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歷史與傳說的雙重變奏
      ——青島秦始皇傳說的歷史演變和文化動因

      2023-01-21 06:50:57李傳軍
      民俗研究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徐福孟姜女秦始皇

      李傳軍

      1924年《歌謠周刊》編輯會議決議將民間文學(xué)的研究范疇擴大到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從而使中國民間文學(xué)研究進入了新階段,自第65期起,每周辟一“傳說”專欄,吸引了大批稿件的投送。(1)《歌謠周刊》第65期《征題》,1924年10月26日。這其中,就有《孟姜女故事的轉(zhuǎn)變》系列研究,為故事研究樹立了典范。孟姜女故事研究也奠定了顧頡剛“層累地造成古史”的“古史辨”派的理論基礎(chǔ),充分展現(xiàn)了傳說與歷史研究互證的學(xué)術(shù)空間。1929年《民俗周刊》第47期和第51期先后刊發(fā)了“傳說專號”和“故事專號”,標(biāo)志著傳說和故事研究逐漸深入。此后,周作人、鐘敬文、劉魁立、許鈺、劉守華等著名學(xué)者,都對中國民間傳說和故事研究做出了重要學(xué)術(shù)貢獻。(2)周作人:《兒童文學(xué)小論》,上海兒童書局,1932年;鐘敬文:《民間文學(xué)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劉魁立:《劉魁立民俗學(xué)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許鈺:《口承故事論》,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2年。近年來,萬建中、施愛東、陳泳超分別從傳說故事中的禁忌主題、故事研究的學(xué)術(shù)史批評、傳說動力學(xué)等角度,對民間傳說和故事的研究范式予以更新。(3)萬建中:《解讀禁忌》,商務(wù)印書館,2001年;施愛東:《中國現(xiàn)代民俗學(xué)檢討》,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0年;陳泳超:《背過身去的大娘娘》,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張士閃倡導(dǎo)田野調(diào)查與傳說研究互證,借以“直接碰觸已在民間存在久遠、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的一些知識和思想”(4)張士閃:《禮與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國》,齊魯書社,2019年,“總序”第5頁。,從民俗學(xué)田野研究的角度開拓了傳說研究的新視域,極具啟發(fā)意義。

      傳說主要是“關(guān)于特定的人、地、事、物的口頭故事”(5)鐘敬文主編:《民俗學(xué)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第245-246頁。,其中根據(jù)史實所構(gòu)建的民間傳說作為民眾的口頭歷史,更是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既是民眾對于相關(guān)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的評價,也體現(xiàn)民眾的情感價值和歷史認(rèn)同。青島地區(qū)所流傳的關(guān)于秦始皇東巡、徐福東渡和孟姜女故事的豐富文本,有著不同的歷史文獻基礎(chǔ)和民間講述版本,體現(xiàn)了當(dāng)?shù)孛癖妼^(qū)域歷史文化的理解和認(rèn)知。與秦始皇東巡密切相關(guān)的徐福東渡傳說更是作為山東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青島的傳播源遠流長。兩千多年來,這一傳說以故事、詩歌等方式在民間流傳,極具區(qū)域特色。對青島秦始皇傳說故事的探究,有利于深化對傳說和歷史關(guān)系的深層次認(rèn)知。本文嘗試通過青島地區(qū)秦始皇東巡和徐福東渡的傳說,來探究歷史在民眾認(rèn)知中的投射和映像。

      一、秦始皇東巡瑯琊的歷史記載

      瑯琊臺(6)瑯琊,《史記》《括地志》等古籍中作“瑯邪”,青島地名今稱瑯琊,本文引證古籍時保持古籍原貌,行文時采用今稱。是我國的歷史名勝區(qū),位于青島市西海岸新區(qū)境內(nèi)。史載:“蓋海畔有山,形如臺,在瑯邪,故曰瑯邪臺。”(7)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74頁?!独ǖ刂尽吩疲骸懊苤葜T城縣東南百七十里有瑯邪臺,越王勾踐觀臺也。臺西北十里有瑯邪故城。”(8)李泰等著,賀次君輯校:《括地志輯校》,中華書局,1980年,第137頁。瑯琊臺歷史積淀豐富,在秦朝以前就有越王勾踐徙都瑯琊以霸諸侯的事跡?!秴窃酱呵铩份d:“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徙都瑯邪,遂號令秦、晉、齊、楚,以尊輔周室,歃血盟?!?9)周春生:《吳越春秋輯校匯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8頁。瑯琊臺即勾踐起臺處。

