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慶萍
秋日之菊香不及百花,卻卓爾不群?!昂ㄩ_已盡,菊蕊獨盈枝?!痹娛ザ鸥σ徽Z道出了它的獨到和不俗。菊之美,自古以來為人們所稱贊,菊的佳話更是品說不盡。
人們對菊自有偏愛,古詩詞中,以菊詠懷的佳作名句詳說不盡。菊花最早寫入詩歌,見《詩經(jīng)·周南》:“采采卷耳,不盈傾筐?!本矶?,即菊科植物。漢武帝《秋風辭》有“蘭有秀兮菊有芳”之句。晉王淑之《蘭菊銘》:“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熏百草,色艷群英。熟是芳質,在幽俞馨?!辟濏灹司栈ǖ那逑愫托忝馈L瞥妷伨瞻倩R放,或詠其色,或借菊言志,或抒發(fā)感情。唐太宗《賦得殘菊》云:“階蘭凝曙霜,岸菊照晨光。露濃晞晚笑,風勁搖殘香。細葉凋輕翠,圓花飛碎黃。還將今歲色,復結后年芳?!贝嗽娗逡蓦h美,贊揚了殘菊風姿不減、余香猶存的生命力。元稹《菊花》曰:“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痹娙耸惆l(fā)了愛菊之情,盛贊了菊的堅貞品格。宋朝是詠菊文學的鼎盛時期,詠菊的詩詞表現(xiàn)出了一種清雅脫俗、隱逸高潔的道德文化。如梅堯臣的《殘菊》:“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深叢隱孤芳,猶得奉清觴。”作者描寫了菊花的隱者形象,它不張揚,雖凋謝了,但余香猶存。古人詠菊詩還有很多,如白居易的《詠菊》、陸龜蒙的《憶白菊》、朱淑真的《菊花》、鄭板橋的《菊》等。
人們愛菊,還把它編成歌謠,廣為傳唱。清代戲曲理論家李調元編寫的《粵風》中有《黃菊花》歌:“科舉秀才取紅豆,相思及早辨前程。黃菊花開九月九,枝枝花葉有娘名?!鼻濉栋籽┯嘁簟罚o名氏歌謠抄本)有句:“九月菊花黃似金,白娘娘盜子仙草轉家門。小青青要把仙官害,救轉親夫就還魂?!边€有廣為流傳的一些地方歌謠,如“九月里來九重陽,黃菊花開在大路旁。有心腸折來無心腸帶,只折一枝等范郎?!薄熬旁戮栈ǘ涠潼S,五月九日不可忘,凡我同胞快些防。倭奴計,不堪當,倭奴性質如財狼?!?/p>
寫不盡則歌,歌不盡則畫,我國歷史上有不少菊畫,堪稱精品。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菊花小鳥》,菊花巧妙布色,配以濃淡相宜的墨線勾勒,沉穩(wěn)又不失生機。畫中麻雀活靈活現(xiàn),似作啾啾之鳴。畫作結構嚴謹,筆法絕妙,乃驚世之作。還有五代黃筌的《寒菊蜀禽圖》、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瓶菊圖》等諸多菊畫,皆為杰作。人們還把菊花嵌在瓷器上,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二菊盤》,為清雍正年官窯之精品,晶瑩剔透,光彩照人,像12朵鮮艷的菊花綻放,洋溢著吉祥和美好。菊花剪紙,更為精妙,如揚州張永壽的剪紙《百菊圖》,展示了剪紙工藝的高超水平和菊花的異姿百態(tài)。菊花還常常出現(xiàn)在繡品上,色彩艷麗明快,十分賞心悅目。
中國的菊文化中,與菊有關的習俗多集中在重陽節(jié)的傳統(tǒng)活動中。如登高、賞菊、詠菊、插茱萸、簪菊、食菊糕、飲菊酒,有“無菊無酒不重陽,不插茱萸不過節(jié)”之說,充分展示了菊文化的魅力。菊的飲食文化亦十分豐富,菊花茶、菊花酒、菊之美食都是人們的最愛。菊花美食當中,菊花肴、菊花羹、菊花粥、菊花糕、菊花火鍋等,每時每刻都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菊的稱謂頗多,在古代,菊花的“菊”作“歙”“窮”解,謂一年中花事到此結束,故菊也稱“秋花”“晚艷”“冷香”。按“五行”說,菊花秋開,秋令在金,人們以黃色為正,還稱菊為“黃花”“金莖”。農(nóng)歷九月初九,九為陽,九九為重陽,相沿賞菊為習,故又稱菊為“節(jié)花”“九華”。
人們喜菊愛菊,生活中亦離不開菊,從古至今,菊乃人們的喜好之物。中國菊文化內涵深廣,菊的形、色、姿、意,一直為人們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