā)現(xiàn),小區(qū)業(yè)主群里正在團購一件價格不菲的商品,接龍下單的人已超過30人。團購信息中寫道:某品牌護眼屏原價4999元,團購價3660元。其中,“類紙”“低藍光”幾個產品描述詞對她的吸引力非常大——疫情3年里,她的孩子前后累計上了1年多的網課,她為孩子的視力感到憂心。
讀屏時代,兒童青少年近視呈高發(fā)態(tài)勢,新冠疫情帶來的線上學習時間增加、戶外活動減少,更加劇了這一趨勢。在此背景下,傳統(tǒng)教育硬件廠商和互聯(lián)網巨頭紛紛入局“護眼”學習機、“護眼”顯示器市場,各有各的“絕活兒”。在視力健康和學習成長中左右為難的家長,將期望寄托在高科技產品上,希望憑借硬件給孩子搭建一條“護城河”。
然而,與其糾結產品的護眼功能,不如教孩子樹立正確的用眼習慣。
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團隊的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的患病率已超60%,未來在全國人口中至少有9.6億近視人口。若無有效遏制,我國未來將至少有11億近視人口。
應盡可能選擇大屏幕電子產品,優(yōu)先次序為投影儀、電視、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
李玲認為:“這一嚴峻形勢與信息化時代我國兒童青少年用眼行為與用眼環(huán)境的變化息息相關,主要表現(xiàn)為電子產品使用增多、低齡觸網嚴重、短視頻軟件用眼時長增加以及睡眠不足等?!彼龓ьI的團隊于2020年啟動研究,于2021年發(fā)布《信息化時代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報告》。報告顯示,當下有逾六成的孩子在6-10歲期間便開始接觸網絡,而短視頻軟件的用眼時長占青少年網上娛樂生活總時長超過20%。
2022年6月6日全國“愛眼日”來臨之際,上海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發(fā)布《2022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趨勢報告》。報告指出,屏幕已經成為學生在課堂、在線學習和課后進行娛樂的重要載體。隨著學生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和時間明顯增加,給近視防控工作帶來不良影響。
該報告調研樣本覆蓋1400名兒童青少年的家長和400名10-15歲青少年,相比2021年調研對象范圍更廣,并首次增加了300名幼兒園、小學和初中校醫(yī)的調研樣本,提高了數(shù)據(jù)的多樣性與代表性。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當前仍有26%的10-15歲青少年正在上網課,使用最多的媒介為iPad或平板電腦,比例為54.3%;其次是電腦和手機,使用比例分別為27.8%和16.2%。
針對當下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存在的痛點,傳統(tǒng)教育硬件廠商和互聯(lián)網巨頭紛紛入局護眼屏市場。所謂護眼屏,就是通過低藍光、低/無頻閃、不反光等功能達到護眼效果的電子屏幕。
“低藍光”幾乎是每一種護眼屏的“言必稱”。
據(jù)某護眼屏產品方技術骨干介紹,其低藍光技術不是僅僅依靠貼一層防藍光貼膜,而是改變藍光強度峰值光譜分布,精準過濾有害藍光;類紙超廣角技術使屏幕的觀看視角增大,亮度更為均勻柔和;防眩光處理將鏡面反射轉化為類紙的漫反射,同樣達到了清晰柔和的觀感。
太原市人民醫(yī)院眼科主任秦旭峰表示,藍光確實對眼睛有傷害,主要體現(xiàn)在容易造成黃斑病變。黃斑是視網膜的一個重要區(qū)域,位于眼底后極部,主要與精細視覺及色覺等視功能有關。黃斑上有密集的感光細胞,是人眼形成中心視力最重要的區(qū)域,也是視覺最敏感的區(qū)域。一旦黃斑出現(xiàn)病變,常導致視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視物變形。
秦旭峰建議,可采取一定的防藍光措施,盡最大可能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對于長期使用電腦的人群,如果確有具備防藍光功效的產品,可考慮購買。