      瑯琊臺一臺凸起,三面臨海,是登高瞰海的絕佳所在,所以成為秦始皇東巡時多次登臨之處。秦統(tǒng)一六國后,其疆域東至海,這里的海,其范圍按照《史記正義》的說法是指渤海以南直至揚州、蘇州、臺州的東海(10)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71頁。,這意味著傳統(tǒng)“中國”的有效統(tǒng)治疆域真正擴展到海洋。從秦始皇二十七年開始,嬴政開始巡行天下,二十八年開始東巡,“乃并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南登瑯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瑯邪臺下,復(fù)十二歲。作瑯邪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11)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73-174頁。。二十九年,秦始皇第二次東巡瑯琊。(12)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78頁。三十七年,始皇出游,上會稽,祭大禹之后,“還過吳,從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瑯邪”(13)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86頁。。這就是秦始皇三上瑯琊的主要歷史。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的瑯琊石刻可以看作是秦始皇東巡的政治宣示:“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皇帝之明,臨察四方……遠邇辟隱,專務(wù)肅莊。端直敦忠,事業(yè)有常?;实壑?,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现畠?nèi),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14)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74-175頁。

      秦始皇東巡的地區(qū)聚焦戰(zhàn)國時期的燕、齊舊地,這表明其出巡的主要目的是威服六國貴族,鞏固秦朝統(tǒng)治。這是因為燕、齊比韓、趙、魏滅亡得晚,距離秦都咸陽又遠,兩國舊貴族的力量也較大,政治上、軍事上都有出巡鎮(zhèn)撫的必要。所以秦始皇東巡一是為了宣示國家的大一統(tǒng),昭示四海之內(nèi),都是皇帝的疆土;二是對六國貴族,特別是齊地的貴族展示秦朝的強大力量,警告他們要“專務(wù)肅莊、端直敦忠”,不要有作亂生戰(zhàn)的想法;三是秦始皇意圖通過尊崇齊地的禮儀風(fēng)教來涵化齊地民眾。《史記·封禪書》載:“始皇遂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15)司馬遷:《史記》卷二十八,中華書局,1999年,第1169頁。始皇所祀古代齊國的八神,根據(jù)《史記》的說法是:一曰天主,祠天齊。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萊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時主,祠瑯

      邪。(16)《禮含文嘉》:“五祀,南郊,北郊,西郊,東郊,中郊……所以承天也?!薄抖Y器》:“饗帝于郊而風(fēng)雨節(jié),寒暑時。”鄭注謂:“四時祀五帝、主五行者,是迎氣,亦謂之郊。”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四時祠祭就是《月令》里所說的迎春、迎夏、迎秋、仰冬。見趙在翰輯:《七緯(附論語讖)》卷十七,中華書局,2012年,第272-273頁。至于為什么要祭祀瑯琊,《史記》云:“瑯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17)司馬遷:《史記》卷二十八,中華書局,1999年,第1169-1170頁。這些祭祀禮儀,都是齊國的傳統(tǒng)禮制,秦始皇認(rèn)同并親自踐行這套禮儀體系,顯然意在實行以齊治齊、以齊化齊的文化方略,通過演習(xí)齊國的禮俗,實現(xiàn)與齊國民眾的文化互動。還有學(xué)者指出,秦始皇接受了鄒衍的“大九州”以及“大瀛?!崩碚?,具有經(jīng)略海洋意識,所以才會派遣徐福兩次東渡進行航?;顒印?18)鄒振環(huán):《徐福東渡與秦始皇的海洋意識》,《人文雜志》2015年第1期。

