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元海 李宗雙 于梅菊 陶玉杰 陳衍峰 彭維玲
(通化師范學院,通化 134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坝杏萌瞬拧薄皶r代新人”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具備勞動的素質,能夠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習近平總書記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體美勞”的總體要求,豐富發(fā)展了黨的教育方針。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對學生的成長和國家的發(fā)展意義深遠。
2020年1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著重指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這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要求。大學以人才培養(yǎng)為第一要務,而人才培養(yǎng)要始終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方針,但在實際培養(yǎng)過程中,一些院校重智育輕其他方面的情況還很普遍,尤其是不重視勞動教育更為突出,帶來的后果是一些學生的三觀出現問題,沒有達到教育的目標,走向工作崗位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價值走向。在我國高校勞動教育雖然不是一片荒原,但也有待于開發(fā)。因此,如何在高校的育人體系中有機地融入勞動教育,形成“五育”育人體系勢在必行。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關于勞動教育的文章也很多,有的從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意義層面闡述,如劉向兵的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新內涵與新要求;有的從高校勞動教育的現狀調查切入,如郭曉云的高校勞動教育的現狀與路徑分析,黃核成的高校勞動教育的現狀及對策;也有的從理論層面去研究的,如孟國忠的高校勞動教育價值實現的機理研究。這些研究都很有價值,從不同角度去詮釋分析探討高校勞動教育的情況。面對新的時代,如何提高人們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并采取措施把勞動教育自然地融入整個高校的育人體系當中,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在育人過程中的價值,正是目前特別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基于此,本研究試圖從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進行重新界定;梳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根據調研的實際情況分析目前高校勞動現狀背后的原因;探討勞動教育融入育人體系的措施。
新中國成立初期,貫徹“教育與生產相結合”的方針,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在勞動中開展教育,通過勞動實施教育,通過勞動教育推動教育的發(fā)展。三大改造以后,提出“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勞動教育的政治色彩濃厚,勞動情感態(tài)度異化。這個時期,勞動教育的政治意義、經濟意義和認識意義都被過度提升,在實踐中鐵腕推進,嚴重偏離了馬克思關于勞動論的初心。到20世紀末,勞動教育迎來了學科化向綜合實踐化發(fā)展的過渡時期,并在1993年提出素質教育,這使得勞動教育有了更廣泛的意義。
21世紀初勞動教育又增加了豐富的內涵和要求,注重培養(yǎng)個人意識與能力,重視勞動價值和主體意識,關注勞動情感教育,尤其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社會責任感和勞動價值的重要性,進一步推動了情感教育。2012年以后,開始探討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方針當中,目前已經把勞動教育正式寫入黨的教育方針中。教育方針從“三育”到“四育”再到目前的“五育”,也可以看出,我們一直在對教育進行著不斷深入的探索,充分發(fā)揮教育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的育人功能。在這個新時代,勞動教育在高校中的實際狀況如何?采取什么措施來構建一套適合勞動教育的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勞動教育,使學生 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tài)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yǎng)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主要內容之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勞動教育的詮釋也發(fā)生了變化,作為高校如何來理解勞動教育的內涵并在實踐中實施好勞動教育,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強調腦力勞動并兼顧體力勞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重申“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要求,重點是把勞動教育融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體系中,讓大學生真正的樹立起新時代的勞動價值觀。
因此,它在育人方面的思想性、社會性和實踐性是顯著的特征。加強高校勞動教育,要從形成正確勞動價值觀、培育積極勞動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勞動品德、掌握必備勞動知識技能等方面,賦予其新時代的內涵。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要把“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融入大學生的思想。要把辛勤勞動的意識與態(tài)度的培養(yǎng)當作培育積極勞動態(tài)度的核心內容。要把誠實勞動、人本關懷、家國情懷的養(yǎng)成當成培養(yǎng)優(yōu)良勞動品德主要任務。掌握必備勞動知識技能過程中,要把加強勞動科學知識的教學和專業(yè)實踐結合起來,為大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礎。