依照國家質檢總局和中星光電科技研究人員的實驗數(shù)據(jù),3C產品評測專業(yè)平臺“有點用評測”認為,低藍光顯示屏在一定程度上確能降低藍光帶來的視覺疲勞,并且讓觀看者保持更為專注、平靜的狀態(tài)。
不過,“有點用評測”認為,藍光對人體有不利影響,更多體現(xiàn)在其對人體晝夜節(jié)律的干擾,對于視力的危害則沒有傳說中那么大,“屏幕散發(fā)的藍光還沒有自然界中的藍光量大”。
此外,一些護眼屏在宣傳資料上提到了“不反光”。廠家多是采用“漫反射”技術,將光點向四周散射,減少直接反射到人眼的炫光,把刺眼的光點變成柔和的光暈。
自媒體平臺“i陪娃”主理人“萱媽”曾對比過5款價位相近的護眼屏,其中兩款的反光程度讓她不太滿意,還有兩款“可以接受”,只有一款能做到完全無反光。
第三方測評平臺“小紅花”主理人“花爸”則說:“當光線強烈時,護眼屏還是會反光,不過比起貼鋼化膜的Ipad好很多?!?/p>
綜合體驗下來,“花爸”的觀點是,時下市場上護眼屏產品五花八門,但有些產品有夸大宣傳和制造焦慮的嫌疑,沖著“護眼”去購買的家長要三思——一些產品所謂“護眼”,準確來說應是不那么“傷眼”。
總而言之,護眼屏的“護眼”功能是相對而言——在同等條件下,護眼屏比一般屏幕造成的視疲勞程度低。要說它最大的作用,也許是緩解家長的焦慮。
2021 年07 月29 日,北京,工作人員在北京開幕的亞洲消費電子展上介紹類紙護眼學習屏
保護眼睛,關鍵靠的不是裝備,而是正確的用眼習慣。
北大人民醫(yī)院眼視光中心主任醫(yī)師王凱團隊在調研了1000名兒童青少年的用眼習慣后,發(fā)現(xiàn)兒童青少年采用手機、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紙質書、電腦等不同設備閱讀時,閱讀距離存在明顯差異。屏幕越小,字號越小,閱讀距離越近,而閱讀距離小于30厘米時,將引起更快的近視進展,增加高度近視患病率。
王凱曾在不同場合強調過閱讀距離和字號對于保護視力的作用。他說,使用手機與水墨屏電子閱讀器時,手機的字號應在16磅以上,電子閱讀器的字號應在14磅以上;激光電視的投屏可獲得更大的字體。他還提醒家長,應關注兒童的初始閱讀距離,從一開始就拉長閱讀距離。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疾控局聯(lián)合相關部門制定并印發(fā)的《兒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預防指引》,也對家長提供了很好的電子產品消費指南。《指引》明確指出:應盡可能選擇大屏幕電子產品,優(yōu)先次序為投影儀、電視、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
也有專家對上網課時的光照環(huán)境和屏幕亮度提出了建議。上海市兒童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喬彤認為,線上學習最好在白天進行,因為白天有自然光線的照射,可避免孩子在相對暗的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眼睛調節(jié)過度的情況。顯示器的亮度也應該調整到合適水平。
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公共衛(wèi)生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寧利表示,家長應做幾個“轉變”:第一,上網課不可避免地近距離用眼,要多把“近”變成“遠”,給孩子創(chuàng)造多遠看少近看的機會。第二,把“靜”變成“動”,讓孩子時常運動,避免久坐不動。第三,把網絡游戲變成戶外游戲。他還提醒家長,要給孩子培養(yǎng)定期做眼睛檢查的習慣,尤其是12歲以下的孩子,要做屈光不正方面的檢查。
戶外運動是最受推崇的防治近視眼的良方。在陽光自然照射下,人的瞳孔會縮小,容易改善視物模糊的狀態(tài)。陽光照射還能夠促使人體產生更多的多巴胺,抑制眼軸的拉長,從而有效預防近視。而且,在戶外眼睛很容易看得更遠,睫狀肌就處于放松狀態(tài),因此能夠有效緩解視疲勞。專家建議,兒童青少年每天應至少保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用了護眼產品并非一勞永逸,只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用眼習慣,才是保護視力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