      當(dāng)然,秦始皇東巡,正值其一統(tǒng)天下之后,既有君臨四方、雄視天下的躊躇滿志一面,也有將相景從、天下側(cè)目的一面(19)參見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75頁。;既有封禪泰山,化成天下的儀式感,也有志得意滿、游樂無度的奢侈感??傮w來說,秦始皇通過東巡昭告國家的治權(quán),體現(xiàn)了“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但其大興其事、好大喜功的做法,也難免為其留下窮奢極欲的歷史印象。《史記》中隨即就有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求不死之藥的記載,這不是偶然的。

      《史記》中明文記載秦始皇派徐福和盧生入海求仙及不死之藥:“齊人徐巿(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發(fā)童男女?dāng)?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20)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76頁。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又派遣盧生尋找羨門、高誓兩位仙人,又派韓終、侯公、石生去尋找長生不死之藥。(21)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79頁??芍^無休無止,汲汲以求。結(jié)果自然是很諷刺的:“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22)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79頁。最終求得的是亡秦的讖語。被派去到海外尋找仙藥的侯生和盧生也在背后議論說:“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貪于權(quán)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23)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83頁。始皇對此非常憤恚,說:“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24)司馬遷:《史記》卷六,中華書局,1999年,第183頁。

      二、漢唐時期秦始皇東巡傳說的主要版本和發(fā)展變化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秦始皇的書寫,其資料來源,一個是靠世代擔(dān)任太史令所累積的史料,所謂“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25)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三十,中華書局,1999年,第2507頁。,一個是靠自己田野調(diào)查(26)《史記·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fēng),鄉(xiāng)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于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還報命?!彼抉R遷:《史記》卷一百三十,中華書局,1999年,第2489頁。所獲取的“天下放失舊聞”。他的寫作風(fēng)格有很強的文學(xué)性,特別是在敘述秦始皇的事跡時,除了正面描寫,還采用了很多傳說故事,把他求仙訪藥的荒誕行徑記載下來。這也許就是司馬遷自己所講的“厥協(xié)六經(jīng)異傳,整齊百家雜語”(27)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三十,中華書局,1999年,第2508頁。。徐福東渡這樣的神來之筆,為后世的說部、談薈的演繹預(yù)留了足夠的發(fā)揮空間。換句話說,《史記》對秦始皇東巡和徐福東渡的記敘,本身就含有傳說和故事的成分。從徐福東渡,到孟姜女哭長城,都是這一歷史邏輯和民間思維的一線相承。只不過,秦始皇如何從一位“千古一帝”變成一個愚蠢、暴虐的千古暴君的?這一隱藏于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中秦始皇歷史形象的演變,確實值得關(guān)注。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概括了中國古代秦始皇傳說的主要版本,大概為:縹緲的仙山傳說——安期生吃的大棗子——徐福求仙一去不還——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孟姜女尋夫拍干一條河——小烏鴉替孟姜女引路——哭崩的長城下面白骨縱橫——秦始皇替允婚的孟姜女辦三件事——孟姜女殉夫自沉鴨綠江。(28)袁珂:《中國神話傳說——從盤古到秦始皇》,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年,目錄第15頁,正文第694-717頁。祁連休《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專列“孟姜女型故事”,大致寫孟姜女之夫婚后服勞役去修筑長城,慘死于城下。孟姜女尋夫送寒衣,至長城下得噩耗哀痛無比,竟將長城哭倒。(29)祁連休:《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38頁。作者認(rèn)為秦始皇傳說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先秦時期的萌芽階段、兩漢至魏晉時期的情節(jié)附益階段和隋唐五代時期的定型階段。特別是隋唐時期,該故事被改編為《孟姜女變文》,得以廣泛傳播。

      總的來說,秦始皇傳說和孟姜女故事的關(guān)鍵歷史基礎(chǔ)是秦始皇東巡瑯琊的史實。我們可以按照古代文獻的記載,梳理一下這個故事的演變過程,以便與青島本土相關(guān)的傳說版本比較和印證。