2013年,就有人對天津大學及周邊的學校進行了一項關于大學生勞動觀念的調查,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勞動觀念缺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具有普遍性,問題還比較嚴重。在讓學生說明勞動觀念缺失現象的原因時,有96%的學生選擇了父母的溺愛,有74%的大學生選擇比較懶惰,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020年,南昌工學院的朱盛萍、張建燦對江西某高校1523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9.16%的學生勞動觀念弱,只有20.37%的學生能主動安排好自己的寢室個人衛(wèi)生。從某種角度看,上面的調查可以說明大學生勞動教育確確實實出現了問題。筆者為了能全面掌握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問卷調查和訪談,設計內容涵蓋了勞動價值觀、勞動態(tài)度、勞動品德、勞動技能等方面。調查結果很不樂觀,具體描述如下:①對勞動的認識非常膚淺,與時代要求存在很大偏差;②勞動的態(tài)度不端莊,沒有勞動的意識更沒有養(yǎng)成辛勤勞動的習慣;③誠實勞動、人本關懷、家國情懷的勞動品德沒有完全形成;④必備的勞動技能還沒有達標。
這些方面的表現是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勞動的價值,不知道勞動在人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有的甚至鄙視體力勞動,更談不上熱愛勞動;沒有主動的勞動意識和習慣,表現在自己生活的空間一塌糊涂,目不忍睹也不去打掃,不愿意參加勞動,有時參加一點勞動是為了給別人看,不是實實在在的誠實勞動,功利性強;在筆者調研的省屬院校一大部分學生不但對體力勞動厭惡,對腦力勞動也非常懶惰,不去主動思考問題,得過且過;對一些生活中必備的勞動技能掌握不好,如寢室里的門窗、座椅等出現一點小毛病都不會處理。大學生在勞動教育方面出現的問題,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獨生子女環(huán)境長大的孩子都受到了“優(yōu)待”,長輩都覺得就這么一個孩子,從小就溺愛,舍不得讓孩子從小參與一些勞動,孩子從小就沒有勞動的體驗和感受,即使有些父母知道應該讓孩子從小參與勞動,但由于種種原因也不會堅持太久,沒有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勞動這顆種子。中小學雖然有勞動技能和實踐方面的課程,但在教師的內心深處都把它當成可有可無的內容,經常性地給所謂的主課讓路;一些活動本來是孩子鍛煉的好時機,但基本都被成人剝奪了。筆者曾目睹過在某初中召開運動會前一天,需要提前對本班所在的區(qū)域進行安排,結果多數都是由家長來完成,這樣就把勞動教育基本架空。
因此,到了大學期間,學生所呈現出來的勞動方面的狀態(tài)就是必然的。盡管我們說,勞動非常有價值,但由于種種因素,人們對體力勞動的認可度不高,重腦力輕體力思想嚴重。尤其在分配方面更是比較突出,這就更加劇了這種現象,無形中就影響了學生。
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勞動教育的內容體現在中小學課程內容中很少,在執(zhí)行過程中有時還打折扣,體現在第二課堂的內容也不多,到了高中幾乎就沒有了勞動教育的內容;大學里更是慘淡,除了有一點和專業(yè)掛鉤的實踐外幾乎沒有此內容,原本學生可以體驗的勞動內容也被化為由保潔公司承擔,甚至教室的衛(wèi)生都管理不好。也就是說,在大學里勞動方面既沒內容更沒評價,幾乎是一個盲點。
一直以來,不管教育方針怎么表述,但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還是智育唯我獨尊,只要學習好,其他方面都可以忽略不計。大家都清楚,我們的教育方針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尤其是近些年,把德育看得特別重要,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對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少有因為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不合格而被排除在外的。正因為如此,德、體、美、勞未被重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只有家長、老師和學校都深刻認識勞動教育在育人過程中的價值,才能在實際的教書育人過程中全面培養(yǎng)學生,使之成為三觀正確、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面對勞動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作為高校必須深刻反思在大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如何才能把勞動教育充分融入整體的育人體系中,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
勞動教育的意義不言而喻,知道并不一定能實踐,正向我們都知道隨便扔垃圾不好,但還是很多人隨地扔垃圾。實質是沒有把這種認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更沒有把這種認識融入自己的價值觀。高校的決策層、管理層、教師都應該從更高的角度來認識勞動教育,才有可能在實踐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勞動育人的氛圍。
大學教育是專業(yè)教育,都帶有勞動教育的性質,因此高校要把勞動教育融入課堂、寫進教材,同時將勞動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與實踐實習相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相結合,把勞動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樹人、教學科研的方方面面。
有目標、有內容、有實施、有評測才能把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在推動勞動教育過程中,要建立切實可行的評測辦法,像目前大學都在實施的學生綜合測評那樣,把勞動教育鑲嵌在綜合測評中,細化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傊绻麤]有制度和測評作為保證勞動教育就很難落到實處。
應該從兩個方面去落實勞動教育。一是落實在腦力勞動過程中,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勤于思考,并有深度思維,這一點需要教師能引導和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二是體現在體力勞動,包括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勞動機會,從班級衛(wèi)生到寢室衛(wèi)生,以及分擔區(qū)的衛(wèi)生,甚至是參與一些社區(qū)和學校組織的有意義的勞動任務。要把勞動育人的口號變成現實就必須在做中體現,在實踐中去體會,否則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勞動教育和其他方面教育是一樣的,要系統考量。要把幼兒園、小學、初高中總體設計,大學也要注意與之銜接,這樣就能構成勞動育人不斷線,真正塑造出符合時代的勞動者和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