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琴
語文教學中,抓住關鍵詞設計教學、組織課堂活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住關鍵詞,理清故事情節(jié)。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內(nèi)容是閱讀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查找文本關鍵詞,收集文本主要信息,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感知課文、梳理情節(jié)。例如,完成三年級寓言故事單元第6課《陶罐和鐵罐》語文要素“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前提是弄清楚課文要講述的故事及闡釋的道理,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傲慢”和“謙虛”閱讀寓言,幫助學生快速地概括出寓言內(nèi)容——國王櫥柜里傲慢無禮的鐵罐和謙和友善的陶罐同時被埋進土里,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已不復存在。學生還通過這兩個關鍵詞,結(jié)合鐵罐和陶罐的不同結(jié)局,領悟了寓言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借助關鍵詞,明晰寫作主線。抓住關鍵詞展開教學,有利于學生高屋建瓴、以簡馭繁地把握整篇課文,逐漸形成把握課文主線的能力。例如,執(zhí)教四年級上冊第22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抓住“中華不振”這個關鍵詞,設計了周恩來“聽到中華不振”“看到中華不振”“因為中華不振而立志振興中華”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關鍵詞閱讀相關語段,經(jīng)歷從了解時代背景到理解課文內(nèi)容,再到明白周恩來為什么會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學習過程?!爸腥A不振”這個關鍵詞,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指引了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其時代背景,從而深刻領悟中華少年的責任擔當。
依靠關鍵詞,明確文章主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依托關鍵詞教學,有利于學生抓住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文章主旨。例如,執(zhí)教三年級上冊第25課《灰雀》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言自語”(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和“對灰雀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等關鍵提示語解讀課文。學生一開始將文章的主旨確定為“愛”,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他們通過關鍵詞再現(xiàn)具體情節(jié)(男孩喜愛灰雀,想將灰雀據(jù)為己有,于是把它藏了起來。但看到列寧見不到灰雀十分失落后,他又將灰雀送了回來。列寧再次見到灰雀后十分欣喜,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jīng)知道,男孩是誠實的),歸納得出:列寧愛鳥,愛男孩,更在教男孩和我們?nèi)绾稳?,所以這篇課文的主旨是“學會愛”。依靠關鍵詞,學生對文章的主旨把握得更準確了。
緊扣關鍵詞,關注文化滲透。教師可以緊扣關鍵詞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傳遞的文化內(nèi)涵,培育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例如,四年級現(xiàn)代詩單元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小組合作編排小詩集?;顒又?,教師引導學生分五步完成詩集的創(chuàng)編與賞析。第一步,抓住“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敘事詩”“抒情詩”等關鍵詞確定主題;第二步,分組搜集并創(chuàng)作相應的作品;第三步,緊扣詩歌細節(jié),選取幾個關鍵詞語,給自己的詩集取一個恰當?shù)拿?,如“雨中小巷”“海邊拾貝”“夜空繁星”等;第四步,制作精美封面和目錄,并裝訂詩集;第五步,展示交流與賞析,組員代表介紹本組詩集的核心內(nèi)容及靈感來源,分享創(chuàng)編過程及體會。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欣賞對方作品時,緊扣其詩集名稱了解詩集內(nèi)容,讀懂創(chuàng)作小組想表達的文化內(nèi)涵。
(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新城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