      《史記·封禪書》記載,自戰(zhàn)國以來,蓬萊、方丈、瀛洲為渤海中的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記載,徐福上書云海上有三神山,并請求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藥,始皇于是派徐福東渡?!读邢蓚鳌酚涊d,瑯邪有安期生,賣藥于東海邊,被認(rèn)為是千歲仙人。秦始皇東游與之相見,賞賜數(shù)萬。(30)司馬遷:《史記》卷十二,中華書局,1999年,第320頁。這雖屬于小說家語,但卻首次建構(gòu)了秦始皇——瑯琊——仙人的關(guān)鍵鏈接。

      《太平廣記》又載有唐開元中有士人求仙方,到東海孤島遇到徐福的故事(31)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四,中華書局,1961年,第26頁。,這說明徐福東渡求仙藥的傳說在唐代依然十分流行。唐代《琱玉集》引《同賢記》記載的杞良修長城、孟仲姿尋夫哭長城的故事,是孟姜女故事在唐朝比較完善的版本。其中,杞良因誤入仲姿家窺見其沐浴因而喜結(jié)良緣的情節(jié),與青島相關(guān)的傳說頗有相似之處。(32)黎庶昌編:《雕玉集零本(外三種)》卷十二,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第54-55頁。這篇故事,將男主人公描寫成服役的征夫,而且同秦始皇修長城聯(lián)系起來,也有女主人公哭崩長城、滴血認(rèn)夫等情節(jié),與后世口傳的孟姜女故事十分接近,奠定了孟姜女故事的基本原型。孟姜女傳說在唐以后,又增添了許多戲劇化的情節(jié),比如在孟姜女滴血認(rèn)親的環(huán)節(jié)之后,還有一個秦始皇欲納孟姜女為妻的情節(jié)(33)顧頡剛:“……現(xiàn)在的唱本傳說,凡是說她到山海關(guān)收尸的,總說秦始皇想娶她,這或者因孟姜女廟和秦皇島太接近了,容易生出這個聯(lián)想之故?!眳⒁婎欘R剛:《顧頡剛民俗論文集》,中華書局,2011年,第43頁。,這雖然是后起的情節(jié),但卻比較流行,在青島孟姜女故事中也有類似發(fā)現(xiàn)。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的孟姜女故事類型,屬于編碼為888c的“貞妻為丈夫復(fù)仇”類型,其標(biāo)準(zhǔn)情節(jié)為:

      I.〔失去丈夫〕那位美麗的妻子的丈夫要么(a)由于暴君妄圖霸占她而遭殺害,要么被(b)放逐到荒涼地區(qū)替暴君做苦役(筑長城等等)。

      II.〔尋找丈夫的尸骨〕她(a)尋找他或(b)聽到關(guān)于他的死。(c)她的痛哭引起長城部分倒塌,一些服役者向她提供有關(guān)她丈大尸體的情況。當(dāng)她到達據(jù)說是她丈夫死去的場地時,她無法辨認(rèn)他的尸骨。但她終于認(rèn)出來了,通過(d)發(fā)現(xiàn)她的血滴在他的骷髏上時,就停留在上面不再流走了(e)發(fā)現(xiàn)了半個硬幣等等,另一半保留在她身邊。她終于認(rèn)出丈夫的尸體。(參見881A*)。

      III.〔復(fù)仇〕(a)她告訴暴君說要是他答應(yīng)埋葬她丈夫的遺體,她就嫁給他。(b)當(dāng)暴君正在挖墳地時,她將他殺了。(c)她要那暴君為她丈夫舉行一個大規(guī)模的葬禮,跪拜他的尸體。(d)然后她自盡了。(34)[美]丁乃通(Nai-tung Ting):《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鄭建成、李倞、商孟可、白丁譯,李廣成校,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276頁。

