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詩經》所說的七月是夏歷,大致相當于公歷八九月,所言的流火,是指大火星西移,秋涼漸至。
2022年8月中旬,烏魯木齊市進入疫情管控靜默期。驀然間,城市喧囂退隱,塵煙消散。隨著沉靜,暑熱也悄然隱去。靜居室內的我,有一種久違的閑適之感。
巧合的是,我靜默所在居所是一個叫做“溪水苑”的小區(qū),這讓我聯(lián)想到書圣王羲之“蘭亭清溪”畔的“曲水流觴”。清悠時光,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開花落,“偷得浮生半日閑”。
但很快,一波波灼熱的信息,沖擊了我內心的清悠與平靜,掀起層層波瀾。
長江全流域特大干旱,60年最嚴重旱情,入夏以來降雨較往年偏少一半以上,部分地區(qū)達到80%。8月份以來,江南、江漢、西南東部累計降水不足10mm。
長江水位破紀錄新低,多條支流干涸,湖泊萎縮,灌溉、航運、發(fā)電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李白《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秀峰瀑布,也“瘦”成一條細線。
不止是我國長江流域,歐洲也是一派火熱水枯。德國易北河底的“饑餓石”露出水面,重見天日。塞爾維亞東部普拉霍沃多瑙河流域,數(shù)十艘二戰(zhàn)時期沉沒的戰(zhàn)艦殘骸從河底裸露出來。
高溫蔓延,熱浪滔天。
8月18日,重慶最高氣溫突破45℃,而全國排名前10的高溫城市中,第10 位也有42.9℃。同日,中央氣象臺發(fā)布2022年首個氣象干旱預警,重慶、四川、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貴州、西藏等10 個省份,都達到了中度以上的氣象干旱,局部地區(qū)已經出現(xiàn)了特別干旱的情況。
一周后的8月24日,中央氣象臺發(fā)布的氣象干旱預警提升為橙色:據(jù)監(jiān)測,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湖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大部、重慶、四川大部、陜西東南部、甘肅東南部和西藏中東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氣象干旱,局部特旱,且氣象干旱將持續(xù)發(fā)展。
盡管遠隔關山,我眼前也浮現(xiàn)出杜甫《夏日嘆》中的畫面:“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生長于干旱為底色、為常態(tài)的新疆,學水治水四十余載并晨興夜寐與干旱搏斗的我,對旱災有切膚之痛。何況,窗外的新疆也旱訊聲聲:2022年夏,新疆持續(xù)異常高溫,北疆干旱,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則洪水超警戒水位。
“歲旱添苗槁,一溉十倍收?!?/p>
作為一個水利人,身居斗室中的我,“夙宵難寐夜披衣”,將我對新疆治水的思考與思緒,放飛于夜色中的窗外,期望它像一只白鴿,為這片焦渴的土地,帶來一絲濕潤的雨云……