      對照以上不同版本的傳說和現(xiàn)代學(xué)者對孟姜女故事類型的概括,可以看出,秦始皇和孟姜女故事的形成和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確存在一個層累的過程。這個傳說的定型,基本可以判定在唐代。這個傳說的歷史基礎(chǔ),是秦始皇東巡瑯琊的史實。

      三、青島民間傳說中的秦始皇形象解讀

      瑯琊臺是青島乃至中國歷史上重要的“禮儀標(biāo)簽”,是秦朝歷史的重要見證。秦始皇三上瑯琊臺,瑯琊臺又是徐福東渡的啟航處。徐福東渡的傳說在青島有很多個不同的民間故事文本,而孟姜女作為齊人,她的故事在青島也流傳甚廣??梢哉f,作為青島本土傳說的秦始皇傳說和孟姜女故事,既有歷史傳承的脈絡(luò),也有在地化的特殊情節(jié)。青島民眾通過對這些傳說和故事的演繹,參與了對秦始皇歷史形象的塑造。

      張崇綱主編的《嶗山民間故事全集》中,共有13則傳說和故事與秦始皇和孟姜女有關(guān),即《徐福島的傳說》《日本國的來歷》《秦始皇看“天書”》《秦始皇三上瑯琊臺(分三篇)》《徐福一騙秦始皇》《徐福二騙秦始皇》《徐福和林生》《徐福取來長生果》《仙胎魚》《孟姜女和萬喜良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等。相關(guān)故事情節(jié)可以參見原書,茲不贅述。此外,青島西海岸新區(qū)也流傳著不同版本的徐福東渡傳說,計有《老灣子哭墳》《沐官島的傳說》《徐福治病》《仙山神藥》《徐母勸子》《徐福上書》《徐福其人》《秦始皇與徐?!贰缎旄T齑贰稏|渡日本》等。(35)青島市文化局提供《徐福東渡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申報書》(2004年9月4日版)。上述傳說在青島嶗山區(qū)和西海岸新區(qū)都有不同版本和異文,都是當(dāng)?shù)貧v史和山水風(fēng)物結(jié)合的產(chǎn)物。青島的秦始皇傳說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有鮮明的區(qū)域特色。瑯琊臺是秦始皇東巡的重要歷史遺存,這里和嶗山區(qū)登瀛村也是傳說中徐福東渡的出發(fā)地,因此圍繞這一核心事件的傳說文本特別豐富。如,圍繞著“徐福東渡”的人物故事、地名故事講述了徐福東渡造船、準(zhǔn)備工作的大量情節(jié)。再如,圍繞著秦始皇和瑯琊臺的關(guān)系,也演繹出很多故事,比如“秦始皇三上瑯琊臺”,就將秦始皇如何修造瑯琊臺,如何起意派人入海尋不死之藥,如何求取不到倍感失望、還過沙丘而死的故事有邏輯地串聯(lián)起來。(36)如李澄中《艮齋筆記》:“登州蓬萊閣下有海市,瑯邪臺下亦有之。將市,必東南風(fēng)微起。久之,城郭、雉堞、樓櫓具焉。有人騎馬自城門出,周城數(shù)匝始滅。城上有旗,風(fēng)吹之,西北向。忽飛鳥落旗桿上,與真無異?!眳⒁娗。骸吨T城縣志》卷六《山川考》,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這是清代瑯琊臺有海市蜃樓的傳說,其說來源不詳,但可以說明瑯琊臺在古代一直處于民間傳說的持續(xù)建構(gòu)中。另外,秦始皇掘孔子墓的故事則十分耐人尋味,體現(xiàn)了青島民眾對中國歷史進程中儒、法關(guān)系的認(rèn)知。各種傳說還將秦始皇對仙藥、美食、美女的貪戀描寫得繪聲繪色,將其貪虐、好色進行了獨特的發(fā)揮。這些故事,都是對秦始皇傳說的極大豐富,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第二,青島秦始皇傳說、徐福東渡傳說和孟姜女故事,既有鮮明的民間創(chuàng)造,也有隱含的歷史基礎(chǔ)?!叭毡緡膩須v”中所講的“來回就得五百五十天,要用五百五十條大船,選派五百五十個童男童女,裝上盡夠五百五十個人、五百五十天食用的糧草和淡水,才能找到那東洋大海中的神仙島”(37)張崇綱編:《嶗山民間故事全集》,中國海洋大學(xué)出版社,1993年,第392-393頁。這樣的數(shù)字重疊和復(fù)式強調(diào)的句式,具有鮮明的民間文學(xué)敘事特色。“仙胎魚”的傳說,更是與嶗山特產(chǎn)結(jié)合在一起,把秦始皇的貪念和孟姜女的孝道作為矛盾焦點,創(chuàng)造性也很強。把花生這一膠東近代以來才移植而來的農(nóng)產(chǎn)品與秦始皇的仙藥結(jié)合起來,既有民眾對花生(長生果)這一農(nóng)產(chǎn)品的喜愛,又寓含著對秦始皇所求不死仙藥實屬子虛烏有的反諷。這些都是青島民眾和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造性所在。但上述故事和傳說的根本情節(jié)并未超出《史記》中的相關(guān)記載。另外,如《徐福和林生》中的林生也許就是《史記》中盧生人名的音轉(zhuǎn)?!扒厥蓟士础鞎惫适码m然虛構(gòu)性很強,但盧生出海得到“亡秦者胡”的讖語,也與《史記》的記載高度一致。

      如果說有關(guān)秦始皇和徐福的傳說還大多有史書依據(jù),存在著“大歷史”敘事的真實性約束,那么青島民間的孟姜女故事,自由發(fā)揮的余地更多,孟姜女哭崩長城遇到劉邦的情節(jié),也不見于其他類似的故事?!跋商ヴ~”的故事則純屬在地化的講述。不過,青島“孟姜女和萬喜良”故事中,萬喜良看到孟姜女洗浴而定婚的情節(jié),在古籍中僅見于唐代《琱玉集》所引《同賢記》。另外,秦始皇強納孟姜女的情節(jié),大多出現(xiàn)于遼東山海關(guān)地區(qū),在青島孟姜女故事中同樣存在,也令人矚目。民間故事在傳承中的文化沿襲和區(qū)域傳播的脈絡(luò)于此依稀可見。

      第三,上述青島流傳的秦始皇—徐?!辖畟髡f和故事的講述人,多數(shù)為普通民眾,如嶗山區(qū)大麥島的戴義忠、嶗山區(qū)登瀛村的王憲永、城陽區(qū)河套村的徐正奎等人,這體現(xiàn)了傳說和故事的民間文學(xué)屬性。但也有特殊的講述人,如宋宗科就是一位閱歷豐富、見識淵博的故事講述人。《嶗山民間故事全集》對宋宗科的簡介為:宋宗科(1902-1989),山東費縣人;小時候上過私塾,13歲進藥鋪學(xué)中醫(yī),業(yè)余時間學(xué)過漁鼓和山東快書;20歲以后出家當(dāng)?shù)朗浚?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還俗;在青島開辦“全盛堂”藥房,1958年公私合營后擔(dān)任藥材店經(jīng)理,直至退休。(38)張崇綱編:《嶗山民間故事全集》,中國海洋大學(xué)出版社,1993年,“附”第1-2頁。宋宗科一生閱歷廣,見識多,腹笥深厚又善于講談。他所講的故事曾被編為《宋宗科故事集》。本文引述的13個秦始皇和徐福東渡的故事中,就有5個為宋宗科講述。因此,宋宗科可以看作是故事講述者中的精英。他識文斷字,是溝通正史敘述與民眾歷史建構(gòu)的關(guān)鍵人物。

      四、民眾歷史建構(gòu)的情感和價值趨向

      趙世瑜認(rèn)為:“傳說即指傳述者自己并未親歷、而僅為耳聞的故事,以此與口述史相區(qū)別……同時它又與口述史資料有其共性,即同為口頭敘事(oral narrative),因此可與文獻相對應(yīng)……歷史上的傳說……往往被包括在稗官野史、筆記小說之中,而與‘正史’相對應(yīng)……總的說來,傳說時而可與文獻相對應(yīng),時而可與正史相對應(yīng),是由于在人們的觀念中,其共性是它們傳遞的往往是不確定的、可疑的,甚至是虛假的歷史信息。”(39)趙世瑜:《傳說·歷史·歷史記憶——從20世紀(jì)的新史學(xué)到后現(xiàn)代史學(xué)》,《中國社會科學(xué)》2003年第2期。民間傳說可以說是民眾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一種講述和再塑造,也就是民眾心中的歷史。

      任何一種傳說都有一個核心,圍繞這個核心逐漸形成了傳說的基本內(nèi)容。這個核心就是民眾的想象和真實情感所在。由于有了這種核心,傳說的特定結(jié)構(gòu)模式才得以穩(wěn)定下來。問題是,傳說的情節(ji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隨著民眾想象和情感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也就是說,作為傳說,既有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確切的因素為基礎(chǔ),有一定“真實性”,同時,又含有民眾對歷史的認(rèn)知和闡釋??梢哉f,民間傳說是“大歷史”在民間的投射和反映,同時,也是民眾對“大歷史”的一種解構(gòu),是民眾建構(gòu)出的“小歷史”。

      司馬遷在《史記》中,客觀記述了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和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偉業(yè),奠定了正史中秦始皇的基本形象。而在民眾的歷史敘事中,秦始皇的形象卻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塑造成為暴虐、奢靡、好色、荒誕的帝王形象。大歷史和小歷史在此顯現(xiàn)出正反“背離”的特征,這又如何解釋呢?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西漢初建時期的“過秦”思想,是歷史上批判秦朝的第一個高潮,奠定了秦始皇行急政、暴政的傳統(tǒng)歷史認(rèn)知。比如,賈誼在《過秦論》中批判秦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秦朝因其暴政而速亡。《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受學(xué)于董仲舒,思想上有崇儒排法的趨向,同時,《史記》是司馬遷的“舒憤”“發(fā)憤”(40)班固:《漢書》卷六十二,中華書局,1999年,第2062、2068頁。之作,有著鮮明的反權(quán)威、恤弱小的傾向,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在《史記》中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分別有暴虐、失信和迷信的一面。項羽、荊軻、李廣這些政治上的失敗者、失意者,則被塑造成悲壯英雄。這種格調(diào),也為后世秦始皇傳說、故事的演繹奠定了一定情感基礎(chǔ)。至于何以到了唐朝,在民間文學(xué)中秦始皇—孟姜女故事得以定型,顧頡剛先生講的原因十分深刻:

      唐代的時勢怎樣呢?那時的武功是號為極盛的,太宗、高宗、玄宗三朝,東伐高麗、新羅,西征吐蕃、突厥,又在邊境置十節(jié)度使,帶了重兵,墾種荒田,防御外蕃。兵士終年劬勞于外,他們的悲傷,看杜甫的《兵車行》《新婚別》諸詩均可見。他們離家之后,他們的妻子所度的歲月,自然更是難受。她們魂夢中系戀著的,或是在“玉門關(guān)”,或是在“遼陽”,或是在“漁陽”,或是在“黃龍”,或是在“馬邑、龍堆”,反正都是在這延亙數(shù)千里的長城一帶。長城這件東西,從種族和國家看來固然是一個重鎮(zhèn),但閨中少婦的怨毒所歸,她們看著便與妖孽無殊。誰人是逞了自己的野心而造長城的?大家知道是秦始皇。誰人是為了丈夫慘死的悲哀而哭倒城的?大家知道是杞梁之妻。這兩件故事由聯(lián)想而併合,就成為“杞梁妻哭倒秦始皇的長城”……她們大家有一口哭倒長城的怨氣,大家想借著杞梁之妻的故事來消自己的塊壘,所以杞梁之妻就成為一個“丈夫遠征不歸的悲哀”的結(jié)晶體!(41)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集》,顧頡剛:《顧頡剛民俗論文集》卷二,中華書局,2011年,第20頁。

      民間故事和傳說中通常具有鮮明的反權(quán)威現(xiàn)象:各地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中,帝王將相或是暴虐、或是愚昧、或是貪婪,往往作為被諷刺的對象;地主、富商也常常以嘲諷對象出現(xiàn);孤兒、窮人、長工、佃戶,經(jīng)常被塑造成擁有誠信、樸素、勇敢等美德的代表。這當(dāng)然有中國歷史文化和鄉(xiāng)土社會形塑的各種基礎(chǔ),但民眾敘事中的情感態(tài)度、道德倫理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青島地方民間傳說中對秦始皇殘暴、貪虐、好色的批判,就是這種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揮。

      正史是精英構(gòu)建的傳說,主導(dǎo)著人們對于民族和國家發(fā)展史的主流認(rèn)知。在正史的敘事之中,既有確切可考的年代、人物、事實和制度因素,也有史家個人風(fēng)格和彰善癉惡的情感取向發(fā)揮,而傳說是民眾構(gòu)建的歷史,它們代表著民眾對區(qū)域乃至國家歷史的認(rèn)知。民間的歷史傳說以正史敘事為最基本和最穩(wěn)定的框架,正史敘事決定了民間歷史傳說的整體樣貌。同時,民眾也在對歷史的世代講述中,結(jié)合特定的區(qū)域風(fēng)物、生活知識、人生感悟和情感態(tài)度,對歷史進行再講述,再演繹,再解讀,再咀嚼,最終形成了以民眾地方性知識為基礎(chǔ)的故事化歷史樣貌,即民間傳說。民間傳說根植于歷史,涵化于生活,從中可見民眾當(dāng)下的生活樣態(tài)和文化感知;也可見那些在民間存在久遠、至今仍在塑造和影響民眾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歷史知識和傳統(tǒng)。同時,民間傳說不僅僅是地方知識,不僅僅屬于民間,它們還與廣泛意義上的中國文化相關(guān)。每一個歷史傳說都隱含著民眾解讀歷史的密碼,偶然聽到、講到一兩個傳說,人們會忽然對國家大歷史中的某一段落、某個環(huán)節(jié)、某項制度有了心領(lǐng)神會或更深體悟。青島秦始皇的傳說就是這樣,它既承載了漢唐以后中國民眾對秦始皇作為暴君的集體批判,也從側(cè)面肯定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歷史偉業(yè),甚至在新的時代,還能折射出秦始皇經(jīng)略海洋的歷史映像。深入分析正史中的秦始皇歷史形象與傳說和故事中秦始皇形象的民間建構(gòu),才能深刻理解小歷史和大歷史相關(guān)或背反的歷史奧秘。

      猜你喜歡
      徐福孟姜女秦始皇
      孟姜女的數(shù)學(xué)之謎
      徐福山繪畫作品
      齊魯藝苑(2022年1期)2022-04-19 13:56:40
      徐福,中韓間兩千年不衰的傳說
      金橋(2020年10期)2020-11-26 07:23:50
      孟姜女哭長城?
      金橋(2020年10期)2020-11-26 07:23:34
      縮寫《孟姜女哭長城》
      當(dāng)國歌響起
      北方音樂(2019年19期)2019-11-29 07:19:36
      秦始皇憶師
      三十六計之偷梁換柱
      秦始皇拜荊條
      缙云县| 连城县| 大同市| 虎林市| 隆德县| 门源| 大庆市| 牙克石市| 广州市| 菏泽市| 青神县| 宁津县| 广州市| 方城县| 怀安县| 鹤山市| 得荣县| 鹿邑县| 两当县| 玉环县| 卢湾区| 永修县| 毕节市| 夏邑县| 门头沟区| 格尔木市| 舟曲县| 称多县| 武隆县| 鄄城县| 广河县| 金坛市| 会泽县| 漳浦县| 临城县| 潼关县| 神农架林区| 翁源县| 类乌齐县| 南靖县| 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